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隱·少年·狼》人對土地的記憶

更新於 2022/07/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リング・ワンダリング(2021)

漫畫少年的東京奇譚,土地的過去與未來

記憶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有人說過:「當該人事物不再被人想起,才是真正的永遠離去。」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經歷的多少離別可能數不盡,但有些習慣與地方習俗和傳統會留下,擴大到在繼續影響著在同片土地活著的後代,那便是「文化」與「傳承」。
日本電影《神隱·少年·狼》是一部有點奇幻式的東京奇譚小品,故事以一位畫漫畫的打工青年草介,畫不出已經絕種多年的日本狼,在一天晚間巧遇尋找失蹤愛犬的女子川内,發生了一連串奇幻經歷,讓他省思自我的漫畫創作內容。

《神隱·少年·狼》是什麼電影?

用電影表達土地與人的連結其實在台灣並不陌生,尤其是在原住民電影題材,不管是《太陽的孩子》或《只有大海知道》、《聽見歌再唱》等,都或多或少提到關於台灣原住民對於土地與自我族群認同的價值,延伸到與日本戰爭的原民電影《賽德克巴萊》土地與人羈絆的記憶不僅是私事,也必須是共識。
台灣最近幾年開始平反一些這片土地上所發生的記憶,不管是外省人的眷村記憶、或本省人的語言與風俗,甚至還有重大在台灣土底上重大的歷史細節,都慢慢的在重新挖掘出來,讓當代人知道這些故事的樣貌,尤其是經歷過殖民統治到如今的台灣人,有許多故事值得我們留下。
電影《神隱·少年·狼》也是試著在說一段歷史對日本的傷痛的戰爭記憶,本片用了相當隱喻的方式表達關於不要忘懷被這場戰火捲入其中的一般平民,忘記過去歷史的教訓與傷痛。畫漫畫的青年草介在打工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動物的頭骨,看起來跟他苦思不知如何下筆的日本狼有點像。
想深究更多的他在回到原處時巧遇了一位半夜出來找狗的女性川内,原本只是送女子回家,草介沒想到自己將經歷一場人生中最不可思議奇幻旅程,並且日本狼、女子一家和自己,冥冥之中留下了必然的牽連。

《神隱·少年·狼》分析與延伸:

電影中主角想要畫卻畫不出的日本狼,是日本在1905年因為在日被濫殺而滅絕的狼種。如果以次文化來說,因「狼」的發音與「大神」相關,知名遊戲《大神》中的主角就是以白色的日本狼為原形,並且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日本狼被視為:旅者的守護神。
故在電影中提及日本狼的滅絕,也許是暗喻時代中因人的錯誤而導致一段日本文化的逝去,也跟後來牽動主角一系列的奇幻旅程有相關。但有意思的是,雖然日本狼已經絕種,但是他近親卻是被視為日本最多人飼養的犬種,柴犬。
這在電影中也隱喻了:「原本消逝的事物,有時候會用另一種形式出現」,台灣喪禮上也有這種死去的人會化成昆蟲或其他動物回來的說法。配合後續尋找失蹤愛犬的女子川内,讓導演在想透過電影敘述的故事明朗化。
導演金子雅和表示:「原本想畫英雄漫畫的漫畫家,在經歷了在現實與奇幻之間來回穿梭的人生旅程,而感受到日本東京在現代短短百年間的變化。」兩邊都是最真實的東京,但是發生在土地上的故事是否還會能讓下一代知曉,並了解過去日本土地所發生的歷史。

《神隱·少年·狼》值得一看嗎?

我覺得這部電影與其是影廳其實更適合在一人時觀賞,試圖用沒有戰爭場面的方式詮釋戰爭的殘酷性,還有土地與人,和日本狼的隱喻,讓我覺得是一部開頭如果你不靜下來就會不清楚後面導演想帶給你的體會,但也因為整體電影過於沉悶,其實我不能說這部作品營造的氛圍是好。
《神隱·少年·狼》中的時空切換是有趣的賣點,首先是草介現代的日本社會,另外就是他所畫的漫畫故事的時空、另外還有真真假假相當虛幻,像是真實又不真實,關於和川内小姐的相遇,跟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故與故事,才讓整個作品立體起來。
這部電影展現出有些歷史和土地的人事物,其實都與現在的你息息相關,反過來看台灣也是如此,雖然很多人包括我有時候也對於時時刻刻都牽連到台灣歷史有點疲憊和厭煩,但如此也好過一場空,當你的文化脈絡被另一個國家或是群體取代,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母語逝去是個血淋淋的例子,是同為這片土地台灣人共同的責任與歷史的警惕。
回過頭來如今中國雖然稱為多族群都是中國人,但到頭來是中國人還是中共人,中國那麼大少數族裔的文化與語言因為統一而遭到歧視與破壞,從內蒙古學校不教母語的事件,在到西藏維吾爾人的狀況,某些記憶與文化在被刻意的抹面只因政治權益。多久之後香港土地上的人是遺忘「8964」還是莫忘「8964」,文化不是單面向,多面向的文化才能代表我們既在同片土地,但又如此多元而不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7會員
771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有大大小小的祭典,而「博多祗園山笠」則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質民俗文化祭典之一,以神道教儀式為主在每年7月初維持15天的儀式活動,每年活動時間表雖然有所不同,但都還是會跑完全程。
《水都物語》是以水族為主題的台灣漫畫作品,描述在台北都會區某處,有一間會在深夜營業的咖啡廳。可以讓每個踏進這裡的顧客,沉澱心情,撫平過往的不堪和傷痛,咖啡廳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觀賞用魚,讓一般人也可以看見水族迷所打造的小小海底世界。
Netflix動畫部門製作的原創動畫作品《海獸獵人》以海上獵人與海獸的對立為主軸,故事敘述數百年來,海怪襲擊人類造成嚴重破壞,因而國王皇后招募海上獵人保衛國土。父母雙亡的女孩梅西也對此有憧憬,在一次海獸獵人船隻靠岸時,不顧勸阻的登上了船,開啟了她與獵人和海獸之間的關係漩渦。
相當另類,甚至在日本漫畫大國中也算奇葩之作的漫畫作品《紅色褲襪男》,是由漫畫家-逆柱意味裂的短篇漫畫集作品。異色黑白如版畫風格的漫畫創作,加上特攝怪物、情慾、還有不知所云讓人想像不到的漫畫內容,成為了日漫圈中少見的絕版邪典之作。
《舞動不止》是一部以芭蕾舞為題材的漫畫改編作品,講述個性外向開朗並練就一身截拳道的村尾潤平,其實從小時候最鍾愛的不是武道,而是芭蕾舞。但礙於周遭人對男性芭蕾這件事多是嘲笑,讓他不敢說出口,但看見性格乖僻、苦練芭蕾的森流鶯的舞姿,讓他下定決心重新拾回對芭蕾的熱誠。
《未來的》是一部以現在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科技創新技術,來想像未來人類的藍圖,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知道有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或是一項假說和挑戰,來推測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雛型。有些你可能早早預料,但有更多未來可能在你預料之外。
日本有大大小小的祭典,而「博多祗園山笠」則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質民俗文化祭典之一,以神道教儀式為主在每年7月初維持15天的儀式活動,每年活動時間表雖然有所不同,但都還是會跑完全程。
《水都物語》是以水族為主題的台灣漫畫作品,描述在台北都會區某處,有一間會在深夜營業的咖啡廳。可以讓每個踏進這裡的顧客,沉澱心情,撫平過往的不堪和傷痛,咖啡廳裡有著各式各樣的觀賞用魚,讓一般人也可以看見水族迷所打造的小小海底世界。
Netflix動畫部門製作的原創動畫作品《海獸獵人》以海上獵人與海獸的對立為主軸,故事敘述數百年來,海怪襲擊人類造成嚴重破壞,因而國王皇后招募海上獵人保衛國土。父母雙亡的女孩梅西也對此有憧憬,在一次海獸獵人船隻靠岸時,不顧勸阻的登上了船,開啟了她與獵人和海獸之間的關係漩渦。
相當另類,甚至在日本漫畫大國中也算奇葩之作的漫畫作品《紅色褲襪男》,是由漫畫家-逆柱意味裂的短篇漫畫集作品。異色黑白如版畫風格的漫畫創作,加上特攝怪物、情慾、還有不知所云讓人想像不到的漫畫內容,成為了日漫圈中少見的絕版邪典之作。
《舞動不止》是一部以芭蕾舞為題材的漫畫改編作品,講述個性外向開朗並練就一身截拳道的村尾潤平,其實從小時候最鍾愛的不是武道,而是芭蕾舞。但礙於周遭人對男性芭蕾這件事多是嘲笑,讓他不敢說出口,但看見性格乖僻、苦練芭蕾的森流鶯的舞姿,讓他下定決心重新拾回對芭蕾的熱誠。
《未來的》是一部以現在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科技創新技術,來想像未來人類的藍圖,用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讓觀眾知道有可能是未來的趨勢、或是一項假說和挑戰,來推測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雛型。有些你可能早早預料,但有更多未來可能在你預料之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是一個非善非惡的存在,他的樣貌能屈能伸,能幻化為各種不同形態,代表了自我價值模糊的特點。討好型人格易受到拒絕的影響,內心恐懼被否定,但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愛人。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用「工作」區分動物與工人階層,從集體社會體制來審視,資本主義如何標準化、規格化工作,使人喪失對自我的掌控感。《神隱少女》中的工作被描繪為一種魔法,活在資本主義下的人是否只是在為了生存而勞動,而非做喜歡且有意義的工作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
Thumbnail
神隱是指人們突然消失或失蹤的現象,被認為是神靈或妖怪的作用。1 神隱的由來和原因有不同的說法和猜測,可能與古代的信仰、風俗、心理、環境等因素有關。 一般認為,神隱的概念是源自於日本古代對於神域(常世・幽世)和現世(人的生活世界)的界限和交流的信仰。2 神域是指神靈或死者的居住地,通常與自然環境有關
Thumbnail
元宇宙基本上是透過沈浸式體驗的虛擬實境構成的元宇宙是就是超越的宇宙、之後的宇宙或者分享的宇宙,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大家可以共享的宇宙。 歡迎收聽今天製片阿丹的「繪聲繪影說電影」。 ApplePodcast:https://reurl.cc/9OW6gX
Thumbnail
    2012/12/04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來到香港還沒看過電影,12月1日晚間,與詠恩到青衣城觀賞《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這是一部由「台灣之光」李安所導演的3D新片,從2012年11月21日起就已經在全球各城市同步上映。在片中一位印度人PI向加拿大作家講述自己少年時期遭遇海難的故
Thumbnail
在談《記憶死刑》之前,要先從題材選擇上說起。彭啓東準備了簡報從「佛洛伊德事件」開始談,過了將近一年的現在,一在網路上搜尋還是能看到事發時廣傳的照片,除了這個影像對於受害者家屬的傷害之外,他問道「我們能單從這樣就去判斷誰是壞人誰又是好人嗎?我們我們究竟是用誰的眼光在看世界?」
Thumbnail
作為這本書的作者,想要不太尋常的發出一個邀請: 「歡迎全台各地的讀書會邀我加入一起討論我的書!」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已經這樣親身加入了幾場讀書會,深深覺得每次的對話都讓我這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像是一個持續「共同創作」的過程,對讀者、對作者,都帶來新的想法與看見。或許這也是我會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Thumbnail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最近在引導孩子選填志願一事上備感困擾,到底是依從興趣,還是依從分數的強項,到底怎樣選才對呢? 姊夫分享"工作應該是你能力的強項,不一定是自己很喜歡的事。自己很喜歡的事是嗜好,不是工作。 只有很少幸運的人的嗜好也是工作。 "我老公她從小愛打電動,長大成了寫game的工程師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是一個非善非惡的存在,他的樣貌能屈能伸,能幻化為各種不同形態,代表了自我價值模糊的特點。討好型人格易受到拒絕的影響,內心恐懼被否定,但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愛人。
Thumbnail
《神隱少女》中,湯婆婆用「工作」區分動物與工人階層,從集體社會體制來審視,資本主義如何標準化、規格化工作,使人喪失對自我的掌控感。《神隱少女》中的工作被描繪為一種魔法,活在資本主義下的人是否只是在為了生存而勞動,而非做喜歡且有意義的工作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之前收集到的書,其中讀到一位日本作者恆川光太郎的小說。被他的故事和描述手法吸引,以致於我不斷地去找出他寫的作品。我在幾天內已經讀完了他寫「神隱的雷季」和「夜市」的兩本小說,現在正在讀「草祭」。希望先跟大家分享過後再繼續閱讀。 一般而言,我比較偏向閱讀理論性,教人一種心態和想法的書籍
Thumbnail
神隱是指人們突然消失或失蹤的現象,被認為是神靈或妖怪的作用。1 神隱的由來和原因有不同的說法和猜測,可能與古代的信仰、風俗、心理、環境等因素有關。 一般認為,神隱的概念是源自於日本古代對於神域(常世・幽世)和現世(人的生活世界)的界限和交流的信仰。2 神域是指神靈或死者的居住地,通常與自然環境有關
Thumbnail
元宇宙基本上是透過沈浸式體驗的虛擬實境構成的元宇宙是就是超越的宇宙、之後的宇宙或者分享的宇宙,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大家可以共享的宇宙。 歡迎收聽今天製片阿丹的「繪聲繪影說電影」。 ApplePodcast:https://reurl.cc/9OW6gX
Thumbnail
    2012/12/04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來到香港還沒看過電影,12月1日晚間,與詠恩到青衣城觀賞《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這是一部由「台灣之光」李安所導演的3D新片,從2012年11月21日起就已經在全球各城市同步上映。在片中一位印度人PI向加拿大作家講述自己少年時期遭遇海難的故
Thumbnail
在談《記憶死刑》之前,要先從題材選擇上說起。彭啓東準備了簡報從「佛洛伊德事件」開始談,過了將近一年的現在,一在網路上搜尋還是能看到事發時廣傳的照片,除了這個影像對於受害者家屬的傷害之外,他問道「我們能單從這樣就去判斷誰是壞人誰又是好人嗎?我們我們究竟是用誰的眼光在看世界?」
Thumbnail
作為這本書的作者,想要不太尋常的發出一個邀請: 「歡迎全台各地的讀書會邀我加入一起討論我的書!」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我已經這樣親身加入了幾場讀書會,深深覺得每次的對話都讓我這本書不再只是一本書,而像是一個持續「共同創作」的過程,對讀者、對作者,都帶來新的想法與看見。或許這也是我會寫這本書的初衷吧…
Thumbnail
讀著讀著,我逐漸開始領悟: 其實這趟找尋之旅、治療之旅,答案一直不在終點,反而,存在旅途之中。 (原文張貼於PTT book板) 蔡伯鑫的《空橋上的少年》,對我來說,是個有點奇妙的小說。表面上,這是本很典型的「成長小說」:懼學的憂鬱少年,經過精神科醫師的開導,終於化解心魔、順利畢業,最後還發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