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家庭」囚牢看見錢景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俗話說的巧妙「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改變究竟有多難! 一個人的心,花了好幾十年累積,各種習慣、氣質已經養成,最終的結局已大致底定,要怎麼去改變呢?
  • 嘗試著突破囚牢
首先,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覺察」。覺察這件事情,對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的不容易。大概不會有人是每天自我否定,凡事堅信自己的決策是錯誤的。如果有這樣的人,有極高的機率會染上精神疾病,一個否定自我人格的人,是絕對不可能有健康心理的。因此,多數人都是選擇堅守自己的思想、捍衛自己的抉擇。不論是在生活場景中或是戲劇電影中,大家都曾體驗過這類的橋段。某個友人,做了一件公認的蠢事,周遭的親友紛紛好言相勸,期盼這友人迷途知返、重回正軌。正當我們以為友人會心有所悟,並且感激涕零的感恩你的苦心時,劇情往往是以溫和的自我抗辯作為開場,慷慨激昂的各種辯解,再以激烈的爭吵收場。不論雙方的關係是否破壞,顯而易見的是,兩人的意見是一定不一致的!!!
嘿!! 奇了怪了!! 眾人公認的蠢事,怎麼到了友人身上,便成了理所當然、不可撼動的真理呢!?

  • 神奇的「隱形液」
這就不得不提到「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個效應於2000獲得諾貝爾心理獎。這個現象研究的起源是鄧寧與克魯格對一宗搶劫案生發了興趣。這一樁搶案發生在1995年4月19日,光天化日之下搶劫了匹茲堡,犯人McArthur Wheeler在臉上塗檸檬汁並搶了兩間銀行。這名犯人得手後,很快就被警方透過影像比對鎖定嫌疑人。
McArthur Wheeler搶劫時的影像
警察抓到Wheeler時,將CCTV的影像撥給Wheeler看時,他雙眼瞳孔放大到不行,驚訝地說,不可能!! 不可能!! 攝像頭怎麼可能錄的到我!! 我已經在臉上都塗滿了「檸檬汁」,所以我是隱形的,沒有任何人可以看的到我!! 面對Wheeler的激動反應,員警本以為他是吸毒或是醉酒,因此講出如此荒謬、無知的陳述。但隨著調查繼續深入,員警才發現他既沒有吸毒也沒有醉酒,他只是錯的一蹋糊塗而已。原來,Wheeler在搶劫前,不知在哪裡看到一則知識,就是如果用檸檬汁在紙上作畫時,完全是透明看不見的!! 只有當你用火去烤他的時候,檸檬汁才會因為化學作用在白紙上顯示出原本檸檬汁的痕跡。這就給了Wheeler極大的靈感,他像盜墓賊挖到有錢人墳墓一樣狂喜,因為他終於找到了隱身術可以當一回忍者!! 於是搶劫當天,他在臉上塗了超濃厚的檸檬汁(我估計眼睛跟嘴巴都被酸得夠嗆吧XD...),在櫃檯時甚至朝著鏡頭微笑,藐視世人的無知,花這麼多錢安裝攝影機,竟然被我塗個檸檬汁就破解了,我鄙視你們所有人。然而這天衣無縫的計畫,快速致富的捷徑,竟然被錄像頭破解了!! 你叫我Wheeler如何能不驚訝!?
這個故事引起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家大衛鄧寧的注意,他邀請他的研究生賈斯汀克魯格一起來研究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後來他們研究出,雖然幾乎每個人都對自己在各種社會、知識領域的能力持良好看法,但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自己的能力遠高於實際水平。
1995-2000年間,鄧寧與克魯格設計了許多實驗,來證明人類身上的確有「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這個效應存在。這裡舉兩個例子來做為代表,他們從設計了一系列的文法、邏輯、笑話...等,讓大家輕鬆答題,並且要大家預估自己的分數,會在整個班上排名多少? 令人驚訝的是,得分最低的學生總是高估自己的分數,而且高估了很多!!! 班上排名最後的25%,認為自己的成績應該是前33%,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他們可以打敗三分之二的其他同學。另外一個例子,當他們訪問一大票有經常性在開車的人,詢問他們認為自己的駕車技術如何? 竟然有高達80%的駕車人員,認為自己的技術員超平均之上。而這就統計學上來說,是一點都不可信的。因為,當人數達到一定的量時,能力一定是成常態分佈的。顯然,有許多實力不足的人堅信自己駕車技術超群。

  • 踏上突破的第一步
這樣一來我們就理解,為何要勸說一個人改變是如此的困難!!! 不論是你要勸別人或是別人來勸你,只要試圖去改變,就必定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不知道的人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簡單點講,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
這種效應搭配上我們「家庭」給我們帶來的財務囚牢,你就能想像事情將會變得如何嚴重了。因為祖上父母在財務上的無知,建造了一個無知的你,你卻又因為能力欠缺而有一種虛幻的優越感,認為自己其實應該是個理財高手。當真正的高手想幫你時,你有的不是感激而是反抗;當吳下阿蒙出言相挺時,你感到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你看到的這種負面循環的向下螺旋,是如何一代又一代傳承著貧窮而不自知了嗎? 你看見那無形的囚牢了嗎?
當你看見了,一切就不再一樣,貧窮也可以變得不再貧窮。
接下來我將逐一帶大家來看「家庭」帶來的財務囚牢有哪些? 敬請期待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大力的拍手贊助我,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
不論您正處於何種財務狀況,我都很願意跟您一起討論如何更近財務自由一步。可以來信告訴我您的故事,或透過Line與我對談,我們一起成長。
  • 請於Line搜尋「@156svytc」
  • Email : salmonslashwritinng@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家庭」是世上每個人的起點,也是陶塑建造一個人最重要的環境。
「家庭」是世上每個人的起點,也是陶塑建造一個人最重要的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其作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研究:在1998年有個實驗邀請128名五年級學生解答一道困難的題目。做完之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分數很高,但實驗設計讓一半的人聽到:「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分數這麼棒。」;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關於搶劫的真實故事和心理學效應《達克效應》的分享。文章描述了無知者過度自信的現象,並提醒人們擁有智慧成長的自信。文章橫跨科學、社會和心理學等領域,用淺顯易懂的例子解釋複雜的心理學效應。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Charles Duhigg在其作品《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提及一個有趣的研究:在1998年有個實驗邀請128名五年級學生解答一道困難的題目。做完之後,每一位學生都知道自己分數很高,但實驗設計讓一半的人聽到:「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分數這麼棒。」;另一半的學生則是聽到:「你一定很聰明,
Thumbnail
在成長之路上,正視自己的不足是必經之途。達克效應啟示我們,只有適應變化的人才能生存,這概念同樣適用於職場。首先,正視不足需要勇氣,推動追求更高專業知識。持續學習是關鍵,透過吸收新知識強化專業能力。其次,與同事合作攻克挑戰,共同應對市場變化。最後,勇於接受新挑戰是通往成功的出口。
Thumbnail
生活久了,會發現世界介於真實和不真實之間。這篇文章探討了曼德拉效應、同時性以及「活在當下」的哲學理念。作者分享了自己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思考,並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見解。這篇文章會引起讀者對自我意識、人格發展和心靈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