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寫作:運用寫作課、寫作教學書知識的方法

更新於 2024/06/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常讀我文章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最常碎碎念的就是上寫作課、讀寫作教學書對提升寫作技巧很有限,因為最關鍵的「開始寫」,鮮少人能夠積極主動去做;結果就導致課聽了、書讀了、筆記也做好做滿,但就是無法實際運用,知識只是放在那生灰塵,也就變成所謂「道理我都明白,但永遠在問鴿子為什麼這麼大。」
道理都明白,但連動筆都不願意,所以總是在問寫作要怎麼寫。
逼自己寫作的方法,我在「創作者難題」一文已經談過了。在不思考後果、不思考文字嚴謹程度、不思考敘述邏輯的情況下把文章完成,是最粗暴直白卻有效的方法。
不過大概是因為我們台灣教育體制衍生人們習慣要有「標準解方」的思維,很多人試圖開啟某個陌生領域的旅程之前,還是會希望自己是做好準備、認識充足,並且確保自己持有「標準公式、最佳解答」才能放心上路──我是認為這沒什麼不對,但也沒必要太過糾結。尤其文字創作本來就有難以計數的表現手法,本來就沒所謂的絕對;雖說寫作的敘事技巧、語言邏輯,基於前兩者、蘊含在文字裡的情緒堆疊與意象展現,確實都有一套方法在。
固化的正解思維在寫作領域是最大的阻礙。
有趣的是,這些方法呈現的結果雖然是固定的,但由不同作家來說明呈現手段,你往往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講法。你未必能全部都融會貫通,但是總有幾套講法是適用於你、打中你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崇尚寫作的人會一直想去聽作家講座或是上課,他們大多認為透過不同視角詮釋的寫作觀點,能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關於這點,我個人是不否認。有些人可能真的比較適合四處抓答案,然後再拼湊成自己的東西。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消化答案,並且循著答案給出的線索寫出自己的作品。
因此我現在要來談:該如何運用寫作教學教給你的知識?

該如何運用寫作教學教給你的知識?

重點一:找到同性質的作家或教材書


首先在談知識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搞懂你找的是什麼類型的作家。
生活文字有生活作家,散文有散文作家,財金有財金作家,小說有小說作家......各式各樣不同領域的文字作家,敘事目的不盡相同,切入、傳達寫作觀念的角度也必然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你得先認清自己寫作的目的為何。
假設你是奇幻小說家,卻跑去聽財金作家的講座,他的經驗分享未必幫得上你──尤其當你的寫作觀念還尚未成熟,還沒有能力攝取各方知識、有效轉換為書寫的素材以前。對新手而言,多餘的知識通常是累贅,可能會誤導你用錯誤的方式寫小說。
因此對於新手,我建議一開始盡可能找與你寫作類型相近的作家。
理由是與你同類型的作家所談論的內容,通常與你感興趣、熟悉的題材有關。你可以更容易抓到作家說話的重點,理解他試圖表達的某種意境或概念能套用在哪些寫作情境上,方便你掌握技巧運用的關鍵。
除了與同類型的作家在互動上至少有「共同話題」,你也可以試著去找這些作家的出版作品或者書評、文章評論等等──由於在課程場合,作家為了解釋自己的寫作觀念,他們通常會列舉自己出版或者喜愛的作品來當作課堂教材,透過事先對作品的了解,你可以輕易掌握作家在談及這些作品時「為何這麼說」的原因。這不僅能提升閱讀量,也能認識到你可能從未想過的文本理解方式,進而取得可用的知識。
寫作技巧書也是同樣的道理。有些書會列舉作品來當例子。像是《小說面面觀》,作者搬出了許多西方文學作品當範例;《暢銷奇幻大師的英雄寫作指導課》則是邀集多位知名西方奇幻小說家,以各自的作品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描寫英雄故事。

▲重點二:練習,一定要練習


當你聽完講座、上完課,也整理出份量不少的筆記,回到家,我當然是建議你一定要動手練習。
不論是進入到哪個產業,任何一位職場新手剛起步時,必然是透過模仿學習專業技術。他們一開始或許無法做到位,但隨著同樣的工作模式不斷循環,對於器具的運作程序會漸漸熟稔,也能慢慢理解操作器具的技巧、觀念為何如此重要。
「創作」當然無法僅依靠大量重複的練習就培養起來。文字的成熟度、完整度暫且不論;隨著不同寫作者的性格、寫作習慣,文字的呈現也必然是多變的。同一套道理交給三位職業作家來詮釋,可能會發展出三種以上完全不同的表達結果。他們不光只是練習,在包裝文字的過程,必然融入了他們的閱讀經驗、現實考察,以及自我挖掘等來源所培養的寫作觀。
然而,儘管產生的結果不同,但作家們闡述道理所運用的技術本質仍是相似的──頻繁的寫作訓練,至少能讓你在解讀文字時能有一定的基礎觀念,發覺並學習這些隱藏在文字裡的技術密碼。
因此,當你整理出一份看似有系統、有資訊的筆記,接著一定要開始練習寫作。
練習寫作有兩種方法:
  1. 照著筆記教導寫作

    照著筆記教導,意思就是指筆記怎麼解釋,你就依照解釋描述的情境,去寫一段類似的句子或故事;身為直覺型作家,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作法,因為它很限制故事的發展空間,有點礙手礙腳。因此於我個人而言,我是不會這麼做。但若是你自認有能力模擬一段能傳達相似意象的情境,你可以嘗試這個方法。畢竟總會有一些觀點是你能夠完全理解、並照著寫出來。
  2. 自由發揮

    自由發揮,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照自己的想法寫作。等到完成作品,再把筆記拿出來「對答案」,看看你的作品做到了什麼、沒做到什麼──這個方法不能說困難,就是很麻煩。原因不再於創作過程,而是你要試著把問題對出來,而且前提是你要知道「那是問題」。

    對於新手而言,其實剛開始看什麼都會覺得是錯的,但你必須狠下心去質疑。反正這也沒什麼不好,最好是糾正到有把整篇文章刪除的念頭(但請不要真的刪掉,自己的作品也是「教材」)──反正不管怎麼改,新手該有的問題還是會有。最重要的是你至少有做到「為寫而想」。
不論是哪種練習方法,目的都是讓你的寫作意識逐漸靠近「知識」。當你越是願意花時間琢磨文字、培養思考能力,那麼你就越有能力解析知識所展現的技術結構。
不過我還是要講一下:別人教給你的寫作知識通常是額外的,它們只是展示了一個成功經驗,然後貼在天花板上給你看。你該做的,是靠自己努力架出梯子爬到天花板上,而不是呆望著天花板,一直想像寫作多美好多虛幻。

重點三:保持懷疑,但不是把懷疑當答案,而是求解的動機


最近的奇幻閒談,我提到一項保持靈活思考的方法:「保持懷疑,但不是把懷疑當答案,而是求解的動機」。
保持懷疑的用意是,你當然可以參考別人的答案;但有時候,這些答案未必是對的。尤其文字的表現本來就千變萬化、沒有絕對的標準正解,你更不應該把自己的寫作思維綁死在別人的主觀價值上。
保持懷疑,但不能只是懷疑,更不應該把懷疑當解答。
我常看很多人在表達懷疑之後,就把論點定型在懷疑的階段,不僅沒去查證,也沒有意願做討論延伸與思辯。懷疑應當是「尋求解答的起點」,而通常解答是無必然性的,因此你得一直去懷疑、一直去思考,然後從每一次懷疑的過程發展出你真心認同的核心創作觀,並以此拓展──在這之後,繼續懷疑,繼續追求。直到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狀態為止。
因此像作家講座、寫作教材書,他們通常能給你的幫助其實很有限,是階段性的。當你攀上這片天花板,只不過是認知到「這片天花板確實存在」,但它並非屬於你的東西;真正屬於你的,是你為了爬上來所打造的梯子,以及天花板以外仍未被拓展、你的梯子也許有機會觸及的可能性。
說了這麼多,其實對於寫作課程、書籍傳遞的知識運用,好像也沒提到什麼特別的訣竅;畢竟不同類型、不同對象,對創作解讀的觀點也各自不同。除非你親身接觸作品、親身體驗文字的奧妙,否則你是一輩子都無法明白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
想要有效運用知識,最佳的方法依然是以自己為核心,實踐寫作。搞清楚為何而寫,從學習得來的知識才有它的意義在。

追蹤社群:FB粉專噗浪PlurkIG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4K會員
1.7K內容數
Moonrogu的歡樂鳥窩是個Moonrogu主觀觀點的集中地,你可以在這看到奇幻小說、創作觀點、平台生態觀察,以及不定時的討論互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onrogu的歡樂鳥窩 的其他內容
《ルックバック》昨天剛刊登,就立刻在網路上爆開了,理由自然是這部短篇可說是完全展現了所有藤本タツキ獨特的敘事技法,不論是人物的刻寫也好,分鏡傳達資訊的手法也好,都讓不少不論是否為粉絲的讀者大感驚艷,然後似乎還導致不少人跑去補了炎拳,我只能跟你們講不論你們看到什麼,快對自己使用炎拳吧!
一個寫作平台的閱讀環境再怎麼糟糕,但是互動性良好、你能接受,那就是你的選擇;如果讀者累積慢、文章導流效果中下,但是平台本身的發展性你很看好、想留下來,那也是你的選擇。 留下是選擇,離開也是選擇。你能接受,都是你的選擇,端看你期望在這些平台裡獲得什麼。
如果不知道寫什麼,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寫,然後就如標題所言,把「不知道要寫什麼」的心境給寫下來。 覺得很荒謬嗎?如果你這麼想,我倒是很想問那你覺得自己應該寫什麼?既然你會質疑,就表示你的心底有其它更適合你的答案才對?如果沒有,請乖乖把該寫的東西寫出來。
我給很多同學聽了這兩首歌,然後他們總是會用皺著眉頭的神情看著我。 但不管他們怎麼想,我就是愛上了。也正因為有這段探索音樂的經歷,我的音樂品味開始與主流脫軌。我漸漸不去在乎「別人的流行」,我不再跟風。我只關心我自己「真心喜歡」的音樂類型。
然而,卻也忽略了說話對象的「角色」,以及他們對「名詞的理解」不一樣或者不熟悉,只能憑藉猜測來理解,往往又理解錯誤;結果到頭來,你還要回頭去解釋名詞意義,然後再回頭接續話題,可是通常這時候對方已經聽不下去,因為「他已經聽你講太多,以他的能力根本無法處理的東西了」。
我們幾乎可以發現,許多意圖跳出來「針對」鄭家純的男性,幾乎都是照著相似思維在說話。因為鄭家純的表現,徹底打破了他們對女性「應有的想像」,他們的認知「嚴重受到挑戰」,他們的想像世界正在崩毀,他們無法接受自己一直以來認定的東西居然會造成女性不舒服——這是包含我們所有男性在內,都會難以接受的「事實」。
《ルックバック》昨天剛刊登,就立刻在網路上爆開了,理由自然是這部短篇可說是完全展現了所有藤本タツキ獨特的敘事技法,不論是人物的刻寫也好,分鏡傳達資訊的手法也好,都讓不少不論是否為粉絲的讀者大感驚艷,然後似乎還導致不少人跑去補了炎拳,我只能跟你們講不論你們看到什麼,快對自己使用炎拳吧!
一個寫作平台的閱讀環境再怎麼糟糕,但是互動性良好、你能接受,那就是你的選擇;如果讀者累積慢、文章導流效果中下,但是平台本身的發展性你很看好、想留下來,那也是你的選擇。 留下是選擇,離開也是選擇。你能接受,都是你的選擇,端看你期望在這些平台裡獲得什麼。
如果不知道寫什麼,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問自己為什麼要寫,然後就如標題所言,把「不知道要寫什麼」的心境給寫下來。 覺得很荒謬嗎?如果你這麼想,我倒是很想問那你覺得自己應該寫什麼?既然你會質疑,就表示你的心底有其它更適合你的答案才對?如果沒有,請乖乖把該寫的東西寫出來。
我給很多同學聽了這兩首歌,然後他們總是會用皺著眉頭的神情看著我。 但不管他們怎麼想,我就是愛上了。也正因為有這段探索音樂的經歷,我的音樂品味開始與主流脫軌。我漸漸不去在乎「別人的流行」,我不再跟風。我只關心我自己「真心喜歡」的音樂類型。
然而,卻也忽略了說話對象的「角色」,以及他們對「名詞的理解」不一樣或者不熟悉,只能憑藉猜測來理解,往往又理解錯誤;結果到頭來,你還要回頭去解釋名詞意義,然後再回頭接續話題,可是通常這時候對方已經聽不下去,因為「他已經聽你講太多,以他的能力根本無法處理的東西了」。
我們幾乎可以發現,許多意圖跳出來「針對」鄭家純的男性,幾乎都是照著相似思維在說話。因為鄭家純的表現,徹底打破了他們對女性「應有的想像」,他們的認知「嚴重受到挑戰」,他們的想像世界正在崩毀,他們無法接受自己一直以來認定的東西居然會造成女性不舒服——這是包含我們所有男性在內,都會難以接受的「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有寫過傳記或報導性文章的經驗嗎?你是否遇過下列這些問題? 你的敘述觀點要怎麼建立? 如何重建記憶中的場景? 過去的記憶要如何揀擇? 要如何面對記憶真偽的問題? 要怎麼面對傳記人物內心的脆弱與掙扎? 書寫到爭議事件,且可能涉及到他人要怎麼辦?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可以參考這本《寫作的起點》。
Thumbnail
犯錯是件好事。當我們盡力避免犯錯,卻仍舊犯錯時,就有機會和我們的讀者,進行一場更深入的溝通。 也就是說,這個錯誤,變成一個讓大家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的機會,而我們可以用來證明自己夠專業、可被信任、可溝通。
Thumbnail
為什麼你寫的文章沒人看,很有可能問題就在於「為什麼」。 閱讀此書後,從書上獲得許多不錯的書寫建議。 一篇文章,應該包含一個「為什麼」。透過這個「為什麼」,來抓住一篇文章的問題意識,讓讀者明確辨別,這篇文章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Thumbnail
自學生的寫作課來到第四堂課。我決定做一件事──「不做什麼」。整堂課我都不主動帶他們做什麼,而是問他們想做什麼,以及問他們,這堂課結束之後,你們覺得還有需要繼續嗎?然後如果要繼續,你們想做什麼?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這堂寫作課的對象,恰好介於「想寫」與「不想寫」的中間──換個說法可能更精準──他們覺得文字有趣,但他們似乎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寫的需要。如果不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話寫下來,就不會去寫,我現在面對的這群學生,就類似這樣的狀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有寫過傳記或報導性文章的經驗嗎?你是否遇過下列這些問題? 你的敘述觀點要怎麼建立? 如何重建記憶中的場景? 過去的記憶要如何揀擇? 要如何面對記憶真偽的問題? 要怎麼面對傳記人物內心的脆弱與掙扎? 書寫到爭議事件,且可能涉及到他人要怎麼辦?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可以參考這本《寫作的起點》。
Thumbnail
犯錯是件好事。當我們盡力避免犯錯,卻仍舊犯錯時,就有機會和我們的讀者,進行一場更深入的溝通。 也就是說,這個錯誤,變成一個讓大家把目光投注在自己身上的機會,而我們可以用來證明自己夠專業、可被信任、可溝通。
Thumbnail
為什麼你寫的文章沒人看,很有可能問題就在於「為什麼」。 閱讀此書後,從書上獲得許多不錯的書寫建議。 一篇文章,應該包含一個「為什麼」。透過這個「為什麼」,來抓住一篇文章的問題意識,讓讀者明確辨別,這篇文章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Thumbnail
自學生的寫作課來到第四堂課。我決定做一件事──「不做什麼」。整堂課我都不主動帶他們做什麼,而是問他們想做什麼,以及問他們,這堂課結束之後,你們覺得還有需要繼續嗎?然後如果要繼續,你們想做什麼?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這堂寫作課的對象,恰好介於「想寫」與「不想寫」的中間──換個說法可能更精準──他們覺得文字有趣,但他們似乎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寫的需要。如果不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話寫下來,就不會去寫,我現在面對的這群學生,就類似這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