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時間:6/17>
張大哥的個人簡介
位於鳳山溪上游張大哥,出生在桃園的觀音,家中兄弟姊妹六個,是個大家庭,出社會的工作工作為鐵材加工,個人喜歡山上的生活,平時在閒暇之餘喜歡種茶花、果樹等等,調養身心。
種植咖啡的動機
在民國100年左右,張大哥63、64歲下定決心決定退休,觀察許久決定搬家到,有山、溪流、與遊客的馬武督,除了種植茶花外,還可以讓統一(度假中心) 遊客參觀,假日做做簡單的買賣,過著緩慢的山間生活。
由於從桃園搬到新竹,人生地不熟陌生地方,張大哥為了融入社區,決定參加社區發展的組織,漸漸的就與社區關係密切,這時遇到了未來的發展協會的理事長~羅政宏,聊起了在地咖啡,還有剛起步的馬武督咖啡,咖啡代茶品嚐,覺得這咖啡比起便利商店的咖啡,馬武督咖啡風味很特殊,讓張大哥印象深刻。
「對了!如果為這個地方種出,屬於這塊地的咖啡,分享愛喝咖啡的咖友,一定是很棒的成就」,兩人一拍即合,張大哥也全心投入了咖啡的種植。
種咖啡心路歷程
剛開始時候張大哥,預購國外(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印尼)買的200棵苗,決定培育馬武督咖啡,但是經過3、4年後採收時期,沖煮後風味卻與一般收店販售普通無特色,索性一口氣把多年種咖啡苗挖掉。
這下投入的資金與回不去的時間回歸的原點,但是張大哥並不灰心,只要有機會他都願意嘗試與接手挑戰,尋找屬於台灣馬武督的咖啡,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復興鄉山裡面森林裡散步的過程中,張大哥看見生長枝葉茂密、巨樹參天的樹,仔細宜看發現居然兩棵約上百年咖啡老樹!
「原來台灣早就有人種過咖啡樹!」由於無人採收許多的果實落到了附近,長出了無數顆咖啡苗,張大哥於是就把其中幾棵苗移植在種植,但口感是否跟當初喝到的那杯夢幻咖啡,也要等到結果在之到,既然之前的咖啡樹以挖除,不訪試種看看,順便美化自己莊園綠化,結果這些苗不但適應力良好,並在4年後節出了如櫻桃般鮮豔的鮮豆,
由於對咖啡製作與處理沒上過任何課程,張大哥於是自己土法煉鋼DIY純手工剝、曬乾之後,沒有咖啡的手沖壺,直接用一般煮水用大水壺的方式直接沖泡,結果風味意外的香醇韻味甜美,香氣四溢,那時張大哥哥的陶醉忘我,忘記那個壺咖啡收起來,就這樣丟在了室外一整夜,當第二天早上一開門出來,空氣依然有一股蔗糖的香氣與甜味,讓他至今難忘。
咖啡種植進展
對於咖啡的種植,仍舊懞懂階段,咖啡的品質也不好,而且各方面蟲害都會有,但是張大哥並不放棄,便到處去請教、去學習,直到如今每次有咖啡烘完,都被搶購一空,沒有剩餘的咖啡銷售。張大哥也願意提供咖啡園的場地,在咖啡節與平日的導覽行程,遊客都會到張大哥的莊園參觀咖啡樹苗與景況。
莊園特色
蜜多咖啡莊園,是張大哥希望給訪的人如蜜一般甜美的五感體驗,早期張大哥除了種植茶花欣賞外,還種過一人高的桂花樹,大約50、60棵,打算增添莊園的美感,而香味也影響到種植咖啡的風味,上次咖啡節有杯測時,杯測師提到咖啡(張大哥的)香氣非常特殊,是外面少見的,或許就是在花團錦簇的氛圍中孕育出來的吧!
咖啡推廣
從前期沒有技術與照顧,產量少,自然庫存少,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張大哥確認真的到其他縣市、咖啡班研習上課,把所學的運用在自己的莊園上,後來親戚好友小孩都喜歡他的咖啡,每當採收處理好都搶著要,他開玩笑說「從過去到現在,庫存依舊少」,現在除了照顧咖啡樹苗外,也開放咖啡莊園供遊客參觀,在咖啡節導覽莊園部分的重要環節,為了讓馬武督咖啡深刻,讓每個共襄盛舉的遊客,成為馬武督打響知名度主要的推手之一。
作為友善環境咖啡農,他知道作物不噴農藥,才能永續經營代也面臨到許多大環境的考驗,去年炭疽病襲卷路全台的咖啡,導致果實黑碳化、產量銳減的風險,好在過年的時候,聽理事長羅正宏介紹,以微生物菌代替農藥的防治,不只降低炭疽病的感染,產量比往年都好很多,張大哥也對未來咖啡的道路上充滿了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