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太子楊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一般家族,大家庭可以建立嫡長子制,那是你家的故事你家關起門來自己生死鬥,不寫個家傳誰會知道。

比方曹仁就沒有繼承家業,交給了弟弟曹純。

諸葛瑾也沒有繼承家業,直接給你離家出走下江南。

發生了什麼事?我們從來不會知道。

可皇帝立太子,那是國之大事,是卿大夫世族貴族統統要來干涉的事情。到底立誰廢誰,因何廢立,總是要被記錄的。

即使那很可能是明顯的謊言。


隋文帝的原太子楊勇,到底是不是一個比隋煬帝楊廣更好的選擇呢?

作為長子,楊勇很早就受到父親楊堅的重點培養。因為沒當上皇帝,墓誌又遺失,所以我們也不知道楊勇生於何時。

但老實說,楊堅對他的重視,有鬼。

「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
「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
「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
「後徵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諸禁衛皆屬焉。」

有什麼鬼呢?

一開始,楊勇是外封侯,這表示原本他就不是楊家隋公的繼承人。但接下來,楊堅有篡朝之意後,就把這個兒子提高到次於自己的軍政大位。

這個則是北魏常用,始於曹操與子丕的做法。那很自然的,我們就會把矛頭指向楊勇的母親是誰。

獨孤伽羅。

這是獨孤信的女兒。

楊堅的父親楊忠,早年長期以來,基本可說是獨孤信的副將。

兩家關係自然很好?也不盡然。至少,獨孤信捲入北周建國反亂時,楊忠可是個不沾鍋。

然而也就在獨孤家這麼五窮六絕的時候,伽羅嫁給了楊堅。

「高祖與后相得,誓無異生之子。后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

楊堅發誓絕對沒有偷生子,十四歲的獨孤伽羅才願意嫁給他。

家道中落,還這麼敢要求?

其實後來有不少史料都指出,楊堅真的很愛獨孤伽羅。但那不表示楊忠就欣賞這個兒媳婦。特別後來獨孤伽羅的姊姊被追封皇后,楊忠只怕更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防備。

物理上來說,楊忠出身北魏邊鎮武川,人高馬大十分剽悍。但北周的大臣都說,他兒子楊堅長得不像鮮卑人。

是這樣的,一開始宇文泰身邊大多是邊鎮人士。後來宇文泰下令,讓大將們進駐各地,改姓接收。

意思是,楊忠本來應該不姓楊,可能是封洛州刺史的時候,才去「合併」到弘農楊氏。他們的祖譜是楊堅吹的,凡開國皇帝相關的祖系,那是都僅供參考而已。

楊勇的相貌沒有被記錄,但我們都看到,楊忠的軍功讓他被外封侯,那我想楊勇長得應該也不剽悍。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楊忠不是單一家族,是武川楊忠跟弘農楊氏的混合體。

如果武川系比較不喜歡「長相不鮮卑」的楊堅,那弘農楊氏的立場,八成就可以反過來了。

這是第一段,楊勇「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的解讀。

那幹嘛把獨孤伽羅扯進來?

就是第二段「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

即所謂的曹操做法。

基本上同時間,年幼的楊廣也封雁門郡公。就是說,即使偏家支持楊堅,也不表示他們同樣會支持獨孤伽羅的兒子。

獨孤家又不是漢人世族,伽羅的姐姐也早就死了,尊貴有餘,權勢不足。二哥獨孤善雖然也因而被復起為武將,比起楊堅那連根毛都算不上。

但這個時間點上,就足了。

獨孤信的長子,獨孤羅之前都在北齊。楊堅趁著滅齊鎮守河北時,把他找了回來。獨孤羅回家是很不受其他兄弟待見的,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妹妹跟妹夫。

剛好……剛好?

獨孤善死了,楊堅馬上力挺獨孤羅接掌獨孤家爵主。光這樣其他兄弟只會更來找獨孤羅麻煩,楊堅更進一步,直接讓獨孤羅成為北周一柱。

獨孤家的地位起來了,獨孤伽羅跟她的兒子,自然也不能怠慢。

所以你說,楊堅能在混亂的局勢中,篡周稱帝,憑藉的豈止是好運而已?

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世族以家族的力量控制政治,已經不是新聞。

但楊堅卻突然來這一招以政治控制家族,讓家族成為自己的政治籌碼,這是三百年來許多短命開國君主所做不到的事情。

不過絕非空前,至少司馬昭就做過了。

好啦,讓我們回到楊勇的第三句:「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意思就是楊勇出鎮洛陽,管理山東河北。

後面楊堅稱帝,楊勇也封太子,不過也是多待了一下才回長安。

當時山東有很多百姓都脫離戶口,楊堅就想要派人去查,黑戶一律送去北邊對抗突厥。一舉兩得有沒有?

楊勇就上了一書,很婉轉的請爸爸「麻煩不要」。他說,山東百姓是因為北齊太爛了,所以才脫戶甚至叛亂。現在局勢正在慢慢穩定下來,再過幾年大家感受到你的聖明,肯定是沒問題的。

隋文帝楊堅龍心大悅,更和大臣說:「以前的皇帝就是太多姬妾,產生皇室之爭。我只有一個皇后,『五子同母,可謂真兄弟也』。」

大家都那麼熟了,我先說。

我沒有任何證據,但從「誓無異生之子」到「可謂真兄弟」,怎麼看都覺得,楊勇跟楊廣應該不是「同父同母」。

雖然我找了一套:楊忠不喜歡楊堅楊勇的設定,但老實說,目前到這裡我會覺得……楊勇不是楊堅親生的。

而且楊忠知道。

楊勇個性寬厚仁和,雖然讀了很多書,很會寫詞賦,但關於「禮」的方面他是一竅不通。下次看到這種描述,直接代換成「我兒子很乖都是別人帶壞他的」就可以了。

楊勇怎麼壞掉呢?楊堅是這麼說的。

我兒子有一次在幫蜀鎧作華麗的裝飾,我覺得不太對啊,這會不會讓他以後就變得奢侈呢?

楊堅想想,送了自己過去樸素的衣物跟刀子給兒子,希望他能明白父親的用心。(參考我的衣服,用刀子把那些多餘的東西拆掉吧)

後來,冬至的時候,朝廷百官去面見太子楊勇。楊勇準備了樂隊跟排場迎接大家,賓主盡歡。

老爸楊堅又不歡了。

楊堅問官員:「百官拜東宮,這是個什麼禮?」

太常少卿說:「大家是去給太子道賀的,算不上拜。」

跟我玩文字遊戲?

楊堅又道:「過節道賀而已,有幾十個人去,道賀完就可以走了吧?今天這個根本就是徵召所有人,太子還準備了禮樂,你跟我辯?」

於是下詔,冬至去給太子道賀,只是過去的陋習,不合禮法,以後一律禁止。


當時,楊堅正在挑選侍衛官。

第一輪挑好,宰相高熲卻上書說,強者都被你挑走了,只怕東宮的防衛薄弱。

楊堅又怒了。

他認為高熲的兒子,娶了楊勇的女兒,所以對楊勇特別好。

據說此後,楊堅就對楊勇不太喜歡了。

沒看懂的我說一下,楊堅的意思是你們這些官員現在當我塑膠,覺得我兒子才是皇帝是吧?

那所謂的舊習,其實就是北魏不入律法,純粹潛規則的「太子擔任首席執政官」。即皇帝的宰相是太子。

在這套潛規則底下,政務交接會比較順暢,皇帝選定了繼承人也更能千秋萬世。甚至當兵權有問題時,北朝皇帝還會先退位為太上皇去控制軍隊。

楊堅不喜歡這條舊例也就算了,到底為什麼懷疑自己的太子想要篡位呢?你不想讓他當皇帝,一開始就不要奉為太子啊。

一樣很薄弱,但我同樣把他列在「楊勇非楊堅親生」的第三條。

在這樣的推論下,我們又再次看向了楊勇的母親,獨孤伽羅。只要獨孤伽羅恩寵不衰,又支持楊勇,那這個太子就不會被換掉。

不過,即使我前面只寫了那麼一點點的獨孤伽羅,敏銳的朋友應該已經感受到了。

獨孤伽羅是一個很講究「專情」的女人。不知道跟她是否有發生「小過錯」有沒有關係就是。

楊堅是一個正常的男人,當上了皇帝,正常也是要御幸後宮的。

不立嬪妃是另一回事。

有一次楊堅就寵幸了後宮女子,結果獨孤皇后馬上趕來,趁楊堅上朝時把這個女孩兒抓去殺掉了。

楊堅氣得離家出走,楊素跟高熲趕快追進山裡。

高熲說:「不過就是一個女人,陛下當以天下為重啊。」

後來楊素告訴獨孤皇后這件事,獨孤伽羅就留上心了。

當時,楊勇就大開後宮,特別寵愛一個雲氏,把自己的正妻元妃(真的姓元)都冷落了。

結果元氏突然暴斃。

獨孤伽羅本來就很討厭楊勇這個行為,就跟楊堅說,楊勇跟高熲走得太近。剛好,高熲之前喪妻,楊堅跟獨孤皇后要他再娶,他都說算啦,我老了要去修佛。

結果不久,高熲的小妾生了個兒子。

這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又一次犯到獨孤伽羅的禁忌了。她就跟楊堅說,你看高熲說得一嘴清心寡慾還不是唬爛你,你覺得這種人可以信賴嗎?

他跟楊勇這麼要好,你覺得可以嗎?

楊堅這時又一付,楊勇還好吧,沒什麼大過錯啊的樣子。

奇怪嗎?其實楊堅當然知道皇后脾性,這種不過是借題發揮。他自己有政治上的疑慮,那完全是可以切開的。

獨孤伽羅看老公不從,也是生氣,就開始派人去監督各個兒子,看有沒有什麼不好的行為。

楊廣意外得知此事,就特意在媽媽面前裝模作樣,讓自己的評價噌噌噌的往上提。

不過我們看楊勇就好,不然寫到天荒地老。

總之,楊廣就結合了楊素、宇文述等人,開始規劃奪嫡。

楊勇得到了消息,也是很怕,但楊素已經跟弟弟同謀,他跟高熲又是瓜田李下。有最大影響力的媽媽,更不站在他這邊。楊勇就決定去問算命仙。先生教他要打造一些辟邪吉祥物,然後在東宮弄個簡陋的房間來祈福。

耶?這就如了老爸楊堅的意嘛,楊勇覺得很不錯,照辦。

楊堅得知之後,只覺得楊勇怪怪的,怎麼轉性了?想派人去查問,嗯,高熲不行,一夥的。

派楊素。

楊素刻意激怒了楊勇,回來稟報。但楊堅還是覺得怪,按兵不動。楊素就通知了獨孤伽羅,換獨孤皇后去塞弄。

皇后這邊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直接從楊勇收集金屬兵器開始告,楊堅就動搖了。

楊堅下令,東宮的侍衛換人。跟皇宮之間也不能再通行無阻。

楊廣也來落井下石,找人收買了哥哥的親信,整理罪狀上報。

這樣講起來楊勇好像很慘?

其實就是選擇性摘錄,實際上開皇整整二十年,楊堅都沒有對太子有什麼動作。

開皇二十年,即西元600年。

陰曆九月,楊堅不知道從哪裡回到京城皇宮,問大家說:「我回來了大家應該要開心啊?怎麼都這麼愁苦?」

楊堅外出,太子留守,他本是想試探看看會不會有人說,是因為太子。結果吏部尚書出來說,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楊堅覺得答案不如預期,見笑轉生氣直接抓東宮官員來問罪,順便讓楊素公布東宮罪狀。

然後楊勇就被廢了嘛誰不知道。

重點是,當時以楊素為首,千夫所指,只有一個人反對廢嫡。

是誰不重要。

重要的是,楊素這個時候的地位,已經直逼趙高。

廢楊勇不只是廢太子,這套路我們從漢朝就已經看熟了,跟直攻隋唐不可相提並論。除了反對廢嫡的元旻,當時被牽連的還有六個皇宮東宮官員,以及其他……

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民章仇太翼、副將作大匠高龍义、通直散騎侍郎、判司農少卿事元衡。

呃,為什麼中間有個老百姓「瀛州民」?

這位章仇先生,是風角大師,我懶得解釋了就當妖術師看吧。

事實上,楊素也是風角師……

所有我們知道,楊勇的惡評,惡習,都是大家提出來的。而且基本上都是態度不佳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落落長的楊勇傳,其實你看不出來他做錯了什麼。

楊堅尚且不斷表示,自己沒那麼想換掉楊勇。甚至在楊堅死前,也有本要召回楊勇的傳言。

但楊勇的母親卻非要弄死他不可。

我就問,隋初第一太子楊勇,到底是誰的兒子?

不是的,這種不過是茶餘飯後的閒聊。事實上,那位東部公崔君綽,還算得上是獨孤皇后的舅舅呢。

其實批評隋文帝選繼承人不當,那是《隋書》就開始了。而且這算是「總結」,整個你看看有沒有道理。

第一,「素無術學,不能盡下」。

回看楊堅一生,對不起他還真的沒有拜過老師鑽研過學問。御下之術根本零分?呃,看他遭遇的大亂,跟臣子在那邊鬥掉他四個兒子,好像是真的。

第二,「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

嗯,楊堅是那種我很節儉,你們也要跟我一樣很節儉的人,而且越老越番顛。這部分大概就是楊勇會是比楊廣更適合的部分。

不過老實說,胡亥也是我想爽我想讓大家跟我一起爽的好孩子唷。

第三,「雅好符瑞,暗於大道」。

反正都不讀書了,打個迷信你也認了吧,楊堅晚年還滿迷佛道的。但這邊我覺得突顯一件事,就是唐朝把學術跟宗教切割。

南北朝是不分的,佛道「教」都一樣是學術思想的一門。

第四,「建彼維城,權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適從」。

老實說我看不懂喔,半猜。

前四個字是蓋城,但什麼城?後面比較好翻是「權利等同京室,跟皇帝的制度一樣,讓人無所適從」。

那麼,大概就是指「第二京」的意思。

我知道周宣帝本來要蓋洛陽宮,但是死後就停作了,接著楊堅在長安迎諸軍,後起大興城。

理論上一直到隋煬帝才又起洛陽,楊堅到底蓋了什麼城?不會說長城啊。

唯一想得到的是大利城,為了給東突厥建立勢力蓋的城吧,之後再研究細節。


那這四句講的應該是兩件事,基本上蓋大利城應該算好的。但派了第五子楊諒在那邊有獨立國的軍政權,才是後半的意思。

以至於楊廣一即位,楊諒就演一個扶蘇不服輸,邊塞大軍反你了。

這整件事應該才是隋書要批評的。

後面也不用第五啦,其實就在說什麼聽信女人奸臣的言論,弄到父不父子不子,子孫打成一團,亡國活該。

所以真正的問題,其實仍然是--

楊素到底掌控隋朝到什麼程度?

這個總是被一筆帶過,隋文帝聖明,太子楊勇無能,隋煬帝有才但窮兵黷武的朝代。

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世族。

楊堅的弘農楊氏。

不是楊素的弘農楊氏。

----------------------

關於楊堅為何撤換太子,除了政治的因素,未來還會再從家庭跟神祕學的角度有更多解釋。基本上整個隋朝史,就是被這件事牽動著,不要錯過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8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楊玄感的起義失敗了。 再世霸王,只是一種偽裝,為了讓隋軍懼怕,為了讓百姓點燃希望。 沒有人明白,真正的楊玄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也沒有人知道,在這神州大陸的某一個角落裡,是不是還有一個真正的楊玄感,正靜靜的欣賞這把自己點燃的燎原之火。
Thumbnail
楊玄感的起義失敗了。 再世霸王,只是一種偽裝,為了讓隋軍懼怕,為了讓百姓點燃希望。 沒有人明白,真正的楊玄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也沒有人知道,在這神州大陸的某一個角落裡,是不是還有一個真正的楊玄感,正靜靜的欣賞這把自己點燃的燎原之火。
Thumbnail
隋唐天下演義篇章:群英傳。 這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背後的原因,要推翻隋朝。 同樣的,楊廣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兩字記之曰:天命。 唯獨這個男人眼中看的不是老天爺。 人稱「再世項羽」的楊玄感,為什麼要起兵反隋? 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隋唐天下演義篇章:群英傳。 這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著自己背後的原因,要推翻隋朝。 同樣的,楊廣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祕密。兩字記之曰:天命。 唯獨這個男人眼中看的不是老天爺。 人稱「再世項羽」的楊玄感,為什麼要起兵反隋? 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特別以欺負前朝孤兒寡母得篡出名。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家,晉朝。 從曹叡死後,曹家小屁孩就只能被壓制嘛。 最後一個,則是趙匡胤的宋朝。 中間那一位?就是國祚最短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 事實上,從「欺負前朝孤兒寡母」的角度切入這三朝的建立,是非常單薄的。 哪裡不對?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特別以欺負前朝孤兒寡母得篡出名。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家,晉朝。 從曹叡死後,曹家小屁孩就只能被壓制嘛。 最後一個,則是趙匡胤的宋朝。 中間那一位?就是國祚最短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 事實上,從「欺負前朝孤兒寡母」的角度切入這三朝的建立,是非常單薄的。 哪裡不對?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一共記錄有五個兒子。 老大楊勇跟老二楊廣的太子之爭,是我們認識隋朝的最佳切入點。 但事實上,「楊廣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絕對是其他皇子的心魔。 要知道,隋前北齊周,兄終弟及多。父死子繼,並不是東亞地區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繼承法則。 而楊堅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躺在床上好好過世。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一共記錄有五個兒子。 老大楊勇跟老二楊廣的太子之爭,是我們認識隋朝的最佳切入點。 但事實上,「楊廣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絕對是其他皇子的心魔。 要知道,隋前北齊周,兄終弟及多。父死子繼,並不是東亞地區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繼承法則。 而楊堅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躺在床上好好過世。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Thumbnail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Thumbnail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Thumbnail
我到今天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的中國通史漫畫。對於以皇帝來描述時代的作品,大多數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楊素卻是一個從不被人遺忘的角色。 沒有他,南北朝不會走入隋朝一統,更不會進入大唐盛世。
Thumbnail
我到今天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的中國通史漫畫。對於以皇帝來描述時代的作品,大多數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楊素卻是一個從不被人遺忘的角色。 沒有他,南北朝不會走入隋朝一統,更不會進入大唐盛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