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ax Harlynking on Unsplash
每個人,辛苦賺錢的目的,應該都是希望可以存到一筆金額,然後過上舒舒服服的日子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存到了這一筆錢,之後呢?要怎麼樣守住這筆財富,甚至讓他變更多呢?如果把存錢比喻成上山,那麼守住錢財就像是下山,其實跟上山一樣重要,正因為如此,所以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也是這本書的書名『無限投資學』的由來。
作者托比.馬帝斯是一名美國資深稅務律師,看過許多有錢人及窮人的稅務資料,他得以分析國稅局每年公布的資料,分享那些持續獲利的人的獲利方法,並找到其中的理財行為模式。不過由於作者是美國人,而美國的稅務計算跟台灣不一樣,所以本書介紹的內容用在美國股市可以百分之百適用,用在台灣股市的話大概可以參考他的概念。作者書中也提到,不論是哪個國家,哪一種投資方法,最重要的都是「計算、計算再計算」,只要精算,絕對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方法。
因為作者是稅務律師,所以這本書的概念會先從非常實務的實際動筆計算開始,計算你的收入與支出、資產與負債,最後得出你的所得差與資產負債表,是一本系統化理解財富的教科書,書中也會分析學貸是否划算?怎麼樣的房產適合投資?哪一種退休金比較好(比較美國的401K與羅斯個人退休帳戶),最後,手把手教你有錢人都是如何做他的資產配置。這次的分享會著重在教大家辨識自己的財富狀況並介紹書中的無限資產配置法,其他細節會整理在我的IG喔!
不過,投資不可能沒有風險,書中介紹的方式是相對低風險,以累積資產為出發點的方式,而不是上沖下洗,期望能一夜致富的方法,不過只要遵守簡單的紀律規定,然後以長期為出發點,大家都可以像書中的富人一樣打造永恆的財富。
1. 計算你的所得差
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財富策略,第一步就是得計算自己的所得差,而且最好是親自計算,如果交給券商或是其他經理人代操,也許會有好的表現,但他們終究不會像你一樣關心你的財產。
首先,加總你的月收入總額,包含薪資以外的所有收入,像是小費、利息、獎金、股利、出租房子的租金、退休金、贍養費(如果有的話)、其他收入。在這一步驟,我們統一以月為單位計算,如果你有一年發一次的股利,要記得除以12;如果有季收的租金,記得除以3。
加總月支出總額,盡量列出你每個月花的錢,包含食衣住行育樂、保險、水電瓦斯、房貸、車貸、電視費、保母費、醫療支出等等,列的越細越好,這樣之後才可以幫助你了解那些支出是多餘。
(例如,假設小美每個月收入有薪資40,000、獎金10,000,房租6,000,月收入總額就是56,000;開銷有房租10,000;伙食10,000,水電瓦斯1,000;交通1,000;保險5,000;電信費1,000;寵物用品3,000;休閒娛樂10,000;健身房1,000,月支出總額就是42,000)
所的差=月收入總額-月支出總額。
(所以以這個案例來說,所得差就是56,000-42,000=14,000)
所得差是你每個月流動的資金。這個步驟相當值觀,如果你每個月收入五萬,支出四萬,你的所得差就是一萬。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動作,我們平常可能每筆支出都不大,但是累積起來卻發現薪水不知不覺都被花掉了,只有把支出一筆一筆記下,才能詳細檢視清單,發現哪些支出只是「想要」而不是「需要」,就可以比較無痛的減少這些不必要的開銷。
(像這邊把開銷列出來之後,小美就發現在休閒娛樂這邊花太多錢了,可以減少一些非必要的飯局來漸少支出。如果少花5,000,小美的所得差就會增加到19,000)
另一方面,要制定投資目標,就必須量化自己目前的所得差和理想目標的差距,就像想要減重,必須計算自己的基礎代謝率以及吸收進來的熱量差,如果計算的結果是正值,就知道你距離「財富自由」越來越接近。
2. 計算你的資產淨值
剛剛我們計算的所得差是你每個月流動的資金,現在我們要來計算你的淨值,也就是你此時此刻資產-負債所剩餘的淨資產。
傳統學校學的算法中,資產包含存款帳戶、股票、債券、退休金、應收帳款、房屋、汽車等有價值的物品;而負債包含你的房貸、車貸、信貸、未繳帳單、學貸等等。
資產淨值=總資產-總負債。
在這裡作者對房子和車子的資產計算方式與舊有算法不同:以前如果你擁有一間價值一百萬的房子,房貸五十萬元,那麼我們計算出來房子的淨值是五十萬元,但是這樣的淨值會讓我們誤判,今天如果房子是自住的,那麼你如果突然失業了,也沒辦法突然把房子賣掉、再者,就算賣掉,扣除仲介費用、稅金等等,可能也不會是一百萬;如果要把房子再拿去貸款,以失業狀態銀行可能不會貸給你。所以更理性的算法,汽車跟房子都屬於負債。
更簡單的歸類,如果這個資產是會存錢進你的戶頭,那就是資產,如果他是要你付錢出來,那就是負債。所以如果你有第二間房子,每個月收租10,000元,扣掉房貸8000元,那麼他就是你的資產。
3. 計算你的無限收入與退休門檻
作者書中所稱的無限收入就像我們常說的被動收入,即你的資產幫你創造的收入,不管你有沒有在工作、你在睡覺、在旅遊、退休後,都持續收到的收入,像是租金、股利、利息收入等等。
作者研究美國國稅局出版的《國稅局資料簿》發現,年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人當中,平均有36%來自被動投資得到的獲利,他們還繼續工作,但工作已經不是為了收入的壓力,並且其中有65%的人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收入來源;45%的人有四種收入來源;29%人有超過五種收入來源。
3.1 計算你的每日無限收入:即剛剛所稱的資產所產生的收入,包含:淨租金(收租-房貸-房屋保養開銷)、股利、利息、版稅……等(一般人都是以月為單位收到這些收入,所以可以把月收入*12個月/365天,得到你的每日無限收入。)
(假如小美有房租收入6,000,沒有其他被動收入,那麼我的每日無限收入就是6,000*12/365=197元)
算出來的每日無限收入就是你如果不工作還能夠賺到的收入,如果你能夠每天花少於這個金額,就可以退休了
(以小美的案例來看,我如果每天花少於197元,小美就可以退休了,但是這個金額連吃飯都不夠,所以小美知道她距離退休還有一段距離。)
3.2計算你的每日支出:如果不夠退休的話,就需要計算你現在的每日支出跟無限收入的差距:我們把前面計算的月支出總額*12/365=日支出總額。(剛剛計算的每月支出為42,000,所以每日支出為1,380)
P.s這邊作者都使用每日為單位,但我覺得用每月也可以,看個人習慣。用每日的好處是讓人比較好檢視自己的花費,比如說,你會發現自己每天可以少喝一杯咖啡。
3.3計算你的退休門檻:最後,把每日支出總額-每日無限收入=距離退休的差距。(小美距離退休差額為1,380-197=1,183元/每日,但是剛剛有算,小美每個月可以再省下5,000元,所以小美的日開銷會減少至37,000*12/365=1,216,如此一來,小美距離退休的門檻就縮短到1,216-197=1,090元)。
實際動筆算完後,才對於自己的財富自由距離更有概念了!但是可能會有點挫折,這之中的金額差距要怎麼填補?接下來就會開始說明累積無限資產的方法、以及有錢人是怎麼投資的。也許一開始累積的速度很慢,但是這只是數學的問題,只要持之以恆的執行,加上複利的幫忙,你也會持續得到無限收入。
金錢流動的三大禁忌
前面,我們計算出自己的所得/支出清單與資產負債表後,接下來要先校正我們的財務觀念,來看看這幾個項目間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我們的財富自由計畫。
一般人的金錢流向很單純,都是用所得來支付支出(如下圖二),有多餘的收入才會買資產。概念很好理解,不過有些人平常沒有累積資產的話,常常掉入以下三個禁忌:
第一大禁忌:用負債支付開銷(如下圖三)
平常沒有累積資產,當意外發生時,所得不夠支付開銷,就會變成用負債支付開銷,負債可能是信貸、車貸等,用負債來支付基本開銷,代表你的收入不夠支撐你的生活,長久下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距離累積資產越來越遙遠。
第二大禁忌:用所得支付負債(如下圖四)
在這邊,作者把房子/車子都歸類為負債,因為你每個月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是拿去付給銀行,等於是幫銀行賺錢。所以就算你的收入足以繳房貸,也建議在此階段先克制慾望,把錢拿去買資產,當你有足夠的資產時,就可以開始拿資產賺的錢買更貴的東西。
第三大禁忌:用負債支付負債(如下圖五)
很多人除了用薪資買車子/房子,還會連頭期都用信貸的方式支付,這是身陷財務牢籠更快的方法。不是說你不能買車,如果說你真的需要交通工具,那麼也要選擇自己可以負擔的起的交通工具。如果你要買房,那麼你應該去是算在同一社區租房的成本,這就是你買房的預算,然後把存下來的錢拿來買進資產。當資產累積後,資產創造的現金流可幫你負擔更好的房子。
所以我們應該節省到什麼時候呢?
我們應該都聽過許多類似故事:許多新創公司在草創初期拿到一筆投資人的資金,但是產品還沒有穩定的銷量,就把錢花在布置辦公室,提供健身房、咖啡吧等福利給員工,結果在投資人的資金燒光後公司也跟著倒閉了。如果說這些東西可以為他帶來獲利,那也沒什麼問題,但這些東西在初期都只是支出,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前期應該把資金花在開發產品、行銷等對獲利有效益的地方,等公司營收穩定再慢慢提升員工福利。
個人的資產累積也一樣,在累積財富前期,應該把賺到的薪資拿來買資產,讓資產為你的生活付錢,越早開始累積資產,複利的效果越驚人,等到累積一定的資產後,再適當的把資產拿來為你支付負債,到時候偶爾想買一些奢侈品也不是什麼問題(如下圖六)。
有錢人如何投資
清楚自己的資金流之後,接下來作者跟我們分享富豪們的資產配置。書中使用的資產配置模型是由合格的理財規劃師所設計的耶魯模型,加以濃縮成任何投資人都可以時做的方法,方法非常簡單,將資產如以下比例配置:
l 30% 配置於發股利的股票:
尋找長期穩定發放股利的股票並將他發放的股利再投入,由於股市的不確定性很高,所以富豪們是不會花太多時間又承擔這麼高風險的;相反的,他們找到幾支股利表現好的公司之後就長久持有。長期穩定發放股利的股票也代表這間公司能夠長期有不錯的獲利表現。
不過因為美國的股息再投資服務是不用繳稅的,而台灣的股利要繳稅(有合併課稅及分離課稅兩種),所以在選擇股票的時候,記得實際計算股利收益以及稅金的金額。
如果是美股的話,作者第二步是建議再透過選擇權市場出租你的股票(台灣不適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出這本書來看)。
*當你手上的資金有150萬元時,將其中10%=15萬持有現金,剩下135萬都投入高股利股票。
l 30%配置於不動產/REITs:
不是要你去買一大堆房子,可以透過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不動產投資信託,這是一種將不動產證券化,讓你可以小金額,在股市投資房地產的方式。他的現金收入來源主要是將房產出租後收取的租金扣除管理成本等費用,許多REITs是租給商辦、購物中心、旅館等大型商用地,所以租金以及出租率也相對穩定,且法規規定台灣目前市場上有七檔REITs。
如果資金夠大,也可以直接購入房產,但要仔細計算扣除管理房屋的費用、保險及房貸支出後,是否資本仍然大於負債。一開始金額也許不會太多,但我們每天、每周、每月都會收到穩定的報酬。
當你的資金超過150萬,達到300萬元時,就可以開始投資不動產。
l 30%配置於受管理的投資組合/ETF:
ETF就是指數型基金,等於一次投資一籃子股票,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管理費又比共同基金更低。
超過300萬元之後,就可以將股票投入風險較高的ETF,市面上ETF有依照產業別、風險類型等各種選項,證券公司發行ETF都有公開說明書詳細說明投資方針、費用等細節提供給投資人好好研究。
l 10% 現金:
當你的資金超過450萬元之後,就可以穩定的依照30/30/30/10做資產配置,留10%的現金供緊急使用。
以上方式真的不複雜吧!首先算好你的所得差,判斷你可以如何配置資產模型,盡可能降低非必要支出,你能投入資產的錢就多了。如果可以的話,設定定期定額強迫自己固定把錢投進去,你的財產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成長。接下來,針對資產配置的對象好好研究,因為你的投資策略是長期累積,等待資本成長後領取穩定的被動收入,當然投資組合也可以隨著標的的績效表現而調整,但不要花太多時間,建議一季調整一次就好,越簡化越容易遵守。
控制點
最後來分享,根據作者的觀察,這些事業有成的人,他們的出生可能來自各式各樣的環境條件,不管是在資源缺乏的地方、種族偏見或是曾陷入經濟困難的困境,但是只要抱著一個心態,最後總是能順利找到方法,通過逆境,這個心態決定了擁有財富的人跟沒有財富的人的不同,也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結果的信念。
相信外控的人,會偏向被動的回應外部環境,而相信內控的人則傾向相信人生是自己的態度和能力行動的結果,也就是他們相信自己是財務的主導者。當你相信自己有控制權,就是相信世界上的機會很多,你也會願意存錢,從是很多投資,本書所教大家的「無限投資學」在你身上才會有結果。
當你把心態.信念和行為加總在一起,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結語
跟主動選股不同,主動選股賺取的是價差,而無線投資打造的是穩定的現金流,且不受經濟大波動影響,從年輕大學生到退休族都可以簡單操作。
其中幾點特別提醒:書中作者特別不建議靠買低賣高賺取價差,就算是長期持有價值型股票也不建議把它賣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人賣出股票需要繳交資本利得稅,尤其持有一年以下繳交的稅率較長期持有稅率高;但是台灣人投資美股不需繳交資本利得稅,反倒是領股利需預扣30%股息稅,而台股目前賣出股票的所得差不需再額外課資本利得稅(只有0.3%證交稅),所以不是說賺取價差不好,如果你已經有很好的選股能力,當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就像股癌說的,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這本書也是提供一種投資方式給大家,最終投資的績效還是要靠大家實際操作、研究標的、遵守紀律、計算計算再計算,才能創造好的結果。
這本書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