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宮崎駿:十載同行 — 第三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宮崎駿:十載同行》,由NHK製作的紀錄片,紀錄宮崎駿十年來的創作過程,非常非常珍貴的紀錄片,總共四集,只開放播出至2026年2月24日。有繁體中文字幕。

宮崎駿的電影在我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我喜愛他的電影,重複看也一樣津津有味。魔女宅急便,我更是每年至少要重溫一遍。我很感謝NHK製作這樣的紀錄片,跟著宮崎駿拍攝十年,分享他的創作過程,讓全世界的吉卜力迷一探究竟。更值得一提的是,宮崎駿接受拍攝這個紀錄片的條件是,只准許一人跟拍。吉卜力製作人鈴木敏夫在專訪中提到,紀錄片導演荒川的敬業,他像隱形人一樣,融入工作室的生活,堅持紀錄到珍貴的畫面。

我有收藏宮崎駿的書《出發點》,成為動畫師之後重新看一遍,看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我才了解宮崎駿如此重視自己的作品,看動畫產業的眼光如此犀利透明。或許不是個好相處的老爺爺,但絕絕對對是個令人尊敬的藝術家。


第三集:放馬過來——給我一點壓力

在第一集紀錄片提到過,宮崎駿和兒子宮崎吾朗在工作室常避不見面。宮崎駿並不想要干涉兒子的工作,但又很想讓兒子好好汲取他的智慧。

在《來自紅花坂》的製作期間,有日宮崎駿走進宮崎吾朗的工作區,當時吾郎不在位子上。宮崎駿看了一圈貼在牆上的故事版,便叫同仁把畫撤下來。

宮崎駿:繪製毫無生氣的畫是行不通的

什麼是生命?什麼是賦予生命力給角色?宮崎駿的畫極具說服力地回答了這些問題,他也希望吾朗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宮崎駿對於當導演的自我要求非常高。

宮崎駿:“想”做並不等於“能”做,
導演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你必須要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把自己逼到極限,
然後看看自己創造出的東西

大多數人都辦不到

儘管宮崎駿的要求嚴苛,發覺宮崎駿的製作人鈴木敏夫在吾朗身上看到才能。

鈴木敏夫:我認為吾朗最大的才能就是他的想像力
我感受到他能把意象轉化成具體的東西
我認為憑藉這樣的能力,他可以製作出一部電影

孩子與父母之間總是會有難分難解的問題,但不論如何,都會持續愛著對方。

宮崎吾朗提到小時候的事,他說當時的他不需要爸爸說「我們傳接球吧」、「我們去那裡吧」這些話。只是希望爸爸能陪著他。可惜宮崎駿當時正埋頭忙於電影製作,並沒有留太多時間給家庭。

宮崎吾朗:我認為他需要一直堅持奮鬥,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
這是他感受到活著的唯一方式,別無他法

宮崎吾朗這番話,聽起來溫暖又心酸。想必是吾朗在成為導演後,變得能夠理解父親的堅持。吾郎這番話呼應了宮崎駿在第二集紀錄片中說的:「如果我能帶給別人快樂,或許才有存在的意義,我需要能感覺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

兒子能這麼透徹地了解自己的父親,我認為這是非常溫暖體貼的。我相信那些童年的孤單回憶,依舊會在吾朗的心中產生影響,但誰的人生沒有一點曲折。這些各式各樣的心情故事,會成為我們未來的創作養分。

《來自紅花坂》正式上映後,紀錄片導演荒川詢問宮崎駿有什麼話要要對兒子說。宮崎駿說:「放馬過來,給我一點壓力」

宮崎吾朗:喔?是嗎?可別死了啊!


對我來說宮崎吾朗真的是個勇氣十足的兒子,敢挑戰從事與事業有成父親同樣的職業。宮崎駿對兒子保持距離,實在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看到紀錄片第三集,我已見識到宮崎駿強大的“平衡”能力。

父母對於兒女的求好心切,是很難控制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常和父母有口角,我認為他們應該給我空間去用自己的方式生活,但他們常會忍不住過度關心。有時也是我對於適度的關心反應過大(以前被管控的恐怖日子的恐懼作祟)。

宮崎駿選擇給予一個很寬廣的距離,既使看起來像是很刻意的疏遠兒子,但這或許是對彼此而言最舒適的距離。想想他兒子可是選擇成為一位導演——宮崎駿最在意的職業,還待在同一個工作室!

我不清楚吾朗選擇當導演的動機,不過我私心地猜想,他或許是為了了解他爸爸。雖然沒辦法確認這個假設,但光這樣想就覺得備感溫馨。


感謝您的閱讀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鴿子的沙龍
22會員
63內容數
咕咕,請給我一點時間,好好想一下怎麼運作我的沙龍。
鴿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8
回家有家人,公司有工作,我們總是在這些地點來來回回,偷不到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2023/10/28
回家有家人,公司有工作,我們總是在這些地點來來回回,偷不到時間給自己
Thumbnail
2023/10/15
看了奕維先生的影片《你為什麼不快樂?》,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
Thumbnail
2023/10/15
看了奕維先生的影片《你為什麼不快樂?》,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態度。
Thumbnail
2023/10/01
終於,我轉正了。 其實我知道的,身邊的人都很強,如果單看能力,我並不一定會被選上。
Thumbnail
2023/10/01
終於,我轉正了。 其實我知道的,身邊的人都很強,如果單看能力,我並不一定會被選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夢前行宮崎駿》記錄了宮崎駿在製作《蒼鷺與少年》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他不僅要克服創作瓶頸,還得面對年老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以及親友逝去的傷痛。儘管創作過程充滿痛苦,但宮崎駿仍然堅持創作,因為這是他無法逃避的人生道路。
Thumbnail
《與夢前行宮崎駿》記錄了宮崎駿在製作《蒼鷺與少年》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他不僅要克服創作瓶頸,還得面對年老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以及親友逝去的傷痛。儘管創作過程充滿痛苦,但宮崎駿仍然堅持創作,因為這是他無法逃避的人生道路。
Thumbnail
這麼多年來,導演已經給我們看遍了他創作的人生故事, 在充滿風的山谷裡、在臨海的小鎮裡、在溫泉湯屋裡、在移動的城堡裡⋯⋯ 『這是我的人生,那你呢?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我似乎聽見導演、千尋和其他角色真切地問著我。
Thumbnail
這麼多年來,導演已經給我們看遍了他創作的人生故事, 在充滿風的山谷裡、在臨海的小鎮裡、在溫泉湯屋裡、在移動的城堡裡⋯⋯ 『這是我的人生,那你呢?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我似乎聽見導演、千尋和其他角色真切地問著我。
Thumbnail
現代父母,就算未上過任何教育課程,大抵都會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教育講座或工作坊,讀過/買過不少育兒專著,知道讚賞和肯定孩子的重要性,但世事往往知易行難,而且在實際生活中要活學活用又往往事與願違,面對孩子「教而不善」的情況下,甚麼要讚賞要肯定更感到有心無力。有些父母會要求孩子跟隨自己的標準,有些則要孩子自
Thumbnail
現代父母,就算未上過任何教育課程,大抵都會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教育講座或工作坊,讀過/買過不少育兒專著,知道讚賞和肯定孩子的重要性,但世事往往知易行難,而且在實際生活中要活學活用又往往事與願違,面對孩子「教而不善」的情況下,甚麼要讚賞要肯定更感到有心無力。有些父母會要求孩子跟隨自己的標準,有些則要孩子自
Thumbnail
這周末時間帶著孩子去看電影《蠟筆小新幽靈忍者珍風傳》,真心推薦超級好看!好看到我兒子說我是電影院中笑得最大聲的人(真有些不好意思><)。 話說這部電影的核心觀點,我想就是『做自己很難,卻最重要!』這句話 但往往教學現場觀察到的卻不是這樣,比如 努力的猜教授想看什麼,想辦法生東西出來 手繪網帽
Thumbnail
這周末時間帶著孩子去看電影《蠟筆小新幽靈忍者珍風傳》,真心推薦超級好看!好看到我兒子說我是電影院中笑得最大聲的人(真有些不好意思><)。 話說這部電影的核心觀點,我想就是『做自己很難,卻最重要!』這句話 但往往教學現場觀察到的卻不是這樣,比如 努力的猜教授想看什麼,想辦法生東西出來 手繪網帽
Thumbnail
宮崎駿:“想”做並不等於“能”做,導演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Thumbnail
宮崎駿:“想”做並不等於“能”做,導演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Thumbnail
宮崎:我想帶給別人歡樂,這是我的動力(本篇會揭露宮崎駿的兒時回憶)
Thumbnail
宮崎:我想帶給別人歡樂,這是我的動力(本篇會揭露宮崎駿的兒時回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