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竇建德正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raw-image

隋末英雄,建德為先。

今譯《舊唐書》其傳,如下。


竇建德,貝州漳南人,即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隋時為清河郡。

竇建德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就相當重然諾。漸長,有一次村子裡有人父母過世,卻因為貧窮無法辦喪事。正在田裡工作的竇建德遠遠聽見哭聲,嘆了一口氣,就停下自己的工作,去協助喪家。

前言不對後語。

這邊記「遽輟耕牛,往給喪事」,感覺應該是竇建德把自己的耕牛給賣了。

說來有趣,大家都不願意幫助喪家,但竇建德這麼做了,大家都稱讚他。

竇建德就這樣當了冤大頭,被推舉出來當里長。

隋朝統一天下後,制五百家為鄉,百家為里。這個里長也很是不小,不過竇建德很快就因為犯法亡命去了。

不意外啦就是個劉邦型的傢伙。

還好是隋文帝的大赦次數也不少,竇建德倒也不用在山裡蹲到隋朝滅亡才出來。不過回來沒多久,他的父親就過世了。

竇建德身為地方一角頭,其父的送葬隊伍,超過了一千人。但大家送來的奠儀水果罐頭塔,竇建德一概不收。

就這樣,時間來到大業七年。

隋煬帝開始招募遠征高麗的部隊,要各郡挑選勇士來直接任命為小帥。都說了竇建德是角頭大仔,被推出來做個二百人長,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漳南縣的募集,卻發生了變故。

當時山東大水,很多人都流離失所。如果你家給水淹了,但你又被選中要去打仗,該怎辦才好?

一個名叫孫安祖(不是安佐)的男子,就碰上了這個窘境。

安祖決定先去報到,跟縣令說說,應該可以不用去吧?那是不可能可以的。因為碰到這種狀況的人,很多。如果每個都像孫安祖這樣拒絕徵召,那縣令的烏紗帽……不,恐怕連人頭都要不保。

縣令非常生氣,拿出鞭子來就抽安祖;安祖也非常生氣,拔出刀子來就刺縣令。

靠杯,縣令給自己刺死了,怎麼辦?

孫安祖連忙去找漳南急公好義,喬事界的第一把交椅:二百人長竇建德。

竇建德心想,自從大業以來,力役頻繁,很多人去了就回不來。說真的,他自己也不想參加遼東之役啊。

一咬牙,竇建德建議孫安祖去當劉邦。附近有一個廣達數百里的沼澤地,高雞泊,易於躲藏,可以聚眾為盜。竇建德則自己留下來當蕭何。他相信,天下大亂,在不久後就會發生了。

兩人計議已定,分頭行事。

竇建德去把逃兵釋放出來,又找了一些本來就在家鄉沒有產業,無以維生的人,交給孫安祖帶領。

是說這樣上好的強盜寶地,自然也有其他團夥。

當時共有三支強盜團,分別由孫安祖,張金稱跟高士達率領。其中,以高士達最為強大,有千餘士兵。補充一下,高士達是「蓚」人,也就是多少有用北齊皇室的名義在聚眾造反,跟另外兩支團夥不可同日而語。

而隨著世道越來越亂,清河太守也注意到,漳南縣裡有盜賊內應。

一日,竇建德前訪孫安祖時,家裡被官兵襲擊了。不分男女老少,被屠得乾乾淨淨。竇建德沒有表現出悲傷,也沒有展現出憤怒,他只是從孫安祖的團夥中抽了兩百人出來,然後去投靠高士達。

這些日子下來,竇建德已經累積了一些行軍作戰的經驗,很快得到自稱東海公的高士達重用。

不久後,張金稱許是發現,孫安祖的「內應已失」,就出手攻打孫安祖。但他沒料到的是:即使吞下了安祖的地盤,安祖的人馬也不會為他所用。

孫安祖手下的盜賊們,紛紛來投靠竇建德。竇建德在地方早有名氣,高士達倒也不覺得奇怪,反而更加重用竇建德。

慢慢的,竇建德的個人兵力逐漸增長起來。他是一個可以跟下屬同甘共苦的人,不說原本的部眾,就是高士達軍中,大家也更想跟著竇建德。

大業十二年,涿郡通守郭絢率兵萬餘人來討伐高雞泊。高士達連忙找來竇建德,要他想法子擊退官兵。

竇建德認為,這是個大好機會。如果能出奇制勝,那麼東海群賊,定會傾心於他。於是,竇建德給高士達獻上了一樁「苦肉計」。

高士達宣稱,竇建德背亡叛逃,找了人假扮竇建德妻子,斬殺示眾。另一邊,身在前線的竇建德,自然要寫封降書給郭絢,約好如何大破高士達。等到那月黑風高的東風之夜,被大破的卻是涿郡官兵。

只是,隋室朝廷既然要討伐高雞泊,那張金稱自也不能免。

由太僕卿楊義臣率領的部隊,消滅了張金稱,隨即要轉進攻打高士達。張金稱手下有不少人,也素知竇建德威名,搶先來到。

竇建德一一詢問之下,心覺不妥,與高士達報告:「楊義臣善於用兵,非此前庸將可比。此番乘勝追擊,鋒不可擋,宜先避之,令其欲戰不得,空延歲月,將士疲倦,乘便襲擊,可有大功。今與爭鋒,恐公不能敵也。」

高士達不以為然,人家士氣高昂,我們也不差啊。更何況,高士達也發現,竇建德此時更得軍心。若不扳回這一城……總之,高士達拒絕了提議,獨自迎戰楊義臣。

初步交鋒,高士達取得優勢,隨即大開酒宴,賞賜將士。後方的竇建德收到消息,心覺不妥,便將守衛之責交代下去,領了百餘人就去險要之地放哨。

竇建德不認為自己能勸住高士達,但如果能守住防線,或有一線勝機。

只是,楊義臣比竇建德想得還要高明。

五天後,楊義臣大破高士達,臨陣斬殺,更馬不停蹄直撲賊窟。光憑竇建德這百人,根本無法阻擋官兵。加上官兵大肆宣揚高士達已死,守軍更是潰敗不能抵禦。

竇建德帶著百人親信騎兵退走,行經饒陽城,發現官兵早已全數出動……楊義臣真的是個狠人。

二話不說,竇建德立刻進佔,招撫敗軍。

饒陽離竇建德的故鄉漳南也不算太遠,當地人很願意買竇建德的帳,饒陽縣長宋正本,更為竇建德出謀劃策。

另一邊,楊義臣以為賊破,更不上心,讓竇建德獲得了喘息的機會……更正確點說,由於隋煬帝下令前往江都,大業十二年後半,全天下的盜賊都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竇建德重返平原,為高士達與戰死的弟兄們發喪收葬,自稱將軍。又禮遇士人,以宋正本為首,開始勸降各地世族。

在新年到來前,竇建德已經聚集了十萬人,並且正式於樂壽稱帝。

(舊唐書寫自稱長樂王,但其實他已經「築壇場」,這是北朝皇帝正式執政的儀式。更不要說年號都出來了)

也就在竇建德慢慢發展勢力之時,瓦崗寨已經迅速成為全國第一大反對勢力。

同時,突厥起兵。

即使隋煬帝遠在江南,也不得不做出應對,與大型賊寇們再次開戰。負責討伐河間賊竇建德的,是將軍薛世雄,跟他帶來的三萬大軍。

造反這事,求自保的人多,能打仗的少。竇建德比誰都清楚。

竇建德挑選了幾千士兵,要其他人都放棄縣城,退入山林沼澤中。

薛世雄這邊聽聞賊兵望風而逃,立刻拔營進軍,務求一舉消滅反賊。但隋軍不知道,竇建德深知的是:大霧,馬上就要來了。

沼澤地的霧氣,說來就來。竇建德點了一千敢死勇士,對霧中毫無防備的隋軍發起突擊。

「隋軍大潰,自相踏藉,死者萬餘,世雄以數百騎而遁,餘軍悉陷。」

大勝之後,竇建德更加緊攻打河間縣城。然而軍鋒雖折,到底是城高牆厚,竇建德始終難以取下河間。但薛世雄的大軍,早已從城中拉出大批糧食。這城,守不久的。

過了一個冬,正是春暖花開時,隋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弒的消息,傳來了河間。郡丞王琮在城內設祭,卻聽聞竇建德遣使,要求參加弔唁。

王琮深深嘆了一口氣,在公祭結束後,命人跟著竇建德的使者回去,請降。

竇建德親自接待了王琮,解開他身上的束縛,並準備了宴席。河間早已糧盡,跟王琮一起來的官員,誰不想好好吃一頓?軍中的頭領們聽到消息,急忙趕來,要竇建德趁機殺了王琮,好給這半年來死傷的弟兄報仇。

竇建德嚴詞拒絕:「過去我們在沼澤當盜賊,要殺誰便殺誰。但今天,隋帝已死,我們難道不能角逐天下嗎?想要定天下安百姓,就不能殺害忠良之士。此時更應該重用王琮,讓更多的官員加入我們旗下!」

當天,竇建德就封王琮為瀛州刺史。並正式建都,接納週遭郡縣仍不忘隋室的官兵。

同年,李淵稱帝。

冬至,有五大鳥降於樂壽,群鳥數萬從之。在景城郡丞孔德紹的建議下,竇建德改年號為五鳳,國號為夏。

沒多久,竇建德更吞併了原本的流亡同盟,有十萬人之眾的歷山飛一夥。但相對於東都洛陽如火如荼的戰事,逐漸強大的竇夏,仍然不為人所重視。直到北伐的宇文化及決定自行稱帝。

竇建德找來宋正本與孔德紹商討。

說到底,竇夏打的旗號,其實是扶助隋室……而原本出這招的天下兩大勢力:李淵跟宇文化及,都反臉自立了。

孔德紹大力贊同:「照道理說,李密身為山東盟主,最應該出來討伐宇文化及這個國賊,但是他沒有。」意思就是,該是換我們當盟主了。

竇夏早已準備好出征,衝車投石機一應俱全,即日開往討伐宇文化及。野戰連捷,四面攻城,宇文化及壓根不是竇建德的對手。

城破,竇建德先去拜見太后,自稱為臣。又收捕宇文化及等人,一一斬首示眾。破城所得資財,竇建德分毫不取,全數賞賜下去。他既不食肉,夫妻生活亦是簡樸。此時見宇文化及後宮上千奴婢,文武官員破萬,竇建德只下一道命令。

「大家可以回家了。」

甚至不管你是想去投靠李淵,或是加盟李密、王世充,竇建德都會給予衣食,並協助組織志同道合者,安排兵馬護送他們。

如此做派之下,自然也有不少人願意留下,為竇建德效力。

其中當以大隋名臣裴矩為首。

不久,瓦崗李密敗亡,竇建德的勢力更加強大,並自詡為西漢文帝竇太后後人。雖然手中握有隋太后與天子,但竇建德仍有顧忌:洛陽那邊保持著跟突厥的同盟,若是竇夏輕舉妄動,很可能被突厥背刺。

所幸,王世充也決定篡位稱帝。至此擁立隋室者,僅竇夏一家。竇建德趁機與突厥商談條件,親自率兵將天子與太后送往突厥,借得突厥兵鋒。

然而,不管對突厥還是對竇夏來說,頭號目標都不會是洛陽王世充。唯有在河北打開一條通路,雙方的結盟才真正有意義。

兵鋒,先指李唐派來干涉河北的李神通。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總之,大敗的李神通轉投新降的黎陽徐世勣。竇建德名正言順,一次過擊敗李唐兩名大將,把天下大倉黎陽倉收入囊中。

夏軍攻城掠地,有人抵抗有人降。此時,一人刺殺了滑州刺史,帶著人頭去投靠竇建德。竇建德勃然大怒:「奴殺主為大逆,我何可納之!」

「忠義」二字,便是竇夏此時的大旗,竇建德豈會為了一州之地自己推倒?當下斬殺來人,更命使者送還滑州刺史首級。

如此行徑,更讓許多人相信,投降竇建德是可行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竇建德再下一城,命徐世勣續守黎陽城。當然,下面的士兵副官,都已經換成了夏軍。

徐世勣也不負期望,乘夜而去。

夏軍將士認為,應該要殺掉徐世勣的父親。但竇建德表示,徐世勣只是盡忠,與其父無關。竇建德不但好生禮敬徐蓋,也把李神通等人當客人。等到李淵的使者到來,竇建德就把眾人都釋放了。

對竇建德而言,這些不過是政治作戰的一部份。事實上,當他擊敗李唐另一個使者張道源時,就因為對方頑強抵抗,一度打算殺掉他們。

當時的國子祭酒凌敬出來勸說:「大王您今天派高士興去討伐羅藝,你認為高士興不戰而降是對的嗎?張道源他們也只是在盡本分而已啊。」

竇建德這才醒悟過來。

但說到底,既非本性,那麼也難以一再壓制。很不巧的是,高士興去討伐羅藝的戰爭,就很不順利。

竇建德很能聽從他人的建言,並不代表建言都是正確的。原本應該帶兵出征的大將王伏寶,就被其他人告發謀反而遭到誅殺。

原因無他,竇夏戰功,多為王伏寶所立。如今竇建德自斷一臂,立刻就嘗到了苦果。

沒辦法,竇建德只好親征羅藝。

雖然在戰場上,竇建德屢戰屢勝,但其恩澤不及涿郡,攻城戰就沒能成功。心煩意亂之下,竇建德又聽說宋正本也有反意,二話不說就把宋老爺子也殺了。

這次,已經是自毀長城的程度了。畢竟這些年來,就是靠宋正本聯繫世族,教化百姓「竇建德為忠義之主」。能夠上達天聽,下撫黎民的宋正本過世,竇夏的整套戰略,也因此出現了混亂。

竇建德決定涉入李唐與王世充的戰爭。

幾乎已經一統山東河北的竇夏大軍開入洛陽地界,原本已經被李世民打下的城池,再次望風而降。

說不得,李世民只能親自出馬,襲擊竇建德。又派兵截斷了夏軍的糧草。

夏軍將領開始覺得,協助王世充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紛紛請求竇建德撤退。

面對兩難之局,又是凌敬來出主意。

「先在黃河北岸建立據點,然後我們往那邊撤,實則轉進太行山,奪取太原。李唐無力守護,我則拓土得兵,甚至李淵必會要李世民撤軍以救太原,可謂一舉三得!」

雖然言之有理,但王世充派來的使者長孫安世極力反對,加上不少將領都已經被長孫安世收買,竇建德只能否決了這個提案。

會議結束後,竇建德的妻子曹氏也問他,為何不採凌敬之策。

竇建德只能說:「我們以信義立國,若是撤軍,只怕生變。」

無奈之下,竇建德與李世民在汜水發起了決戰。

本傳記載,夏軍略居劣勢,李世民更親自連續衝陣。相比之下,竇建德卻為唐軍將領所傷,想要逃跑又被擒住,夏軍於是潰敗。

竇妻曹氏與親信逃回首都,本打算立竇建德養子再起,但裴矩出來說服大家,不如投降。不願投降的,裴老師也大開府庫,讓人們領取財物離去。

可惜的是,即使曹氏與裴矩獻璽而降,李淵仍是搶先一步,在長安市街上將竇建德斬首示眾。

時年四十九。


竇建德自起軍到滅亡,共六年時間。

隨著他的倒下,河北地區也全數投降李唐,僅山東地區劉黑闥仍借竇夏之名聚眾反抗。


其威望如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5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2024/10/02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Thumbnail
2024/09/29
隋朝,中國史上極為富裕的年代。 繼統一天下後,隋文帝一度於開皇十七年停收了稅賦(正賦),嗯,想成所得稅好了,其他哩哩雜雜的還是要收喔。只因各地的倉庫,都已經爆滿。 這樣巨大的財產,一如大家所知,給隋煬帝盡情的花費。 就讓我們從南北朝看起,那些年的經濟政策。
Thumbnail
2024/09/29
隋朝,中國史上極為富裕的年代。 繼統一天下後,隋文帝一度於開皇十七年停收了稅賦(正賦),嗯,想成所得稅好了,其他哩哩雜雜的還是要收喔。只因各地的倉庫,都已經爆滿。 這樣巨大的財產,一如大家所知,給隋煬帝盡情的花費。 就讓我們從南北朝看起,那些年的經濟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竇軌,李淵娘家扶風竇氏的一員。他不是家主等級的,當時的大老是竇威;也不是跟李淵最親近的:最親近的是竇抗。但竇軌絕對是李淵稱帝前,扶風竇氏中立下最多功勞的那一位。 以竇軌傳為始,我們將更明顯看出,唐初四川地區的「不配合」。
Thumbnail
竇軌,李淵娘家扶風竇氏的一員。他不是家主等級的,當時的大老是竇威;也不是跟李淵最親近的:最親近的是竇抗。但竇軌絕對是李淵稱帝前,扶風竇氏中立下最多功勞的那一位。 以竇軌傳為始,我們將更明顯看出,唐初四川地區的「不配合」。
Thumbnail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Thumbnail
李唐需要挑選坐鎮東都洛陽的元帥,主導對抗突厥事宜。所有人知道,誰能入主洛陽,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子。李世民雖無心於此,但李建成的幫手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佈署……
Thumbnail
李唐需要挑選坐鎮東都洛陽的元帥,主導對抗突厥事宜。所有人知道,誰能入主洛陽,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子。李世民雖無心於此,但李建成的幫手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佈署……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戰爭,才剛剛揭開序幕。」 聽裴矩這麼說,李世民也不禁一驚。 大敗夏軍,擒獲竇建德,還不足以讓戰事畫上休止符嗎? 一旁,高惠通道:「東都派往夏軍的使者,長孫安世業已捕獲,押此人與竇建德至東都,定可瓦解鄭軍戰意。」 長孫安世,是長孫無忌的堂兄。輩分如此,年紀倒是長得許多。
Thumbnail
「戰爭,才剛剛揭開序幕。」 聽裴矩這麼說,李世民也不禁一驚。 大敗夏軍,擒獲竇建德,還不足以讓戰事畫上休止符嗎? 一旁,高惠通道:「東都派往夏軍的使者,長孫安世業已捕獲,押此人與竇建德至東都,定可瓦解鄭軍戰意。」 長孫安世,是長孫無忌的堂兄。輩分如此,年紀倒是長得許多。
Thumbnail
李建成,按兵不動。 手裡緊握的,是魏徵的來信。 他未曾想過,一年前失勢的自己,竟能再次統領大軍,鎮守一方。所倚靠的,卻是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魏徵? 不同於晉汾戰時的半信半疑,李建成對於魏徵的算無遺策,那是盡心佩服的。 但這並不表示,李建成就沒有半點防備。
Thumbnail
李建成,按兵不動。 手裡緊握的,是魏徵的來信。 他未曾想過,一年前失勢的自己,竟能再次統領大軍,鎮守一方。所倚靠的,卻是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魏徵? 不同於晉汾戰時的半信半疑,李建成對於魏徵的算無遺策,那是盡心佩服的。 但這並不表示,李建成就沒有半點防備。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