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編輯的想像,就是報刊媒體的「守門員」,近似文學獎的初/複審評審,這只對了一半,今天的編輯,普遍「多工低薪」,多工,當然是因為媒體出於節約營運成本,而在每個需要專業技能的地方,都要求編輯「會一點」。
比如我曾任職鏡傳媒,公司有個單位叫「印務部」(紙本市場江河日下,許多媒體已裁撤掉這個部門,永遠不能裁的只有業務部,幫公司找錢才是頭等大事),關於印刷的一切--選紙(磅數與類型)、調/校色、對接印刷廠,全由這個部門負責,編輯「很懂」的情況可以對他們下達明確指令,不懂也OK,只要提出需求他們就使命必達,或分析給你聽為什麼行不通。
其他媒體的編輯就比較命苦,得搞定這一切親自跟印刷廠的窗口溝通,學會一堆專業印刷知識(也沒有不好,社會在走技能要走,只差在你會不會覺得心很累)。
自媒體戰國的發表自由
自媒體時代處處可發表、無人不能寫,但,這產生了一個超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內容確有珠玉之處,可是因為並沒有一位專業編輯給予建議,於是它就這麼粗糙地發表出來了,結果可想而知,點擊若有似無、迴響稀稀落落。
其實很多新手作家的作品,是擁有部份「黃金質地」的,但可惜就在沒有打磨,於是整鍋粥拍了了。
發表欲、急於尋求肯定都是可理解的人之常情,但這件事情還是有它的有效益執行方式,我先不扯社群導流,增加流量的撇步非本篇重點--我想談的是,你有沒有意識到:作品出去之前,必須盡可能根除所有「低級錯誤」,且在作品的精緻度上以高標自我檢核?
獨立編輯的功能
我沒有要爭辯「美學」層次的問題,好比說,你發表一首流行音樂,檔案出去了,結果錄音出包背景居然超多雜音,你認為聽的人做何感想?至於曲是否耐聽抓耳、詞是否禁得起咀嚼,這就是編輯存在的目的。
國外這個制度早行之有年,獨立編輯原則上不棣屬任何出版機構,純為作家服務,可能兼任「經紀人」的角色,為作家的出版和發表出謀劃策(類似演藝圈接通告、找試鏡機會)。
但國內作家並沒有這個概念,大部分人想的是「方便就好」,於是你把作品交給親朋好友品讀,期待得到有建設性、有啟發性的回饋--恕我直白,這不是刻舟求劍緣木求魚什麼才是?不是人人都是「專業讀者」,比如今天你寫BL,假如你的親朋好友是BL狂粉,他確實可以就自己的閱讀經驗給出相對中肯的評價,但是如果你交給一個一輩子沒關注過BL的人,我就想問你到底期待什麼?--假設你並不只是渴望「形式上」的肯定諸如「好棒棒」、「滿好看的」。
來,錢嫂來了,你想知道「專業讀者」的價碼嗎?出了數本寫作教學書,頗有名氣的
李洛克一對一線上諮詢價碼是台幣5000,我可以理解他以價制量的心情,畢竟他也度過滿長一段無償幫看稿的功德歲月,為了不要搞死自己,開價嚇走某些免費仔是很合理的。
我必須嚴肅強調,「好的創作,都該有價」(我補述一下它的先後順序:先追求作品的「價值」,再尋找最好的「價格」--網路上一堆強調怎樣「賣作品」,但閉口不談「優化作品」重要性的文章,賣東西之前不用先把品質搞好嗎到底會不會做生意!)是我說的,同樣,「專業服務,都該有價」。網路上不乏有人從事免費評稿之類的活動,我曾認真讀了幾篇這些人的回饋意見,恕我在這方面頗為「滅絕師太」,建設性、啟發性無一達標,就是評個空虛寂寞冷而已--免費的確實不必太期待。
至於各種寫作團體抱團相互評稿看稿,比如我運作已兩年多的Moss墨漬寫作會,或知名度更高的耕莘、搶救文壇新秀等等,比較像是資源共享,是另一回事。
我理想中的編輯
不是導師,而更近似於戰友。
與你有相近文學觀與審美觀,但也許面向不同、程度有異,無所謂,電波對得上比較重要。
很多人以為,校潤稿這種事有需要給別人賺嗎?有這麼嚴重嗎?真正寫完一部作品進行過校潤稿的作家,會知道那個過程有多痛苦。校稿容易得多,找出錯謬字詞句罷了,潤稿才要人命,人都有「盲視角」,再天才都一樣,你可能讀了五六七遍,都看不出某句對白的邏輯矛盾,或某段劇情的冗蔓多餘。
《火影忍者》日向一族的「白眼」使他們有成為體術高手的本錢,但岸本早早揭露,白眼不是無敵,一樣有死角,就這個概念。
誰可以看到你的死角?旁觀的、具備相對應美學素養及技巧概念的編輯。
請不要把網路寫作平台的責編跟報刊媒體的編輯劃上等號,很多時候他們「一個打一百個」,業務又一直往肩膀上加,要開發作家、監控流量、確保網站營運正常等等,能分給負責作家的時間極少,就有點像大學教授,一個班那麼多個怎麼可能每個都「入室弟子」?一定是最照顧有禮貌、合眼緣、總是讀完指定讀本,會發問、下課會來請教且提出有咀嚼過的問題的學生啊,其他那些上課只顧滑IG的,沒當掉你已經很佛了。
所以不必對平台責編抱有太多期望,注意,本專題對話對象是新手,你若是大神、平台的掌上明珠,以上陳述當然不適用在你身上。
有效創作,內容為王
我相信所有新手都會經過這個過程--自我懷疑、需要肯定,心態的怯懦完全表現在「過度謙卑」的狀態上,那種過度謙卑展現了一個人的底氣不足。
我確實也欽羨某些「得獎型作家」比如《花甲男孩》楊富閔,他的路數幾乎不用怎麼調校就是文學獎寵兒,天生吃這行飯,但我相信這樣的類型只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寫作者都是在落榜與退稿間鍛鍊寫作意志。
心態面上,如果可以調整到「寵辱不驚」是最健康的,因為沒得獎真的不純因為作品問題,我之前談過了;或許有人會問,如果一直都沒得獎呢,也不用自己騙自己吧?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請不吝按讚、拍手、轉發,並且追蹤我以及我的出版專題
《泯滅天使盪遊誌》、
《無人不能寫年代記》,也歡迎留言提出你的觀點和我一起討論。你的鼓勵是我寫作下篇文章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