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三國篇-宇文護執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北周從頭到尾,不過24年,其中有15年都是宇文護在大位。禰羅突親政約6年,死後3年楊堅篡掉。
我們有幾個選擇。
一是宇文泰建立的體制太過強大,二十年不衰。並不是不可能喔,諸葛亮死後劉禪也可以玩二十年沒問題。
二是宇文泰建立,宇文護打下家底,禰羅突揮霍殆盡,於是國滅。
這個最後一段有問題:如果被揮霍光了,楊堅憑什麼一統天下。
排列組合的答案很多,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北周的國力沒有出問題。出問題的就是「體制」。
在上文中很明顯的部分,就是中央集權跟地方自治的衝突性。
宇文泰在戰場上,外交上,在在顯示出他不下諸葛孔明的智慧。你覺得他有沒有思考過,北朝長期以來世族政治的問題?
如果集權的力量足夠,宇文泰是不是還會出現邙山大敗,被大將軍們捨棄他,捨棄皇帝的窘境?
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情況下,宇文泰就已經完成「改姓」的大工程了。
「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
我們過去用獨孤信寫過例子。
「獨孤如願」→「劉如願」→「劉信」→「獨孤信」。
是四階段的變化,但那是因為他還改名。其實最主要應該就是劉如願變成獨孤信。
這個套西周進來看會更有趣。
即假設商朝有135個諸侯。西周滅商之後,重新把商朝135諸侯的領地,分發給自己的聯盟部族。
這就是宇文泰的改姓。
更重要的當然是最後一句「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
這就完全承認世族統治地方的正當性,但有小九九。
小算盤的意思,有點小小算計在裡面。
西周的諸侯,到了新的領地,得自己想辦法讓領民接受統治喔。但上古幹這件事的內涵,跟中古不同。
宇文泰改姓的特點,在於接收。
我亂舉例一下,即獨孤山下獨孤部,由劉信改名獨孤信去統領的意思。
對領民來說,就是換個主管而已。
五胡亂華至今三百年,早就不僅是靠打仗換主管一途。
我們不知道,宇文泰要是沒死,打算做什麼。只知道他最後一個動作,就是改「周制」。
王莽也改周制,司馬昭也改周制。但王莽是改皮不改骨,司馬昭父子作的是「新封建」。
軍民分離的新封建。
西晉的新封建,是融合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的優點。但避不開中央易主時的混亂,那叫八王之亂。
八個地方軍閥王輪流進朝廷當攝政王。
宇文泰的招數則是八個王直接都在朝廷。好處在他死後馬上出現了。
即使趙貴獨孤信不滿,他們也沒有辦法發動七國之亂八王之亂。
這是西周封建之所以強大的部分,應該還記得吧,一開始最強的什麼宋公啥鬼的都在西周朝廷裡頭,領地也在旁邊拱衛天子。
造成問題的是後來邊疆國家透過各種方式,強大得不可思議。
這就連結到統萬突的政策了:邊疆國家,得是正統宗室。
那就變成西周西晉混合制。
也就是當北周消滅北齊後,外圈是皇帝的親族。內圈則是異姓。
剖析下來就會覺得,這應該仍是宇文泰留下的錦囊。理想狀況是宗族想動,異姓扛。異姓為亂,宗族討。
實際運行問題必然很多的,制度沒有完美這回事。
如果考慮到,李安下毒李安壞壞是宇文邕的誣陷,那麼其實當時也就是宇文毓剛好死掉而已。
其實宇文護一直都有把接班人安插進權力核心,這點他做得很好。
在這些安排下,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北周採取了義務役徵兵制。
宇文毓過世之後,更改成十二丁兵。
「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歲一月役。」
普遍解釋是境內每人每年要服役一個月,我覺得應該不是啦。重點看起來比較像「每八個男丁要出一兵」,改成十二個。
也就是留給地方更多人力。
率歲一月役則是每年一月換役。
一個月換一次役是當個毛兵,當每個大將軍都項羽啊。
那就是說,宇文護確實有在「阻止戰爭」。但翻過來看,其實就是「先富國」。
既然三國在某個平衡點下,為什麼不先富國呢?這絕對是正確的選擇,可宇文家小屁孩組一定不爽的。
出兵北齊攻城掠地,他們才能成為真王。不然永遠只能當京城假王。
事實上,宇文邕繼位十五個月後的詔書也寫到:「亢旱歷時,嘉苗殄悴。」
宇文護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大赦,鑄錢。
國家運行是有問題的。而當年年底,他又把雍州牧交出去了。不是他不想幹,其實是乾旱持續到了隔年四月都在被記錄。
說真的到這時候,宇文護的權力應該已經有限了。
那這時又有一個佐證前面推論的記錄。
「比以寇難猶梗,九州未一,文武之官立功效者,雖錫以茅土,而未(及)〔給〕租賦。諸柱國等勛德隆重,宜有優崇,各準別制,邑戶聽寄食他縣。」
因為一直沒辦法去統一北齊,很多人雖然領有爵位,但根本收不到稅。所以只好開啟「寄食」制。
這很糟,大恐怖。
某方面來說,北魏六鎮之亂就是「寄食」的政策所直接引爆的:一開始六鎮要支援賑災,後來難民直接去六鎮定居。
這種完全侵害既得利益者的政策,對百姓再好也沒用。
跟現代「房不能打」的道理有87%像。
已經這麼鬼了,半年後宇文邕還下詔說,宮廷百官要減省開銷。
同時,講武。
沒辦了,皇帝必須大內宣,告訴貴族們我們就要準備出兵了,大家再忍一下情況一定會好的。
但大旱一直持續,又過了七個月,終於下雨了。
民心士氣起來了,563年九月,伐齊發動。
這就是蘭陵王處女戰。
北周連三個月增兵分道進擊,打得北齊都要尿了。
誰知道老天爺大概憋太久,尿更急,三路周軍碰上連月的大雨雪,進軍減緩。
北齊皇帝,大殺器斛律明月、段韶紛紛趕到,終於在隔年一月擊退了突厥跟北周的聯合軍。
八月,再戰。
這時候北齊就趕快把宇文護的母親放回來,結束了這個回合。
值得一提的是,李淵的父親也在這個月被封為「唐國公」。
但就像前一篇提到的,雙方的戰爭已經不能剎車了。隔月,宇文邕下詔命宇文護發動總攻擊。
歷時三個月,大敗而歸。
宇文護的聲望肯定掉到低點,說什麼霸府權相我們笑笑就可以了。
接下來一直到死,宇文護的名字再沒有出現在宇文邕的《周武帝紀》當中。但我們還是可以看看,北周的政壇有什麼重要的風向。
首先是從前任宇文毓就開始的宗室加強,一直在持續進行。
在對齊戰爭失利後,宇文邕則轉而經營荊襄。
荊州一直到長江北側的江陵,這時全是北周的。
之所以不加緊先滅梁陳,很簡單,任何讀過西晉滅吳戰的人都會知道,這樣的情況下討伐南朝,有87%的機率會被北齊從徐州搶怪。
七月,宇文邕遣使巡察天下。
這不只是統治需求,也是開始宣揚自己作為正式統治者的資格。
宇文邕還不敢親自巡狩。
不過成果很可能不錯。
隔年正月,宇文邕在上下左右無事的情況下,辦了宴會宣布改元。
他的時代要開始了。
宇文邕親自召集群臣討論禮記,收服吐谷渾的一王,在長安周邊築城加強防備。
要防誰?不知道。只知道諸城建好,宇文邕就開始巡狩了。更接著,封生母為皇太后。
這全部都是拿翹的舉動。
同時,展開南征。
遺憾的是,大敗於江南。
但宇文邕並不氣餒,他重新再操作一次壯聲勢之舉(跟富國強兵沒太大關係),規模更大。
而成功終於降臨。
568年,周齊達成和平盟約。
在三國的時候常說也沒人信,這裡也節給各位看看原典。
《周書》:「八月乙丑,韓國公元羅薨。齊請和親,遣使來聘,詔軍司馬陸逞、兵部尹公正報聘焉。」
《北齊書》:「秋九月丙申,周人來通和,太上皇帝詔侍中斛斯文略報聘于周。」
就你說我請和,我說你請和。那以時間跟事件來看,應該是北齊先釋出善意的。
而且就在幾個月後,北齊太上皇武成帝駕崩,完全進入下坡。北周則是蒸蒸日上呢。
宇文邕不只停年初朝會,更派人去給齊武成弔喪。並且在講經部分,跨出了禮記,開始與佛道兩家論經。
喔,宇文邕就是周武帝。
中國史上三武滅佛之二。
很顯然,宇文邕的聲勢達到了頂峰,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滅不滅齊,該不該一統天下。
570年底,北周公告北齊大將斛律光寇邊,毀棄合約開戰。
然而,北齊書的記載其實只是「十二月丁亥,車駕至自晉陽。詔右丞相斛律光出晉州道,修城戍。
斛律光只是去巡視修個城牆調整防守部隊啊。
事實上,這些年宇文邕早就偷偷建了不少對齊據點,此時展開大舉入侵。
北齊大將段韶不干示弱,進行反撲。當時也有提議要陳齊合力,但未成行。可憐段韶打了一場大勝之後,就老病而死。
宇文邕還有不落力的嗎?
注意了,要回到宇文護了,他要死了。
這個死因在這裡太明確了。
「是冬,牛大疫,死者十六七。」
正當北齊有意講和,宇文邕卻在疫病流行之際要大開殺戒。三個月後,雙方議和完成,宇文護死。
什麼意思?意思是宇文護一定在那時候,主張議和啊。
這樣說好了。
不問政軍多年的宇文護,這時候應該又成了兩岸,不是,齊周之間的橋梁。但宇文邕覺得很丟臉,很阿雜。
雖然方方面面的事實都證明,罷戰才是對的,但宇文邕還是很生氣大(堂)哥的干政。索性出手滅了宇文護。
說好以宇文護為主題,宇文邕的部分就不繼續了。
這次算是比較大的案例,來說明《周書》寫作上的實事求是。
是的,千萬不要因為宇文護本傳寫了一堆他的壞話,就認為史書不過如此。
只有勝利者才有話語權。
《周書》的互現法跟事例收集,基本上有《漢書》的水準。
在我讀過的《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魏書》、《北齊書》跟《周書》……
十一本史書中,《漢書》的嚴謹跟多面向算是最高級的。
《周書》也沒什麼疊床架屋,只是單純把《宇文護傳》跟《周帝本紀》拿來比對,你就能得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宇文護。
而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的撰史風格,最重要的原則就是……
把所有知道的事情都記下來。
辨正是非,交由後人,不是史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8會員
908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北周,是隋朝的母親,北魏的親兒子。多。 當初護送北魏皇帝逃往長安,並且用心輔佐,整頓地方,展開外交,在戰場上多次擊退來犯東軍的西魏權相,名叫宇文泰。 沒錯,宇文泰就是這麼盡心盡力,把原本五窮六絕的西魏,整個逆轉局勢成為當時南北朝第一強國。 宇文護,則是他的姪兒。
北齊篇最令人期待的,恐怕莫過於蘭陵王高長恭了吧? 很遺憾的是,《北齊書》關於高長恭的記載非常之少。但是後代資料卻異樣的豐富。甚至,跟還在東魏時的大都督竇泰很類似,高長恭有很多部分不見於史書,但可以從他的碑文中找到。 今天,就借著這個一身是謎的蘭陵王,來切入北齊政壇看看吧。
北齊,魏晉南北朝末年,北魏的繼承者之一。 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通常大致可以分兩個時期。以北魏孝文帝為分水嶺,之前是「以漢制漢」,之後是「漢化」。 北齊認為,漢化是導致北魏衰敗的最重要原因,所以他們的基本國策,則偏向回到前期。 要怎麼把這樣一個漢化王朝,轉回到草原民族的「胡化」呢? 不是金光黨。
《北齊書》有後宮傳。 過去的史書,要嘛皇后傳,要嘛后妃傳。沒有人在寫後宮傳的。 好話說在前頭,南北朝以前的「后妃」,是備位元首,是太子工廠(咦)。身分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也就是「后妃」這個職務在高。 跟皇帝本紀差不多,重點從來不在她們「身而為人」的價值。頂多跟你聊聊母儀天下。 對不起好像鬼打牆。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北周,是隋朝的母親,北魏的親兒子。多。 當初護送北魏皇帝逃往長安,並且用心輔佐,整頓地方,展開外交,在戰場上多次擊退來犯東軍的西魏權相,名叫宇文泰。 沒錯,宇文泰就是這麼盡心盡力,把原本五窮六絕的西魏,整個逆轉局勢成為當時南北朝第一強國。 宇文護,則是他的姪兒。
北齊篇最令人期待的,恐怕莫過於蘭陵王高長恭了吧? 很遺憾的是,《北齊書》關於高長恭的記載非常之少。但是後代資料卻異樣的豐富。甚至,跟還在東魏時的大都督竇泰很類似,高長恭有很多部分不見於史書,但可以從他的碑文中找到。 今天,就借著這個一身是謎的蘭陵王,來切入北齊政壇看看吧。
北齊,魏晉南北朝末年,北魏的繼承者之一。 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通常大致可以分兩個時期。以北魏孝文帝為分水嶺,之前是「以漢制漢」,之後是「漢化」。 北齊認為,漢化是導致北魏衰敗的最重要原因,所以他們的基本國策,則偏向回到前期。 要怎麼把這樣一個漢化王朝,轉回到草原民族的「胡化」呢? 不是金光黨。
《北齊書》有後宮傳。 過去的史書,要嘛皇后傳,要嘛后妃傳。沒有人在寫後宮傳的。 好話說在前頭,南北朝以前的「后妃」,是備位元首,是太子工廠(咦)。身分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也就是「后妃」這個職務在高。 跟皇帝本紀差不多,重點從來不在她們「身而為人」的價值。頂多跟你聊聊母儀天下。 對不起好像鬼打牆。
魏晉南北朝,末期。 北方大朝北魏分裂為東西魏,分別為權臣高歡、宇文泰所掌。在兩人接連去世後,西魏變成了北周,東魏變成了北齊。 北周,不是宇文泰的兒子發動的禪讓。 事實上,分裂之始,宇文泰接走了北魏當時的皇帝。也就是非常明顯的,高歡「另立新帝」,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元549年,來自北方的降將侯景,攻破了南京城。在南梁宗室與大將的包圍下,侯景進入了皇宮,控制住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蕭衍。 這是一次真真正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南梁的包圍網解除,該回家的回家,該入宮聽候分派的入宮。發號施令的,自是手持蕭衍諭令的大丞相侯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變法圖強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距離王安石變法[1069年]已經過了十年之久—。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所進行的變法原本目標在於「富國強兵」,國家因文吏人數的逐年澎漲、增加,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政效率;加上土地兼併、地主逃稅等問題,已經開始出現入不敷出的財政窘況,亟需解決,加上建國初期為了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武帝回到長安後下達諭旨: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子夫自殺。 事後清算,誰也沒幫的北軍護軍使者司令任安被武帝認為是騎牆派,腰斬;太子的眾門客,一律處死;凡是跟隨劉據發兵謀反的,一律滅族;各級官吏和兵卒凡非出於本心,而被劉據挾迫的,一律放逐到敦煌郡。 總之只要是摻和太子兵變的,全都沒跑了。 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