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二十五,二十一》,對這部戲的編導與演員只有無盡感謝(當然,更要感謝的是先一步追完的朋友們,不厭其煩推坑那個引發暴動的結局,我應該會喜歡)。
以夢想為主題的作品不計其數,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熱血王道的青春劇,或者成為行愛情之實的夢幻言情,《二十五,二十一》偶爾熱血時而浪漫、同時兼顧必要的復古懷舊,但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齣成長劇,愛情、友情與親情都是必要的存在,角色跟我們在相近的時代認真生活著,拼湊出令人深愛且充滿共鳴的太梁高中五人幫。
/
「人們似乎正在失去某些東西,但那些都是大人的事,與我無關、我才18歲,要失去任何東西都還早得很,擁有的東西都不可能消失,舉例來說:夢想與憧憬。」
亞洲金融風暴是南韓近代難以抹滅的創痛:宣布國家破產,無數大型企業倒閉、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不過都是1997這年的事。對時年22歲的富二代白易辰來說,從未吃過苦的人生瞬間崩塌:父親離婚躲債,他提前退伍扛生計;對18歲的羅希度來說,最大的衝擊則是學校擊劍隊遭到解散,該如何轉學到明星高中延續夢想,成了她最大的煩惱。
他們的相遇並不特別,無數次巧遇也不脫偶像劇公式。但在一夜長大的白易辰眼中,羅希度就像平行時空般的存在,讓他能暫時遺忘現實沈重,夢想是屬於青春的專利,而追夢時的羅希度異常耀眼。第一次看南柱赫的演出,覺得他將「為摯愛祝福、為自己而活」的壓抑與失落演得很好,與生俱來的少年感搭配充滿愛意的寵溺眼神,幾個瞬間讓我想起《想見你》的許光漢,純淨而世故、溫暖卻倔強。
至於羅希度,任誰都會想跟這樣的女孩做朋友吧?金泰梨的優秀演技說再多都是錦上添花,光是能以而立之年無違和詮釋高中少女就讓人傾倒,前一秒才在擊劍場揮灑帥勁、下一秒就被她毫無心機的笑容給承接,羅希度這樣正能量爆棚、任性帶點白目的傻氣,也因為她的演繹萬分討喜(對照兩人久別重逢的連線訪問,在妝容改變有限的前提下,金泰梨讓自己完全變成了羅希度,角色年齡與心境跨度極具說服力)。
羅希度給了白易辰以為不再擁有的幸福、白易辰的包容則是羅希度在母親身上無法得到的溫暖,她在他身上仰望憧憬的成熟面貌、他在她身上找回懷抱理想的自己;邁向目標的路上,他們是戰友,孤獨的日常,他們是彼此的彩虹,在交往之前,他們早就戀愛著。
/
曖昧在絕美攝影下讓人動心,但《二十五,二十一》最讓人服氣的,是在五個主要角色間拉出各種組合,多方推敲在成長的路上,遇見同一件事的不同立場;觀眾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認同、卻也能同理相異選擇。對不常看韓劇的我來說,《二十五,二十一》認識幾個好演員,苞娜就是其中之一,同是擊劍選手,比起羅希度、高宥琳將全家生計扛在肩上,苦練的背後壓力難以想像,不願辜負家人期待、卻又想體貼父母,故作堅強的早熟與矛盾讓人心疼。
「出社會後的道歉,是為了群體的和睦,而不是真的要和當事人和解。」
如果說本劇的愛情線是建立在友情上的革命情感,而讓人感覺到踏實的鋪陳,那麼職場線就是讓觀眾意料之外卻頻頻折服的冷箭連發。
當你以為編劇會護送五人幫在夢想的路上發光發熱,他用一連串挫折告訴我們大人世界可沒有濾鏡。以黑馬之姿拿下金牌不是美夢成真,而是羅希度與媒體和輿論共存的第一堂課,當上記者對白易辰來說只是開始,鏡頭前的體面是鏡頭後無數狼狽與犧牲換來的,高宥琳的「歸化」議題則是驚喜,將劇中反覆探討的「採訪者與個案」距離血淋淋引爆,第一次看到運動員與記者的難處在戲劇被如此寫實地描繪,編劇的野心令人激賞。
相信這會是所有運動員深有共鳴的作品:前半段的高宥琳是反派般的存在,她以羅希度為假想敵,追根究底是本能的防衛心態,卻沒意識到「敵人往往是最瞭解自己的人」,處處刁難的羅希度竟是敞開心胸的網友,兩人從敵對到相知的和解相當精彩,既符合宥琳的傲嬌、也讓希度維持帥氣作風。運動比賽的激情鼓舞了收看轉播的國民,背後的辛酸枯燥卻也只有運動員彼此能理解,她們的友情只需一次擊劍、一個擁抱就能道盡千言萬語。
/
「沒過著夢想的生活,並不代表人生是失敗的;即便過著夢想中的生活,也不表示人生就是成功的。」
所謂成長,是認清不同關係該保持的適當距離。二十五跟二十一的距離,是公事與私交的界線、是羅希度母女的隔閡、也是白易辰在第13集的所有掙扎。我們都曾是以為愛可以克服一切的羅希度、也終於成了懂得咬牙取捨的白易辰,卻依然願意給彼此祝福。《二十五,二十一》並沒有為了讓故事走向服務粉絲的結局,更動主角們的人設,這是我認為最可貴的地方。
「長大後,你成為理想的自己了嗎?」理想的愛情、理想的同儕、理想的成就,我不知道後來的羅希度是否幸福,但相信她的21歲必然是真實而熱切的活著。兩人的相遇始於時代、各自奔忙卻也終於時代,在成長的座標上,希度擁有一段稱得上理想的歲月埋藏在某個盛夏,是作為劇迷的我們,能共享的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