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一般家族,大家庭可以建立嫡長子制,那是你家的故事你家關起門來自己生死鬥,不寫個家傳誰會知道。
比方曹仁就沒有繼承家業,交給了弟弟曹純。
諸葛瑾也沒有繼承家業,直接給你離家出走下江南。
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來不會知道。
可皇帝立太子,那是國之大事,是卿大夫世族貴族統統要來干涉的事情。到底立誰廢誰,因何廢立,總是要被記錄的。
即使那很可能是明顯的謊言。
隋文帝的原太子楊勇,到底是不是一個比隋煬帝楊廣更好的選擇呢?
作為長子,楊勇很早就受到父親楊堅的重點培養。因為沒當上皇帝,墓誌又遺失,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楊勇生於何時。
但老實說,楊堅對他的重視,有鬼。
「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
「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
「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
「後徵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諸禁衛皆屬焉。」
有什麼鬼呢?
一開始,楊勇是外封侯,這表示原本他就不是楊家隋公的繼承人。但接下來,楊堅有篡朝之意後,就把這個兒子提高到次於自己的軍政大位。
這個則是北魏常用,始於曹操與子丕的做法。那很自然的,我們就會把矛頭指向楊勇的母親是誰。
獨孤伽羅。
這是獨孤信的女兒。
楊堅的父親楊忠,早年長期以來,基本可說是獨孤信的副將。
兩家關係自然很好?也不盡然。至少,獨孤信捲入北周建國反亂時,楊忠可是個不沾鍋。
然而也就在獨孤家這麼五窮六絕的時候,伽羅嫁給了楊堅。
「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
楊堅發誓絕對沒有偷生子,十四歲的獨孤伽羅才願意嫁給他。
家道中落,還這麼敢要求?
其實後來有不少史料都指出,楊堅真的很愛獨孤伽羅。但那不表示楊忠就欣賞這個兒媳婦。特別後來獨孤伽羅的姊姊被追封皇后,楊忠只怕更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防備。
物理上來說,楊忠出身北魏邊鎮武川,人高馬大十分剽悍。但北周的大臣都說,他兒子楊堅長得不像鮮卑人。
是這樣的,一開始宇文泰身邊大多是邊鎮人士。後來宇文泰下令,讓大將們進駐各地,改姓接收。
意思是,楊忠本來應該不姓楊,可能是封洛州刺史的時候,才去「合併」到弘農楊氏。他們的祖譜是楊堅吹的,凡開國皇帝相關的祖系,那是都僅供參考而已。
楊勇的相貌沒有被記錄,但我們都看到,楊忠的軍功讓他被外封侯,那我想楊勇長得應該也不剽悍。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楊忠不是單一家族,是武川楊忠跟弘農楊氏的混合體。
如果武川系比較不喜歡「長相不鮮卑」的楊堅,那弘農楊氏的立場,八成就可以反過來了。
這是第一段,楊勇「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的解讀。
那幹嘛把獨孤伽羅扯進來?
就是第二段「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
即所謂的曹操做法。
基本上同時間,年幼的楊廣也封雁門郡公。就是說,即使偏家支持楊堅,也不表示他們同樣會支持獨孤伽羅的兒子。
獨孤家又不是漢人世族,伽羅的姐姐也早就死了,尊貴有餘,權勢不足。二哥獨孤善雖然也因而被復起為武將,比起楊堅那連根毛都算不上。
但這個時間點上,就足了。
獨孤信的長子,獨孤羅之前都在北齊。楊堅趁著滅齊鎮守河北時,把他找了回來。獨孤羅回家是很不受其他兄弟待見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妹妹跟妹夫。
剛好……剛好?
獨孤善死了,楊堅馬上力挺獨孤羅接掌獨孤家爵主。光這樣其他兄弟只會更來找獨孤羅麻煩,楊堅更進一步,直接讓獨孤羅成為北周一柱。
獨孤家的地位起來了,獨孤伽羅跟她的兒子,自然也不能怠慢。
所以你說,楊堅能在混亂的局勢中,篡周稱帝,憑藉的豈止是好運而已?
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世族以家族的力量控制政治,已經不是新聞。
但楊堅卻突然來這一招以政治控制家族,讓家族成為自己的政治籌碼,這是三百年來許多短命開國君主所做不到的事情。
不過絕非空前,至少司馬昭就做過了。
好啦,讓我們回到楊勇的第三句:「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意思就是楊勇出鎮洛陽,管理山東河北。
後面楊堅稱帝,楊勇也封太子,不過也是多待了一下才回長安。
當時山東有很多百姓都脫離戶口,楊堅就想要派人去查,黑戶一律送去北邊對抗突厥。一舉兩得有沒有?
楊勇就上了一書,很婉轉的請爸爸「麻煩不要」。他說,山東百姓是因為北齊太爛了,所以才脫戶甚至叛亂。現在局勢正在慢慢穩定下來,再過幾年大家感受到你的聖明,肯定是沒問題的。
隋文帝楊堅龍心大悅,更和大臣說:「以前的皇帝就是太多姬妾,產生皇室之爭。我只有一個皇后,『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
大家都那麼熟了,我先說。
我沒有任何證據,但從「誓無異生之子」到「可謂真兄弟」,怎麼看都覺得,楊勇跟楊廣應該不是「同父同母」。
雖然我找了一套:楊忠不喜歡楊堅楊勇的設定,但老實說,目前到這裡我會覺得……楊勇不是楊堅親生的。
而且楊忠知道。
楊勇個性寬厚仁和,雖然讀了很多書,很會寫詞賦,但關於「禮」的方面他是一竅不通。下次看到這種描述,直接代換成「我兒子很乖都是別人帶壞他的」就可以了。
楊勇怎麼壞掉呢?楊堅是這麼說的。
我兒子有一次在幫蜀鎧作華麗的裝飾,我覺得不太對啊,這會不會讓他以後就變得奢侈呢?
楊堅想想,送了自己過去樸素的衣物跟刀子給兒子,希望他能明白父親的用心。(參考我的衣服,用刀子把那些多餘的東西拆掉吧)
後來,冬至的時候,朝廷百官去面見太子楊勇。楊勇準備了樂隊跟排場迎接大家,賓主盡歡。
老爸楊堅又不歡了。
楊堅問官員:「百官拜東宮,這是個什麼禮?」
太常少卿說:「大家是去給太子道賀的,算不上拜。」
跟我玩文字遊戲?
楊堅又道:「過節道賀而已,有幾十個人去,道賀完就可以走了吧?今天這個根本就是徵召所有人,太子還準備了禮樂,你跟我辯?」
於是下詔,冬至去給太子道賀,只是過去的陋習,不合禮法,以後一律禁止。
當時,楊堅正在挑選侍衛官。
第一輪挑好,宰相高熲卻上書說,強者都被你挑走了,只怕東宮的防衛薄弱。
楊堅又怒了。
他認為高熲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所以對楊勇特別好。
據說此後,楊堅就對楊勇不太喜歡了。
沒看懂的我說一下,楊堅的意思是你們這些官員現在當我塑膠,覺得我兒子才是皇帝是吧?
那所謂的舊習,其實就是北魏不入律法,純粹潛規則的「太子擔任首席執政官」。即皇帝的宰相是太子。
在這套潛規則底下,政務交接會比較順暢,皇帝選定了繼承人也更能千秋萬世。甚至當兵權有問題時,北朝皇帝還會先退位為太上皇去控制軍隊。
楊堅不喜歡這條舊例也就算了,到底為什麼懷疑自己的太子想要篡位呢?你不想讓他當皇帝,一開始就不要奉為太子啊。
一樣很薄弱,但我同樣把他列在「楊勇非楊堅親生」的第三條。
在這樣的推論下,我們又再次看向了楊勇的母親,獨孤伽羅。只要獨孤伽羅恩寵不衰,又支持楊勇,那這個太子就不會被換掉。
不過,即使我前面只寫了那麼一點點的獨孤伽羅,敏銳的朋友應該已經感受到了。
獨孤伽羅是一個很講究「專情」的女人。不知道跟她是否有發生「小過錯」有沒有關係就是。
楊堅是一個正常的男人,當上了皇帝,正常也是要御幸後宮的。
不立嬪妃是另一回事。
有一次楊堅就寵幸了後宮女子,結果獨孤皇后馬上趕來,趁楊堅上朝時把這個女孩兒抓去殺掉了。
楊堅氣得離家出走,楊素跟高熲趕快追進山裡。
高熲說:「不過就是一個女人,陛下當以天下為重啊。」
後來楊素告訴獨孤皇后這件事,獨孤伽羅就留上心了。
當時,楊勇就大開後宮,特別寵愛一個雲氏,把自己的正妻元妃(真的姓元)都冷落了。
結果元氏突然暴斃。
獨孤伽羅本來就很討厭楊勇這個行為,就跟楊堅說,楊勇跟高熲走得太近。剛好,高熲之前喪妻,楊堅跟獨孤皇后要他再娶,他都說算啦,我老了要去修佛。
結果不久,高熲的小妾生了個兒子。
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又一次犯到獨孤伽羅的禁忌了。她就跟楊堅說,你看高熲說得一嘴清心寡慾還不是唬爛你,你覺得這種人可以信賴嗎?
他跟楊勇這麼要好,你覺得可以嗎?
楊堅這時又一付,楊勇還好吧,沒什麼大過錯啊的樣子。
奇怪嗎?其實楊堅當然知道皇后脾性,這種不過是借題發揮。他自己有政治上的疑慮,那完全是可以切開的。
獨孤伽羅看老公不從,也是生氣,就開始派人去監督各個兒子,看有沒有什麼不好的行為。
楊廣意外得知此事,就特意在媽媽面前裝模作樣,讓自己的評價噌噌噌的往上提。
不過我們看楊勇就好,不然寫到天荒地老。
總之,楊廣就結合了楊素、宇文述等人,開始規劃奪嫡。
楊勇得到了消息,也是很怕,但楊素已經跟弟弟同謀,他跟高熲又是瓜田李下。有最大影響力的媽媽,更不站在他這邊。楊勇就決定去問算命仙。先生教他要打造一些辟邪吉祥物,然後在東宮弄個簡陋的房間來祈福。
耶?這就如了老爸楊堅的意嘛,楊勇覺得很不錯,照辦。
楊堅得知之後,只覺得楊勇怪怪的,怎麼轉性了?想派人去查問,嗯,高熲不行,一夥的。
派楊素。
楊素刻意激怒了楊勇,回來稟報。但楊堅還是覺得怪,按兵不動。楊素就通知了獨孤伽羅,換獨孤皇后去塞弄。
皇后這邊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直接從楊勇收集金屬兵器開始告,楊堅就動搖了。
楊堅下令,東宮的侍衛換人。跟皇宮之間也不能再通行無阻。
楊廣也來落井下石,找人收買了哥哥的親信,整理罪狀上報。
這樣講起來楊勇好像很慘?
其實就是選擇性摘錄,實際上開皇整整二十年,楊堅都沒有對太子有什麼動作。
開皇二十年,即西元600年。
陰曆九月,楊堅不知道從哪裡回到京城皇宮,問大家說:「我回來了大家應該要開心啊?怎麼都這麼愁苦?」
楊堅外出,太子留守,他本是想試探看看會不會有人說,是因為太子。結果吏部尚書出來說,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楊堅覺得答案不如預期,見笑轉生氣直接抓東宮官員來問罪,順便讓楊素公布東宮罪狀。
然後楊勇就被廢了嘛誰不知道。
重點是,當時以楊素為首,千夫所指,只有一個人反對廢嫡。
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楊素這個時候的地位,已經直逼趙高。
廢楊勇不只是廢太子,這套路我們從漢朝就已經看熟了,跟直攻隋唐不可相提並論。除了反對廢嫡的元旻,當時被牽連的還有六個皇宮東宮官員,以及其他……
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民章仇太翼、副將作大匠高龍义、通直散騎侍郎、判司農少卿事元衡。
呃,為什麼中間有個老百姓「瀛州民」?
這位章仇先生,是風角大師,我懶得解釋了就當妖術師看吧。
事實上,楊素也是風角師……
所有我們知道,楊勇的惡評,惡習,都是大家提出來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態度不佳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落落長的楊勇傳,其實你看不出來他做錯了什麼。
楊堅尚且不斷表示,自己沒那麼想換掉楊勇。甚至在楊堅死前,也有本要召回楊勇的傳言。
但楊勇的母親卻非要弄死他不可。
我就問,隋初第一太子楊勇,到底是誰的兒子?
不是的,這種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閒聊。事實上,那位東部公崔君綽,還算得上是獨孤皇后的舅舅呢。
其實批評隋文帝選繼承人不當,那是《隋書》就開始了。而且這算是「總結」,整個你看看有沒有道理。
第一,「素無術學,不能盡下」。
回看楊堅一生,對不起他還真的沒有拜過老師鑽研過學問。御下之術根本零分?呃,看他遭遇的大亂,跟臣子在那邊鬥掉他四個兒子,好像是真的。
第二,「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
嗯,楊堅是那種我很節儉,你們也要跟我一樣很節儉的人,而且越老越番顛。這部分大概就是楊勇會是比楊廣更適合的部分。
不過老實說,胡亥也是我想爽我想讓大家跟我一起爽的好孩子唷。
第三,「雅好符瑞,暗於大道」。
反正都不讀書了,打個迷信你也認了吧,楊堅晚年還滿迷佛道的。但這邊我覺得突顯一件事,就是唐朝把學術跟宗教切割。
南北朝是不分的,佛道「教」都一樣是學術思想的一門。
第四,「建彼維城,權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適從」。
老實說我看不懂喔,半猜。
前四個字是蓋城,但什麼城?後面比較好翻是「權利等同京室,跟皇帝的制度一樣,讓人無所適從」。
那麼,大概就是指「第二京」的意思。
我知道周宣帝本來要蓋洛陽宮,但是死後就停作了,接著楊堅在長安迎諸軍,後起大興城。
理論上一直到隋煬帝才又起洛陽,楊堅到底蓋了什麼城?不會說長城啊。
唯一想得到的是大利城,為了給東突厥建立勢力蓋的城吧,之後再研究細節。
那這四句講的應該是兩件事,基本上蓋大利城應該算好的。但派了第五子楊諒在那邊有獨立國的軍政權,才是後半的意思。
以至於楊廣一即位,楊諒就演一個扶蘇不服輸,邊塞大軍反你了。
這整件事應該才是隋書要批評的。
後面也不用第五啦,其實就在說什麼聽信女人奸臣的言論,弄到父不父子不子,子孫打成一團,亡國活該。
所以真正的問題,其實仍然是--
楊素到底掌控隋朝到什麼程度?
這個總是被一筆帶過,隋文帝聖明,太子楊勇無能,隋煬帝有才但窮兵黷武的朝代。
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世族。
楊堅的弘農楊氏。
不是楊素的弘農楊氏。
----------------------
關於楊堅為何撤換太子,除了政治的因素,未來還會再從家庭跟神祕學的角度有更多解釋。基本上整個隋朝史,就是被這件事牽動著,不要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