遺憾是隱藏的禮物(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一篇<妻子變成小學生>觀後感,談到劇中探討家人關係的互動與和解,這一篇我想繼續聊該劇討論的另一個議題: 「生死的意義」。人類對於死亡,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角度的想像及詮釋。我在這兩年較為密集地接觸身心靈學問之前,一直認為「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與其說是恐懼死亡,不如說是想到在這世間經歷的一切將永遠歸零,「我」這具軀殼和靈魂也不復存在,而對死亡背後隱藏的未知與無可操控性,感到深深的敬畏。後來我發現從宗教的觀點來看,死亡不是將我們的生命完全關機,而是把「這一世」按下暫停鍵,待上帝/佛陀/閻羅王...等神明把生前的功過善惡清算完畢,再把我們的靈魂送往「下一世」。

<妻子變成小學生>裡演出的「靈魂寄生」(以我們熟悉的道教文化來說,應該就是「附身」),呈現的是當人在離開這一世時,如果懷著種種的不甘和遺憾,在要踏入「來世」之前,是否還有機會彌補或好好告別。這類主題在文學/電影/影視作品中並非特別新鮮,甚至不少人有從身邊親朋好友的離世過程中,感受過類似的體驗。我覺得這部日劇裡從各人(已離世/還在世/想逃離這個世間)的視角,細膩地演繹出「所謂生命,對我們自身和他人,到底造成那些影響」。

 圖片來源: https://news.agentm.tw/wp-content/uploads/2022-%E5%B9%B4%E6%97%A5%E5%8A%87%E3%80%8A%E5%A6%BB%E5%AD%90%E8%AE%8A%E6%88%90%E5%B0%8F%E5%AD%B8%E7%94%9F%E3%80%82%E3%80%8B%E5%8A%87%E7%85%A7-1-1-750x499.jpeg

圖片來源: https://news.agentm.tw/wp-content/uploads/2022-%E5%B9%B4%E6%97%A5%E5%8A%87%E3%80%8A%E5%A6%BB%E5%AD%90%E8%AE%8A%E6%88%90%E5%B0%8F%E5%AD%B8%E7%94%9F%E3%80%82%E3%80%8B%E5%8A%87%E7%85%A7-1-1-750x499.jpeg

編劇溫柔卻犀利地對觀眾提出幾個大哉問:「當深愛的人死後,我們對他/她的記憶和想念如果久久不散,是否等於還活在有他/她存在的世界裡?」。相對地,如果某一天我們漸漸遺忘了和摯愛相處的種種細節,是否就代表他/她永遠離開我們?

「如果我們已知在死後,能有一次與親友和解的機會,在還活著的時候,會做出任何不同的選擇嗎?」

「在人生中扮演的多重角色中,哪一個才能代表我在這世間活過的證明?」

以目前的科學發展,尚未完全推翻「時間的線性發展與不可逆轉性」(我非研究量子力學或相關領域的專家,即使能接受「平行時空」或「多重宇宙」的概念,但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因此暫不討論這些假設真實存在的可能性)。我對人生的哲學觀是「相信生命是一趟單程旅行,無法重來也不可能任意地暫停後重啟」。這樣的信念並不導向悲觀的宿命論,反而正是因為明白人生不可能完美無缺,總是會在各種悔恨、錯過、失去、挫折後,學會珍惜每個眼前和當下。在要從這個世界正式「畢業」之前,回顧自己度過的一生,有傷痛也有快樂,曾經深深愛人也被愛過,「不枉此生」就是最好的註解。即使能以同樣的身分再活一次,「我」這個靈魂的感受和體悟,不會也不需要再重新複製一遍。生前來不及修完的功課、看不破的關卡,就當成下一世隱藏的禮物,讓另一個肉身去活出一個不同於「我」的人生故事。

最後想分享我自己私心喜歡、不過沒有在各篇評論中被提及的一個戲中片段: 女主角在終於去投胎轉世之前,告訴丈夫及女兒,請他們把自己的遺照換成她指定的一張,那是身穿廚師制服、露出開朗笑容的樣子。在女主角的家人眼中,她的存在支撐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給了他們面對未知人生的勇氣, 像陽光般總是照亮身邊的人。但在她心中,最珍愛的人生角色還是在職場上努力耕耘、發光發熱的自己。我覺得這個巧妙的安排,說明了一個看似老生常談、卻容易被忽略的道理: 「人還是得先愛自己,接受自己真實的模樣,才能長出足夠的自信與愛人的能力」。我們沒辦法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在索討他人的愛之前,必須學會適當地對待自己,在各種人際關係的鏡子中,才能映照出彼此較為美好善良的那一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40世代女子艾芙琳的人生遊記的沙龍
5會員
33內容數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5/04/07
十年了,你還能來,我也還在。 放一首你心中最愛的張學友歌曲,和我一起回顧精彩的【張學友60+演唱會】吧!
Thumbnail
2024/10/07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10/07
網路討論聲量頗高的印度電影:【誰偷了垃圾桶】到底想要告訴觀眾什麼? 主角想要追回的,真的是看似毫無價值的老舊垃圾桶嗎? 觀賞這部電影的過程,就像看了一個精采的寓言故事,讓我們反思: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又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2024/10/02
"做自己"一定有答案嗎? 知道自己不是什麼,也是一種接近自己真實面貌、可以拼湊出完整自己的方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未知生、焉知死」。死亡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或者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構成真正活過的條件?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就生、死就死,該來就來、該去就去,怕死的最終還是要死。人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每個人要走的時候都要豁達一點,越不怕死就越有機會不會死,心性豁達,把生死的關卡考過,會越長命。」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生就生、死就死,該來就來、該去就去,怕死的最終還是要死。人就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每個人要走的時候都要豁達一點,越不怕死就越有機會不會死,心性豁達,把生死的關卡考過,會越長命。」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我發生了什麼事? 十歲左右那一年,影響我深遠。 或許長期受到家人「恐嚇」,不睡覺的小孩會被夜魔抓拿。因此,我開始不敢入眠,深怕入眠也會不經意被抓拿,我要打起精神留意不被抓拿。一夜,我內心升起莫名的冷顫。因為,我腦子裡轉出,我死了後,會是怎麼回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了我的存在?沒有存在在世界,我會在哪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Thumbnail
       終有一天,我們都將告別這個世界,而關於那些身後承載著愛與記憶的物件,會不會有一個懂得的人能夠為我們整理這一切,並將其中的寄語輸出給重要的人?《我是遺物整理師》所聚焦的職業便是負著這樣的使命,以質樸的傳遞讓逝去者盡可能好好離開的人,而隨著劇中遺物整理的過程,我們看見的是在消逝的生命之下最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規劃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請用你手邊的一張紙跟一枝筆,規劃你未來二十年的人生。 例如,我會在這張紙上寫下:結婚、讀研究所、生小孩(?)、創讀書會社群、環島、成為作家、把台南的咖啡廳都去過一輪……。不過,請等一下,你怎麼能確保你還有二十年?進一步說,你怎麼知道,死亡不會在明天來臨?但你說:「我們當然不知道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前言:未知死,焉知生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死亡離自身很遙遠,所以聚焦在眼前的事物;或認為死亡為不吉祥的概念,而刻意拉出一段距離。然而,從生命的終點回頭看現在的世俗煩擾(事業、感情、家庭),我們到底渴望活出一個什麼樣的人生?所以,若將孔子的話反過來,或許能給我們新的啟發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卻對死亡所知不多,而我們對未能掌握的事物總是感到畏懼和無力,因此大家都敬畏死亡,盡量不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真的如燈滅嗎?抑或就算肉身死亡,靈魂卻永恆不滅?如果真的有靈魂存在,死後的靈魂又會去哪裏? 對於死亡,我們知道其存在卻極力迴避,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
Thumbnail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終點是死亡,卻對死亡所知不多,而我們對未能掌握的事物總是感到畏懼和無力,因此大家都敬畏死亡,盡量不去思考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死真的如燈滅嗎?抑或就算肉身死亡,靈魂卻永恆不滅?如果真的有靈魂存在,死後的靈魂又會去哪裏? 對於死亡,我們知道其存在卻極力迴避,但如果我們能夠深入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Thumbnail
明知我們終將死亡,但偏偏許多人又難以正面迎視。 因為雖然可以確定的是人人都會邁向死亡,卻無法確定如何死又何時死。 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迴避面對的並非死亡本身,而是恐懼自己不得好死或死亡那刻留下無盡後悔與遺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