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ESG成為火紅的投資關鍵字,為什麼也產生越來越多爭議?】

2022/06/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tuart Kirk是匯豐銀行資產管理公司(HSBC Asset Management)責任投資業務的全球主管,他曾經是《金融時報》的記者,也曾經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工作數年,有著豐富的金融業工作經驗,並不是什麼菜鳥,不過他在五月中的言論掀起了軒然大波。
在《金融時報》主辦有關道德投資的論壇上,Kirk所主講的題目是「為什麼投資人不用擔心氣候風險?」,因為他說在25年金融業工作經驗中,「總是有一些瘋子告訴我世界末日要來了」,然後他說氣候變遷危機就像是千禧蟲危機,「薄弱的、刺耳的、盲目偏頗的、自私自利的、末日式的警告總是錯誤的。」他在簡報裡寫道。
他說匯豐銀行要面對虛擬貨幣、美國主管機關、中國問題、房貸危機、利率上升和通膨問題,「誰在乎100年後邁阿密會在水平面底下六英呎?阿姆斯特丹已經好幾年都在水平面地下六英呎,但依然是個很棒的地方。我們會找出辦法的。」
「真正讓我煩惱的,是這些人要我做的眾多工作。」他說的是各種法規和認為氣候變遷可能帶來金融風險的人們。
Kirk的言論當然立刻引起討論,特別是因為他主講的場合。匯豐銀行將他停職,匯豐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Nicolas Morneau發表聲明說,Kirk的言論不代表該公司或匯豐銀行集團的立場,匯豐銀行執行長Noel Quinn說自己完全不同意那些言論,並且說那與銀行政策不符。
Kirk的言論或許充滿爭議,但他卻點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隨著ESG投資越來越熱烈,但ESG的標準卻越來越模糊。
ESG分別代表了「永續環境」(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最早是在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中提出的概念,用來作為投資決策的考量因素,但這股ESG並沒有立刻受到關注,根據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分析,在2005年到2018年間,只有不到1%的公司會在法說會上提到ESG,但是隨著ESG越來越受到重視,在2021年時,五分之一的公司法說會都會提到ESG。
也因為如此,ESG成為基金和投資業最受到歡迎的關鍵字,根據晨星(Morningstar)統計,ESG基金的資產在2021年第二季超過了2兆美元,並且在三年內幾乎成長三倍,根據彭博預估,這市場到2025年可能超過50兆元,超過全球管理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但是在此同時,金融機構和基金公司到底怎麼衡量ESG一直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因為歐美主管機關一開始沒有訂定相關法規標準,讓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判斷標準,而爭議也隨之產生。
讓人困惑的ESG標準和難題
「這個ESG縮寫是令人困惑的組合,因為它把至少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一個是客觀的評估,包括風險和機會。另一個是價值觀或道德。很多人讓自己身陷其中,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了解ESG投資到底是什麼。」基金公司創辦人和執行長Ian Simm這樣回答《金融時報》。
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時候,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困難,因為它讓一些ESG標準上的衝突更為明顯。
「俄烏戰爭對於ESG的世界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私人銀行Lombard Odier董事總經理Hubert Keller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這些衝突讓問題浮上檯面:什麼是ESG投資?那真的有用嗎?我們可以玩得起嗎?」
Legal and General投資管理公司投資長Sonja Laud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就點出了三個重要的領域:國防產業、能源產業和主權風險。
大部分的金融機構和銀行都認定國防產業違反ESG政策,所以將這些公司從投資標的中剔除,瑞典的SEB銀行從去年開始禁止投資營收超過5%來自於武器的公司。
但是他們在今年四月改弦易張,有六檔SEB銀行的基金可以投資國防產業,根據SEB銀行解釋,這是因為它們在年初考量了嚴重的安全議題和地緣政治狀態升級等因素。尷尬的是,俄烏戰爭導致歐洲各國重整軍備,也讓國防產業的股價一飛衝天。
也有些人認為國防產業可以幫助國家對抗惡鄰,所以本來就該是可以投資的標的。當瑞典的銀行基於「道德標準」拒絕給拉脫維亞武器公司後,拉脫維亞國防部長Artis Pabriks不滿地說:「我很生氣。我們要如何發展我們的國家?國防是不道德的嗎?」
能源產業也是類似的情況,俄烏戰爭導致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股價爆漲,讓過往較傾向對於這產業減碼的基金公司面臨挑戰。
美國先鋒集團(Vanguard)和貝萊德集團(BlackRock)旗下管理的資產合計超過18兆元,貝萊德執行長Larry Fink向來鼓吹企業永續發展和ESG,包括利用管理資產促進所投資公司能達到能源轉型的目標。
但現在先鋒集團宣布暫不停止對於化石燃料(fossil fuel)新開發案的投資,並且不會終止他們對於燃煤、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支持,而貝萊德集團則宣布,對於氣候變遷論者在股東會上禁止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大部分提案,將會投下反對票。
俄烏戰爭帶來的最大問題則是,投資俄羅斯相關標的是符合ESG的嗎?
根據《彭博》統計,在歐洲法規架構下聲明要促進ESG的基金中,總共投資了83億元在俄國相關標的,包括俄羅斯政府持有大部分股份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
「我想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很難的抉擇。一方面有人會說把政府的過錯全部歸責到企業上頭是不公平的,」曾經是英國國會議員、影子商務大臣,現在在摩根大通負責歐洲ESG政策的Chuka Umunna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另一方面,持續與在這些國家的企業往來,你就是在支撐當地政府。這其中的界線並不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俄羅斯或許還是個簡單的例子,因為它們在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之後,就已經受到許多國家的抵制和經濟制裁,但如果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或是環保和人權紀錄不彰的沙烏地阿拉伯呢?
對於這些問題,每家金融機構和基金公司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和判斷標準,而這也成了ESG投資的一大問題。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和蘇黎世大學檢驗了六家ESG評級公司的資料發現,它們的評級在彼此間的相關性介於0.38到0.71之間,相較於信用評級的相關性是0.92,顯示每家公司的標準差異很大。
這樣模糊又分歧的標準,引來許多人的批評。電動汽車大廠特斯拉(Tesla)執行長Elon Musk在推特上說ESG是「騙局」,已經成為「虛偽社會正義魔人(social justice warriors)的武器」,因為標準普爾500 ESG 指數(The S&P 500 ESG Index)在今年更新個股名單時,將特斯拉踢了出去,反倒納進了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標準普爾給的解釋是,儘管特斯拉生產電動汽車,但是它在種族歧視和勞工權益上的紀錄不良,對於自動駕駛意外案件的處理也不佳。)
美國副總統Mike Pence說ESG是「左翼的陰謀」,共和黨人必須要採取行動意志它,知名投資人Peter Thiel將ESG形容成「仇恨工廠」(hate factory),用來削弱比特幣和數位貨幣發展。
主管機關的困擾和積極行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讓投資人有更明確的標準可以遵循,歐美的主管機關正傷透腦筋。歐盟在2020年三月頒布了《永續財務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SFDR),對永續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都做出更明確的定義,要求資產管理公司具體揭露ESG資訊,並且對所稱的ESG產品進行分類。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則在去年七月間通知所有資產管理公司,傳達對於新募集號稱ESG或永續投資基金的疑慮,警告說他們時常包含經不起檢驗的聲明。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也在五月間發佈了兩個針對ESG基金揭露規定的草案,第一個是針對命名,草案規定如果基金在評估投資時,ESG並不是一個主要因素,而只是評估因素之一,那就不可以在名稱中使用ESG或相關字眼。
第二個草案則是針對ESG資訊揭露,它要求把ESG當作主要或重要考量的基金,必須訂出具體的衡量指標,還有他們投資組合中各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
但儘管法規要求來得又快又急,但是內容卻並不完美,即便主管機關也承認這點。歐盟雖然制定了SDFR,但不僅是業者對法規適用的解釋不同,各國主管機關也有不同的見解。
法國金融主管機關金融審慎監理總署(Autorité de Contrôle Prudentiel et de Résolution,ACPR)首長Robert Ophele就說,在沒有明確指引下簡直就是鼓勵漂綠,就連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也承認SFDR是不完整也不完美的。
美國證交會的草案也受到一些批評,有人認為那將太多責任加諸在基金公司身上,將會導致基金公司減少以ESG為中心的投資,反倒不利於ESG發展,又或者它們會將成本轉嫁到投資人身上,這也不會是主管機關所樂見的。
在這之中,比較特別的是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先前它們曾經打算就永續投資基金的標準訂出標準,但目前卻宣布暫停,「考量到法規、能源和地緣政治的動態情況,我們決定把計畫中的指引暫時擱置。這大環境還沒有穩定到適合永久性的法規。」聯邦金融監管局首長Mark Branson說。
儘管如此,主管機關在打擊「漂綠」(greenwashing)方面,卻沒有停下腳步。
五月底,德國檢警和聯邦金融監管局搜索了德意志銀行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DWS,因為曾任該公司永續長的Desiree Fixler在被解聘後,宣稱那是因為她發現DWS自稱的ESG考量是騙人的。
「在經過檢視後,發現足夠的證據顯示,相對於DWS基金公開說明書中所做出的陳述,ESG因素在很大部分的投資中都沒有被納入考量。」德國檢察官這麼說,並且認定這些潛在不當行為涉及「公開說明書詐欺」,而DWS執行長Asoka Woehrmann已經辭職下台。
美國證交會在2021年三月時成立了專案小組,要抓出在ESG聲明中有所誤導的資產管理公司和上市公司,並且「主動地找出與ESG相關的不當行為」。
今年五月時,它們第一次就ESG議題向金融機構開刀,對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的投資顧問子公司祭出150萬美元的罰鍰,指控他們在管理相關基金時,就有關ESG相關資訊有所忽略或誤導投資人,儘管他們聲稱所有的基金都經過ESG品質審核,但實際上從2019年1月到2021年3月間紐約梅隆投資顧問的185檔基金中,有67檔並沒有經過ESG品質審核,相當於全部基金淨資產的四分之一。
在此同時,證交會也正在要求高盛集團所屬的資產管理公司提供旗下基金的相關資料,它們至少四檔基金的名稱中有「乾淨能源」(clean energy)或「ESG」等字眼。
在英國,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準備針對匯豐銀行兩則廣告發出建議,認為他們利用廣告「漂綠」,卻持續融資給溫室氣體排放的公司,將要求他們對於銀行在氣候變遷上的貢獻要更為透明。
「我們認為,儘管匯豐銀行在廣告上宣傳那些計畫,但仍持續且大量地融資和投資那些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公司。在英國和其他國家,匯豐銀行積極地朝向淨零排放目標邁進,但是逐步排除融資給那些公司的速度太慢。」廣告標準局這麼說。
這些裁罰除了讓金融機構要支付罰鍰和商譽受損外,也有可能讓它們成為投資人團體訴訟的標的,投資人或許可以主張是因為受到金融機構的誤導或蒙蔽,才決定投資這些基金,也有人已經提出警告說,這將會是另一場不當銷售的醜聞。
ESG投資,真的有比較好嗎
對金融機構來說,更火上加油的是這些關注ESG的基金在最近表現不佳。在過往,人們總會說一家注重ESG的公司,有著比較完善的公司治理框架、注重社會責任,他們在營運和股價上通常會比所有公司平均來得要好,也曾經有不少學者發表論文證明這一點。
但是當市場環境轉向時,似乎這些注重ESG公司的表現卻比大盤更為糟糕。
根據《彭博》統計,截至六月第二個禮拜為止,歐洲ESG股票基金的平均跌幅是14%,相較於歐盟STOXX歐洲600指數則只有11%,在美國,ESG股票基金的平均跌幅是16%,只比標準普爾500指數要好一點點。
而全世界最大的ESG股票指數型基金,由貝萊德發行、規模達到209億元的「iShares ESG Aware MSCI USA」,在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經將近四分之一,這其中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大型科技股,過往這些公司是ESG投資的重點,因為它們的碳排放量較少,但是在國際情勢動盪和主管機關法規越趨嚴格下,它們的表現就不如其他產業。
根據晨星統計,2022年第一季投入ESG基金的全球資金大幅減少了36%,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最糟糕的成績,根據《彭博》統計,光是在五月就有約20億元從ESG股票基金贖回(但有7,500萬元投入ESG固定收益基金),這是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
「一般都說,你不需要為了ESG而放棄賺錢,但是大家都假設你會得到和一般傳統指標相同的獲利,這是絕對不正確的,因為傳統指標不用考慮ESG因素。」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RBC Wealth Management)主管責任投資的Kent McClanahan這樣說。
ESG該何去何從?
在ESG成為火熱關鍵字以來,又有許多類似的投資主題陸續出現,像是「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SRI)或是「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
「社會責任投資」是指在投資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財務指標外,整合社會正義性、環境永續性、財務績效等倫理性指標,穩定利潤分配的持續性與社會貢獻程度,以同時達到財務性與社會性的利益。
而根據全球影響力投資聯盟(Global Impact Investing Network)的定義,「影響力投資」則是指有意為社會及環境造就正面的、可衡量的影響力,同時創造利潤的投資。
這些名詞或許看來令人眼花撩亂,似乎彼此都有些相似、卻又不同,但無論是哪個名詞,都應該是要認清幾點。
首先,投資人應該要認清ESG是一種權衡,哪些因素比較重要,哪些因素沒那麼重要,而權衡的結果是投資未必能夠雙贏。對公司來說,ESG不只是一張考卷,不是完美答題就可以得到滿分,而是持續的挑戰。對金融機構來說,則要盡可能地將ESG評估過程和標準透明化,讓投資人可以依循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做出投資決定。
到最後,ESG將不再是一個模糊的字眼,甚至人們或許將不再使用這個縮寫。
「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減少或甚至不再用ESG這個縮寫。我們應該非常努力讓人們清楚,當他們用這些字眼時是想要什麼。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ESG這個縮寫會消失,而我們會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給這種對話貼上標籤。」基金公司創辦人和執行長Ian Simm這樣回答《金融時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