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歷史解讀】現在的香港已容不下的玩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自從加入 Web 3.0 的圈子後,本熊寫的文章類型從以往只有故事,慢慢地發展出短篇故事和論文,寫作的主題亦由單一的奇幻推理故事,再增添了傾向現實的社群研究、靈砂紀錄研究、人性解讀等領域,種類的多樣令本熊也有點困擾,不知道應該要如何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自己。

不過,細心一想其實本熊所寫的文章,全都跟歷史有密切關係:奇幻推理故事總是基於一些現實時事或經典傳說寫成;社群研究的觀察力來自於被歷史和生活經歷浸淫的時光;解讀靈砂紀錄每每在拆解不同人的前世個人歷史;人性轉化總需要歷史紀錄下的故事才能夠比較;區塊鏈的世界在歷史之上慢慢地建立,逐漸成為新的歷史……

本熊敢肯定自己寫的所有文章,都跟歷史有關。


事實上,雖然本熊出生於九十年代,只能剛好與那個光輝時代沾上邊,無法在那時候起把喜歡的事物都收藏起來,但恰巧自己的伴侶也喜歡去搜羅各種香港古董,亦跟本熊一樣是歷史愛好者及歷史物品收藏者,讓本熊的收藏也愈漸豐富:明信片、硬幣、紙幣、紀念章、香港製作的各種產品等。

其中,郵票算是本熊的收藏品中最多及豐富的,例如基本的香港 1992 至 1997 年香港通用郵票結日封及郵票,少不了經典的「女皇頭」:

raw-image

1986 年的英女皇訪紀念封及郵票:

raw-image

1985 年的香港歷史建築物首日封及郵票:

raw-image

這些郵票都訴說著一些歷史,亦經常地以令香港人驕傲的事物為中心,展現出香港在那光輝歷史中,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自信一面。

不但如此,港英時期的香港郵票設計,亦總有一份令人喜悅的玩味在其中,這是現在香港郵票中再也見不到的,例如 1992 年的女皇登基四十周年首日封及郵票,當中的設計把英女皇的各種表情與香港的景色結合,算是最常見的設計,但左下角的那張可以被稱為「女皇表情多面睇」的郵票,即使現在再次觀賞,還是覺得十分有趣:

raw-image

那個年代的香港,有一種自嘲與認真結合的幽默感,還真不知道是不是被英國人的那種自嘲文化感染而得來的有趣現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人在面對中國高官、政治時的那種態度,確實比以往更為無趣了。

raw-image


也許,主權移交後的持權者,始終其教育環境、生活環境,甚至是對「基本生活標準」的想法也不一樣,他們不受那些年的西式玩味,也不是無法理解的。不過,他們的「無法理解」,顯然跟普遍香港人的「無法理解」有不同解讀就是了。

隨著時間的洗禮,香港文化亦被迫慢慢改變,但本熊想「香港精神」這回事,除了絕對跟網民所說的「無精神」無緣之外,還會一直留存下去:只要在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仍然活著,就不會消失。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個年代的香港,有一種自嘲與認真結合的幽默感,還真不知道是不是被英國人的那種自嘲文化感染而得來的有趣現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人在面對中國高官、政治時的那種態度,確實比以往更為無趣了。
Thumbnail
那個年代的香港,有一種自嘲與認真結合的幽默感,還真不知道是不是被英國人的那種自嘲文化感染而得來的有趣現象。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權移交後的香港人在面對中國高官、政治時的那種態度,確實比以往更為無趣了。
Thumbnail
社會的變化慢慢影響日常生活,接受資訊的方法從電視節目、新聞報導、報紙等,變成了由社交媒體主導,消息亦傳播得很快,逐漸人們愈來愈能理解現實與認知的差異:為什麼某個他方如此討厭自由的文字?為什麼某些權力就要禁止自由出版?為什麼文字擁有一種魅力,讓人能夠落淚、生氣、反感或喜極而泣?對我來說,寫作是什麼呢?
Thumbnail
社會的變化慢慢影響日常生活,接受資訊的方法從電視節目、新聞報導、報紙等,變成了由社交媒體主導,消息亦傳播得很快,逐漸人們愈來愈能理解現實與認知的差異:為什麼某個他方如此討厭自由的文字?為什麼某些權力就要禁止自由出版?為什麼文字擁有一種魅力,讓人能夠落淚、生氣、反感或喜極而泣?對我來說,寫作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以為經歷過19年抗爭及後國安法時代的我們,已不需要讀《動物農莊》。當預言小說變成現實,難道我們還需要對照預言有多準確嗎?會買下《動物農莊》(港豬版),不為別的,就為了 VA Wong Sir 的可愛畫作。用母語廣東話讀經典也很吸引,意味着可以用更快速度讀完。
Thumbnail
我以為經歷過19年抗爭及後國安法時代的我們,已不需要讀《動物農莊》。當預言小說變成現實,難道我們還需要對照預言有多準確嗎?會買下《動物農莊》(港豬版),不為別的,就為了 VA Wong Sir 的可愛畫作。用母語廣東話讀經典也很吸引,意味着可以用更快速度讀完。
Thumbnail
根據過往經驗,推理懸疑小說多半是看日本或歐美的作品。香港的推理小說?聽起來有點有趣。香港作家、香港在地的警察故事,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Thumbnail
根據過往經驗,推理懸疑小說多半是看日本或歐美的作品。香港的推理小說?聽起來有點有趣。香港作家、香港在地的警察故事,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Thumbnail
《香港地方志》編纂成書。這本書來頭不少,由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牽頭,獲特區政府支持,結合不同歷史專業的專家學者撰寫,相信將會成為今後中小學教授香港史的根據。全書標榜「全面、系統、客觀」,著重「述而不論」,看上去也不錯,但深入到一些關鍵位,問題就浮現,在反修例風波翌年出版這麼一部大書,亦彷彿存有一番特
Thumbnail
《香港地方志》編纂成書。這本書來頭不少,由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牽頭,獲特區政府支持,結合不同歷史專業的專家學者撰寫,相信將會成為今後中小學教授香港史的根據。全書標榜「全面、系統、客觀」,著重「述而不論」,看上去也不錯,但深入到一些關鍵位,問題就浮現,在反修例風波翌年出版這麼一部大書,亦彷彿存有一番特
Thumbnail
2020年8月26日 02:02 剛剛在面書睇到一則分享出來的明報文摘,有一位資深傳媒人摘文,標題係“不論去留 保存香港”。文中有就10點建議香港人可以做嘅事。離不開要保存香港固有文化,如廣東話係香港人既母語;香港制造就是香港制造…等等。難道筆者覺得香港文化會漸漸消失?
Thumbnail
2020年8月26日 02:02 剛剛在面書睇到一則分享出來的明報文摘,有一位資深傳媒人摘文,標題係“不論去留 保存香港”。文中有就10點建議香港人可以做嘅事。離不開要保存香港固有文化,如廣東話係香港人既母語;香港制造就是香港制造…等等。難道筆者覺得香港文化會漸漸消失?
Thumbnail
《堅守原則 自由與本土》鄭松泰 主編 讀《香港制度腐敗研究》前就想,鯨讀 要不要包含政治書? 當時就提過,我不會講對政治書感受 內容該由讀者先讀再吸收、思考,形成自己見解
Thumbnail
《堅守原則 自由與本土》鄭松泰 主編 讀《香港制度腐敗研究》前就想,鯨讀 要不要包含政治書? 當時就提過,我不會講對政治書感受 內容該由讀者先讀再吸收、思考,形成自己見解
Thumbnail
大家會有點想念我們的編輯室報告嗎?這次請出個新角色來跟你們聊聊。 在這個世風日下,很好奇大家還有多少心情聊創作?大家都是過來人,一篇無中生有的字句、圖樣鋪展在白稿上,是得花時間的。
Thumbnail
大家會有點想念我們的編輯室報告嗎?這次請出個新角色來跟你們聊聊。 在這個世風日下,很好奇大家還有多少心情聊創作?大家都是過來人,一篇無中生有的字句、圖樣鋪展在白稿上,是得花時間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