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想.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象山慶2022.6.14)
1.感動、感恩:花為我開、雨為我下、人們為我服務、音樂為我演奏、南傳為我修行……。你參與的每一件事都無始無終,只須問心無愧,不必在意結果。
2.以道為念:唯生死乃大事,堅定的站在唸佛人立場。也能隨喜的欣賞、讚嘆(兼容並蓄)他人的真善美;常懷「感恩、敬畏」之心,品味人生,敬隔壁阿毛如佛--如此有助於道業的提升。
3.在別人的心靈、立場中,體現彌陀的慈愛。
4.悠閒:從容不迫、平心靜氣、慢條斯理。生活中留空間,才好念佛。偶爾聽候差遣,兩個原則:能事不為相迫促;於念佛中做完,就休息。
5.以破碎的時間「串織」美麗的世界,因地身修果地行,於行住坐臥中修念佛行!步調慢,才相應於念佛的道風。
6.我是幸福的人,因為我有良師益友。以前對他人之談論,只尊重與傾聽;而今成了「你說話,我高興;你念佛,我唱和。」沒有特別想說的話,只是徜徉在一片念佛聲之中。
7.能打破這個「我」的體積、外殼、界線,了解「我是你,你是我」,為別人的真善美而感動。若是「我」在,就膨脹--自以為獨特。每個人的「自性見」摻雜在「皈依」中。只有念佛,確認「機法二種深信」,才不有「渺小」的自卑,也不有「無助」的自棄。歸命念佛的人,才能與其他宗教對話,為了他人的思想與信仰,而隨喜、迴向;為「他人的滿足」而喜悅。敬一切人如極樂兄弟,讓他領受阿彌陀佛的「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次去汐止金龍湖,遊走環湖步道,經過「七彩堂」,總要駐足參觀,被兩塊木刻的門聯吸引:「千軍萬馬七八人 江山萬里三五步」,應是歌仔戲或布袋戲的形容,
[悲傷 or 睿智]─讓我們理性而睿智的面對人生的無常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63356 巨星之愛(小說),草湖 中外文學/198108 (10:3期)頁142-151(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北宋書法家蔡襄(1012-1067)〈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看(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
在這種民眾渴求心靈淨化而宗教界卻背道而馳的困境下,如何指引人們一條明確、妥當,既可免於誤入宗教騙局,又能獲得身心安穩、人格成熟的途徑,乃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每次去汐止金龍湖,遊走環湖步道,經過「七彩堂」,總要駐足參觀,被兩塊木刻的門聯吸引:「千軍萬馬七八人 江山萬里三五步」,應是歌仔戲或布袋戲的形容,
[悲傷 or 睿智]─讓我們理性而睿智的面對人生的無常
http://lawdata.com.tw/tw/detail.aspx?no=363356 巨星之愛(小說),草湖 中外文學/198108 (10:3期)頁142-151(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北宋書法家蔡襄(1012-1067)〈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開月未圓,看(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
在這種民眾渴求心靈淨化而宗教界卻背道而馳的困境下,如何指引人們一條明確、妥當,既可免於誤入宗教騙局,又能獲得身心安穩、人格成熟的途徑,乃是佛教界的當務之急;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我們今天用慈悲心修誦放生儀軌,還有殊勝的祈請文、咒語、佛號,跟生靈物命廣結善緣;甚至我們同修之間,在廣結善緣;跟有緣一起來參與的鬼神眾、六道有情眾生,也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成就佛道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善緣少、惡緣多,就覺得人生很辛苦,做人好難,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如果善緣多、惡緣少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我們今天用慈悲心修誦放生儀軌,還有殊勝的祈請文、咒語、佛號,跟生靈物命廣結善緣;甚至我們同修之間,在廣結善緣;跟有緣一起來參與的鬼神眾、六道有情眾生,也是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成就佛道不可或缺的!人生在世,善緣少、惡緣多,就覺得人生很辛苦,做人好難,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如果善緣多、惡緣少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這幾天,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原本潮溼的空氣,嗅起來都是香甜的。這會兒在菩提樹下,我把腿子一盤,腦子裏想到的都是前二天佛陀對我的讚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