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反對派大老:梁睿】

更新於 2022/08/18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西魏有個大官,名叫梁禦。
「其先安定人也。後因官北邊,遂家於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史書總是會在這個開頭,沒有戲肉,你半點也不想留意的地方,埋下最重磅的火藥。
安定梁氏,其實是東漢最偉大的家族之一:大將軍梁冀的家族。
梁冀是個流氓,他從精神層面上,摧毀了過度虛偽的東漢。引爆了黨錮之禍,也催生了許許多多我們所熟知的軍閥,比方董卓,比如曹操。
拯救王朝,同時把王朝往深淵推的大臣,梁冀可說是東漢第一人。
而紇豆陵這個「鮮卑姓」更經典了。
按漢化鮮卑人的說法,紇豆陵是比梁冀更早的東漢大將軍,竇憲的後代。竇憲在漢人中國史上的地位,遠大於梁冀,可比衛青霍去病。
他當年聯合了還是弱勢部族的鮮卑,擊破匈奴,就此改變了草原霸權。
漢人中國史就是常常這樣頭去撞到,跟你說匈奴滅亡了,從此這裡都是鮮卑人。
嗯?聽起來沒毛病?
毛病在於,人類不會因為政權變更而改變血統。其實就是國籍跟著改變而已。
新的鮮卑帝國,我喜歡叫他們帝國雖然他們沒有皇帝。裡面的成員就仍然是匈奴統治時代那樣的兼容並蓄。除了純種鮮卑成了天龍人會在各地擔任領袖,此外還有竇憲的族人。
當時是以東漢朝……想成外交官好了,的身分在鮮卑帝國居住。
但後來竇氏捲入黨錮之禍,這些住鮮卑國的小竇子們就趕快放棄自己的漢官身分,混入草原之中。
據說,紇豆陵就是小竇子們用的「化名」。
鮮卑人進入中原爭霸,建立北魏朝時,一起加入的紇豆陵氏,到底是梁家大將軍之後,還是竇家大將軍之後?
老實說是「不重要」。
重要的只是,紇豆陵分為兩支,有這樣的認知就足夠了。
東漢中期到北魏建立,那也過了兩百多年。跟著北魏太祖一起打天下的紇豆陵梁氏祖先,也留下了一個「俟力提」的胡名。
我個人最討厭有一派會因此寫這種胡人的全名是「紇豆陵俟力提」的方式。
單純說鮮卑人,要到北魏孝文帝漢化之後,才會實際使用中國人的姓名組合。比方普六如堅是姓普六如名堅。
但原本你說他們會不會把族名冠在本名前面?拜託,這種事情是各部族自己的習俗,沒留記錄誰也不會知道的。
記錄寫俟力提,就叫他俟力提可以了,不用自己腦補。
俟力提他們家算是不好不壞,不高不低,就這樣一路混到了北魏末年。
而當時文武雙全的梁禦,則在爾朱榮入京後,加入了西征軍。
西征軍有兩大頭領,一個是爾朱天光,另一個是賀拔岳。北周太祖宇文泰,就是跟著賀拔岳發家的。因為賀拔岳被刺殺,宇文泰接管了大部隊嘛。
身為西征諸將之一,梁禦自然是在當時的混亂中,選擇買進宇文泰,才會留名於世。
怎麼混亂?
西征軍的意向大概可以分五種……還只是大概而已。
一,跟隨刺殺賀拔岳的將軍。二,跟隨宇文泰。三,回歸爾朱天光。四,回歸朝廷。五,就地自立。
梁禦其實是爾朱天光的手下,卻懂「會演是英雄」的選擇了宇文泰。
這堪比麋竺投資劉備,玄德公自是感恩再三。
不過,東西魏戰爭開打之後沒多久,梁禦就過世了。真正要說的,是梁禦的兒子:梁睿。
宇文泰感念梁禦的付出,決定代為扶養年幼的梁睿,讓他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讀書學本領。
梁睿日漸長大,該還給他的官爵,那也是不減反增。
宇文泰可不是瞎的,梁睿跟自己的兒子情同手足,又不像曹丕跟曹操收養的拖油瓶一樣整天吵架。他知道,來日梁睿只怕是比兒子的親兄弟還可靠。
這是魏晉南北朝,北方人跟南方人很不一樣的價值觀。
事實上,從五胡亂華開始,就有很多「胡人大官」會收養漢人子弟。
你要說是純樸的草原民族天性我也不反對啦,人的天性有虐殺也有憐憫,同時存在於一個人身上也不算奇蹟。
不過呢,就利益面來說,其實就是要接收漢人家族財產的意思。後來宇文泰甚至把這件事政策化。
看事的角度百百種,宇文泰在這件事上肯定是從利益切入的。
宇文泰死後,在姪兒宇文護的主持下,兒子登基為周閔帝。從後續可知,宇文護跟閔帝陀羅尼並不合拍。
這時候,梁睿就被拜為前線將軍,派去跟北齊作戰。
陀羅尼被廢,統萬突繼位。
即使宇文護還政統萬突,軍事大權仍掌握在他手中。一直到統萬突的弟弟,禰羅突宇文邕上任。
宇文邕一開始表現得非常順從,慢慢以政逼軍。
在誅殺宇文護的十五個月前,梁睿終於得以回京。
當然,沒有任何記錄顯示,宇文邕是要把這個乾哥哥找回來,對抗堂叔的。
總之,奪權行動成功,梁睿也成為了北周的軍政要臣,一步步成為六公的中堅份子。
嗯,大概就是《鬼滅之刃》,下弦第一的那個意思。核心要角後段班第一名。
那我們稍微倒帶一下。
梁睿出鎮時,守在洛陽西北面。跟他協防黃河的北周大將,就是楊堅的父親,楊忠。
三年兩帝,兩人合作無間。
楊忠在宇文邕登基時先被召回,梁睿則是多蹲了十年。
跟小弟弟宇文邕合作,梁睿應該是沒什麼問題。但小弟弟的兒子,周宣帝呢?
周宣帝上任之後做了很多六公調動,動來動去就是動不到梁睿。一直到他要發動南征時,梁睿才終於升上了柱國,領益州總管。
其實時間很短,畢竟宣帝在位不足三年。
重點是,尚未成行,周宣帝就駕崩了。
楊堅矯詔掌權,這邊宣布梁睿應該繼續上任。結果原本的益州總管,王謙認為楊堅根本是意圖叛亂,不願意服從命令,就地造反。
梁睿的接任行,馬上卡死。
楊堅收到報告,派出五將率二十萬兵,去接應梁睿,要求他指揮平亂。
這不應該解讀成:楊堅信任梁睿。要說:楊堅「希望」梁睿能夠站在他這邊。不然直接要梁睿回來,二十萬兵去跟益州打就好。
梁睿不只鎮過前線,也保過後方,威名顯赫。能夠得到梁睿的幫助,對於非獨孤系統的將軍,會有很大影響力。
獨孤系統,指的是當年跟宇文泰齊肩的西魏柱國獨孤信。
獨孤信的軍派勢力,說能扛起北周半片天都不為過。
宇文邕等北周皇帝所不明白的,就是「權臣」宇文護費盡心力,想要取代獨孤信的軍派地位。
結果宇文護卻死在政治鬥爭中。
當然我們不會知道,宇文護如果成功消去獨孤信派系影響力,北周會如何。我們只知道,宇文護失敗了,而北周也終於被獨孤系統中的楊家取代。
梁睿,作為《隋書》列傳排名第二的人物,原因就在這邊了。
屬於宇文系統,卻不是宗室。
當時楊堅的三大親信,後來的第一軍師高熲,其實建議的帶兵人選,是同樣屬於宇文系統非宗室的于義。
但劉昉趕忙來勸:「于義雖是善戰,但梁睿聲名更著。以于義為元帥,只怕旁生枝節。」
楊堅恍然大悟,才更換了詔令。
得了兵力,將領跟詔命的梁睿,先點張威出陣。
五大將中,有三人都是一等一的貴族,其中于義跟達悉長儒也算久經戰陣,唯獨張威就是個庇父蔭的富二代。
但梁睿看得出來,張威也想幹一番大事業。
由張威進行第一波突擊,那是士氣可用。若是不幸慘敗,兩貴反正本來就看不起張威,但另外兩人更會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應付接下來的戰役。
還好,張威幸不辱命,打穿敵方防線,擒得數千人。
北周大軍繼續推進。
叛軍的勢力非常強大,整個漢中地區都在他們手中。
梁睿正軍以對,從祁山道進入。
祁山道南龍門關,有十萬大軍陣守。
軍營排開,連營三十里。
十萬才三十里?夷陵之戰不是蜀軍八百里連營嗎?
那個是小說的誇飾法,事實上吳國的軍議上曾說:「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銜持經七八月……」
原本吳軍已經推入三峽,陸遜要求他們撤退不要跟劉備打,故諸將有此議。
夷陵到巫縣,差不多就是六百里的路……八百里連營的意思,其實可以說是從白帝城到夷陵都是蜀軍,戰線很長。
龍門這裡單點防守山道出口,三十里足矣。
是吧?
正軍以對,就是梁睿的奇兵布局。他讓大軍跟敵方對峙,派出勇士們編成一個又一個小隊,趁夜翻山越嶺而出。
開戰當日,叛軍只聞四面八方皆有敵軍,慌亂調度之下,正面防守就鬆懈了。
北周朝廷軍努力奮戰,終於成功突破龍門。
這是蜀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自古破蜀,走山道破漢中是最常用的戰術。蠢才會選擇祁山道突破,更不要說這裡駐守了十萬大軍啊。
梁睿一邊敲鑼打鼓,一邊派人放消息出去。
原本還得突破劍閣關?守將聽說龍門關都擋不住,就決定投降了。
穿過劍閣,大家就準備一馬平川的正面硬幹了。
敵軍選擇要地駐守,而梁睿還是拿出老套:天馬流星拳。大軍兵分九路,六路圍攻敵軍主力,三路分別襲擊外圍。
援不至,任你險要金城湯池,又能守得多久?
要知道,死守到底或者能出奇策反攻的將軍,在史書上那是沒有一百也有八十的。
問題在於,就是因為他們「非常人」,才能立傳留名。中國史上將軍如繁星點點,成千上萬。聽到消息就潰敗的,才是主流。
梁睿安排妥當,中午開打,太陽還沒下山就破敵了。
直面成都,在無險阻。
敵首王謙親自出城迎戰,梁睿一邊安排對陣,一邊派出間諜去說服守城將領。等王謙覺得差不多該鳴金收兵的時候,城門已經不為他而開了。
用兵如神的梁睿,非常快速的順利平亂。
梁睿威震西陲,如果接續反楊堅,那就是二分天下。但他沒有,他選擇了支持楊堅的輔政,卻沒能把北周的國祚延長下去。
《隋書》留下的記錄,顯示梁睿是「心懷天下」之人。
身在蜀地的梁睿,提出了平南蠻的軍略。
為什麼要平南蠻呢?有孟獲再世嗎?
因為南蠻有奇樹異獸。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來,主要透過吐谷渾參加了絲路貿易。原本他們是進貢中國很多,但慢慢就發現,給中國你其實換不了什麼東西。
給胡商,你什麼都可以換到。
資本主義就這樣侵蝕了純樸的南蠻人,讓他們決定脫離中國大社會主義的懷抱,僅僅維持著基本關係,每年送個十匹馬意思意思就好。
梁睿說,這樣不對這樣不好。
心懷天下就是讚。
那梁睿也怕楊堅認為,自己是要請求更多士兵來聚集造反的力量。特別強調,我這邊人手很夠,你不用派援軍。
主要的問題是路途雖不遠,但十分險阻,用後勤補給跟不上。必須就地徵調兵糧。
梁睿需要政府命令,跟南蠻地的漢人或熟蠻城池徵調。那他也說,你一邊對他們下命令,我們大軍一邊開過去,很快風聲傳遞,南蠻人才會害怕我天朝威風。
說真的,楊堅覺得滿有道理。但他也覺得,你都說蜀地人手夠,一旦我下令,你在那邊拿著雞毛當令箭,要反我不是更容易?
這件事終於是壓下不發,但後來楊堅還是派了另一個大將,採取梁睿的方式平定南蠻。
更何況,梁睿以為四方大亂已平,該是富國強兵的時候。楊堅那邊還忙著在準備篡位咧。
於是,楊堅聯絡了一個跟著入蜀的親信,去說服梁睿。
是吧,不可能不在梁睿身邊安插人手的啦。司馬昭派鍾會鄧艾伐蜀,也是要有個監軍啊。
梁睿不是那種好我知道了然後不表態悶聲發大財的人,他直接就表態支持楊堅。
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楊堅開心啊。
但也開心沒多久我跟你說。
北周之所以被楊堅所篡,很大原因是他們最後對於是不是該統一天下起了爭執。楊堅屬於不急於一時的「維持現狀派」,但梁睿雖非激進,仍舊是統一派。
他這時支持楊堅,竟是以退為進,隨即上書「平陳之策」。
楊堅則是拿出「初臨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窮武事,未為盡善」的說法搪塞。
但他也半威嚇的給了梁睿承諾:「淮海未滅,必興師旅,若命永襲,終當相屈。想以身許國,無足致辭也。
意思是陳朝只要不願意放棄皇位,我們總有一天要交戰。到時你想去為國捐軀,我也不會攔著你。
好吧,梁睿放棄攻打陳朝。但身為軍派大老,他想休息,其他人還由不得他呢。
人在蜀地的梁睿,不斷收到親友們的來信,說突厥日漸強大,朝廷無計可施。梁睿也只好再次上書,自請討伐突厥,還準備了攻略本,圖文並茂的詳述人馬糧食調度與戰法。
楊堅很是感嘆,但仍不敢用。
幾年下來,梁睿終於明白,自己是被流放了。他不再自請遠征,改而申請回朝。
楊堅很快就允許了。
回到長安大興的梁睿,稱病不出。偶有上朝,也是由楊堅派遣武裝士兵護送。是尊重,還是軟禁?大家就自行判斷了。
後來,有很多人來告梁睿,說他在西蜀時收了很多賄賂。
意思是梁睿呈報回京的戰功,多有不盡不實。
楊堅大怒,立刻下令查辦,果然當時領功者有很多都俯首認罪。梁睿聽到風聲,連忙上書,自請接受調查下獄。
不過楊堅不辦他。
官方說法是,梁睿當時必須表現得自己很貪財,才不會讓皇帝懷疑他想要造反。這個史有明證,是秦朝王翦的故事了。
楊堅就這樣不給梁睿打仗,也不對梁睿下手,反倒將他帶在身邊,巡狩天下。
開皇十五年,即西元595年。
前一年底的巡狩車駕去到洛陽時,六十五歲的梁睿過世了。也正式昭示著,北周宇文系統不再有反對楊堅的力量。
李穆與梁睿,分別代表著隋朝繼承自北周的兩大軍派力量。最終都被楊堅弄得服服貼貼,更放上第一功臣的位置尊重。
或許,我們也可以看做,這是楊堅之所以能締造「開皇之治」的原因……
之一。
但俗話說得好:「有法必有破,無招勝有招。」
當楊堅走上的,不是真天子的「把一切都做好」,來讓所有人信服的道路。那麼,早晚會有人用他的方法,顛覆他的王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5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隋書》之前的史書,其人物傳排序基本上有一個共通點:時間。 實際上,史書作者心裡有一個自己的順位,依此調整內文的開始時間點,來改變順序。 比方諸葛亮從他的祖先諸葛豐寫起,他就可以排在關羽的前面了。 通常來說,對當代國家越有貢獻者,會越靠前。 誰才是隋朝第一重臣大家族?就是隴西李氏。
我承認,二十年前看《大唐雙龍傳》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邪王石之軒=裴矩是個什麼梗。 今天?還是不知道。 那麼就來知道一下,裴矩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吧。 裴矩,河東聞喜人。 自西晉開國九公的裴秀以來,河東裴家就是不墜的大族。在北魏分裂之後,裴矩的家族歸於北齊。但他很小就成了孤兒。
《大唐雙龍傳》的第一個魔王,叫做宇文化及。在歷史上,宇文化及就是殺了隋煬帝楊廣的辣個男人。 隋朝啊,是隋文帝楊堅篡北周而建立的。北周的國姓,就是宇文氏。 這該說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嗎? 很有趣的是,關於宇文化及的身世,有兩個不同說法。
在談論到唐朝盛世敗亡的時候,老師們絕對不會錯過「牛李黨爭」這個關鍵。 嗯?別忙著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隋朝的篇章才剛開始,怎麼就要講牛李黨爭了? 可你想想,「李」是唐朝國姓,牛是從哪個北京來的敢跟李家爭雄啊。哥從先秦看到魏晉南北朝,最屌的牛也不過三國牛金啊。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隋書》之前的史書,其人物傳排序基本上有一個共通點:時間。 實際上,史書作者心裡有一個自己的順位,依此調整內文的開始時間點,來改變順序。 比方諸葛亮從他的祖先諸葛豐寫起,他就可以排在關羽的前面了。 通常來說,對當代國家越有貢獻者,會越靠前。 誰才是隋朝第一重臣大家族?就是隴西李氏。
我承認,二十年前看《大唐雙龍傳》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邪王石之軒=裴矩是個什麼梗。 今天?還是不知道。 那麼就來知道一下,裴矩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吧。 裴矩,河東聞喜人。 自西晉開國九公的裴秀以來,河東裴家就是不墜的大族。在北魏分裂之後,裴矩的家族歸於北齊。但他很小就成了孤兒。
《大唐雙龍傳》的第一個魔王,叫做宇文化及。在歷史上,宇文化及就是殺了隋煬帝楊廣的辣個男人。 隋朝啊,是隋文帝楊堅篡北周而建立的。北周的國姓,就是宇文氏。 這該說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嗎? 很有趣的是,關於宇文化及的身世,有兩個不同說法。
在談論到唐朝盛世敗亡的時候,老師們絕對不會錯過「牛李黨爭」這個關鍵。 嗯?別忙著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隋朝的篇章才剛開始,怎麼就要講牛李黨爭了? 可你想想,「李」是唐朝國姓,牛是從哪個北京來的敢跟李家爭雄啊。哥從先秦看到魏晉南北朝,最屌的牛也不過三國牛金啊。
隋文帝楊堅,某方面來說,也是千古一帝系列的人物。 螃蟹的美味,其實不是第一個人定義的。千古一帝真天子的標準,也不是秦始皇就已經完成。至少,在國家已經統一的情況下,漢武帝要登上這個台階,就需要新的目標。 平服四夷。 西晉司馬炎做到了統一,但做不到平服四夷,進不了名人堂。 隋朝,也要面對這個挑戰。
在談論隋朝如何從一統天下,快速走向滅亡的時候,最簡單的檢討方式,就是指向隋文帝楊堅的繼承者選擇失當。 秦始皇也失當,劉備也失當,司馬炎也失當。你有沒有聽過「噹噹噹噹噹噹噹」? 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是「Only you」。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3年6月「史學方法」期末報告:史學書專業書評 作者于賡哲在序章便開宗明義將本書定位為「史學普及類讀物」,說明本書是由作者過去在同名的視頻公開課擔任主講、得到聽眾響應後,立基於課綱和教材改寫擴編成的書籍。
Thumbnail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君主,即位時距離高祖建國已近一百年。太宗以後,宮廷內部權鬥不息,但宮廷外的世界還是安穩的。及至玄宗,內鬥止息,盛世再現,反映了玄宗是隋唐盛世的延續者。 唐太宗後,高宗繼位,尚能守業,有永徽之治局面。高宗之後,武則天是擁實權者,中宗及睿宗先後繼位又被廢黜。武則天進而篡位自立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政要》評其「亙古而來,未之有也」,《新唐書》讚嘆「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君主,但論者認為,太宗策動父親李淵叛隋自立,繼而策動政變登基,他才是真正的唐朝建國者。唐太宗在位廿三年,開創了貞觀之治,是隋唐盛世的展現者。 從民族角度,太宗的父系屬於漢族,母系有胡族背景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其父是北周的漢族權臣,其母是北周的鮮卑貴族。其女是北周宣帝皇后。楊堅雖然擁有龐大的政治籌碼,但更要步步為營,謹慎行事。至其外孫靜帝即位,楊堅才真正的集大權於一身,最終篡位自立,成為隋朝開國君主。 從倫理角度,楊堅是從外孫手中奪取權力,政治現實中難言對錯。從民族角度,楊堅是混血兒,但以父系
Thumbnail
天落起霞紅細雨的瞬間,正好是夕陽沉入山丘的時候。一道人影正撐著傘佇立在鄉間小徑上,彷彿在等待著,等待這一整年像輪車駛過石橋一樣過去。
Thumbnail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最近隋棠與鄰居因噪音問題槓上,這噪音困擾讓我感觸良多。還記得公公婆婆和小姑一家前幾年搬到新住處時,也被樓下鄰居抗議小孩跑跳的聲音,當時他們添購了地墊以免干擾到樓下鄰居,公婆他們原本住老公寓並沒有被鄰居抗議過,心想可能是大樓蓋比較多層所以樓地板比較薄吧。看到這個新聞魯夫的第一個反應是:「都上億元的豪宅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2023年6月「史學方法」期末報告:史學書專業書評 作者于賡哲在序章便開宗明義將本書定位為「史學普及類讀物」,說明本書是由作者過去在同名的視頻公開課擔任主講、得到聽眾響應後,立基於課綱和教材改寫擴編成的書籍。
Thumbnail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第七位君主,即位時距離高祖建國已近一百年。太宗以後,宮廷內部權鬥不息,但宮廷外的世界還是安穩的。及至玄宗,內鬥止息,盛世再現,反映了玄宗是隋唐盛世的延續者。 唐太宗後,高宗繼位,尚能守業,有永徽之治局面。高宗之後,武則天是擁實權者,中宗及睿宗先後繼位又被廢黜。武則天進而篡位自立
Thumbnail
唐太宗能夠建立非凡功業,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隋朝統一天下,建立了制度,成為唐太宗的藍本,也有「時勢造英雄」的元素,太宗的個人政治魄力,尤其展現在其用人之道。制度方面,前文已有所論述,以下是討論太宗個人與盛世的關係。 唐太宗用人之道,其一是「不問出身,不避親疏」。大臣之中,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太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政要》評其「亙古而來,未之有也」,《新唐書》讚嘆「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君主,但論者認為,太宗策動父親李淵叛隋自立,繼而策動政變登基,他才是真正的唐朝建國者。唐太宗在位廿三年,開創了貞觀之治,是隋唐盛世的展現者。 從民族角度,太宗的父系屬於漢族,母系有胡族背景
Thumbnail
隋文帝楊堅,其父是北周的漢族權臣,其母是北周的鮮卑貴族。其女是北周宣帝皇后。楊堅雖然擁有龐大的政治籌碼,但更要步步為營,謹慎行事。至其外孫靜帝即位,楊堅才真正的集大權於一身,最終篡位自立,成為隋朝開國君主。 從倫理角度,楊堅是從外孫手中奪取權力,政治現實中難言對錯。從民族角度,楊堅是混血兒,但以父系
Thumbnail
天落起霞紅細雨的瞬間,正好是夕陽沉入山丘的時候。一道人影正撐著傘佇立在鄉間小徑上,彷彿在等待著,等待這一整年像輪車駛過石橋一樣過去。
Thumbnail
隔不到兩個禮拜,樓上太太又來了,這回是抱怨我們半夜十一點多還在玩彈珠,彈珠掉到地上的聲響吵得她跟兒子睡不著。我一邊聽,一邊克制自己不要翻白眼,但心裡已經在碎唸了:「神經病……
最近隋棠與鄰居因噪音問題槓上,這噪音困擾讓我感觸良多。還記得公公婆婆和小姑一家前幾年搬到新住處時,也被樓下鄰居抗議小孩跑跳的聲音,當時他們添購了地墊以免干擾到樓下鄰居,公婆他們原本住老公寓並沒有被鄰居抗議過,心想可能是大樓蓋比較多層所以樓地板比較薄吧。看到這個新聞魯夫的第一個反應是:「都上億元的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