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始寫文章,需要什麼樣的開始或過程?在捫心自問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遇到不錯的素材時,都會問一次自己,原來生活無時無刻都有很好的靈感左右,然而要我總結,這的確是讓人難以自信回答的問題。
因為我連自己如何開始寫作的,都不太能掌握,我剛開始寫作時,並不是立志作為小說家、作家、評論人或記者,至少我的志向中是沒有過的,因此也沒有特別的去磨練、專研或累積;走到現在,至今的寫作歷程,就有如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一樣,好像「做著做著,水到渠成就到了現在的地步了」,其中運氣的存在也不能否認,不過這就是實際的情況,所以也沒辦法。
儘管如此,當有人問起「到底要如何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如何培養寫作的習慣?」時,總不能「誒,我也不清楚,多寫就會感覺到了吧」這樣敷衍過去吧。如果說了出去,想必會被認為是不真誠地回答,除了表面上的尷尬以外,內心也會有所埋怨吧;所以我也只能故做思考,用認真的語氣講述一些看似標準答案的回應。於是我想,對於寫作的養分而言,首要條件應該是閱讀,閱讀的累積就是一直看書,這個回答或許會讓人錯愕,怎麼這麼老套;不過對於寫作而言,比起任何方式的訓練,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去理解筆下的世界是如何成立的,應該才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吧。
尤其在初期,甚至在瓶頸之前,盡量地拿起任何一本舉目所及的書來讀都是極好的事,無論是優秀的作品、無名的作品、得獎的文章、落選的文章甚至無聊的書本都無妨,要接二連三,無間段的吸收、閱讀,通過眼睛、透過身體去理解、體驗這些故事,無論別人如何評斷這些作品,總要透過自身,才會成為自己的養分,對我而言,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只是結果,但過程中所吸收的任何養分,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成為扎實的底子;實際寫文章可能也很重要,但以順序來說,放在後面再來做也可以。
其次,比開始動筆寫做更優先的事情,應該是對周遭的觀察力的習慣養成,對身旁的各種人事時地物,都要敏銳的、仔細的去觀察,甚至深入了解;但要切記,觀察的同時,不要太快有所評斷與結論,那種「啊!原來如此」或「果然沒錯」的念頭大可不必匆忙出現,所謂的是非與價值,是可以盡可能地保留或延後,讓想法在腦內迴盪一下,我們沒有需要決斷這些事件的壓力和責任,所以重要的並非是整理出答案,而是把經驗成為素材原料,然後等待動筆時可以拿出來運用。
對於善於分析決斷的人而言,寫出讓人舒服的作品可能不太容易,那種定型化快速的分析,推導出一個答案,可能比較適合評論或社論;如果目標不是這行,讓想法稍微遲鈍一點也沒關係,甚至刻意的從各方面,或反面的角度來思考,或許還會得到跟最初想法不一樣的答案。這對各位的天賦才能其實沒有限制,透過刻意的訓練(遲緩),其實是可以後天的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