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22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庚二、「頌稱讚如來」。
講到稱讚如來,我們先回顧一下它的內容,也是從有相跟無相來修。先說有相,就像法身大士現無量身,然後無量身上都有個頭,頭上都有舌,等於無量身有無量的頭、有無量的舌,舌頭出無量的音聲來讚歎諸佛無窮無盡的功德海。
我們凡夫眾生只能靠觀想,即觀想遍一切身來讚歎諸佛;而讚歎就包括持佛名號、誦經等等的,持咒其實也都是屬於讚歎,因為咒語跟佛號都是從佛的清淨法身所流露出來的音聲。所以你不斷地憶持咒語、憶持佛號就是在憶持佛的功德,就是在讚歎佛,這些都是屬於有相行。當然,不只讚歎外在的佛,也要讚歎我們自性佛、自性的功德。
接著說明修無相行,就是觀察能讚所讚全體法界不二,還有讚歎的這個聲音也是全體法界。我們唸阿彌陀佛的名號,表面上看聲音好像只有傳遍這個佛堂,但事實上就它本質來說,是我們清淨法身、清淨的法性所顯,就是說它的本質也是遍滿整個法界。
所以讚歎佛的音聲,實際也遍滿法界。能讚所讚一一遍滿法界,以這樣智慧來讚歎佛,就能夠跟佛的清淨法身相應,得到的功德是最殊勝的,這個是稱讚如來。接著繼續看到偈頌文: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
先說明所讚歎的就是「於一塵中」,於一塵中含攝了塵沙般的一切諸佛,這個我們就之前就講過了,在這塵沙中的諸佛各個處於菩薩圍繞的眾會當中;一塵埃當中含攝塵沙般諸佛,無盡法界中無盡的塵埃都是一樣,各個含攝塵沙般諸佛,這個就是法界觀
深信諸佛皆充滿」,為什麼能夠這樣觀呢?因為深信,而這個深信不只是種仰信,也是種智慧,即透過普賢行願的智慧來觀察:「我們知道諸佛依正二報是互含互攝,所以於一塵埃中乃至十方塵埃中各個具足法界無量無邊諸佛。」
所以一個塵埃裡面不是只有一尊佛,而是一個塵埃裡面含攝法界諸佛,第二個塵埃也是含攝法界諸佛,法界所有塵埃各個含攝法界所有諸佛。這個是所讚歎的境界,能夠入於法界觀,觀察這樣的境界後再來讚歎,這個就是無相行。
各以一切音聲海」,就像剛剛前面講的法身大士,他入實相觀之後,還是要現種種的神變:現無量的頭、無量的舌、出無量的音聲;而且這個音聲還超過辯才天女微妙的舌根,普出無盡妙言辭來讚歎佛。
然後「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稱讚如來願力是無窮無盡的,這是第二個、頌稱讚如來
當然這一行當中,從有相行的事修上來說,稱讚如來當中也是具足十種行的,就像附表三所說明的,請各位自己看。
接著庚三、「頌廣修供養」。
我們也先來回憶一下廣修供養,「供養」有事相上的有相行跟無相行。有相行,就是事相上的供養,像法身大士現非常廣大(像須彌山一樣高廣)的供具,就是說法身大士,他用神通力現無量無邊的身,然後各個身又現無量無邊的手,在每個手上又現無量無邊的供具——香花、燈燭、幢幡…來供佛。
當然我們是純碎靠觀想,比如我們供香的時候,觀想:「願此香花,普遍十方,供養諸佛…」這樣子,就是說我們觀想這一瓣香,或者線香,能夠遍滿十方,供養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這個都是屬於有相觀的部分。
有相供當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法供養。其實法供養是包括有相跟無相的。法供養就是前面所說的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乃至發菩提心供養等等的這七種供養。也就是說你在以香花、燈燭供佛的時候,心中是與這七種的意樂、七種的動機相應,這個時候稱之為法供養。以上所說的都是屬於有相行。
無相行,是指觀察能供、所供、供具三者全體法性,就像《金剛經》講三輪體空,但三輪體空的空,不只說一切法無自性的空、不只是真諦的空,三輪體空的空是中諦的空。所謂中諦的空,就是觀察能夠供養的我、還有所供養的諸佛、還有我所供養的一切供具全體法性。
所以在清淨的法性當中顯現出我、還有諸佛、還有無量的供具,但是「能供所供性空寂」,也是要「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個就是無相行,即觀察三者、三輪全體法性。接著請看到庚三、頌廣修供養的偈頌文: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前面二個都是屬於有相供,就是屬於有相行,最後一個頌是屬於無相行。有相行就是以最勝的妙花鬘,「伎」就是歌舞,像八關齋戒講的歌舞,但這個是清淨的歌舞;此外還有音樂、塗香及傘蓋等等的。當然若菩薩現的是在家相,就用微妙的伎樂等等來供養諸佛,這沒問題。
以最勝的莊嚴之具來供養佛,也包括最勝的衣服,最勝的香,此處最勝香包括粉末、香粉(撒地的香粉),燒香(拿來燒的香);以莊嚴之具來供養佛,還包括前面說的塗香(塗在身上的塗香),還有燈燭、花。「一一皆如妙高聚」, 供具就像妙高峰、就像須彌山一樣這麼多。
所以你在供養的時候可以觀想:「我所供養的這個香、花、燈燭……一個『一』就像是遍滿整個虛空,無量無邊。」要這樣的供養,就是說你這樣的觀想,雖然不是像法身大士直接變現,但是若能夠這樣觀想,你的心量會擴大,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然後偈頌文「我悉供養諸如來」,以上所說的都是有相供,或者稱之為有相行
接著要講無相供,無相供就是無相行。「我以廣大的勝解心」,這勝解心是什麼呢?就是「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也就是以普賢行願力——以普賢的智慧所發起行願力,所以深信三世一切佛;比如我現在供養,表面上我是供養阿彌陀佛,但是我相信我在供養阿彌陀佛的依正二報當中,就含攝法界諸佛的依正二報。
因為阿彌陀佛的身,含攝法界諸佛的身,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報,含攝十方法界的依報,這個叫作「深信一切三世佛」,而且三世佛是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的眾生包括在內,當然我們自性佛也包括在內,這個就是以普賢行願力,然後生起廣大的勝解心。
勝解心」就是入於中道智慧的觀察,觀察能供、所供、全體法性,所供的既然是全體法性,所以含攝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經過不斷思惟觀察之後,在此法上產生開悟,沒有絲毫懷疑動搖了,這個時候稱之為勝解。
在普賢行願的智慧當中生起勝解,因此能夠深信一切三世佛,也深信所供的境界當中含攝一切三世諸佛。這個「信」就不只是聽說的純粹仰信,它有智慧在裡頭,以這樣的智慧來普遍供養諸如來。以上是說明庚三、頌廣修供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五面。 戊三、「重舉徳勝」。 來說明受持十大願王殊勝的功德,我們看到經文: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接著丙二、「偈頌」。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五面。 戊三、「重舉徳勝」。 來說明受持十大願王殊勝的功德,我們看到經文: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接著丙二、「偈頌」。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三面,下面倒數第二行的地方。 請看到戊四、「結益令知」。 我們前面幾堂課已經把十大願王的內容介紹完畢了,這個地方就是總結受持的利益。 第一個、「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第二個、「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文章摘要】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常念南無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如來心咒 持誦及憶念 阿彌陀佛之功德利益 觀音山 金剛乘六大本尊心咒──「轉經輪牆」建設計畫 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如來 阿彌陀佛所散發的佛光遍照十方剎土,其光明的亮度絲毫未減,也沒有任何的光能比佛光更明亮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