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聽起來是不是非常有道理?! 這句話固然是告訴我們「錢」的重要性,讓我們別低估了沒錢所帶來的影響。這是明面上道理,我想多數人應該也能認同這段對錢的描述。但你接受明面的同時,其實也一併接受了此話的黑暗面。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
「覺察」的重要性。這裡我來分享一下,我對此句俗語更深一層的覺察。
- 過分提高「錢」的地位
- 「沒錢」的定義不明確,造成缺錢焦慮感
- 誇飾的詞句使人缺乏突破困境的動能
不曉得大家是在什麼場景下聽到這句話? 我有一個非常親密的友人曾告訴我,他經常聽到他的母親在講這句話。他說小時候,他的母親每天都忙著賺錢,他非常渴望母親的陪伴。就請求母親能否花時間陪他一起寫作業、散散步、聊聊天,母親以工作繁忙需要賺更多錢為由推辭了。畢業典禮、大考陪考、戀愛交友...你能想像到的人生重大環節,都是以缺席收場。理由很簡單,因為家裡「沒錢」,所以當友人問說賺錢這麼重要嗎? 錢能買的到關係、回憶嗎? 錢是萬能的嗎? 得到的回答是,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是我辛苦掙來的! 吃了一頓飽罵之後,落下一句「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作為結束。其實,我能想像這位母親在說這話的時候,她應該也是非常無奈、無力的。因為所有的時間,都要貢獻給「錢」。而且當她不停向「錢」奔跑時,永遠看不到終點。就好像在沙漠行走一樣,每天辛苦地一步步走,永遠沒法止渴、永遠沒有盡頭,因為永遠都在「沒錢」,又因為一直焦慮所以拼命去賺錢。這位母親這麼努力,幾乎捨棄一切的拼命,真的讓她有錢了嗎? 似乎至今也從沒有達到她理想中的有錢!!!
其實,就我側面觀察我的的好友,他們家有吃、有住,該有的物質享受也從來沒有匱乏過。但因為賺錢永遠排在第一順位,所以家庭成員關係都不好,幾乎都是冷冰冰的公事公辦,一點溫暖、回憶都沒有。據我所知,他的母親做著小生意,每天過著老鼠轉圈(出自「富爸爸與窮爸爸」)的生活。在網路爆發,一切都商業模式都發生巨變的這些年,這位母親似乎也從來不曾思考過如何突破現今這十倍速,甚至百倍速的社會變遷。固然,她沒有改變不全然是單一因素,但這句「名言」把她翻盤的最後一絲可能性都扼殺在搖籃之中了。
親愛的讀者,心理上的改變覺察就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要我們清楚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下定決心掙脫這個「囚牢」,我們就有機會改變它。
1. 過分提高「錢」的地位 ==> 「關係」的地位理應高過「錢」
哈佛大學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教授經過長達75年的研究,終於給出了
「幸福」的定義。這麼抽象的東西竟然可以讓他精準描述出來,個人對這個老人家感到由衷的佩服。他提出幸福的定義就是
這句話我深以為然!!! 真的,如果我賺得了物質的享受,卻沒人可以一起分享,讓人覺得努力都是徒勞、都是枉然。
威丁格教授還細展了三個關係的重點,列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I. 孤單有害,社交活躍有益健康
II. 友不在數量多寡,而在關係深淺
III. 良好關係不只保護身體,也保護腦力
2. 「沒錢」的定義不明確,造成缺錢焦慮感 ==> 台灣人真正「貧窮」的人非常少
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
全世界的貧窮線是每個月生活費低於37.5USD(約1,125NTD)算是貧窮人家。
台灣的貧窮線是每個月15,000NTD。撇除特例的家庭(低收入戶1.3%)狀況,基本上只要是好手好腳,願意付出勞動力工作的,至少能領取基本最低薪資25,250NTD。其實市場上哀哀叫的多數人,是跟「貧窮」扯不上邊的!!! 大家會抱怨,是因為比上不足,但從來不比下。以這樣的不平衡比較來說,當然會引發心理的不平衡,導致以為自己是貧窮的。所以親愛的各位,上帝讓我們出生在台灣這個富裕的國家,我們真的是佔很大便宜了。
3. 誇飾的詞句使人缺乏突破困境的動能 ==> 人有「無限可能」,且上帝早把你需要的能量賞賜給你了
同樣面對困境,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與結局。我想「
杯子是半空還是半滿?」這個議題大家已經都聽過非常多次了。簡單說,就是樂觀的會覺得還好還有半杯水;悲觀的則會覺得慘了只剩半杯水。而一個人究竟是樂觀主義或是悲觀主義,其實是習得而來的,最主要就是來自原生家庭(可參
「家庭」限制你金錢視野的囚牢)。樂觀的人遇到困難,通常會把精力放在努力解決、向未來邁進之上;悲觀的人遇到困難,通常把淪落宿命論,把精力放在怨天尤人、抱怨發洩上。一來一往,一個邁向成功致富之路;一個邁向貧窮感的循環中。其實這都是我們的「選擇」,而人生是由各種大小「選擇」累積而成的,累積的成果就是今天的你。
所以,你從現在開始的「選擇」會是什麼呢?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大力的拍手贊助我,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不論您正處於何種財務狀況,我都很願意跟您一起討論如何更近財務自由一步。可以來信告訴我您的故事,或透過Line與我對談,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