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光看封面就想買,我也沒太認真看簡介就買了,沒想到這個直覺也對了!
是本溫柔的書,而且帶有台灣專屬的親切感,與人之間牽連比較濃厚的小說。不是那種玩文字或是挑漂亮字句寫出來的書,而是情感細膩的在文字裡,透露出屬於台灣人之間人與人的溫度。
故事就從一個青年開始,在千禧年剛開始的那個年代,原以為只是主角打算環島然後發現什麼的旅程,但是故事背景在宜蘭也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種故事。每一篇故事的敘事者都不一樣,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這裡看出故事的進度、時間在這些角色上的流逝。故事裡不是現在我們印象中的宜蘭,是還沒一到假日就滿滿人潮的宜蘭。還帶有更多淳樸跟更鄉土風情的宜蘭。
我平常讀的小說大多不是華文作家的書,多是翻譯文學或是一些文化史,這本可以說是我很喜歡的類型,寫出人之間的溫度和情誼。外國人常常說台灣的人情味濃厚,我想大概就是書裡寫的那個樣子。這種非常貼近生活中的樣子,反而對於科技越發達、人們越冷漠的現在來說可能已經很少見的人們之間的情感。
所以在這裡讀到這種感受我覺得很開心!
題材瓦斯店也是平常普通人不會太注意的行業,明明日常會需要,但因為時代改變,也許一些新型公寓已經不需要叫瓦斯,多是用天然氣管線,自然這種瓦斯車就比較少出現在大家的視線範圍內。也因為時代拉回約莫20年前左右,所以很多事情其實不太有隱私,也很容易在鄰居之間互相流傳:小事變大事、事情經過越傳越歪這類的情形也是那時候跟台灣人最容易有的通病。有些人覺得太過親密了很困擾,也有人覺得這樣比較溫暖,這大概是人情味濃厚負面的效果吧?
雖然雪隧通車是一件震撼世界的大事件,但在這本小說裡卻是一個很大的分節點,感覺得出來,因為雪隧通車後,交通方便後反而帶來的是吵雜、干擾跟阻塞當地人回家跟生活的安寧。人之間的關係也迅速的變化,為原本平靜的宜蘭投下了不小的水窪,造成的漣漪也許還要影響很久很久。
在尚未通車以前,道路上的車流多是當地人;鄰居之間也有適當的交流會彼此關心,土地之間也許隔著不是太近也不是太遠的距離。通車之後,道路上塞著的有外地人也有當地人,隔壁的房子也許是台北人買的別棟,偶爾來度假平時有沒有人都不知道甚至也不熟,為了有更多的民宿更多的賺錢機會房子變多了,原本清淨被打破了。甚至還被冠上什麼「台北的後花園」這種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對當地人來說根本就是很討厭的稱呼。時代進步的同時好像有些東西也慢慢的消逝了,不知道是好是壞。
故事的最後感覺有點寂寞,可是好像那才是宜蘭該有的平靜。從後記得知,原來這也算是作者人生故事中的一部份,她將自己放在一個角色裡,經歷也幾乎就是她自己,我想也許她也很懷念那個曾經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