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何謂產後憂鬱?這就得從「產後情緒障礙」(postpartum mood disorders)的三大類別談起。
-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發生率50%~80%,在產後幾天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的現象。不過大多是暫時性症狀,一般不需治療即可自行緩解。
-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發生率10%~15%,在產後6周內發生。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失去興趣、食慾低落、失去活力、罪惡感、專注力與決斷力降低、失去價值感、反覆想到死亡等,並且持續超過2週。若未接受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持續數月甚至超過一年,因此建議就診接受藥物或心理治療。
-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發生率0.1~0.2%,除了憂鬱症狀以外,還會伴隨出現妄想、甚至幻覺(例如:覺得小孩是惡魔,周遭的人都在監視自己或計畫傷害小孩,聽到上帝、神佛、惡魔對自己說話)。必須積極接受治療甚至考慮住院,避免自我傷害或傷害嬰兒。
以下網頁有產後憂鬱症的自評量表可供參考:
男性產後憂鬱症
根據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研究指出,約有10%的父親罹患「產後憂鬱症」。若是把範圍擴大到「產後情緒低落」,則有約1/4的父親符合診斷。
與女性產後憂鬱症相比,男性會有一些較為不同的症狀表現:
- 易怒、暴躁、甚至出現暴力行為。
- 失去生活樂趣與工作熱情。
- 持續工作。
- 與親友保持距離,減少人際互動,社交退縮。
- 感到憤世嫉俗。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產後憂鬱」與「工作」的關係,因為這與我後續在2020年決定移居沖繩、2021年(46歲)決定提早退休這兩個人生重大決定息息相關。
由前段說明可以發現,罹患產後憂鬱症的男性與女性,其中一個很大不同是「面對工作」的態度。
理論上,處於憂鬱狀態會使人降低活動力、專注力、判斷力,而這些都是與工作表現極度相關的重要能力。然而,為何處於產後憂鬱症的男性卻會出現(反而轉為)「持續工作」此一症狀?
其實理由不難想像:藉由投身工作,可以減少面對、照顧小孩的時間,同時也能減少與親友互動的機會。
至於女性為何較少出現此一症狀?當然就是因為絕大多數新生兒是由母親照顧,因此媽媽要不就是請育嬰假,要不就是根本辭職在家帶小孩,根本少有立刻投身職場的機會。就算很快回到工作崗位,家人也不可能允許身為母親者每天加班而不在家照顧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