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名相高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而隋文帝楊堅任內,不但一統南北,更抗擊突厥高麗等強悍境外勢力,至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種就先在心裡放個問號。

一般要檢討楊堅,一定是先拿繼承人開刀。

這也幾乎成為千古一帝的要件了。

秦皇漢武的繼承人都不怎麼樣……廢話咧,兒子要是更厲害誰注意到你千古一帝。

就像秦始皇有扶蘇胡亥選擇題,隋文帝也有楊勇楊廣選擇題。選繼承人不只是皇子本身,皇子的人脈更是重要的。

楊廣的背後,就是令隋文帝名垂千古的推手,戰神楊素。但事實上,以親信程度來說,楊素在隋文帝面前只能排第二。

也就是兩個第二才需要逆襲上位嘛。

而排行第一的太子,身後自然是排行第一的真宰相。

高熲。


熲長得很像穎,不過它其實是炯。

讀音跟意思上都是。

高熲此人身世成謎,老實說開國君主功臣都難免。嚴格說起來,高熲是他後來的名字。本名應該是「獨孤敏」,他的父親獨孤賓,是北周柱國大司馬,獨孤信的親信。

楊堅的父親楊忠,早年也是獨孤信的副將。

而獨孤信死後,獨孤賓也很照顧他的遺族,比方楊堅的妻子獨孤伽羅就常常去賓叔叔的家裡。

獨孤敏人如其名,從小就很聰明,見事敏銳。器量格局都遠超同齡孩童。雖然後來成為一代名相,但他讀書並不認真,東沾一點西取一些,倒是一張嘴比誰都會說話。

這就是不拿劍的項羽了。

獨孤敏十七歲的時候,就到北周齊王宇文憲的幕府工作。當時不怎麼樣,等到父親過世之後才慢慢開始出頭。

北周滅齊之後,更拜開府。

這邊要說明一下。

兩漢魏晉所謂的「開府」,是一個動作,讓高級官員能夠像親王一樣設立自己的幕僚。想像成給你助理費,讓你能聘用一些人來幫助你處理你這個官職需要的事務。

不過北周的開府,則是一個名詞,類似於「特進」、「奉朝請」。不是官,也不是爵,比較像某種特殊「PASSPORT」。

特進可以進宮見皇帝,奉朝請可以參加朝議。而開府跟過去不同在於,不是指「開府治事」,而是允許你「開府養兵」。

源於西魏府兵制的建立。

為什麼西魏宇文泰弄了這個府兵?事實上,宇文泰是聯合眾多地方軍閥,扶助北魏皇帝新建朝廷。

這時候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軍閥未必都服從宇文泰。

特別那個隴西李氏。

所以宇文泰做了很多動作,來蠶食鯨吞地方兵權。開府兵制就是其中之一。

簡單說,我們知道自東漢以來,地方大族就會私養部曲,私人武力來保衛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這件事情本身是非法,但後來情勢所逼,甚至這些人從小部隊養成大部隊,擁兵自重繼而從政,我立委捏你敢動我的狗?

所以宇文泰一方面讓已經有部隊的大族就地合法。另方面把這些小釘子灑下去。大人也開府,小朋友也開府。

這就是過去漢武帝「推恩令」的邏輯。

更進一步說,也是漢獻帝跟荀彧用在曹操曹丕父子身上的招數。

爸爸還以為,國家出錢給兒子幫忙養兵。殊不知從兒子開始自己賺錢養兵之後,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了。

總之,獨孤敏有爵位,也有自己的兵馬。隨著平齊之後的叛亂四起,他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

大約也就在這個時候,獨孤敏的名字變成了高熲。這在北周是很正常的改名,也就是你去接收某個地區的領土跟人民之後,會改成當地的姓氏。

那高熲有什麼作為嗎?沒,他很乖,還幫忙平亂。一個很乖的新興小軍閥,跟自己的妻子也算頗有交情……楊堅就決定拉攏他了。

來找高熲的,是楊堅的姪兒,楊惠。

聽明來意後,高熲表示願意加入楊堅幕府:「就算公事不成,滅族我高熲也沒在怕的。」

都說高熲器量大,見事非凡。會說出這樣的話,表示高熲非常清楚楊堅的處境,以及目標。

《隋書》在楊堅稱帝前,主要會寫三種時間點:一是平齊,二是楊堅得政,三是楊堅為相。分別是577年,578年跟580年。後面兩個尤其容易搞混。

高熲加入楊堅團隊,是得政。也就是五皇后大混戰時期,基本上當朝人士不要太疏離都會看得出楊堅困境。

很快地,高熲成了當時楊堅的三大親信之一。這裡非常重要,楊素屬於外部軍閥,不是楊堅府事。而另外兩個人,分別是鄭譯跟劉昉。

鄭譯是滎陽鄭氏,北魏四大漢人世家之一。劉昉就是改周宣帝遺詔,讓楊堅成為頭號輔政的主謀。

但楊堅一上位,就開始疏遠這兩人。明面上是說兩人性好奢華,與楊堅個性不合。實際上當然是瓜田李下,不如避嫌。

顯然,為楊堅獻上這一推四五六之計的,就是新進參謀,高熲。

不久,尉遲迥掀起叛亂,前線密報諸軍不合,平亂恐更生變數,希望楊堅派親信來統整。

劉昉說,我沒上過戰場。鄭譯說,我媽老了我要侍奉她。

楊堅正不爽的時候,高熲就說那我去吧,我也是打過仗的人。

高熲領命即行,只派人通知母親:「忠孝不可兩全。」抵達前線後,高熲立刻搜集情報,設下巧計破敵,贏得眾人信賴。更於決戰時臨機應變,攻下鄴城,擒殺尉遲迥。

回來之後,那正是一個富貴不可限量。

但很妙的是,楊堅對高熲極為親近信賴,一律以舊姓「獨孤」稱呼他。

隋初有四貴,分別是高熲、楊惠以及蘇威跟虞慶則。

前面兩個我們都認得了,後兩位是誰?

虞慶則是一名武將,曾與高熲共事,一同討伐邊疆叛胡。

當時高熲跟帶兵的北周親王說,打敗胡人容易,但要讓他們安穩下來,需要文武雙全能服眾者,就推薦了虞慶則。

也就是說,虞慶則其實是高熲的一個分支,掌有邊疆兵力,在支持楊堅篡周上,有著不小的震懾力。

而四貴之中,跟高熲最不親的,就是蘇威了。

蘇威是西魏時重臣蘇綽之子,西魏滅亡後,北周宇文皇室想拉攏他,他卻不願意接受。

光是有才有氣節,算不上力量。

蘇威的本錢,首先來自於他父親蘇綽,本是宇文泰改革的主角。

宇文泰當年提出六大改革,而蘇綽在人事財政上特別有貢獻。間接的造成世族以外,朝廷與各地官員幾乎都是蘇綽的門生。

蘇威的地位,基本就相當於袁紹。可袁紹要是沒有佔冀州自立,也不會成為群雄之一。

名聲是資本,懂投資才能發大財。

蘇威投資了「山寺」。

南北朝佛教盛行,佛門聚積的財富跟人力,不要說可敵國,國家都得看他們臉色。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了籌措滅齊資金,就大舉展開「滅佛」。但說真的你不可能連根拔起,而蘇威其實就是一個「反北周」的佛教在野意見領袖。

當楊堅意圖篡周時,高熲就建議他招聘蘇威。

好,楊堅找來蘇威,兩人聊起北周如何倒行逆施,那是一拍即合。可說到取而代之,蘇威就表示亂臣賊子不可為,當晚逃跑。

高熲本要來個月下追韓信,但楊堅說:「髒事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幹,等到需要的時候再找他回來就行。」

等楊堅正式稱帝,再次邀請蘇威前來主持國政,蘇大哥就當仁不讓了。

朝廷就有人在說啦:「到底蘇威是掌舵的,還是高熲?」

高熲就跟楊堅說,這不能爭,我辭掉官職就是了。

楊堅本來准了,但幾天後又頒布命令,表示高熲推舉蘇威,如今又願意讓賢辭官,這樣的聖人我們如果不用,怎麼對得起天下百姓呢?

你怎麼看?我看倒是高熲又故意安排的一齣戲而已。

不過才穩住蘇威,楊堅又為兵權頭痛。

高熲義不容辭,先往鎮邊,接著又趕回來主持大都監造,更掌禁軍兵馬,後轉交楊惠。

講白了,要是高熲有那個念頭,完全可以當曹操的。

楊堅再怎麼信任他,也不可能不留心眼。即使四貴權傾朝野,楊堅還是任命了楊素為監察總長。

事實上,曾經有人舉報高熲結黨營私之事,但楊惠幫忙壓了下來。

楊素跟高熲的交鋒,一開始就是這麼樸實無華而低調。

此外,還有南征沙場部分。

開皇二年,楊堅扛不住壓力,勉強發動南征,以高熲為監軍。

大軍開到前線,適逢陳宣帝過世。正常眼裡只有戰功沒有國家的將軍,那還不趁火打劫?高熲卻說這時作戰於禮不合,應先退兵。

各位要知道,高熲當年是襲擊鄴城民眾,製造混亂來打敗尉遲迥的。


總之,結束掉這一波,楊堅還是得跟高熲討論之後怎麼辦。

高熲的建議,簡單說就是「虛張聲勢」。

由於南北穀物收成季節不同,高熲建議可以趁水稻收成季,我們就假裝徵兵,放風聲說要出動。陳朝必然會聚兵防守,誤了農時。

那我們探查人家重兵集結,自然就是先不打。北朝世族的耐心,也許兩三次就沒了。但對南朝來說,幾次之後也是「狼來了」。

那也不要想著一戰而決,剛開始盡量以放火為主。

高熲說:「江南的土壤又濕又軟,不像北方以地窖來儲物,燒房子對他們的損害,是比較巨大的。」

估計幾年下來,我們無所耗損,陳朝卻越來越弱,到時自可一戰攻城。

跟高熲的七年大戰略相比,楊素的以德服人,只能算是戰術了。但楊堅決定兩個人都採用。

開皇九年,南征發動。

楊素從長江上游進軍,以他自己的戰術勢如破竹。高熲則當楊廣的奶媽……軍師啦,軍師,提著楊廣的後心不讓他輕舉妄動。

其實還頗有一種諸葛亮搭配司馬懿,聯手消滅孫權的感覺。

不過司馬懿從蜀地出發就是了。

由於非常輕鬆就打下陳朝,楊廣志得意滿,想要收陳後主的後宮己用。高熲當場就給他阻止,更把陳朝寵姬處死。但這也埋下了楊廣對他的不滿。

高熲回到長安,楊堅就跟他說:「有人說你想要據陳反叛,這種小人我已經殺掉了,放心吧。」

厲害的臣子跟不厲害的臣子差別就在這裡了。

聽到楊堅這樣講,高熲馬上要求辭職。

慰留。

但事情開始一發不可收拾,接連上至將軍下至地方,都來舉報高熲有罪。

楊堅一律是直接判舉報者有罪,還跟高熲說:「獨孤你就像鏡子一樣呢,每次的磨難,只是讓你更加大放光明。」

高熲的名字是光明的意思沒錯,不過現在他可是抖得要命。

楊堅這個人很小心眼的,今天喜歡你那錯的都是別人。哪天不喜歡你了,這些舉報文件他馬上全部翻出來給你看。

也就在寵信到達頂峰時,楊堅要太子楊勇把女兒嫁進高熲家中。

而我們也終將看見,是誰在弄高熲。

以官位來說,那就是獨孤皇后伽羅起的頭,但其實皇后也就是說說男女之間的事,毀損高熲的誠信。

事實上,有這個腦子這個本領的,捨楊素其誰。

楊素針對的可不是高熲一個人,而是四貴。

首先,在平陳宴會上,楊素跟虞慶則對嗆。楊素是御史臺老長官,御史就說要彈劾虞慶則,被楊堅壓下。

但楊惠就沒那麼幸運了,直接被拔除了兵權。同時,蘇威也辭去了官職。喔,這是因為他媽媽過世,但接下來蘇威也跟高熲一樣,不斷的受到舉發。

平陳,對於隋文帝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楊堅其實不是一個以「一統天下」為自滿的人。但南北朝的終歸一統,卻帶來了巨大的文化衝擊。

也就是天文系統的細膩程度。


北朝是鮮卑人所立,他們的天文系統,由史記雙修的學者建立。

事無巨細均記之,那是南朝史學,故《晉書》以來,南史多有神怪。鮮卑人沒這麼信那套傳統中國天文教,當時建立天文系統的主持人又是道教出身。基本上要求完成曆法,以日月進二十八宿變化來判事就很炫炮了,唬得鮮卑人一愣一愣的。

相比之下,南朝的星系圖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什麼星什麼位,對應什麼記事,夯不啷噹推演記錄了兩百年。

這才叫做官方宗教。

所以當楊堅拿到南朝文件時,大驚。

好吧,剛開始就找人整合吧。

弄著弄著,一些怪事開始在隋朝宮廷發生。

南朝天文官說,這是「妖變」。其實天文官就是原本的史官。

楊堅本來還想著,毀去陳朝的一些天文器物就行啦,結果南朝史官又說,沒有用的,妖變來自於天上的妖星。

您看當妖星進到哪裡,有什麼預兆,諸侯就叛變……

我們不能肯定,楊素跟這些南朝史官有沒有什麼勾結。但我們很肯定的是,楊素學過風角之術。

這是四貴,高熲都沒涉足的神祕學。

解釋得太多,故事就跑快一點吧。

總之,開皇十二三年開始,原本依靠著眾多世族異姓將軍一路爬上來,稱帝更一統天下的隋文帝楊堅,開始更相信「妖星」。

開始由於預兆,瓦解自己對大臣的信任。包括他的長子楊勇,也進入了被懷疑之列。

當皇帝認為預兆重要,接受各式各樣的通報,不願錯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蓋世英雄,就比不上蓋世太保吃香了。

開皇十七年,虞慶則南下平亂,被自己的小舅子以謀反罪舉發,誅殺,四貴第二角崩塌。

十八年,上柱國王世積接替平亂任務,被自己的總管告發,誅殺。

糟糕的是,王世積家裡被抄出有許多跟高熲的書信往來,都在談論皇宮,皇后,太子的事情。

楊堅認為,高熲雖無犯罪事實,但也是有罪。

當時很多人出來幫高熲說話,都遭到遷怒。等到再無異議,高熲就被免官了。

楊堅還跟高熲說:我沒有辜負你,是你對不起我。

也跟其他人說,我對高熲比自己的兒子都還要好。不過現在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好像原本就沒有這個人一樣。你各位好自為之,不要自以為是我的要人就得意忘形啊。


高熲雖然被除了官職,但還有爵土。

哪裡想到,他封地的「國令」也來告發,說高熲的兒子跟高熲說,你這就像司馬仲達被曹爽架空,焉知非福啊。

楊堅立馬爆氣,下令逮捕高熲進入審判。

結果審判過程都是些什麼:「高僧說明年國有大喪」、「皇帝大限就在這幾年,開皇不會超過十九」云云。

奏請處斬。

楊堅自己倒是說:「兩年殺三個頂級大臣,天下人都要說我是暴君了。」

最終高熲逃得一死,貶為庶人。

當然,你可以說楊堅是在演戲。不過我想關於密報羅織成罪這件事,應該很明顯是社會風氣,而不是楊堅多設密探。

後來,隋煬帝楊廣即位,請高熲回來當官。

當執政?沒可能。

楊廣只是請他回來當神主牌,做太常。

曾經是九卿之一的太常,現在叫做太常寺,還是掌管禮樂為主。

楊廣喜歡音樂,當時要太常寺收集過去的各種作品。

高熲就回答:「你現在根本無從辨別繳上來的作品是不是真的古樂,這樣很容易出現大家做假的風氣啊。」

楊廣當然沒在理他。

而高熲看到朝廷日漸敗壞,忍不住跟朋友多說了兩句。可密報風氣只有比楊堅時代更盛。

楊堅跟高熲還有舊情,楊廣不記舊恨就算不錯了。

偏偏他就是記,他就是楊廣。

隋之名相高熲,就此被害。

這麼長一篇,所以高熲哪裡厲害了?

文武雙全,擅長律法這些其實都是枝微末節。高熲最大的長處,就是人際關係很強。在世族政治發展已經到達頂峰的隋朝,沒有比「人人好」更重要的宰相特質了。

而且高熲也非常懂得知人善任。

管理不是親力親為每件事,而是要能讓對的人去做對的事。

最後,也就像前面提到的。

高熲「管理」人事的手段,也未必就是光明正大的。

在高熲被判死刑前,他就把所有的密件都銷毀了。

結果就是後世連知道他的人都沒多少。

憾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11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Thumbnail
尉遲恭與李世民已對峙近月,始終僵持不下。 李世民渡過黃河後,一路猛進,取下太原河東交界處的柏壁後,便改以守勢不出。 尉遲恭假意放開防線,讓唐軍能夠前進絳縣援助裴寂,再從中伏擊。卻沒料到,裴寂居然獨自棄城逃跑,唐軍也並未出動。 僵局,卻將由身陷敵營的自己人來突破。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不是要說誰家的長孫啦…… 隋唐兩大后,隋言獨孤,唐稱長孫。李世民的第一個長孫皇后,那來頭可真是不小。只讀當代史,也會知道她的大哥長孫無忌,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不過隋代士人也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因而拜將封侯者,古今有之。然文武兼備學貫古今,終身埋沒於山林江湖者,更多。」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特別以欺負前朝孤兒寡母得篡出名。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家,晉朝。 從曹叡死後,曹家小屁孩就只能被壓制嘛。 最後一個,則是趙匡胤的宋朝。 中間那一位?就是國祚最短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 事實上,從「欺負前朝孤兒寡母」的角度切入這三朝的建立,是非常單薄的。 哪裡不對?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朝代,特別以欺負前朝孤兒寡母得篡出名。 第一個是大家都知道的司馬家,晉朝。 從曹叡死後,曹家小屁孩就只能被壓制嘛。 最後一個,則是趙匡胤的宋朝。 中間那一位?就是國祚最短的隋朝。 隋文帝,楊堅。 事實上,從「欺負前朝孤兒寡母」的角度切入這三朝的建立,是非常單薄的。 哪裡不對?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一共記錄有五個兒子。 老大楊勇跟老二楊廣的太子之爭,是我們認識隋朝的最佳切入點。 但事實上,「楊廣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絕對是其他皇子的心魔。 要知道,隋前北齊周,兄終弟及多。父死子繼,並不是東亞地區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繼承法則。 而楊堅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躺在床上好好過世。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一共記錄有五個兒子。 老大楊勇跟老二楊廣的太子之爭,是我們認識隋朝的最佳切入點。 但事實上,「楊廣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絕對是其他皇子的心魔。 要知道,隋前北齊周,兄終弟及多。父死子繼,並不是東亞地區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繼承法則。 而楊堅的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是躺在床上好好過世。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Thumbnail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Thumbnail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Thumbnail
我到今天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的中國通史漫畫。對於以皇帝來描述時代的作品,大多數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楊素卻是一個從不被人遺忘的角色。 沒有他,南北朝不會走入隋朝一統,更不會進入大唐盛世。
Thumbnail
我到今天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的中國通史漫畫。對於以皇帝來描述時代的作品,大多數的人物都是不重要的。 但在通俗作品中,楊素卻是一個從不被人遺忘的角色。 沒有他,南北朝不會走入隋朝一統,更不會進入大唐盛世。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獨孤。 在鮮卑諸部中,最帥到掉渣的部族名。 平平都是音譯,獨孤憑什麼? 其實對中國人來說,獨跟孤都不是好意思。但總比什麼叱羅部,出連部更像漢人的名字。 在北魏漢化時,獨孤更改成了「劉姓」。劉姓可是過去的「天下皇族」。北魏初年也是南朝國姓。 除了北魏八大人,獨孤劉氏可是名列北朝前四的大部族。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結束於隋朝的一統天下。 源自北方的隋朝跟北魏之間,有一段北方的分裂期。先是分裂為東西魏,繼而各自被篡,成立了北齊與北周。 自從北魏孝文帝過世,北魏的情況江河日下。最關鍵性的,就是引發北方全境叛亂的「六鎮之亂」。 大亂起,英雄也隨之登場。 地方大族,將要尋找新的投資對象。 失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