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以不用買保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天收到了一位網路客戶的保險規劃諮詢
諮詢之前除了確認體況、需求、預算之外 也順便了解了一下家庭、職業狀況

這位客戶的背景還滿不錯的
家人已經留了兩間房子給他,一間自住一間租人
自己的職業也是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收入也是很穩定的「高」
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
大概了解狀況之後我就跟他說了....

其實,以你的狀況來說,不買保險也沒什麼差

我沒問他收入,畢竟收入是比較私人的隱私
但光是以我其他客戶的實際狀況推估,這位客戶保底也是年薪150萬
他是單身,錢應該也不太有地方花才是
就算遇到醫療狀況,目前常見的達文西微創手術費用大約落在15~25萬左右
這客戶自己的戶頭就隨時都拿得出這樣的錢了

何必買保險呢?

就算是癌症、重大傷病這樣動輒百萬花費的開銷
本身的存款、股票,也都還夠付
最差的狀況都還有兩棟房子可以再變現
以這樣的狀況來說,真的是沒什麼買保險的必要了
但我後續還是給了建議方案
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客戶本身還年輕,透過保險轉嫁風險的「成本」是低的

自己承擔風險

自己承擔風險

風險的發生是沒有挑時機的
假設資產有500萬,遇到的風險需要花300萬來解決
自己的資產頓時只剩下200萬

能不能自己承擔?絕對能
但只是會比較心痛一點

風險損失大於自己的資產

風險損失大於自己的資產



風險發生後,損失的大小也是不確定的
那如果花費遠大於自己的資產呢?


透過保險做風險轉嫁

透過保險做風險轉嫁


客戶目前還很年輕,保費也是相對便宜
買100萬的定期癌症險,一年保費還不到1000塊錢
以這樣的保費對比保障的槓桿來說,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他可以挪出部分資產做規劃
雖然可以自己承擔風險,但挪出部分資產來做保險規劃會是更聰明的作法

等年級大、保費變貴、保障槓桿相對沒有這麼高時,再來決定要不要把保額降低,或是完全不規劃保險了,全部風險自行承擔

保險不是風險管理的唯一工具選擇

自己的資產越多,相對的對保險的依賴也就越小
而買保險也是要付出成本的,並不是就無限上綱的一直追加預算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很重要的觀念
錢拿去繳保費,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做其他運用,可能連帶影響退休生活
如果不買保險,當然也可以自己承擔風險,但承擔的風險也可能會是無限大
這中間的取捨應該要自己好好思考一下

應該要正視自己的狀況 再來決定如何風險管理

資產越多的人,容錯率本身就是高的
就算真遇到風險,再怎麼慘也不會比一般的市井小民還慘

反而很多人的資產、收入狀況並沒有優於他人
卻又高估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等真的遇到風險了才在哇哇叫
這樣的狀況稱為「無知的風險自留」

可以自己設想一些狀況,問問自己遇到了該怎麼處裡?這樣的處裡方式能否接受?

一般的擦挫傷、運動扭傷,花200塊的掛號費用就能解決,這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負擔的,自然就可以選擇自行承擔、不買保險

身體一些小狀況或是意外需要住院、手術,花費大約落在5萬,加上得休養一個月,這對多數有準備緊急預備金的人來說,也應該是可以承擔的風險,可以選擇自行承擔,若是不能承受的話,也可以視保費的高低來決定是否規劃對應險種

癌症、重大傷病這這樣的狀況發生,除了醫藥費之外,休養時間可能長達一年以上,連帶的就是一年沒有任何收入。這樣的風險就應該是多數人沒有辦法承擔的了,所以應該要優先做好保險規劃

學著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狀況、需求、預算,不要總只是被業務員創造出需求,或是對話術毫無招架能力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業務員推的保險好不好,名稱丟google就有答案了
保險通常也不是只繳一年的,一輩子繳的保費可能遠大於一台汽車的花費
買車應該很少人不做功課的吧?那買保險又怎麼能不做功課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個喜歡

如果有問題想要討論的話,可以訊息臉書或是LINE討論看看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買保險要做功課的沙龍
85會員
26內容數
2025/03/25
本文探討保險核保階段,客戶體況資料及病歷調閱的相關問題,說明保險公司為何不主動在核保階段調閱病歷,以及客戶在申請病歷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應對方法,例如醫療院所拒絕提供、收費過高等情況,並根據醫療法規範說明病人的權益與醫療機構的義務。最後呼籲讀者及早投保,避免因體況或病歷調閱問題延誤保障生效時間。
Thumbnail
2025/03/25
本文探討保險核保階段,客戶體況資料及病歷調閱的相關問題,說明保險公司為何不主動在核保階段調閱病歷,以及客戶在申請病歷時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應對方法,例如醫療院所拒絕提供、收費過高等情況,並根據醫療法規範說明病人的權益與醫療機構的義務。最後呼籲讀者及早投保,避免因體況或病歷調閱問題延誤保障生效時間。
Thumbnail
2025/01/02
2025年銀行信用卡保費分期活動懶人包,整理玉山銀行、中國信託、凱基銀行、新光銀行、遠東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保費分期方案,比較各家銀行的門檻、分期期數、回饋等資訊,並推薦適合懶人使用的常駐保費分期信用卡。
Thumbnail
2025/01/02
2025年銀行信用卡保費分期活動懶人包,整理玉山銀行、中國信託、凱基銀行、新光銀行、遠東銀行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保費分期方案,比較各家銀行的門檻、分期期數、回饋等資訊,並推薦適合懶人使用的常駐保費分期信用卡。
Thumbnail
2024/10/28
隨著新青安貸款政策的實施,臺灣的房貸市場變得競爭激烈,各銀行對於貸款審核標準越來越嚴格。此文章探討了購買房貸壽險的必要性,分析了為何不論是經濟支柱還是家庭主婦,壽險對於家人未來的保障至關重要。此外,提供了一些房貸壽險規劃的建議,幫助讀者瞭解如何智慧地應對借貸過程中的風險,並確保家庭的經濟安全。
Thumbnail
2024/10/28
隨著新青安貸款政策的實施,臺灣的房貸市場變得競爭激烈,各銀行對於貸款審核標準越來越嚴格。此文章探討了購買房貸壽險的必要性,分析了為何不論是經濟支柱還是家庭主婦,壽險對於家人未來的保障至關重要。此外,提供了一些房貸壽險規劃的建議,幫助讀者瞭解如何智慧地應對借貸過程中的風險,並確保家庭的經濟安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很喜歡把商品比喻成保養品,每樣商品都有不同功能,像是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乳霜等等,而且還有細分為美白、抗皺、滋潤等等的功效。另外,保養品買了當下不一定會立即見效,但是時間一久絕對會有差異性的。
Thumbnail
我很喜歡把商品比喻成保養品,每樣商品都有不同功能,像是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乳霜等等,而且還有細分為美白、抗皺、滋潤等等的功效。另外,保養品買了當下不一定會立即見效,但是時間一久絕對會有差異性的。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淺談保險觀念:最敢說真話的保險專家,告訴你條約背後的真相 作者:大仁 經營部落格FB 「淺談保險觀念」 選書原因:保險幾乎是人人必備 加上作者是我長期追蹤之創作者 平時分享文案皆能認同 若想了解保險 就打算從認同的人了解起 【前面就是精華】 我認為本書最重要的觀念在第18~22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淺談保險觀念:最敢說真話的保險專家,告訴你條約背後的真相 作者:大仁 經營部落格FB 「淺談保險觀念」 選書原因:保險幾乎是人人必備 加上作者是我長期追蹤之創作者 平時分享文案皆能認同 若想了解保險 就打算從認同的人了解起 【前面就是精華】 我認為本書最重要的觀念在第18~22
Thumbnail
我如果是天選之人,為什麼我要買保險? 確實,若真的能肯定自己平安一生,那保險對你的意義只僅僅是心安。
Thumbnail
我如果是天選之人,為什麼我要買保險? 確實,若真的能肯定自己平安一生,那保險對你的意義只僅僅是心安。
Thumbnail
在我媽媽的眼裹,買保險某程度上是浪費錢,買人壽,死掉之後家人才拿到錢;買醫療,往往到退保的時候也沒有理賠過;買儲蓄保,在你用錢的年紀錢都被套在裹邊。經過好幾年的時間,保險市場漸漸成熟,產品豐富,大家的認識也多了,如果時間能夠重新回到過去,我應該會對保險的保障範圍有另外的選擇。
Thumbnail
在我媽媽的眼裹,買保險某程度上是浪費錢,買人壽,死掉之後家人才拿到錢;買醫療,往往到退保的時候也沒有理賠過;買儲蓄保,在你用錢的年紀錢都被套在裹邊。經過好幾年的時間,保險市場漸漸成熟,產品豐富,大家的認識也多了,如果時間能夠重新回到過去,我應該會對保險的保障範圍有另外的選擇。
Thumbnail
這位客戶的背景還滿不錯的 家人已經留了兩間房子給他,一間自住一間租人 自己的職業也是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收入也是很穩定的「高」 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 大概了解狀況之後我就跟他說了.... 其實,以你的狀況來說,不買保險也沒什麼差
Thumbnail
這位客戶的背景還滿不錯的 家人已經留了兩間房子給他,一間自住一間租人 自己的職業也是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收入也是很穩定的「高」 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 大概了解狀況之後我就跟他說了.... 其實,以你的狀況來說,不買保險也沒什麼差
Thumbnail
pic from pexels 插播一下我最近發生的事,可能有別於之前普遍走勵志和鼓勵的路線,這次要寫的是比較灰暗一點的經驗。 不過我想,這不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嗎?身為存活在這一個被制定好許多遊戲規則,名為「社會」的環境下,我們究竟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不去為了利益傷害他人,也不要被他人所傷害。 先來
Thumbnail
pic from pexels 插播一下我最近發生的事,可能有別於之前普遍走勵志和鼓勵的路線,這次要寫的是比較灰暗一點的經驗。 不過我想,這不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嗎?身為存活在這一個被制定好許多遊戲規則,名為「社會」的環境下,我們究竟該如何保護好自己? 不去為了利益傷害他人,也不要被他人所傷害。 先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