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自我成長,是另一個人的療傷—「神隱少女」

2020/07/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個人覺得宮崎駿所有的作品中,「神隱少女」的觀賞最能體現出不同年紀可以看出的不同感悟與情緒。小時候看,覺得很夢幻,全片充滿了濃濃的日本文化氣息;出國時看,感受到了原來人一旦踏進一個陌生世界,就會有千尋被放逐到湯屋一樣,被迫成長的心情。現在看,又感受到了與以往都不盡相同的體會。

有去無回,無法擁有的人生旅程

「風之谷」中,人類失去了純淨的世界;「天空之城」中,人類失去了高科技與大自然共存的烏托邦拉普達;「龍貓」之中,隨著龍貓公車在片尾一躍而去,我們於是失去了那份可以幻想的純真;「魔法公主」中,我們又失去了古代自然神靈不滅的神話。
宮崎駿的作品中,似乎總是失去多過擁有。年紀愈長,看似擁有的愈多,實則被剝奪的也愈多。
來到了「神隱少女」,千尋於一開始就失去了父母,甚至一度失去自己的名字,在湯屋工作的各種生靈,失去了自主與自由,寶寶在湯婆婆溺愛式的養育之下,失去了正常成長的機會,白龍孑然一身所以來到湯屋,而無臉男更不曾真正擁有什麼。甚至連鍋爐爺爺給千尋前往錢婆婆家的沼底站車票,都僅有去程而無返程。
到頭來,人生的各種歷程,其實都是有去無回;曾經擁有的,隨著歲月流逝,也無法擁有。這種直線性的隱喻,在動畫中還包含了腐爛神與白龍兩條河(神)的呈現。站在河流中央,下一刻流經腳邊的水,與上一刻再也不會一樣。洗白的腐爛神,從湯屋飛奔而去後,某天依然會蓬頭垢面,沾滿垃圾而再度被當作是腐爛神,而白龍則是無論如何再也回不去原來的自己。即使是片尾帶著嶄新的心離開湯屋的千尋,與片頭一般,走了相同的路,回到了現實世界,但那顆心依然能維持如在湯屋時的初衷嗎?
於是,宮崎駿雖然希望「神隱少女」這部片能以小孩的視角,讓孩子們觀賞這個故事,卻依然免不了對現實人生的種種暗示與象徵。
我們都是人生的過客;比起相遇,我們一直都在離別,而我們所認為的擁有,也只是一時的佔有。

白龍視角:一個人的成長,是另一個人的療傷

還記得小時候初次觀賞動畫,白龍對千尋無微不至地付出與照顧,令人印象深刻。觀眾想必在動畫一開始時,就為白龍表現在千尋身上的善與不顧一切而深深吸引。隨著年紀成長,突然發現了,原來白龍的行為,某方面來說是一種眷戀與執念,是傷痕不自覺的刻印。失去了名字、自我與原初記憶的白龍,只是專門為湯婆婆做壞事的手下,但是在發現這項事實之前,千尋是白龍的過去,是白龍曾是一條清澈河川的活生生證明。白龍保護她,因為白龍懷念著過去的自己,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千尋也像自己一般,因為踏進了本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而被汙染,那不論結局後的白龍是生是死,是離開了湯婆婆的控制,抑或是被湯婆婆懲處,他都不可能有重生的機會。
白龍是善良的,但我想他不是無私的,即使他不是人而是神靈,河川被人類填平,被迫流離失所的心情不可能會平復。所以,他也遵從那個世界的規矩,漠然對待被變成豬的千尋父母,淡然處置其他違規者,麻木地幫湯婆婆做事;事實上,在進到湯屋之前,千尋與白龍也說不上有多少的交集,或是有多大的恩惠,白龍之所以保護千尋,純粹因為千尋是他失落的記憶的一部分。看見千尋,就是看見以前的自己;千尋在湯屋中種種的磨練,對白龍而言,或許就如同看見過往自己的一切在眼前放映一樣,也因為自己的結局是悲傷的,所以他更不能讓千尋像自己一般墮落失敗。
千尋的成長,就是白龍的療傷,白龍陪伴千尋走過的路,也就是白龍陪伴著尚未因世故而散落的自己走的最後一段路。念咒讓千尋被綑綁的雙腿得以邁開腳步奔跑,是希望自己不要被現實束縛;給了千尋會哭的飯糰,是白龍允許自己的心一同哭泣;分開之際千叮萬囑千尋不要回頭看,也是白龍在告訴自己,過去的事已然過去,別再回頭,無論將來如何,都要往前走。
千尋是白龍潛意識的一部份。故事末尾千尋的離去,也是白龍一段傷痛的終結。一條小小河川的回憶在都市化歷程的洪流中,是那麼地渺小,渺小到觀眾即使等到最後,也無法得知白龍後來究竟怎麼了。
成長過程中,本來就存在著太多不對等。或許,白龍為千尋所做的,比起千尋日後所能報答的更多;或許,千尋離開之後,白龍即使找回了自己的過去,仍免不了毀滅的命運。
可是,那條髮圈仍在,仍會時不時亮起來,仍會告訴我們,要往前走。
    lifentext
    lifentext
    想嘗試自由寫作的一個小小專案執行,興趣還有鋼琴、吉他和學打鼓。現階段對於寫作的目標是希望透過電影、動畫、電視劇、小說等各種文本,連結與省思生活(主要是情感面向)。 主要有興趣的評析領域有奇幻類型、大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互動、衝擊與調適、人的情感與執念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