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與痰飲水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到點滴,只要去西醫院住院,感覺上就是幾乎人人吊點滴,日常感冒用點滴退燒更不再話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人體如果是一個定量的水桶,多出來的水要如何處理?重點是人體自身有能力處理嗎?人體基本排邪途徑就是汗吐下,而這三條排邪途徑果能順利把多的水發汗出掉或吐掉?或者大小便出去?如果你本來就是個身上水濕很重排不掉的人,再打上點滴,那身體該如何反應?而且點滴的本身是水,水有水寒之氣,如果你是個陽氣本虛的人,身體突然間注入那麼多水寒之氣,身體受得了嗎?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水飲內停證詳細可以參閲這篇文章 (https://yibian.hopto.org/db/?sydno=430)。

舌診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水濕,如果有舌邊齒痕為胖大舌或舌苔潤滑,常常覺得身體重重的,就要想到濕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氣候連日雨水很多,導致於我的右肩舊傷常常發作,吃了不少桂枝湯,桂枝五物湯來緩解。

近日聽馬家駒老師講小青龍湯時,他在一個醫案尾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治痰飲用大劑量的溫性藥物不但不能去水飲反而加重它的水飲內射!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明確指出了溫陽化飲是治療本證的原則,但臨床上切忌溫燥太過,滲利攻逐無度,反有耗氣傷津之弊。小青龍湯是治外邪裏飲的湯劑,即外寒內也寒為太陽太陰表裏合病,患者會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而且會倚息不得臥,非常難過睡不好覺,所以一定要吃對藥,否則加重病情,後果有點可怕。我現在可以稍為了解為什麼一些中醫師不喜歡接西醫治過的病人,因為西醫會製造出隱藏的新病超出醫師個人經驗,如果一個病人打了點滴,而中醫師沒經驗開了大温藥(例安中散)給患者吃的話,患者藥下去後可能痰卡在喉嚨會一口氣上不來,因是西醫造的,果卻要中醫師來承擔,救人無功有過要擔,試問未來有多少人願再伸援手?但是我不禁想到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做為一個醫生審視病患時一定要氣定神閒,胸中有定數,認真仔細把患者病四診好好詳參,開出最合適的方,不要辜負患者的信任,若心神不定或心有偏見就不應替患者看診,因為一旦下錯藥,患者極有可能藥下而一命嗚呼哀哉,怎麼能夠不慎重!醫者真的要好好的慎思!

最後再次提醒,有痰飲水濕的,還是要多多適度運動把水濕發掉,但不宜游泳這種水濕重的運動,我個人最近夏日試過的驗方是小半夏加茯苓厚朴杏仁可以把相對重的會咳喘的痰飲水濕給緩解,但最好還是找合格醫師找到直接病因,對證下藥這樣比較保險,才不會擔誤病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L-TCMstudy的沙龍
37會員
60內容數
自己學中醫用中醫
MRL-TCMstud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1
我的2公分大小的甲狀腺腫,在近一年後的現在幸運的消下去了。去年真的身體很差,最近跟同年的同學聊天,她也說去年她也很不好,迷信一點可能要說生肖屬性相同的年運可能真的是蠻一致的。 去年2023年八月發現胃食道逆流,然後因為吞嚥的關係又看了內泌科,發現了甲狀腺結節.....
Thumbnail
2024/10/01
我的2公分大小的甲狀腺腫,在近一年後的現在幸運的消下去了。去年真的身體很差,最近跟同年的同學聊天,她也說去年她也很不好,迷信一點可能要說生肖屬性相同的年運可能真的是蠻一致的。 去年2023年八月發現胃食道逆流,然後因為吞嚥的關係又看了內泌科,發現了甲狀腺結節.....
Thumbnail
2024/08/26
日本三井溫熱器緩痛效果很好!
Thumbnail
2024/08/26
日本三井溫熱器緩痛效果很好!
Thumbnail
2024/04/26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2024/04/26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二二四:「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下。 大承氣湯方 酒大黃3、厚朴2
Thumbnail
二二四:「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洩下。 大承氣湯方 酒大黃3、厚朴2
Thumbnail
長夏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 ......
Thumbnail
長夏時節,脾土〝喜燥惡濕〞,有些體質者,如氣虛、氣滯、痰濕等體質,特別不宜過度喝水,也要忌寒涼飲食,以免脾土的「升清」功能更加受阻,造成胃脹、食慾不佳、腹瀉等脾虛、水濕內停的症狀,甚至出現頭暈、嘔吐、口淡、口角流清涎 ......
Thumbnail
一〇五:「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3、黃芩3、半夏3、人參2、炙甘草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
Thumbnail
一〇五:「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3、黃芩3、半夏3、人參2、炙甘草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
Thumbnail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苓桂朮甘湯) 茯苓4、桂枝3、白朮2、炙甘草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傷寒用吐法與下法都
Thumbnail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苓桂朮甘湯) 茯苓4、桂枝3、白朮2、炙甘草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傷寒,若吐若下後」,傷寒用吐法與下法都
Thumbnail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水飲內停證詳細可以參閲這篇文章 (https://yibian.hopto.org/db/?sydno=430)。
Thumbnail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水飲內停證詳細可以參閲這篇文章 (https://yibian.hopto.org/db/?sydno=430)。
Thumbnail
小青龍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水大部分積在下焦,病在肚臍下用尿解,利用茯苓把水從小便利掉。
Thumbnail
小青龍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水大部分積在下焦,病在肚臍下用尿解,利用茯苓把水從小便利掉。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人生病的病因在《傷寒論‧雜病例》有提到: 簡而言之就是內因、外因與不內外因。內因多是七情內傷,外因那就是天氣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外感,不內外因的話就意外居多了。 我家有兩老要照看,當然也怕遇到狀況,我去年就靠三罐藥平安渡過下半年-清暑益氣湯、銀翹散、桑菊飲。
Thumbnail
連日的梅雨雨不停,外雨讓你黏噠噠,內濕讓你不舒爽,濕氣籠罩,身體就容易產生病氣。 趕緊自我檢測下面的狀況你有幾種?越多表示體內濕氣越多,也比較容易生病喔! 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 四肢沈重、關節腫、脹 體重增加
Thumbnail
連日的梅雨雨不停,外雨讓你黏噠噠,內濕讓你不舒爽,濕氣籠罩,身體就容易產生病氣。 趕緊自我檢測下面的狀況你有幾種?越多表示體內濕氣越多,也比較容易生病喔! 腹脹 消化不良 大便黏 排便不暢 頭昏沉重 疲倦 精神不能集中 四肢沈重、關節腫、脹 體重增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