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推動股價上漲,股價上漲又催生更多謊言。一遍又一遍。但是去年音樂停了,泡沫爆破了,股價下跌了,上千億的市值就這樣幾乎一夜蒸發。」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檢察官Damian Williams這樣形容Bill Hwang和他建立的Archegos資金管理公司如何一夕間崩壞。
在Archegos宣告破產後一年多,檢察官以操弄市場(market manipulation)、證券欺詐(securities fraud)、電信欺詐(wire fraud)和共謀勒索(racketeering conspiracy)等11項罪名起訴了Bill Hwang和公司的財務長Patrick Halligan,兩人都不認罪,而首席交易員William Tomita及風控長Scott Becker則已認罪,並向政府合作。另一方面,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則同時以民事起訴上述人員。
根據檢察官的的起訴書,Bill Hwang利用「總報酬交換」(total return swp)隱藏了他龐大的持股部位。所謂的「總報酬交換」其實並不複雜,Archegos和銀行承作這種交易、支付投資費用給銀行,而銀行則購買連結的資產(例如某家公司的股票),並支付投資的報酬給Archegos,但相對的,如果資產跌價,Archegos也要支付費用和保證金給銀行。
這樣的交易架構對Archegos來說的好處,在於它不用持有實際資產,而是由銀行持有,等於是某種槓桿,但另一方面,和他承作交易的銀行只知道Archegos在該行的部位,但是不知道他在其他銀行的部位,另外這也迴避了持股超過5%就要公開揭露的證券法規要求。
檢察官指控,從2020年三月開始,Bill Hwang將投資部位從流動性較好的大型股,轉向到流動性較差、中國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和小型的美國媒體科技股,Bill Hwang沒有特別說明這樣轉變的背後原因,不過他顯然很相信自己,因為他不但投資股票,也利用「總報酬交換」讓部位倍增,Archegos在2020年三月到2021年三月的一年間,投資資金從16億元暴增到360億元,總部位從102億元暴增到1,600億元。
而且Bill Hwang只集中投資在約100檔股票,其中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部位集中在10檔股票,所以每家公司的持股都很高,包括持有高途科技教育公司(GSX Techedu Inc.)超過七成的流通股數,超過六成的Discovery A股、超過五成的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IQIYI Inc.)、超過五成的ViacomCBS(現已更名為Paramount Global)、超過四成五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encent Music Entertainment Group)等等。
這樣的持股,導致Archegos幾乎常常佔了這些個股每天交易量的三成、甚至高達四成。證交會似乎認定,如果每天的交易量是同一檔股票的10%到15%,就足以影響股價,導致它上漲。
證交會的起訴書揭露了Bill Hwang和旗下分析師在2020年六月時的簡訊往來,那時分析師問說ViacomCBS的股價上漲,是不是表現強健的跡象,結果Bill Hwang回答說:「不,那是我在買進的跡象」,還附帶一個笑出眼淚的表情符號。
起訴書說,這些交易都不是基於對於個股真實價值的見解,而是意圖要人為哄抬股價,甚至Bill Hwang刻意忽略研究部門的目標股價,而是依據自己的目標股價,交易部位遠高於研究部門的建議,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分析。
除此之外,證交會說在Bill Hwang的指使下,Archegos會在三個時段交易:開盤前交易,那時流動量比較小,可以定下基調、在日中交易,用以哄抬股價、在收盤前30分鐘交易,最能夠影響收盤價,也可以影響擔保品的金額。
證交會認定Bill Hwang和Archegos以操弄交易的手法,意圖人為影響市場運作,誘使其他投資人,比方說放空者或其他市場參與人在看到股價這樣上漲後,跟著買進這些股票,因此構成操弄市場的罪名。
但是光是在公開市場大量買進股票,就足以構成「操弄市場」嗎?關鍵點或許在Bill Hwang有沒有這樣的意圖,而這很難證明。Bill Hwang的律師Lawrence Lustberg說他的客戶是無辜的,「起訴這樣公開市場的交易是史無前例的,而且會對所有投資人造成威脅。」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操弄市場一般是基於虛假或詐欺的交易,基於正常交易的情況的確較為罕見,而且要上溯到1980年代。「這樣的案件沒有太多,而且要勝訴並不容易。」曾任證交會主席的Harvey Pitt說。
但是另一方面,Archegos欺騙銀行的行為就明確的多。隨著Archegos的部位越來越大,銀行也開始擔心他們的風險,要求他們提供更多擔保品。
為了要說服瑞士銀行(UBS)提高Archegos的交易限額,Archegos說他們可以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處分掉所有投資部位,而且不會影響市場,但事實上他們下要超過100天。他們也告訴UBS說,Archegos透過其他銀行持有很多流動量大的股票,比如說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和蘋果(Apple),這當然也是謊言。但瑞士銀行就這樣相信了,並且將Archegos的交易限額提高了約20億元
為了讓高盛(Goldman Sachs)相信Archegos的投資組合很多元,他們在討論時用了一些假名或代號。當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要求Archegos將持股換成一些流動量比較大的股票時,他們不同意。至於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這家銀行或許知道Archegos的投資部位很高,也要求他們提供更多擔保品,但是最後卻輕輕放過他們。
「他們說謊,說很多謊。他們對於Archegos的投資部位已經變多大說謊,他們對於Archegos持有多少現金說謊,他們對於Archegos的持股成分說謊。他們說這些謊只為了一個原因—這樣銀行才不會知道Archegos正在進行一個巨大的操弄市場計畫。」檢察官Williams說。
但是銀行真的不知道嗎?
瑞士銀行、高盛、摩根史坦利、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野村集團都不是小型銀行,而是國際級的投資銀行,但他們都輕易地相信Archegos的說詞,這最終讓他們嘗到了鉅額損失的苦果,野村集團損失了29億元,瑞士信貸損失了55億元,摩根史坦利則損失了9.11億元。
「以科技層面來說,用來控管風險的系統並不即時,對於一個客戶來說,虧損多少的風險才算太多,這個疏失是用常識也可以知道的,某些經理人顯然不願意問Archegos一些困難的問題。」史丹佛教授Darrell Duffie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
為了買進更多股票,Bill Hwang會要求交易員在早上賣掉或是放空一些股票,以便在需要時有更多「子彈」(bullets),甚至與另外一家由他前同事操盤的避險基金聯繫,要求他們將透過同一家銀行對同一家公司的持股移到其他銀行,以便Archegos可以投資。
Bill Hwang瘋狂的投資組合在2021年3月23日終於崩潰。ViancomCBS在面對對手的競爭下本就虧損連連,而它需要發行新股募資的消息導致市場信心崩潰,ViacomCBS的股價大跌,也讓Archegos集中持股的策略出現裂痕,銀行要求Archegos提供更多擔保品,而Bill Hwang的回應是—買進更多股票。
Bill Hwang要求交易員買進更多股票,在一天之內增加了26億元的部位。首席交易員Tomita及風控長Becker都反對,但卻沒有被Bill Hwang接受,後者打算用盡最後的現金買進股票抬高股價,希望可以逆轉情勢,甚至要求Becker盡可能從銀行那邊搬來更多錢,甚至說Archegos還有約90億元的現金,這當然也是謊言。
到了3月24日,Archegos用盡了它所有現金後,只能崩潰,連帶銀行急著要處分手上的擔保品減少損失,帶動證券市場全面下跌,幾乎跌掉了1,600億元的市值。
在Archegos崩潰後的一年後,除了始作俑者終於遭到起訴外,也帶來了一些改變,儘管還不明顯。
首先是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Bill Hwang本來是亞洲老虎基金(Tiger Asia)操盤人,但是在2012年因為涉及內線交易和證交會和解後,他將那檔私募基金轉成家族辦公室,並且改名為Archegos。
家族辦公室不用面對投資人的壓力,主管機關的監管標準也比較寬鬆,過往他們承作一些比較保守的長期交易,用來維持家族傳承的遺產,不過現在他們也開始願意承擔風險,包括私募交易或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
根據瑞銀證券在2020年的報告,121家最大的家族辦公室就掌握了約1,424億元的資產,而且有近七成都是在2000年以後成立的。
在家族辦公室和私募基金越來越像之後,主管機關或許將考慮更多規定,減少這類事件所帶來的風險。
另外就是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揭露。過往銀行只能看到自己和客戶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部位,看不到其他銀行和同一個客戶間的交易,但是這容易導致錯估銀行所承擔的風險。
根據證交會過往的態度,除非涉及投票權,股權衍生性金融商品不需要公開揭露,但現在證交會也在考慮更多揭露和限制,只要持股超過3億元或是流通股數的5%就需要揭露,所需要揭露的資訊包含投資人身份、在衍商交易的部位和相關融資情形等等。
最後就是
鉅額交易,在Archegos崩潰之後,好幾家銀行透過鉅額交易處分掉擔保品,但是也引起了主管機關的關注,調查其中是不是有洩漏資訊給客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