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語》03 真修實證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前者著有故,以空破之。後者著空故,以有破之。
所以,執著,說有說空皆錯。不執著,怎麼說都對。
希望大家都能真修實證,先要知道執著在那裡,接著以般若,對治執著。
當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煩惱層層的剝落,自性就層層的開顯了。
所謂「悟」,就是放下無始以來的執著,
認清我們認為本來人,其實都是循業發現的幻影。
停止一切戲論的爭執吧,只會增長習氣,
增長阿修羅道的業,與解脫道是越趨越遠的。
《佛遺經》: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
是故比丘,當急捨離亂心戲論。」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往生淨土,雖是易行道,但那是相對於通途法門來說容易,並非絕對的容易。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善根福德因緣,往往是在實修中、逆境中栽培的。 如果只希望快快樂樂的修行,當逆境來了就怨天尤人, 這樣修到生生世世,也是凡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因此見到「心」....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2013/2/1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大寶積經》: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 良因曰: 因妄認四大假合為身,六塵緣影為心; 故貪染身心,生死疲勞,苦惱萬端。
晚晴集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良因曰: 據《莊子》記載,有隻貓頭鷹正叼著死老鼠,此時天際,鳳凰凌空而過, 因恐遭彼奪,而仰空對之恫嚇 … 因為抓著心中的腐鼠,所以我們都失卻了廣袤的天空。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往生淨土,雖是易行道,但那是相對於通途法門來說容易,並非絕對的容易。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善根福德因緣,往往是在實修中、逆境中栽培的。 如果只希望快快樂樂的修行,當逆境來了就怨天尤人, 這樣修到生生世世,也是凡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沒有修行經驗的人,往往容易被外在的經驗所迷惑, 或者是看似神奇的感應,或者是看似玄妙的言談.... 真正嘗到法味的人,知道什麼是有價值的, 什麼是泡影,就不會被這些路邊的花草所迷惑了。 真正去實踐佛法,體驗它,因此見到「心」....將心從束縛中解脫吧!
晚晴集 2013/2/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有部律》: 「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 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 良因曰: 修行之基礎,必從持戒作起。 持戒時不造惡業,也是對眾生的慈悲。 接著應當修學止觀之定慧法門,要緊在破除愛欲煩惱。 最後必須精進,但應知牛車不走,應當打牛,而非打
晚晴集 2013/2/1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大寶積經》: 「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塚,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尸,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 良因曰: 因妄認四大假合為身,六塵緣影為心; 故貪染身心,生死疲勞,苦惱萬端。
晚晴集 2013/4/1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離貪嫉者,能淨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 良因曰: 據《莊子》記載,有隻貓頭鷹正叼著死老鼠,此時天際,鳳凰凌空而過, 因恐遭彼奪,而仰空對之恫嚇 … 因為抓著心中的腐鼠,所以我們都失卻了廣袤的天空。
晚晴集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金剛三昧經》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因為懺悔,因此內心不再沉濁故「清」,免生死疲勞之苦故「涼」。故當攝護正念,安心而不失心;縱有失心而習氣現前,則應當隨念懺悔,不使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導讀:   【如來所得法】:如來於法實無所得,以無所得心,悟真空無相之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法無實無虛】:真空無相之理,不可取及說,唯假以文字之方便,以心傳心,傳佛心印。如來所得法,此法即此心,心外更無別法
Thumbnail
※經文: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導讀: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如理實見分第五〉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非相者,非真實恆常不變之相,是如幻之假有,知
Thumbnail
※經文: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導讀: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淨信眾生,聞佛教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悲心度生以添油,智心離相照法界,不墮諸有,不落斷滅,前念清淨,付囑
Thumbnail
圓覺淨性 現於身心 隨類各應 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 是真菩薩 圓覺淨性:每個人的真心都是清淨無染,具有無量功能 現於身心:真心(如來)創造了我們執著的身,以及執取的森羅萬象 隨類各應:真心隨我們的意識,求仁得仁,求貪得貪,同頻共振 身心幻垢:當我們愛我們的身體,取有對錯好壞好惡的
Thumbnail
出離思維就是出離惡法,出離不善法,出離欲樂。把心從欲樂中抽離出來,投入於善法,這種尋稱為出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