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土裡的咖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因為入手了一本書,是講咖啡有關的故事,還沒開始看~等之後看完了再分享給大家。這邊要先來說的是因為這本書的關係,我回想起了一段台灣歷史趣聞,應該是真實歷史吧(?)有關台灣咖啡的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當個故事看看囉~

花蓮豐田村

豐田村據說是台灣咖啡最早的起源地,就現在來說就是花蓮壽豐一帶,日據時期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台灣東部,藉此成立包含豐田村在內的三個移民村,在1920年時設置「壽區」,1937年行政區改設「壽庄」,管轄單位為花蓮港廳。戰後時期取「壽庄」及「豐田」字樣,改名為「壽豐」,並設置為花蓮縣壽豐鄉。

我們的這次要說的「長在土裡的咖啡」就發生在這個豐田村!但其實在1912年時日本政府就已經引進咖啡種子在豐田村進行種植了!當時是一位從日本移民到豐田移民村的日本人「船越增吉」,在當時引進咖啡時也申請了咖啡種子在豐田大面積種植咖啡,並且外銷回日本,其後才是1930年日本住田株式會社在瑞穗及舞鶴進行的咖啡企業化經營模式。

長在土裡的咖啡

是的~交代完一些事情後終於來到正題「長在土裡的咖啡」!很有趣~為什麼咖啡會長在土裡呢!?民國98年時,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就這件事進行調查及採訪,實地調查並採訪了當時曾參與作業的阿嬤!

阿嬤說其是豐田村這裡以前是太白粉工廠,並且在後方設置了咖啡工廠!但當調查人員問阿嬤:所以這個工廠是以前烘咖啡的地方嗎?阿嬤卻回:「烘係啥?係用炒的」。繼續深入了解後讓調查人員大吃一驚!原來當時的人根本不知道咖啡是個什麼玩意~

所謂的咖啡其實是樹薯粉炒乾之後的渣粒磨碎,沖煮出來的渾黑液體!結果卻被當時的日本人誤認為是咖啡~並大量供應給當時的日軍飲用!而且據阿嬤表示:「聽伊講,咖啡喝下去精神都很好」

原來還是個安慰劑嗎XD

以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原文節錄,如要查看原文請點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

協會:「阿嬤,這裡以前是太白粉工廠哦?」

阿嬤:「係啦!」

協會問:「前面的水槽是幹什麼的?」

這句話打開了阿嬤的開關,她開始跟我們解釋前面一層層階梯式的水槽,是讓樹薯磨成泥狀後放入水中,倒入水槽、順著水槽透過水流一層層沉澱用的沉澱池。將水排乾,樹薯粉挖出來瀝乾、曬乾後幾道工序,才會成為我們今日看到的樹薯粉。

講著講著,阿嬤突然語出驚人,指著旁邊的房子說:「佇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係咖啡工廠。」

協會聽了大吃一驚:「找了這麼久的咖啡工廠竟然在這!」於是趕緊詢問阿嬤:「阿嬤,以前你們也在這裡烘咖啡哦!」

阿嬤:「烘係啥?係用炒的。」

協會聽了以後更加認定,嗯--的確是,非洲的確有許多部落的原始做法,Discovery都有播。他們將咖啡放置在鍋中炒再加水,變成最粗製原始的咖啡。

於是我們進一步詢問:「阿嬤,那你們怎麼炒咖啡豆?」

阿嬤:「伊就收一收、曬一曬,全部拿去灶上炒,炒到黑就好啊。」

協會:「阿嬤,那當時候的咖啡豆從哪裡收的?」

阿嬤沒有理我們:「當時戰爭開始,天上都有米軍的飛凌機佇咧繞,男生攏抓去作軍伕。彼時間日本人聽別人講過,阮有咖啡,就來叫我們全部作咖啡,說要上去前線給打戰的士兵使用。」

協會:「哇!阿嬤你們以前咖啡是送去給士兵用的啊!?」

這就有道理了,難怪問早期的居民們都不知道村子有咖啡這件事情,只有日本人知道。

阿嬤:「係啊,本來係阮自己好玩,隨便喝喝,後來就全部都作成咖啡給日本人。」

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豆是從哪個村產的?」阿嬤:「什麼咖啡豆?」

協會:「咖啡用的那一粒粒的豆子啊!」

阿嬤:「哦!係啦,炒一炒以後變成豆子。」

協會:「毋係啦,係『咖B豆仔』!」

阿嬤:「伊丟炒一炒就『咖B豆仔』啊?」

協會:「……?」阿嬤:「???」

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從哪裡來?」

阿嬤:「阮毋係剛講過?」

協會:「毋係,毋係『豆仔』,係『咖B』。」

阿嬤:「哦哦哦!嘛係同款啊,樹薯粉沉澱不是有渣渣漂在上面?蒐集起來後,全部拿去廚房炒……」

協會:「???」

阿嬤:「炒完了後,毋係會結塊?」

協會:「啊?……是?」

阿嬤:「結塊我們就再磨一次,磨成粉狀,裝成罐子給日本人拿過去。」

協會:「阿嬤,你講那咖啡係樹薯粉?」

阿嬤:「毋係,係伊的渣渣。」

協會:「啊不是用咖啡豆?」

阿嬤:「有咖啡豆啊!哪沒?伊炒一炒就變咖啡豆。」

協會:「???」協會受不了了,問阿嬤:「咖啡樹?」

阿嬤:「毋係啦,咖啡係生在土裡的,哪有樹。」

協會:「生在土裡……。」

阿嬤:「對啊!之後攏給日本人,送去前線給士兵喝。聽伊講,咖啡喝下去精神都很好。」

協會:「……。」協會終於受不住了,決定跟阿嬤一次攤牌搞清楚,重新來一遍。

協會:「阿嬤,咖啡是什麼?」

阿嬤:「什麼咖啡是什麼?咖啡就樹薯沉澱的那個渣渣,你不是說那是咖啡?」

協會:「毋係啦……。」

協會:「嗯……,那咖啡豆是什麼?」

阿嬤:「那渣渣炒一炒結塊,嘛係你講的,咖啡豆啊!」

協會:「……。」

協會:「你們送去給前線喝?」

阿嬤:「對啊,前線打戰幾天都沒得睡,喝咖啡可以不用睡覺!」

協會指著旁邊的房子問阿嬤:「這是咖啡工廠?」

阿嬤:「毋係啦!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廚房才是咖啡工廠,日本人當時攏啊捏講。」

阿嬤帶我們進到屋子裡面,指著他們家的灶頭說:「佇加炒咖啡豆,係阮的咖啡工廠。」

協會:「……。」

阿嬤繼續說:「今日仔的咖啡攏太多添加物、香精,喝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的天然。古早時我作咖啡的,咖啡沒有現在這麼香。」

協會:「……。」

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

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於是最終,我們找到了咖啡工廠,咖啡豆還是找不到。前陣子我們還有與大平洋一先生聯繫,仍是不知道如何向他坦白,當時候的咖啡都不是咖啡豆作的……。

協會這裡還是跟大家呼籲,不要私自將農宅當作工廠。雖然阿嬤的咖啡不是我們知道的那個咖啡,但是樹薯還是具有高度營養。畢竟阿嬤從來不會讓你餓肚子。

∵∴∵∴∵∴∵∴∵∴∵∴∵∴∵∴∵∴∵∴∵∴∵∴∵∴∵∴∵∴∵∴∵∴∵∴∵∴∵∴∵∴∵∴∵∴∵∴∵∴∵∴∵∴

以上文字內容來源於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以上就是我說的很有趣的歷史啊~看著上面那些照片,我還真相信這段歷史確有其事!但是除了這樹薯咖啡以外~我也相信在當時日據時期,在豐田村一帶,一定也有著真正的咖啡就是了XD

話說~有人喝過樹薯咖啡嗎?我還真想試試XD

∵∴∵∴∵∴∵∴∵∴∵∴∵∴∵∴∵∴∵∴∵∴∵∴∵∴∵∴∵∴∵∴∵∴∵∴∵∴∵∴∵∴∵∴∵∴∵∴∵∴∵∴∵∴

本篇文章2023/11/03於PotatoMedia,2023/11/13搬運至此。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這裡是不專業的各種雜談,是一些因為有興趣而去搜尋,查找資料後搞出來的玩意~網路上的資料不一定是完全正確,權當故事看看就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史努比〞是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茲從1950年代起連載的漫畫作品〝花生漫畫〞中,由主角查理布朗飼養的一隻外觀為黑白花色的小獵犬
〝史努比〞是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茲從1950年代起連載的漫畫作品〝花生漫畫〞中,由主角查理布朗飼養的一隻外觀為黑白花色的小獵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兩個月前,我幾乎每個星期一上午到中醫針灸科門診,尋求治療睡眠障礙,成效還算不錯。不過,最近因讀書寫稿壓力增多,反而覺得甫吃完早餐,就得趕去門診,有受制於時間的催促感,而失去了自在從容,於是,我索性暫停了這個門診治療,恢復自由人的身分。上個星期,我的工作量稍為減少,覺得身體應該維修一下,便久違地來到門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魚池鄉這幾年有很多農民投入咖啡栽種的世界 簏高香茶巷更是咖啡☕️跟紅茶的熱區 每每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進入 品嚐咖啡跟紅茶的世界 朋友的咖啡館位於香茶巷內 有很可愛的咖啡豆造型的扛棒 館內走我很喜歡的簡約工業風格 咖啡來了 朋友自己栽種自己烘的咖啡豆 專業手沖出來的咖啡☕
Thumbnail
富吉珈琲 Fuji Cafe原先是開在彰化員林的金水咖啡,選在台中舊城區商圈重新開始,而聽他們述說是如找到這個店面,也是個頗有歷史脈絡的故事。門前的松樹,一度還以為這裡以前是日本料理店。老建築的前身是間太陽餅的加工廠,用了許多鋁製窗框及高檔建材,這在戰後的年代是很寶貴的資源,沒有被政府徵募去做..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位於南投魚池鄉,海拔700公尺的山區,孕育了一款獨特的台灣原生茶。這款茶屬於紅茶種,由當地的原生山茶樹精心培育而成,夏季是其採集的黃金時期。透過傳統的工法,這些茶葉被細心揉製成黑色帶褐色的細長條索狀,每一片茶葉都承載著山林的精粹。
兩個月前,我幾乎每個星期一上午到中醫針灸科門診,尋求治療睡眠障礙,成效還算不錯。不過,最近因讀書寫稿壓力增多,反而覺得甫吃完早餐,就得趕去門診,有受制於時間的催促感,而失去了自在從容,於是,我索性暫停了這個門診治療,恢復自由人的身分。上個星期,我的工作量稍為減少,覺得身體應該維修一下,便久違地來到門
Thumbnail
早期手搖飲料店未盛行時,街道上菜市場旁,路邊攤就有賣古早味紅茶。近年來流行的珍珠奶茶,也是使用紅茶再加鮮奶,可見台灣人已多年喜歡喝紅茶。
EP.40 臺灣第一座蔗作移民的糖廠—花蓮糖廠(甜言蜜語話糖史)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ujjx5t7000501vj1vhke0di 花蓮地區新式糖業的奠基,始自明治32年(西元1899年)的賀田金三郎東臺灣開發計畫,然而其開發過程並非事事順利,究竟
Thumbnail
幾年前去了一趟京都,咖啡文化極為盛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國後在圖書館,無意間在架上看到一本書,講的是傳承三代的咖啡故事,書裡的一個別冊,記載了幾家台北市的咖啡店,引發我的好奇,展開一場按圖索驥、台北老咖啡店家散步之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魚池鄉這幾年有很多農民投入咖啡栽種的世界 簏高香茶巷更是咖啡☕️跟紅茶的熱區 每每假日都有絡繹不絕的遊客進入 品嚐咖啡跟紅茶的世界 朋友的咖啡館位於香茶巷內 有很可愛的咖啡豆造型的扛棒 館內走我很喜歡的簡約工業風格 咖啡來了 朋友自己栽種自己烘的咖啡豆 專業手沖出來的咖啡☕
Thumbnail
富吉珈琲 Fuji Cafe原先是開在彰化員林的金水咖啡,選在台中舊城區商圈重新開始,而聽他們述說是如找到這個店面,也是個頗有歷史脈絡的故事。門前的松樹,一度還以為這裡以前是日本料理店。老建築的前身是間太陽餅的加工廠,用了許多鋁製窗框及高檔建材,這在戰後的年代是很寶貴的資源,沒有被政府徵募去做..
Thumbnail
上次做完咖啡簡史的筆記,著重在世界方面。這次來記錄台灣咖啡簡史吧~ 荷治~清領時期 1624~1662期間,荷蘭人於台灣殖民,可以說在台灣最早開始喝咖啡的是荷蘭人,但當時也只限於荷蘭人自己飲用,並未在台種植或將喝咖啡的習慣帶入台灣。 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朝時期,英商德記洋行從馬尼拉引進
Thumbnail
記錄一下關於學到的咖啡歷史筆記。 前言 根據研究所述,咖啡這種植物為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阿拉伯地區的原生植物,咖啡樹的栽種也是由此地區開始擴散至其他熱帶地區。 關於最初開始飲用咖啡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在衣索比亞地區的牧羊人,偶然發現羊群在吃了某種灌木的果實和葉子後,表現得異常興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