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雞讀冊 - 01】乩童警探三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偏心的死刑犯到死亡的深度,包裝在宗教與黑色幽默中看真實的社會與人性

整體讀感:☺☺☺☻

最近我越來越愛用電子書(懶蟲福音),於是想分享這2天利用時間追的張國立老師所創作的犯罪小說—「乩童警探」。它原本是在鏡文學發表的系列三部曲,後來出版成紙本書與電子書。
首先、這小說的文字實在台得很有味道,男主羅蟄出身代表民俗與神祕的宮廟乩身,但走入了講究證據與科學辧案的警界,變成破案高手(吧)。

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raw-image



首部曲「偏心的死刑犯」

主要在講林宅血案的破案過程,光看到這幾個字不由得立馬聯想到1980年同名的【林家血案】和1996年的【劉邦友血案】,讓我好一陣頭皮發麻又好奇心爆棚繼續往下看到底是不是在影射這2個案子——

好,看了幾個段落,我覺得它是。(超不負責任廢雞發言)

首部曲的第一部用神明降乩和死刑犯朱俊仁被槍決的兩段故事來交待主要角色們的背景:乩童出身的基層警員「小蟲」羅蟄、脾氣臭又愛吃辣的老警官「齊老大」齊富、專門開屍體刀且人格缺陷嚴重的「老丙」昺法醫及本集的關鍵人物:唯一的倖存者林家珍。她讓我想到龍紋身少女裡的主角Salander,頭腦聰明、童年遭受性侵、有點反社會人格障礙、對人態度完全忠實呈現台灣屁孩很唱秋難相處的那一面;還有另一個KEYMAN是羅蟄想極力挽回關係的弟弟羅雨,長期活在哥哥陰影下長大長歪掉的么子,但也是透過三番兩次找上他,羅蟄才拼出案件全貌,找出幕後的真正兇手。

或許是剛開始看又是第一集,還不習慣張國立老師設定的角色之間對話方式及TAMPO,常常在一段故故事情節大約知道哪些角色在互動後接著一段沒有敍述情緒與名字的對白,得靠自己反覆閱讀來推測是誰在講話、用什麼語氣講,看著看著就會迷路起來,不知道是不是給讀者的挑戰任務,開放大家自行腦補。

結局既意外又不意外,兇手正是十分聰明且痛恨一切的林家珍,而她最後留給小蟲的最後一段話,『早就想出去走走……去找我媽』,從來不肯老實回答問題的方式,也很林家珍。

raw-image


二部曲【雙重謀殺】

頭昏腦漲的讀完首部曲,二部曲顯然有改善故事的整體流暢度,開讀後就像凌晨兩點騎車在市民大道,一路到底。跟著小蟲和新任要角-卑南族出身的女力代表:飛鳥警官一路追尋,殺死的每位死者兇刀都有前一名死者的指紋、謀殺、連續殺人、挑釁警方,怎麼推都沒辦法把前後事證和案件關係兜起來,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被一把菜刀殺了和因為露營認識而一起去吃了頓火鍋。

最後揭露的兇手確實讓人意外,就像讀了前情提要,卻還是沒預測到結局居然是這款。這集作者埋了個『多元性別』的議題,講這有點破梗所以就不往下講了,但看到本集第四部觸到這個議題時,我發現其實每集都有種下社會議題,第一集是家庭暴力,尤其是性暴力——死者生前對自己的妻子、對妻子與前夫的孩子都用這種方式凌辱她們,既便是社經地位高的皮囊之下,也會發生這種令人不齒想罵他畜牲的醜惡;這一集以性侵與犯案來導入多元性別議題,作者直白地寫出了身為與他人不同的少數、該如何認知自己生理的茫然無措,在社會立足猶如幾乎摸著黑前進,只有偶爾遠處透著光的小小燭火讓人不至於完全看不見路。


raw-image



三部曲完結集【死亡的深度】

本集主要重點就跟書名一樣:『死亡的深度』。
由生死未卜的年輕女警朱予娟敲開這齣戲的大門,讓我們得到幾條時有所聞的熱門時事題——而我給它們下標是【身心高壓過勞的血汗警員】、【生命盡頭自主選擇結束—尊嚴善終/安樂死】、【長期照護到底是拼命活著還是活受罪?】,真是很容易觸動敏感神經的議題,隨便開口一個不好說不定就血流成河,被網路鄉民們掛在牆頭噴個三天三夜都不誇張。

但這集是三本書裡寫得最讓我時時共感的一集,包括:因處理補票糾紛而枉死的李承翰案、警界因不堪高壓身心俱疲而節節升高的自殺率,真覺得人命一年年的不值錢;長壽也不見得是好事,有很多老人家每日每夜被病痛折磨、勉強吞藥或甚至插管維生、其實生不如死,但他們真的想死嗎?想不想也許只有臨終才知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像傅達仁先生那般的勇氣能決定自己的生死、毫不畏懼。

但結尾到是令人感到釋懷的,兇手不管人設再悲慘、終究是兇手;如果一個人真的願意安然赴死,做子女的也該放下自己的悲痛,尊重這樣的心願。

說個私人題外話,在頭幾頁有穿插漫畫真的很令人驚喜,跟飛鳥的身手已經強悍得像怪物一樣,太威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派機婆婆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20歲那天,一覺醒來,突然破產然後家沒了;30歲前,我常對人生感到挫折、茫然和不公平;而我四十歲,卻希望如果可以請讓我帶著這個靈魂再重來一次,因為我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 我希望告訴那些茫然的、感到挫折的人,別怕跌到谷底,只要留著力氣,就能爬上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推理懸疑小說【執念】簡評&推薦
Thumbnail
中國推理懸疑小說【執念】簡評&推薦
Thumbnail
儘說《智齒》是鄭保瑞回歸《狗咬狗》、《軍雞》的「暗黑風格」,可是散場時看到字幕「編劇歐健兒」的時候,恍然那種宿命感由來有自!當然知道歐健兒與鄭保瑞並非同時期「銀河映像」成員,可是電影強烈的宿命因果論,總會聯想到當年的「銀河映像」作品。黑白色調雖然略為淡化《智齒》的血腥暴力,卻把無力感推到極致…
Thumbnail
儘說《智齒》是鄭保瑞回歸《狗咬狗》、《軍雞》的「暗黑風格」,可是散場時看到字幕「編劇歐健兒」的時候,恍然那種宿命感由來有自!當然知道歐健兒與鄭保瑞並非同時期「銀河映像」成員,可是電影強烈的宿命因果論,總會聯想到當年的「銀河映像」作品。黑白色調雖然略為淡化《智齒》的血腥暴力,卻把無力感推到極致…
Thumbnail
從偏心的死刑犯到死亡的深度,包裝在宗教與黑色幽默中看真實的社會與人性。
Thumbnail
從偏心的死刑犯到死亡的深度,包裝在宗教與黑色幽默中看真實的社會與人性。
Thumbnail
1983年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李昂的作品〈殺夫〉,可想而知在戒嚴時期必定引發大量的議論。儘管是距今已約40年前的作品,其中的種種情節卻依舊諷刺地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同時也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不知不覺間,也成為了造就某一場悲劇的共犯。
Thumbnail
1983年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李昂的作品〈殺夫〉,可想而知在戒嚴時期必定引發大量的議論。儘管是距今已約40年前的作品,其中的種種情節卻依舊諷刺地在現代社會隨處可見,同時也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是否不知不覺間,也成為了造就某一場悲劇的共犯。
Thumbnail
~整體觀感~ 只有「無語」二字可以形容我的心情。
Thumbnail
~整體觀感~ 只有「無語」二字可以形容我的心情。
Thumbnail
這個故事寫成的年代在一九七七年,剛好在台灣文壇的鄉土文學風潮之後。有一些文學批評家認為「殺夫」這個故事對於女性自主性、能動性的描寫太少,但我認為李昂對於(過去)女性悲劇地位的描述掌握得恰到好處,「殺夫」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醞釀已久的反抗。
Thumbnail
這個故事寫成的年代在一九七七年,剛好在台灣文壇的鄉土文學風潮之後。有一些文學批評家認為「殺夫」這個故事對於女性自主性、能動性的描寫太少,但我認為李昂對於(過去)女性悲劇地位的描述掌握得恰到好處,「殺夫」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醞釀已久的反抗。
Thumbnail
看完《第三佈局塵沙惑》第一、二集首播的初印象,就如中文片名給人的感覺一樣,一切都如墜入漫天塵沙的五里霧中,主要人物一一出列,但都只點到為止,沒有過多的著墨剖析...
Thumbnail
看完《第三佈局塵沙惑》第一、二集首播的初印象,就如中文片名給人的感覺一樣,一切都如墜入漫天塵沙的五里霧中,主要人物一一出列,但都只點到為止,沒有過多的著墨剖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