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腫痛別輕忽 當心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圖解懶人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手指腫痛彈琴困難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今年50歲的王女士是一名鋼琴老師,半年前手指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導致彈琴時頻頻錯音卡頓,原本彈得很順暢的曲子也變得斷斷續續;加上最近早上起床後,手指變得更僵硬,甚至影響手指靈活度無法彈琴授課,只能等到下午疼痛舒緩才繼續教書,讓她感到相當苦惱!
期間曾經求診骨科及疼痛控制科治療,服用止痛藥後症狀略有改善,但一停藥後手指腫痛問題又復發,而且疼痛感日益加劇,甚至連雙側膝關節也出現積水,造成行走困難,一度惡化到需要坐輪椅,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短短半年體重就暴瘦10公斤,最後輾轉到過敏免疫風濕科求診,才知道原來自己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體免疫疾病破壞關節 延誤治療恐變形失能
臺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在六十歲以上的女性,但在年輕人及老年人也都可能發生,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四倍。該疾病由於自身免疫系統混亂,引起關節處發炎及破壞,造成關節滑膜增生發炎,導致關節積水、軟骨侵蝕及硬骨沾黏等問題。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對稱性關節炎,以小關節為主,70%的患者初期會出現手關節腫脹疼痛、晨間僵硬,甚至半夜睡覺翻身被痛醒,患者驚覺有異才就醫確診。
陳一銘醫師提醒,若是近端與掌指關節處出現疼痛,就要當心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若無即時治療會造成患者無法彎曲、出力、握拳,造成患者日常生活許多不便,如做家事、煮飯洗碗,甚至會影響到其他關節,如膝蓋、腳踝或肩膀,造成走路困難或高處東西無法拿取。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症多 患者應定期檢查預防
陳一銘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全身性發炎疾病,發炎會引起血管內壁增厚,容易合併心臟血管疾病,因此產生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患者不可輕忽!慢性發炎還會引起骨質疏鬆,增加患者骨折的機率,甚至可能會出現白內障、血糖過高或高血脂等併發症。
為了預防併發症發生,臨床上會定期安排患者接受檢查,如每半年檢測量血糖、血壓、血脂肪或BMI,看是否有肥胖問題;每年也會進行骨質密度檢測,計算骨折風險,若風險過高,就會及早使用骨質疏鬆預防藥物。另外乾眼症也是常見併發症,提早預防黃斑部病變或引發白內障,透過檢查可以提供患者生活建議,才能有效預防這些併發症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多元 醫病充分溝通達成目標
陳一銘醫師說明,目前治療上,會先使用消炎止痛藥跟類固醇來緩解症狀,但這些藥物無法阻止關節破壞,需搭配其他藥物合併治療,目前可分為三大類的治療藥物:第一大類為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藥物,六成的患者病情可獲得不錯控制,另外四成患者可能無法緩解,甚至症狀會加劇,就可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類風濕關節炎的進階治療種類多元,有分成口服及針劑,也有短效及長效劑型可供選擇,患者可以跟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治療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型生物製劑擁有特殊分子結構,施打後可以迅速到達體內發炎部位,有效緩解發炎狀況。
懷孕用藥免煩惱 新型生物製劑可達雙重目標
由於多數的治療藥物較不適用於懷孕或哺乳患者,有些患者擔心藥物會影響胎兒,因此不敢懷孕或私自停藥,造成病情復發或惡化。新型生物製劑因有特殊分子結構,較不會被胎盤主動傳輸到胎兒血液中,只會鎖定發炎症狀進行改善,就算產後接受打針治療,藥物較不會分泌到乳汁,較不會影響小孩的健康,對有備孕計畫或懷孕的女性患者是一大福音,達到疾病治療與懷孕生子的雙重目標!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戴嘉言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戴嘉言醫師:大家好,我是戴嘉言醫師,目前我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急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劉育志醫師:請問慢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劉育志醫師:請問台灣B型肝炎的盛行率?
晚發型龐貝氏症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大家要提高警覺,黃錦章教授說,當脊椎肌肉受影響時,患者的頭會下垂;當下肢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可能在蹲馬桶後,站不太起來;當軀幹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就不太能做仰臥起坐,需要先側身,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
面對罩不住的病毒,家庭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 吳至行醫師 與 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 詹智傑醫師針對7大常見問題回覆,兩位醫師更共同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外,其他疾病的預防更是要注意,且應主動諮詢醫師了解預防資訊。
「醫師,請問我的乳癌能不能使用CDK4/6抑制劑治療?」張女士的筆記上頭畫滿了重點。 「你的狀況應該可以使用CDK4/6抑制劑。」醫師點點頭。 「可是類似的藥有好幾種,我到底該用哪一種?」患者問,「我查網路資料有的藥能提升整體存活期、有的藥沒有,這樣療效有差別嗎?」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
乾癬是個相當惱人的問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帶有大量銀白色皮屑,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醫師指出,除了皮膚症狀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乾癬性關節炎。 關於乾癬性關節炎的迷思很多,一起來了解!
劉育志醫師:大家好,我是劉育志醫師,歡迎戴嘉言醫師來到照護線上。 戴嘉言醫師:大家好,我是戴嘉言醫師,目前我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 劉育志醫師:請問急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劉育志醫師:請問慢性B型肝炎會有什麼症狀? 劉育志醫師:請問台灣B型肝炎的盛行率?
晚發型龐貝氏症的初期症狀較不明顯,大家要提高警覺,黃錦章教授說,當脊椎肌肉受影響時,患者的頭會下垂;當下肢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可能在蹲馬桶後,站不太起來;當軀幹肌肉受影響時,患者就不太能做仰臥起坐,需要先側身,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來。
面對罩不住的病毒,家庭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委 吳至行醫師 與 皮膚科醫學會秘書長 詹智傑醫師針對7大常見問題回覆,兩位醫師更共同表示除了新冠肺炎外,其他疾病的預防更是要注意,且應主動諮詢醫師了解預防資訊。
「醫師,請問我的乳癌能不能使用CDK4/6抑制劑治療?」張女士的筆記上頭畫滿了重點。 「你的狀況應該可以使用CDK4/6抑制劑。」醫師點點頭。 「可是類似的藥有好幾種,我到底該用哪一種?」患者問,「我查網路資料有的藥能提升整體存活期、有的藥沒有,這樣療效有差別嗎?」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
乾癬是個相當惱人的問題,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一片片紅色斑塊,帶有大量銀白色皮屑,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蘇桂英醫師指出,除了皮膚症狀之外,患者還可能出現乾癬性關節炎。 關於乾癬性關節炎的迷思很多,一起來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髖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甚至可能伴隨異常聲響。患者通常在早晨或久坐後會感到症狀加重,但活動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所改善。除了疼痛,患者還可能面臨肢體活動受限、行走困難、跛行,甚至出現雙腳長短不一的情況。髖關節疼痛的恢復時間視病情而定,可能從數週到數月不等。若為輕微疼痛,通過藥物治療及復健
Thumbnail
Week3-4/不確定對鼓音的喜愛層度是否高過對旋律與彈指的著迷...
Thumbnail
年老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病痛,我也不例外。 我的耳鳴、飛蚊症是良性絕症,也就是說不會威脅生命,但無藥可治。 耳鳴、飛蚊症,既然無藥可治,當然不必吃藥了。 另外的病,如糖尿病、腳麻、攝護腺問題,都還有藥可治療或控制。 那當然要去看醫生,請醫生開藥。 我去看神經內科,做了檢查。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 鄭智文 醫師 “錐心刺骨的痛鑽過了層層的皮,像是火在燒“ 帶狀皰疹復發的原因,可能有:年紀因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力的藥物 初期症狀不明顯,疾病前兩、三天時,特色的”紅疹”及”滴狀水皰”尚未長出,病人有時會已感到觸電或燒灼的神經疼痛感。
更年期前後將近50- 60%的女性會有關節痠痛的困擾。 體型肥胖、膽固醇高、高血壓、憂鬱症的女性,出現停經前後關節痛的機率更高。 這類型的痛好發在肩頸、頭痛、腰痛、手指關節、手腕痛,表現為灼熱刺痛、晨僵、關節局部腫脹,若嚴重起來可能連手指彎曲、打直都有困難。 更年期關節痛: 台灣地區骨質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中醫治皮膚症,不只是皮膚】☝🧐 有位女患者與60多歲媽媽一起來看診。她媽媽由於好幾個月都😖全身過敏皮膚癢而來看診,服用中藥一個月左右,📝過敏指數IgG由原本📈居高不下的2000多❗(標準值100多),↘️降到大約400,皮膚癢也改善許多😌 這位40多歲女患者有癲癇病史,這幾年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這是作為衛教活動完成的講稿-- 主要闡述風濕關節疾病一些粗淺的知識,與相關的飲食生活作息調整。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髖關節炎的症狀包括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甚至可能伴隨異常聲響。患者通常在早晨或久坐後會感到症狀加重,但活動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所改善。除了疼痛,患者還可能面臨肢體活動受限、行走困難、跛行,甚至出現雙腳長短不一的情況。髖關節疼痛的恢復時間視病情而定,可能從數週到數月不等。若為輕微疼痛,通過藥物治療及復健
Thumbnail
Week3-4/不確定對鼓音的喜愛層度是否高過對旋律與彈指的著迷...
Thumbnail
年老的人,多多少少會有些病痛,我也不例外。 我的耳鳴、飛蚊症是良性絕症,也就是說不會威脅生命,但無藥可治。 耳鳴、飛蚊症,既然無藥可治,當然不必吃藥了。 另外的病,如糖尿病、腳麻、攝護腺問題,都還有藥可治療或控制。 那當然要去看醫生,請醫生開藥。 我去看神經內科,做了檢查。
Thumbnail
石孟潔醫師提醒,適當的治療可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並有效避免關節變形。圖/石孟潔醫師提供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誤攻擊身體組織,特別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發炎、腫脹和疼痛。
光田神經內科 大甲分院/ 鄭智文 醫師 “錐心刺骨的痛鑽過了層層的皮,像是火在燒“ 帶狀皰疹復發的原因,可能有:年紀因素、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力的藥物 初期症狀不明顯,疾病前兩、三天時,特色的”紅疹”及”滴狀水皰”尚未長出,病人有時會已感到觸電或燒灼的神經疼痛感。
更年期前後將近50- 60%的女性會有關節痠痛的困擾。 體型肥胖、膽固醇高、高血壓、憂鬱症的女性,出現停經前後關節痛的機率更高。 這類型的痛好發在肩頸、頭痛、腰痛、手指關節、手腕痛,表現為灼熱刺痛、晨僵、關節局部腫脹,若嚴重起來可能連手指彎曲、打直都有困難。 更年期關節痛: 台灣地區骨質
Thumbnail
這次來求診的病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平時除了要照顧孩子,還需要長時間坐著使用電腦工作,所以經常覺得顳顎關節緊繃而且肩頸疼痛!過去她長期在復健科接受治療,但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甚至有疼痛範圍不斷擴大的趨勢,所以這次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永川醫院嘗試『乾針治療』。
【中醫治皮膚症,不只是皮膚】☝🧐 有位女患者與60多歲媽媽一起來看診。她媽媽由於好幾個月都😖全身過敏皮膚癢而來看診,服用中藥一個月左右,📝過敏指數IgG由原本📈居高不下的2000多❗(標準值100多),↘️降到大約400,皮膚癢也改善許多😌 這位40多歲女患者有癲癇病史,這幾年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這是作為衛教活動完成的講稿-- 主要闡述風濕關節疾病一些粗淺的知識,與相關的飲食生活作息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