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當學生跟我說,他的人生乏善可陳,沒有什麼值得寫的。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這個學期接了一個家教,是一位高一的學生,家長請我來教他,主要是為了補強作文。他是一個段考作文寫五行就敢交卷的男生,作文題目為「規劃一場春天的旅行」,先是扯了一些「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我們要出門尋找春天的意義。」之類的開場白,就在第二段乾脆俐落地寫下一句「我不出門。」作結,叫人猝不及防。我很好奇地問他:為什麼不試著寫點什麼,他只回答我:「他真的不喜歡出門旅行,不知道要寫什麼。」

後面的日子,無論我出什麼樣的題目,他都會和我回答類似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

我對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興趣。
我的人生很枯燥,寫出來也沒有人想看。

他的回答,無疑使我的教學生涯踢到一塊大鐵板,但也讓我認真思考起「寫作」這件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呢?

raw-image

寫作的本質:反映著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所有感受與見解。

雖然我嚴重不認同有誰的人生是真的乏善可陳,因為無論是正面的、消極的、壯闊的,抑或瑣碎的,都有值得記錄的地方,就如同張愛玲在〈談寫作〉這篇文章中提到的 :

一般的說來,活過半輩子的人,大都有一點真切的生活經驗,一點獨到的見解。他們從來沒想到把它寫下來,事過境遷,就此湮沒了。也許是至理名言,也許僅僅是無足輕重的一句風趣的插諢,然而積少成多,究竟是我們文化遺產的一項損失。

但必須承認,寫作的本質,其實就是反映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所有感受與見解,所以如果你的人生經歷尚淺,是很難寫出什麼滄桑的詞句出來,就如同王國維評李後主的詞是這樣說的: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李後主是在亡國之後,對於人生有了更沉痛的認識,才寫得出更為深刻的作品,也因此總有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以我而言,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時會有遭遇瓶頸的時候,翻來覆去,還是打不出一段滿意的文字,就像一塊沉重的鉛塊堵在心頭,怎麼也無法推開,令人感到焦慮與沮喪。在這時候,與其枯坐在電腦前,不如放自己一個假,去多看不同的書籍、電影,與不同經歷的人交流,體驗不同的生活,累積新的感悟後,再記錄下來,這時候你會驚喜地發現,原本怎麼推也推不開的那塊鉛,被輕易地移走了。

寫作和生活,不該是獨立開來的兩件事,所以我認為,如果真的想要寫出好文章,先從好好過生活開始吧!而所謂的「好好過生活」並不一定是要做什麼特別了不起的事情,厲害的作家總是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提煉出趣味來。

raw-image

寫作的形式:內容或許無優劣,但形式有。

寫作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溝通,要如何讓讀者了解你在想什麼,就需要具備靈活運用文字的能力,小至用字遣詞,大到段落結構的安排,甚至標點符號、頁面排版等等都影響著讀者的閱讀體驗。所以我認為,文章的內容或許無優劣,無論善惡美醜,偉大或是平凡,都有書寫的價值,但表達的形式卻有分高下。

在帶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對於文字書寫是非常生疏的,他自己也有提到,常常不知道字要怎麼寫,思考要換哪個會寫的詞就花了很多的時間。即使給他用手機查字典,交出來的時候還是錯字連篇。

要改善錯字連篇的情況沒有什麼捷徑,只能透過反覆練習,並從練習中找出錯誤來一一糾正,這樣的練習雖然枯燥,但唯有撐過去,才能打下深厚的基本功,之後才會越來越輕鬆。「學習」這件事本身不可能都是有趣的,尤其是一開始的時候。正如《馬男波杰克》在第二季結尾的一段台詞 :

It gets easier. Every day it gets a little easier. But you got to do it every day. That's the hard part. But it does get easier.


寫作的意義:我為何而寫?

雖然寫作的過程並不總是充滿愉快,甚至還伴隨著許多的撞牆期,或是枯燥乏味的練習。但寫作於我而言還是享受的。透過寫作,我能更好地釐清自己的思緒與情感,這是個與內在自我充分對話的時間。透過寫作,我發現我也是具有力量的,也許我的文字能在無意間撫慰某個受傷的心,或是帶給別人新的刺激或想法。

從現實面來說,如果大考不考作文,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重視寫作,但我仍希望學生能在追求分數之餘,多喜歡寫作一點,即使在不考試的將來,也願意偶爾提起筆,這也是國文教學需要努力的地方。

為了寫出好東西來,更用心地生活著;也因為用心生活,而有了更多想要紀錄的事情。這是寫作與生活之間最美好的互相激盪,也是我為何而寫的原因。

而回扣到學生身上 :

當學生跟我說,他的人生乏善可陳,沒有什麼值得寫的。

我想回答的是,無論是好好體悟生活,累積寫作的素材;還是訓練寫作的基本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短時間內,你可能會看不到自己有什麼進步,但只要願意持之以恆,相信有朝一日,一定會從寫作中得到些什麼的,不管是成績還是生活都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希文樂見的沙龍
219會員
136內容數
在人生這場旅途中,尋找令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分享「喜聞樂見』的事,散播歡樂傳播愛。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
希文樂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因為家庭因素中途返回台灣的我,被朋友找去另一間體制外學校擔任夏令營的職員。這所學校在美國麻州創立,是全世界最自由的教育模式,沒有任何課程安排,校規全由學生和職員(這裡沒有老師)在法庭上共同制定,你可能會好奇給孩子那麼大的自由空間,會不會很混亂?結果我在這間學校看見了民主教育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離開不適合的工作就像分手一樣,無需批判,重點是自我反省,並學習設定界線。文章分享五個在職場提升自我和保護自己的方法:1. 別因學生錯誤懲罰自己;2. 不必追求有教無類;3. 學會拒絕;4. 素養課程未必適合所有學生;5. 民主非萬靈丹。作者現為加拿大打工度假者,透過電子報分享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2025/02/11
一位年輕老師在私立學校任教的經驗分享,描述其在班級經營、家長溝通、學校制度等方面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最終選擇離職前往加拿大打工度假。文章觸及教育現場的困境、老師的職業倦怠、Z世代職場價值觀等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我剛剛寫的也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但是我用我遇到的瑣事來包裝,那三件事情都是我教學上的事,但若刻意去挖出一些道理,也是可以寫成一篇文章。因此,沒靈感怎麼辦?那就將生活中的事情搜集一下,每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切入。即使寫出來的文章一開始看起來不怎麼樣,之後有更好的想法再修改,文章會越修越好,前提是要先有文章。
Thumbnail
我剛剛寫的也是老生常談的道理,但是我用我遇到的瑣事來包裝,那三件事情都是我教學上的事,但若刻意去挖出一些道理,也是可以寫成一篇文章。因此,沒靈感怎麼辦?那就將生活中的事情搜集一下,每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切入。即使寫出來的文章一開始看起來不怎麼樣,之後有更好的想法再修改,文章會越修越好,前提是要先有文章。
Thumbnail
「不是因為生活特別才記錄,而是因為每天記錄才讓生活變得特別。」
Thumbnail
「不是因為生活特別才記錄,而是因為每天記錄才讓生活變得特別。」
Thumbnail
1. 我為甚麼要寫作? 答:寫作是一種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活動。當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的時候,我只有不停的寫下去。 生活帶刺,受傷難免。有些人靠向人傾訴心事療傷,我選擇寫下來。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2. 我甚麼時候開始寫作? 答:應該不計算作文堂的寫作吧。(笑) 我決心踏上寫作之路那一年,十
Thumbnail
1. 我為甚麼要寫作? 答:寫作是一種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活動。當我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的時候,我只有不停的寫下去。 生活帶刺,受傷難免。有些人靠向人傾訴心事療傷,我選擇寫下來。 對我來說,寫作是一個療傷的過程。 2. 我甚麼時候開始寫作? 答:應該不計算作文堂的寫作吧。(笑) 我決心踏上寫作之路那一年,十
Thumbnail
後面的日子,無論我出什麼樣的題目,他都會和我回答類似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 我對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興趣。 我的人生很枯燥,寫出來也沒有人想看。 他的回答,無疑使我的教學生涯踢到一塊大鐵板,但也讓我認真思考起「寫作」這件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呢? 寫作的意義:我為何而寫?
Thumbnail
後面的日子,無論我出什麼樣的題目,他都會和我回答類似的話,總結來說就是 : 我對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感覺,也沒有興趣。 我的人生很枯燥,寫出來也沒有人想看。 他的回答,無疑使我的教學生涯踢到一塊大鐵板,但也讓我認真思考起「寫作」這件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呢? 寫作的意義:我為何而寫?
Thumbnail
寫作的理由? 這個理由或者對你們來說是很扯,但是我在孩童時得出的答案始終如一:因為我想寫,非這種生活不可。 熱情伴隨著的壓力 或許是因為這種虛無縹緲的原因,使自己有種說不出的壓力。 因為寫作而差點放棄寫作 從掙扎中找回那點光 若果問我有沒有克服之前的困難,我可以答你:沒有!但以後我會笑著去面對。
Thumbnail
寫作的理由? 這個理由或者對你們來說是很扯,但是我在孩童時得出的答案始終如一:因為我想寫,非這種生活不可。 熱情伴隨著的壓力 或許是因為這種虛無縹緲的原因,使自己有種說不出的壓力。 因為寫作而差點放棄寫作 從掙扎中找回那點光 若果問我有沒有克服之前的困難,我可以答你:沒有!但以後我會笑著去面對。
Thumbnail
當寫作變成刻意為之後,就不再有趣了。 高中國文作文怎麼寫可以在短期內拿到相對高分? 我後來自己悟出作文考試「公式」。
Thumbnail
當寫作變成刻意為之後,就不再有趣了。 高中國文作文怎麼寫可以在短期內拿到相對高分? 我後來自己悟出作文考試「公式」。
Thumbnail
關於寫作很多人會問以下的問題: 「我寫不出來怎麼辦?」 「我沒有靈感怎麼辦?」 「我不知道怎麼寫好。」 其實,在拿起你的鋼筆時,你應該要知道『你要寫什麼』
Thumbnail
關於寫作很多人會問以下的問題: 「我寫不出來怎麼辦?」 「我沒有靈感怎麼辦?」 「我不知道怎麼寫好。」 其實,在拿起你的鋼筆時,你應該要知道『你要寫什麼』
Thumbnail
還好當時,我踏進了寫作的世界。 對很多人而言,寫文章只是階段性用來考試,長大以後也許不需要,也不必要,可我覺得作文課,從來不是要培養出寫作機器,因為能寫就讓人生多一種可能。教作文很多年,也停了幾年,但沒教書的幾年寫的文章卻多了,對我而言,寫文章不只是工作,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紀錄下那個當下的自己。
Thumbnail
還好當時,我踏進了寫作的世界。 對很多人而言,寫文章只是階段性用來考試,長大以後也許不需要,也不必要,可我覺得作文課,從來不是要培養出寫作機器,因為能寫就讓人生多一種可能。教作文很多年,也停了幾年,但沒教書的幾年寫的文章卻多了,對我而言,寫文章不只是工作,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紀錄下那個當下的自己。
Thumbnail
  我不得不承認有目的的寫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當你想完成一個佳作,無論是詩、小說或者劇本,「想要變得更好」是一個好的想法,但做到是另一回事。   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因為達不到預期的高度感到痛苦,但人們不會因為缺乏練習跑步而跑不動感到痛苦,我們會知道這是因為懶惰、缺乏練習或其他的原因,可是我們很少覺得
Thumbnail
  我不得不承認有目的的寫總是痛苦的。尤其是當你想完成一個佳作,無論是詩、小說或者劇本,「想要變得更好」是一個好的想法,但做到是另一回事。   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因為達不到預期的高度感到痛苦,但人們不會因為缺乏練習跑步而跑不動感到痛苦,我們會知道這是因為懶惰、缺乏練習或其他的原因,可是我們很少覺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