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村上春樹《那麼,寫什麼好呢?》

更新於 2022/06/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要開始寫文章,需要什麼樣的開始或過程?在捫心自問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遇到不錯的素材時,都會問一次自己,原來生活無時無刻都有很好的靈感左右,然而要我總結,這的確是讓人難以自信回答的問題。
因為我連自己如何開始寫作的,都不太能掌握,我剛開始寫作時,並不是立志作為小說家、作家、評論人或記者,至少我的志向中是沒有過的,因此也沒有特別的去磨練、專研或累積;走到現在,至今的寫作歷程,就有如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一樣,好像「做著做著,水到渠成就到了現在的地步了」,其中運氣的存在也不能否認,不過這就是實際的情況,所以也沒辦法。
儘管如此,當有人問起「到底要如何才能寫出好的文章?」,「如何培養寫作的習慣?」時,總不能「誒,我也不清楚,多寫就會感覺到了吧」這樣敷衍過去吧。如果說了出去,想必會被認為是不真誠地回答,除了表面上的尷尬以外,內心也會有所埋怨吧;所以我也只能故做思考,用認真的語氣講述一些看似標準答案的回應。於是我想,對於寫作的養分而言,首要條件應該是閱讀,閱讀的累積就是一直看書,這個回答或許會讓人錯愕,怎麼這麼老套;不過對於寫作而言,比起任何方式的訓練,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去理解筆下的世界是如何成立的,應該才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吧。
尤其在初期,甚至在瓶頸之前,盡量地拿起任何一本舉目所及的書來讀都是極好的事,無論是優秀的作品、無名的作品、得獎的文章、落選的文章甚至無聊的書本都無妨,要接二連三,無間段的吸收、閱讀,通過眼睛、透過身體去理解、體驗這些故事,無論別人如何評斷這些作品,總要透過自身,才會成為自己的養分,對我而言,寫出什麼樣的文章只是結果,但過程中所吸收的任何養分,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成為扎實的底子;實際寫文章可能也很重要,但以順序來說,放在後面再來做也可以。
其次,比開始動筆寫做更優先的事情,應該是對周遭的觀察力的習慣養成,對身旁的各種人事時地物,都要敏銳的、仔細的去觀察,甚至深入了解;但要切記,觀察的同時,不要太快有所評斷與結論,那種「啊!原來如此」或「果然沒錯」的念頭大可不必匆忙出現,所謂的是非與價值,是可以盡可能地保留或延後,讓想法在腦內迴盪一下,我們沒有需要決斷這些事件的壓力和責任,所以重要的並非是整理出答案,而是把經驗成為素材原料,然後等待動筆時可以拿出來運用。
對於善於分析決斷的人而言,寫出讓人舒服的作品可能不太容易,那種定型化快速的分析,推導出一個答案,可能比較適合評論或社論;如果目標不是這行,讓想法稍微遲鈍一點也沒關係,甚至刻意的從各方面,或反面的角度來思考,或許還會得到跟最初想法不一樣的答案。這對各位的天賦才能其實沒有限制,透過刻意的訓練(遲緩),其實是可以後天的養成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康映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各國沒有孩子的已婚夫婦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1970年40%的已婚夫婦有孩子,而2012年只有20%。雖然這一統計數字沒有考慮有孩子的未婚夫婦,但它顯示了傳統的家庭單位正在發生變化。
前幾天帶家裡寵物去獸醫診所,本來想說選平日午後應該是個人少的時段,沒料想到場時店門口已經人滿為患、百獸橫行;等待的時間冗長,診所也不大,坐在裡面可以看到各家的寵物進出自如,前一刻旁邊還是兩隻花貓,轉眼就變成一隻柴犬;雖然沒有到雞飛狗跳的地步,但小小的獸醫院也好不熱鬧。
數位發票或許是填補他的變化,但在我眼哩,那已經算是另一種開始了,他不再是每一個月都有不同顏色;需要在開獎時辛苦對獎;可以拿中獎的發票去便利商店換商品的那種發票了,他好像曾經很重要,在以往的日子裡有許多的記憶,但他的消失與轉變,若沒有今天的遭遇,也不會令人回憶起。
臺北大縱走七段各自豐富多樣的路徑,擁有各具特色與代表性的山巒、地景元素與特色物種。從每一段的土地紋理、人文歷史與植物風情中誕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從大自然在土地上綻放的姿態和人與環境交會後的生命裡反思命運。
上篇說到上課方式的改變,這次來說日常作息的不同,老實說就算把時間拉到去年,其實生活的日常已經沒太多的改變,畢竟疫情也是起伏波動,我們家很早就開始準備,至多是口罩多屯幾盒,酒精多買幾瓶;唯一幾個差別感受就是回家洗手的頻率頻繁了,出門運動不戴口罩也會突然不習慣。
上課只是日常的一環,就算在疫情中也是如此。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各國沒有孩子的已婚夫婦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1970年40%的已婚夫婦有孩子,而2012年只有20%。雖然這一統計數字沒有考慮有孩子的未婚夫婦,但它顯示了傳統的家庭單位正在發生變化。
前幾天帶家裡寵物去獸醫診所,本來想說選平日午後應該是個人少的時段,沒料想到場時店門口已經人滿為患、百獸橫行;等待的時間冗長,診所也不大,坐在裡面可以看到各家的寵物進出自如,前一刻旁邊還是兩隻花貓,轉眼就變成一隻柴犬;雖然沒有到雞飛狗跳的地步,但小小的獸醫院也好不熱鬧。
數位發票或許是填補他的變化,但在我眼哩,那已經算是另一種開始了,他不再是每一個月都有不同顏色;需要在開獎時辛苦對獎;可以拿中獎的發票去便利商店換商品的那種發票了,他好像曾經很重要,在以往的日子裡有許多的記憶,但他的消失與轉變,若沒有今天的遭遇,也不會令人回憶起。
臺北大縱走七段各自豐富多樣的路徑,擁有各具特色與代表性的山巒、地景元素與特色物種。從每一段的土地紋理、人文歷史與植物風情中誕生的故事,這些故事從大自然在土地上綻放的姿態和人與環境交會後的生命裡反思命運。
上篇說到上課方式的改變,這次來說日常作息的不同,老實說就算把時間拉到去年,其實生活的日常已經沒太多的改變,畢竟疫情也是起伏波動,我們家很早就開始準備,至多是口罩多屯幾盒,酒精多買幾瓶;唯一幾個差別感受就是回家洗手的頻率頻繁了,出門運動不戴口罩也會突然不習慣。
上課只是日常的一環,就算在疫情中也是如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前陣子有國中生畫了幅「帝王行人過馬路」的諷刺畫得獎,Youtuber Cheap憤怒地撻伐,後來有人把事情扭曲成網紅攻擊國中生,最後流於反智地爭論誰對誰錯。 身為長年關注行人路權的一份子,我懂Cheap的氣憤。有次我帶了一雙兒女過斑馬線,途中一輛汽車迎面而來,我原以為他要停(照法規他應該要停的
Thumbnail
從50%的疏離到100%的幸福,這是村上春樹小說的重要基調。《遇見100%的女孩》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他在其中描繪許多瑣碎且無謂的日常片段,卻在這樣空虛的氛圍之下試著去捕捉某些日常所沒有的100%。這篇文章將評析其中的六篇小說。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我在Kizuki離開世界的年紀第一次讀這本書,悄悄跨過了直子停滯而不再成長的歲數之後,不知不覺地逐漸朝向玲子姊的年歲走去。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第九篇長篇小説《人造衛星情人》,知名度不僅不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確切的說,負評還不少,多數反應看不懂、莫名其妙等,但不是村上迷的我,卻在《人造衛星情人》找到比《聽風的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能觸動人的情感,姑且稱之為深深的孤寂無力感吧
Thumbnail
‧ 《身為職業小説家》一書,是村上春樹(1949-)對身為小説家的自己,和對自己是小説家的這件事,重新有系統地思考,並適度俯瞰,將自己身為小説家走過什麼樣的路,以什麼樣的想法走到現在,具體地、實際地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大抵而言,算是類似私人演講稿般的自傳性隨筆,並非架構嚴謹的小說理論書籍。 ‧ 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好想放下一切瑣事讓自己去流浪。| 村上春樹在四十歲之前,決定把一些工作了結,跟太太浪跡歐洲,三年!當看到這位大作家旅歐那麼久,實在很好奇他在歐洲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放下俗務的他,在異地真的得到他想要的放鬆或解脫了嗎? 《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是在那段歐洲生活中完成,對創作者來說能夠全然浸泡在
Thumbnail
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好清爽明朗的書名啊,而時報出版重新製作的封面設計,讓《聽風的歌》有很吸引人的視覺呈現。於是《聽風的歌》成為了我的第一本村上春樹長篇小說,閱讀時的我時年二十四歲。 「 村上春樹以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躍登日本文壇。寫作時的他時年二十九歲,」點開網路書店平台的內容簡介是這樣寫道的
前陣子有國中生畫了幅「帝王行人過馬路」的諷刺畫得獎,Youtuber Cheap憤怒地撻伐,後來有人把事情扭曲成網紅攻擊國中生,最後流於反智地爭論誰對誰錯。 身為長年關注行人路權的一份子,我懂Cheap的氣憤。有次我帶了一雙兒女過斑馬線,途中一輛汽車迎面而來,我原以為他要停(照法規他應該要停的
Thumbnail
從50%的疏離到100%的幸福,這是村上春樹小說的重要基調。《遇見100%的女孩》是村上春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他在其中描繪許多瑣碎且無謂的日常片段,卻在這樣空虛的氛圍之下試著去捕捉某些日常所沒有的100%。這篇文章將評析其中的六篇小說。
Thumbnail
疏離會產生孤獨,但孤獨會指引我們渴望愛,而愛又是疏離的對立面—這一系列迴圈在邏輯上是不通順的,但是我們很難否認這套化學作用的驚人結果。我在想,有一種可能,疏離本身就是一種愛,保持距離,盡情享受,以策安全。
Thumbnail
我在Kizuki離開世界的年紀第一次讀這本書,悄悄跨過了直子停滯而不再成長的歲數之後,不知不覺地逐漸朝向玲子姊的年歲走去。
Thumbnail
村上春樹的第九篇長篇小説《人造衛星情人》,知名度不僅不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確切的說,負評還不少,多數反應看不懂、莫名其妙等,但不是村上迷的我,卻在《人造衛星情人》找到比《聽風的歌》《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更能觸動人的情感,姑且稱之為深深的孤寂無力感吧
Thumbnail
‧ 《身為職業小説家》一書,是村上春樹(1949-)對身為小説家的自己,和對自己是小説家的這件事,重新有系統地思考,並適度俯瞰,將自己身為小説家走過什麼樣的路,以什麼樣的想法走到現在,具體地、實際地記錄下來,與讀者分享。大抵而言,算是類似私人演講稿般的自傳性隨筆,並非架構嚴謹的小說理論書籍。 ‧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