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必然的地緣政治結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中國目前的政治決策可以說是非常糟糕的,這點是無庸置疑的,這受到了俄國後冷戰時期的規劃影響,但是其源頭可以追朔到兩個東亞之間的拔河;由於地緣政治對意識型態的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完全瓦解,這是海防論的錯誤決策所導致的。

中國為了與俄羅斯結盟而放棄塞防論

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受到亞歷山大.杜金的影響,開始追求所謂的三個軸心進行發展,分別是伊朗、德國與日本;在二十一世紀初俄羅斯開始進行了計畫,俄羅斯對東亞的規劃,基本上就是拉攏日本,打壓中國。
強迫中國放棄長城以北的領土,並迫使中國往東南亞發展,以打擊美國對東南亞的布局,這點基本上是非常成功的,中國幾乎無抵抗就屈服於俄羅斯的計畫,這一部分是中國陸軍無法戰勝俄羅斯,另一部分則是中國希望繼續延續冷戰時期的地緣布局所導致的,而中國的大幅屈服於俄羅斯所帶來的一個效應就是導致俄羅斯放棄後續拉攏日本的計畫,因為中國寧可抵押長城以北的領土也要拉攏俄羅斯。
在共產主義時代很合理,但以中國民族主義來說毀滅性極高
而結果就是中國以俄羅斯(還有伊朗為首的半個伊斯蘭勢力)為後盾,對印度、越南與台灣的方向發動地緣政治擴張,作為武力上半放棄東突厥與南蒙古等地的補償。而作為俄羅斯對抗美國的馬前盾以及開始進行對台海的豪賭,中國在2017年後逐步放棄了與印度的對抗,正式宣布了塞防論在中國地緣政治決策的放棄。在越南重新得到了俄羅斯的保證之後中國就只剩下一條路-對第一島鏈的軍事豪賭。
在中國還屬於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占領地的前提下,這種分割可以說是共產主義打擊落後的中國民族主義的手段,對毛澤東等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代價,對於鄧小平等人來說是背靠美國賺美國錢後,安撫俄羅斯的手段。而對於習近平這個打著中國民族主義大旗的人來說就是一個負擔,因為信奉共產主義世界革命大於中國的毛時代,可以完全虛無化台灣的地位,如同放棄對蒙古國的宣稱那樣;但是對於習近平他就只剩下攻擊台灣這一條路可以維持政權,不然為了台灣而放棄塞防論,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到任何土地擴張事絕對會變成民族罪人的,無論習近平本人是否相信中國固有領土那套,在目前經濟危機嚴重的中國,這是習近平透過軍隊保全政權威望的最後手段。
若是習近平堅持不打台灣,那樣的話在幾年後,中亞的戰爭擴散到東突境內後,中國就再也沒有機會使用到那批因為放棄塞防論而造出來的餃子艦隊,而中國軍隊面對中亞遊牧民族游擊隊的弱勢也會使的中國共產黨過去幾十年的路線徹底破產,在意識形態與現實軍事無能的前提下,中國很容易如同過去那樣淪為新世界的戰利品。

兩個東亞之間的歷史拔河

所謂的東亞,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日本、韓國、台灣與一部分越南所組成的海洋區,以及由中國本部所組成的陸權區。共同的文化背景是律令制的政治傳統,漢字作為文字載體的歷史,以及儒家的殘餘影響。然後沒了,當然還有一些細部的文化共通點,但這已經不是重點了。
從日本到甘肅都能發現的建築造型,就跟你能夠在義大利跟阿爾及利亞看到羅馬式建築
這邊我先不談制這兩個東亞內部文化精神的分歧,先只講這兩個東亞政治形式上的不同,其中一個不同就是海洋區本質上由於地緣上的分裂,於是更容易形成諸國並立的情況,而更小的國家與地緣上的安定性又加深了這個地區政權的穩定度。其中一點就是王朝之間與貴族階級的延續性,日韓明顯具有比陸權區還要穩定的貴族延續性,還有文化穩定度。這些都讓這些國家成為獨立於中國的「天下國家」。
在大航海時代前,陸權區一直壓制著海權區,但是在大航海時代後,海權區開始對陸權區的擴張,台灣脫離清帝國的統治與韓越兩國去藩屬國化是海權區的重大勝利,而這也連帶導致了陸權區政權威望的損失;並成為了中國民族主義者仇視海權區國家的歷史因素,因為海權區的擴張已經開始危害到陸權區的大一統敘事。
在毛澤東將東突厥與西藏併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逐漸漢化的共產主義政權逐漸將重心轉移到治理關內十八省,並因此產生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相信非關內十八省的關外「自治」省能夠做萬年的緩衝區,並由此開始將第一島鏈視為威脅,而為了征服台灣-沖繩,並試圖將越南與韓國再藩屬化。與上面提到的俄國戰略同時起了削弱塞防,發展海防的趨勢。
台灣在近代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也就是說中國近年來不惜削弱陸軍也要大力發展海軍,看似愚蠢也實質愚蠢的行為,本質上是有其意識形態原因的。但最終的事實是在現代要恢復陸權區對海權區的藩屬體制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在鄭成功的時代,清帝國還能夠仰賴數不盡的陸上資源來征服控制區僅一個縣的東寧王國,到了日本時代國府就只能夠撿美軍的勝利來佔領台灣,而又經過了快一百年的時間,台灣本身已經發展的非常密集化,實際上的盟友也有許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想要藉由奪取台灣來重建東亞藩屬體制已經屬於非常不可能的。
現在的中國與其說是復興的古文明,不如說是為了過去的幻想而開始找死的政權,因為共產主義的沒落而不得不找死,以延緩被內部起義打倒的時間,最終使整個國家像歷史上的各個陸權王朝那樣最終以災難性的倒台作為結局。諷刺的是如果中國直接如明朝那樣採取收縮策略,透過把自己的領土限縮在關內十八省的狀態下,那樣的話中國的政權也許還能再維持一百年,但這基本上不會發生,改變意識型態的窗口已經過很久了。
而海權區力量的逐漸強化也許會讓東亞全部進入到類似西歐在英國發展程度到位後多國時代。而2020年代對台灣的意義就是「台灣最終被承認是如同日本與韓國那樣的一個獨立的天下國家」之過渡期。在下週我將會討論日本於2020年過渡期的地緣政治與文化變遷。
avatar-img
100會員
157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龜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西方經濟體系的萎縮,過去的核心區-邊緣區體制將會重回世界,而且過去屬於西方經濟體系的地區也將不再受到西方政權的控制。
如果說現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有甚麼問題的話,最大的問題在於該經濟需要持續不斷的成長,而隨著技術進步的放緩,能夠被納入新自由主義秩序國家的減少。事實證明雷根開始的新自由主義體系正在走向終結.....
2022是各個軸心國發動戰爭的最後節點.....
隨著新軸心與美國勢力之間的對立加劇,使的亞洲逐漸地分成了兩邊,一邊是與美國結盟的新盟軍,而對美國的挑戰者則組成了力量較為弱勢的新軸心。 隨著新盟軍,也就是亞太聯盟在未來幾年交流與協議的逐漸完善;中國發動成功閃電戰的可能性將大幅下滑,因此未來幾個月中國對外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將會上升。
隨著西方經濟體系的萎縮,過去的核心區-邊緣區體制將會重回世界,而且過去屬於西方經濟體系的地區也將不再受到西方政權的控制。
如果說現在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有甚麼問題的話,最大的問題在於該經濟需要持續不斷的成長,而隨著技術進步的放緩,能夠被納入新自由主義秩序國家的減少。事實證明雷根開始的新自由主義體系正在走向終結.....
2022是各個軸心國發動戰爭的最後節點.....
隨著新軸心與美國勢力之間的對立加劇,使的亞洲逐漸地分成了兩邊,一邊是與美國結盟的新盟軍,而對美國的挑戰者則組成了力量較為弱勢的新軸心。 隨著新盟軍,也就是亞太聯盟在未來幾年交流與協議的逐漸完善;中國發動成功閃電戰的可能性將大幅下滑,因此未來幾個月中國對外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將會上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到,中國為什麼執意統一台灣,卻不願意趁俄羅斯國勢孱弱之時,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廣大失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若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其癥結是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筆者在過去已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是俄羅斯還未入侵烏克蘭,美國的川普總統剛剛上台......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這就是為何中國要在台海動武必須先打沖繩的原因。沖繩後撤關島,中國將範圍擴大改採A2/AD(殲滅驅逐),而成為一場拉鋸戰。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到,中國為什麼執意統一台灣,卻不願意趁俄羅斯國勢孱弱之時,收回被俄羅斯侵佔的廣大失土,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導。若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其癥結是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筆者在過去已有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時空環境是俄羅斯還未入侵烏克蘭,美國的川普總統剛剛上台......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這就是為何中國要在台海動武必須先打沖繩的原因。沖繩後撤關島,中國將範圍擴大改採A2/AD(殲滅驅逐),而成為一場拉鋸戰。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 已刊載於 2024-04-21 01:16 聯合報/民意論壇) 中國崛起,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美國爭雄,是本世紀全球最重大的事件;準總統賴清德宣誓上任後要做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每一個人的人心」,則是近日台灣重大事件。從對立事件發生機率的起伏消長,或可一窺未來歷史發展的可能方向。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