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步步高升宇文述】

【隋唐天下-步步高升宇文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你喜歡冒險故事嗎?

冒險故事的架構,非常重視明確的目標性。要拉出目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指向「魔王」。

不過,從冒險開始到打倒魔王這樣簡單的架構,只適合於短篇故事。

在各種娛樂創作爆發的九O年代,人們想要更多。人們很快跟主角與他的冒險團隊建立了情感,不願意這麼快就要分手。

出版商也不願意,誰能保證下一個主角還能不能帶來這樣的收入呢?於是,孫悟空一個接一個的打倒魔王……

這是沒有規劃之下,走一步算一步的連載漫畫才能做到的事情。

對於還沒進入網路時代的電子遊戲而言,你很難「追加故事」。

可日本當紅的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不約而同的想出了解套方案:二層世界,兩個魔王。

中魔王這個詞,當時是很流行的,現在大概也沒什麼人會說了。


今天要講的不是漫畫遊戲史,是中國隋唐時代的歷史。

隋滅唐興,群雄共鬥,可說是中國普羅大眾眼中,僅次於三國的精彩時代。

如果說,三國的主軸是曹操或劉備的冒險故事。那麼隋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冒險故事。

而且大家都知道,李世民隨後開啟了中國的偉大。

近代說起隋唐故事,絕對要提到的,莫過於黃易的《大唐雙龍傳》。

以黃易獨特的武功系統,結合前作《尋秦記》的權謀鬥智,再加上戰場拼殺與軍略,誕生了這部鉅作。

也就此奠定黃易大師級的地位。

好,我知道真正的黃易迷,絕對不會選《大唐雙龍傳》第一名。

《大唐雙龍傳》不是最好,但是最平易近人。

黃易原本的寫作,其實比較偏「邪道」,專攻特定族群的。多少也是因為香港的小說市場競爭格外激烈。

《尋秦記》雖然為他打開了兩岸三地更多市場,但也是劍走偏鋒開局,只限成人觀賞。

好的,扯這麼多只是要說,《大唐雙龍傳》也使用了多層目標的設定。

雙龍面對的第一個魔王,名叫宇文化及。

在歷史上,宇文化及就是殺了隋煬帝楊廣的辣個男人。

隋朝啊,是隋文帝楊堅篡北周而建立的。

北周的國姓,就是宇文氏。

這該說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嗎?

很有趣的是,關於宇文化及的身世,有兩個不同說法。

有人認為,宇文化及的祖先,是「宇文匈奴」。並非創立北周的「宇文鮮卑」。是真的嗎?我們看他的父親,煬帝五貴之一的宇文述,是怎麼記載的。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屬鮮卑俟豆歸,後從其主為宇文氏。」

這邊要強調的是,追身世不是追血統、追DNA。通常只能追國籍,追地域而已。

比方漢人是秦楚燕齊韓趙魏七國人所組成的,你跟我說誰的DNA是純漢人?純個屁。

又比方匈奴,那也是往外混血天南地北。

這裡首先知道,「俟豆歸」之後,破野頭就是鮮卑宇文氏了。

包括《隋書》的俟豆歸在內,往前的史書共有兩個宇文X豆歸。

一個是《魏書》的宇文匈奴逸豆歸。

另一個是《周書》的皇室祖先,宇文鮮卑侯豆歸。

這兩個X豆歸,卻有一個共同點,就都是被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燕慕容晃打敗。

事實上,別說這兩個,三個豆歸是同一個人的機率,大概有87%那麼高。

為什麼會有兩種出身記載呢?

第一,鮮卑就是匈奴,匈奴就是鮮卑。

正確的說法是:匈奴是一個小國名,當時在鮮卑跟漢晉兩組大國中生存。就好像曹魏打下襄陽,襄陽人是魏人。東吳佔領襄陽,襄陽人是吳人。

所以你就知道,廣義來說,西元二世紀之後,鮮卑成為草原霸主,就像秦國統一天下。

以鮮卑人跟秦人來稱呼國民,那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魏書》要強調,宇文氏是鮮卑匈奴人呢?

這就是第二點了。

首先,《魏書》是鮮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歷史。只有被拓跋氏承認的鮮卑,才能叫鮮卑。

那他們本朝史不會說鮮卑人,會說代人。

有看過西漢初就知道,代郡跟匈奴地是鄰居的關係。

所以匈奴人不算正鮮卑人,對「國內史」來說是合理的。會稽人也不會被寫成關中人啊。

問題在於,宇文匈奴不是國內史,被記錄為異族史。

我們就可以翻開最後一張牌了。

《魏書》跟《周書》,有一邊在說謊,就這麼簡單。


事實上,《魏書》由跟北周對立的北齊所修編。

當時分裂,北周帶走了北魏的皇帝,你覺得正統是不是應該跟著皇帝走?

但是,《魏書》卻大筆一揮,說這個皇帝拋棄天下,天下也應該拋棄他,以北齊所立的魏帝來做為正統記錄。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魏書》有必要性,有前科,去修改對北周宇文氏有利的記錄。

事實上非常多,只是這件最大條。

那麼,肯定是《魏書》說謊嗎?未必。

宇文氏屬於鮮卑,是《周書》開國君主大傳的說法。舉凡開國君主大傳,都有說謊的可能在。因為他們要建立自己政權的正統性。

包括劉邦是堯帝後代(這是官方文件,不是赤帝那種嘴砲)。

或曹操是曹參後代,南齊蕭道成是西漢蕭望之後代……這兩個唬爛的機率高達90%,比八七還高。

那也不是每個史官都會像陳壽那樣,寫個「未能審其出身本末」就繞跑了。寫這句實在很需要道德勇氣……

所以,《隋書》怎麼說?直接說豆歸是鮮卑宇文就好。

如果宇文不是鮮卑,那北周就沒有正當性。

北周沒有正當性,隋朝跟著會失去正當性。

正當性代表很多東西,最直白的就是土地契約依然有效。所謂房不能打,打房亡國就是這樣了。

而宇文述的祖先,至少在北周建立前一百年,就已經歸化為鮮卑宇文氏。

在《周書》中,宇文化及的阿公「宇文盛」也被記載為代人,跟北周始祖宇文泰是同一個部族,一起打天下的。

只有這點是不需要懷疑的,至於宇文泰的祖源到底是匈奴族還是鮮卑族,其實是不可考的。

宇文盛身為開國君主部曲出身,老闆宇文泰又不像劉備是三國輸家,自是富貴不可限量。

在北周初建國的兩大派系中,宇文盛跟楊堅的父親,也是站在同一邊的。

宇文述憑著父親的威望,很年輕就成為可以自行募兵的北周武將。楊堅執政後,也算是刻意拉攏宇文述。

整個成為支持楊堅重要軍事力量的宇文述,在父親死後,居然直接繼承了「上柱國」的位置。

上柱國相當於兩漢的三公三將軍,是北周最高級的官職。但官職不能世襲,爵位才可以。

所以記錄上也寫宇文述是「超拜」上柱國,跟著楊堅一起建立隋朝。

先前我們介紹過,高熲以親信謀主身分而貴,楊素則是地方軍閥,還有憑學者身分崛起的牛弘。

加上這個前朝高官子弟,你就可以看出,楊堅立隋是多麼複雜的一盤棋。

但跟高熲楊素有政治家身分不同,宇文述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將。隋初穩定下來之後,宇文述其實滿無聊的,直到平陳之役,才轉變了他的人生。

宇文述當時是先鋒主帥,帶兵搶先度過長江。

但他大哥富貴至極,還跟你各位玩命啊?

宇文述基本就是坐鎮,指揮江南各軍,先破南京,又平吳郡會稽。現在不能叫三吳了,三吳是包含徐州的。

雖然反抗軍一度想要繞過大軍,突擊宇文述,不過大哥不是光出一張嘴。直接來打宇文述的,也是被宇文述直接打敗。

那南京城破後,總指揮高熲就回京了,名義上由楊素跟楊廣來平定荊揚。

實際就像我們上面講的,楊廣頂個屁用,要不是有宇文述在,統一給你再延個兩三年呢。

楊廣是很有心機的人。

當時父親的這四大重臣,高熲頂撞過他,楊素沒在鳥他,牛弘也不是他一介鎮邊親王能巴結的。

趁著高熲回家,只有宇文述在那邊打個痛快的時候,楊廣就想辦法討好這個大將軍。

出門是大將軍,宇文述前幾年沒仗打,就是八十萬禁軍總教頭(誤)。

身為禁軍領袖,對於皇宮動態,宇文述也是略懂略懂。

兩人日漸親密後,楊廣就開始表現出,如果我當皇帝,一定會是個真天子的大志。

宇文述也是一個笑呵呵。

楊廣既不干涉軍隊指揮,又很努力幫他們申請戰功,慶功宴更是毫不吝嗇,確實是一流上司。

武人嘛,宇文述也不客套:「太子確實比不上大王,不過這種事啊,國家父子,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改換皇儲的。」

頓了頓,又道:「就我所知,最有本事改變皇上心意的人,就是楊素。」

別的不提,隋文帝楊堅其實原本就志不在統一,被世族逼急了,他也是採用高熲的虛張聲勢富國之計,能不打就不打。

而楊素三番兩次入宮,提供楊堅戰術到最終發兵,又怎麼逃得過禁軍總管宇文述的法眼?

楊廣知道,別看這個宇文阿伯粗豪直爽。當大將軍的人,就愛裝高深。連忙道:「所言甚是,只是不知該如何與楊公交往?」

宇文述一笑:「你別看楊素很多謀略,其實他的弟弟楊約才是他真正的謀主……某雖不才,跟楊約也是薄有交情。只要我去一趟京師,跟楊約商量商量,何愁大事不成?」

楊廣一拍手:「終究是宇文將軍厲害,申請入京,路上所費應用,這點小事就交給小姪來辦。」

就這樣,宇文述帶了大量金銀珠寶,回長安述職。

一有空,就邀楊約來家裡喝酒賭錢,每次宇文述都故意輸給楊約。

幾次下來,楊約也覺得不對勁了。

不過聰明人話不說破,楊約只道:「將軍近日可是發了財,出手如此大方,楊約在此謝過了。」

宇文述仍是滿臉笑意:「客氣了,這些東西本非我所有,乃是晉王所賜,希望宇文述能與楊公一同歡樂。」

晉王就是楊廣,楊約明白,這是有事相求了。

宇文述正色道:「遵守正道,是我們為人臣子的本分。但也不能不注意時事,趨吉避凶。楊公兄弟功名蓋世,是皇上身邊的大紅人。但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你哥得罪的朝廷大臣,那還少了嗎?」

「當今太子,更是對清河公多有怨言。一旦皇上百歲之後,你們還能依靠什麼呢?」

清河公說的就是楊素。

宇文述所言在理,也是楊約這些日子來的煩惱……一天到晚幫老哥擦屁股,勉強還能抵擋。可要是楊勇當上皇帝,確實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宇文述又道:「老兄我今天就來出售妙計一條:皇后最近對太子不太滿意,常常跟皇上抱怨。可皇上認為都是些小事,不足掛齒……要是有個夠分量的大臣也來說上幾句,別的我不知道,想必晉王一定會銘感五內,自此重用絕不偏廢。」

楊約搖了搖頭,「老兄這些話太難懂,你跟我哥說去吧,我不知道。」

宇文述知道,當謀士願意為你引見主子,那事情就已經成了。

接下來,表面上是宇文述跟楊素往來。但私底下,楊素也仍都是回去跟楊約商量了才算數。

宇文述也只是個使者,所有決斷,總是要楊廣說了才算。

這四個人,終究是成功把楊勇拉了下來。


當上太子的楊廣,請父親再幫宇文述加官,一概照準。

宇文述就有點幹了,這分明是把老子拖下水……哪天楊堅發現楊廣弄鬼,宇文述也逃不了。

還好,沒出什麼事。

隋煬帝登基,也很快兌現他跟宇文述的承諾。

所謂真天子,就是要「平服四夷」。

而只要略懂隋朝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就是隋朝這條大船底破洞的開始。至於隋煬帝時代的故事,我們現在都不說太多。

那將會是另一個時代,另一個篇章。

一個英雄的時代。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9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
竇建德是隋末群雄中一個相當特別的角色,雖然自行稱帝,但始終以扶助隋室、講信求義為先。 某方面來說,還挺像劉備。
你有想過他們其實是不同國家嗎?
食論農桑,貨曰貨幣:用公正第三方的替代品來進行交易。 農桑順著前回講隋朝,貨幣就很快一樣把南北朝到隋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