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點滴,只要去西醫院住院,感覺上就是幾乎人人吊點滴,日常感冒用點滴退燒更不再話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人體如果是一個定量的水桶,多出來的水要如何處理?重點是人體自身有能力處理嗎?人體基本排邪途徑就是汗吐下,而這三條排邪途徑果能順利把多的水發汗出掉或吐掉?或者大小便出去?如果你本來就是個身上水濕很重排不掉的人,再打上點滴,那身體該如何反應?而且點滴的本身是水,水有水寒之氣,如果你是個陽氣本虛的人,身體突然間注入那麼多水寒之氣,身體受得了嗎?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欬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欬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舌診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水濕,如果有舌邊齒痕為胖大舌或舌苔潤滑,常常覺得身體重重的,就要想到濕氣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氣候連日雨水很多,導致於我的右肩舊傷常常發作,吃了不少桂枝湯,桂枝五物湯來緩解。
近日聽馬家駒老師講小青龍湯時,他在一個醫案尾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治痰飲用大劑量的溫性藥物不但不能去水飲反而加重它的水飲內射!
《金匱要略‧痰飲欬嗽病脈證并治》「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明確指出了溫陽化飲是治療本證的原則,但臨床上切忌溫燥太過,滲利攻逐無度,反有耗氣傷津之弊。小青龍湯是治外邪裏飲的湯劑,即外寒內也寒為太陽太陰表裏合病,患者會吐泡沫痰或清稀痰而且會倚息不得臥,非常難過睡不好覺,所以一定要吃對藥,否則加重病情,後果有點可怕。我現在可以稍為了解為什麼一些中醫師不喜歡接西醫治過的病人,因為西醫會製造出隱藏的新病超出醫師個人經驗,如果一個病人打了點滴,而中醫師沒經驗開了大温藥(例安中散)給患者吃的話,患者藥下去後可能痰卡在喉嚨會一口氣上不來,因是西醫造的,果卻要中醫師來承擔,救人無功有過要擔,試問未來有多少人願再伸援手?但是我不禁想到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
做為一個醫生審視病患時一定要氣定神閒,胸中有定數,認真仔細把患者病四診好好詳參,開出最合適的方,不要辜負患者的信任,若心神不定或心有偏見就不應替患者看診,因為一旦下錯藥,患者極有可能藥下而一命嗚呼哀哉,怎麼能夠不慎重!醫者真的要好好的慎思!
最後再次提醒,有痰飲水濕的,還是要多多適度運動把水濕發掉,但不宜游泳這種水濕重的運動,我個人最近夏日試過的驗方是小半夏加茯苓厚朴杏仁可以把相對重的會咳喘的痰飲水濕給緩解,但最好還是找合格醫師找到直接病因,對證下藥這樣比較保險,才不會擔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