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牆下的生存指南|當書店遇見社區,熟悉的場域最對味|城鄉潮間帶

書牆下的生存指南|當書店遇見社區,熟悉的場域最對味|城鄉潮間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張沛榛(以下稱呼Patti), 2019年接下潮間帶店長的角色,現為書店的企劃師,近三年透過「進擊的書店」計畫將書店移動至宜蘭各地的社區場域,若說在這樣的時代書店可能的樣貌,或許與不同的人在不一樣的場所相遇就會有N+1種型態發生。

raw-image

l 潮間帶的多樣性:報告書、工作參考書、議題選書

走進城鄉潮間帶,左側的書櫃上陳列著整牆的報告書,要說起這間非典型書店,得先認識前身「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直到2017年成立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為止,廿多年來他們在宜蘭鄉鎮間進行城鄉規劃、文史調查與文資保存的工作,貼地氣程度無人可望其項背,亦成了開書店的契機。

raw-image

若有人至縣史館或縣政府查找資料,回覆通常為:「你們直接去找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於是在2017年基金會轉型為公司之始便有了開書店的構想,Patti在接手店長一職的初期便著手整理原先工作室的資料與藏書,書店有兩面牆是工作上的參考用書,而店裡的選書以空間、環境及社區營造為主,再加上Patti個人關心的性別、海洋及香港等議題,透過對外開放讓更多人知道城鄉潮間帶在做什麼,或許是因為氛圍太像工作室,書店剛開的前段日子因為沒有招牌而讓許多人對於空間有些卻步,後來Patti爭取做招牌加上這兩年來舉辦的活動、講座,書店成了許多人認識宜蘭的窗口。

raw-image

l 與其思考怎麼讓社區走進書店,不如將書店帶到社區

本業為空間暨城鄉規劃的組織,與地方的密切交往成了書店最有力的後盾,多年下來與社區培養的信任關係在「進擊的書店」中充分體現,「進擊的書店」為城鄉潮間帶自2020年啟動的計畫,過去居民會因為社區規劃到書店開會、上課,但進擊為的是更積極地接觸社區居民,因此第一年便選了三個長期陪伴輔導的社區,分別為壯圍後埤社區、員山結頭份社區、宜蘭市篤行國宅社區,「當書店進入XX社區」按字面看來像是單向的行動,可實際的主體為社區自身,籌畫之初便是與社區居民一起討論,透過舉辦議題工作坊了解居民想看什麼書,這些組成大多為長輩的社區平時可能未有閱讀習慣,因此便由老師引導帶領,Patti說道:「像是書店後面的篤行國宅社區,老師問長輩喜歡什麼,阿伯說喜歡睡覺,於是有了醫療保健主題選書,失眠的書還成為了書展時最受歡迎的選項。」

後埤社區主題講座

後埤社區主題講座

討論書展辦在哪裡,Patti說舉辦在社區這件事很重要,而且得是居民平常會使用、經過的場地,不能是一個陌生的空間,篤行國宅社區的總幹事甚至為了讓居民參與,將平時跳舞的場地移往社區活動中心,儘管社區的幹部揣著擔憂,仍盡力讓居民有機會踏入書展的場地、翻開書籍;書展期間由社區居民負責顧展,Patti認為社區自身的號召與參與依然是書展能不能順利的關鍵,像是去年的雙連埤社區阿姨會主動介紹參展書籍、熱心的幹部在家戶與通訊群組間賣力宣傳。

篤行國宅社區 主題書展

篤行國宅社區 主題書展

l 城鄉是相對的概念,鄉下的書店肩負更多元化的角色

Patti過去在出版社擔任編輯,走入社區是她來到書店工作後才開始的體驗,她跟在公司三位資深老師一旁觀察他們怎麼跟社區互動,了解社區的脈動以及累積信任的基礎是與社區合作的不二法門,好比書展的時間必須與社區重要的活動錯開,又或是疫情期間能否接受以線上方式舉行,在在考驗著執行者與社區溝通的能力。

城鄉潮間帶店長Patti

城鄉潮間帶店長Patti

考量到書籍並非每個人都能看懂,「進擊的書店」透過講座讓作者直接走入社區,為了因應長者需求,還加碼要求講者全程以台語分享,Patti最初想推廣閱讀的這個單純心願,在過程中牽涉了更廣的層面與不同面向的收穫,書籍成為了載體將不同年齡層的人兜在一起,這些參與的人可能是平時沒有機會走入書店的人,對他們來說書籍或許是有距離的東西,Patti回憶過往在大型連鎖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與會人是可以預見的客群,但在社區辦講座組成非常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在外縣市工作的雙親或年輕人。

三年來城鄉潮間帶以書籍作為媒介,在熟悉的場域創造出社區交往的另一種可能。Patti談及在獨立書店工作不同於在出版社的思考,出版業考量的通常是最多數人有興趣的書,來到書店反而相反,主題性的書比較受到讀者青睞,分眾化時代獨立書店能夠有空間展示關注的議題,至於如何理解「城鄉」的概念呢?她笑說自己跟老闆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城鄉一直是相對的概念」,台北相對宜蘭、宜蘭市相對其他鄉鎮,比起資訊取得容易的城市,鄉間的書店肩負的角色更多元,店裡一大面經年累月的報告書牆,儼然成為了宜蘭在地知識圖書館,而多年來有形的空間規劃、無形的社區人際連結成為了潮間帶豐富的生態網絡,孕育長出書店的百變樣貌。

raw-image

◆店家資訊

城鄉潮間帶書店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民權新路37號

營業時間: 13:00-18:00 (若有特別公休日會另外公告)

聯繫方式: 03-9359771FB

粉專: 城鄉潮間帶

IG: @intertidal37

avatar-img
旅人書店的沙龍
72會員
110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書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與老縣長林才添密切相關的宜蘭歷史空間除了「林曹祖宗之墓」之外,還有先前介紹過的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這兩個歷史建築中都可見到高壓電瓷礙子的身影。此外林才添在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推動了第二代宜蘭縣議會廳舍興建,在他就任宜蘭縣長那年,適逢宜蘭設縣十周年也應景地設置了「宜蘭設縣紀念碑」。
宜蘭老縣長林才添除了政治成就外,在教育、產業及宗教的參與投入也影響深遠。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便是由林才添創辦,更全台首創「陶瓷工程科」培養產業人才。林才添家族的「高壓電瓷礙子」生產事業也曾盛極一時,而礙子不良品也被用作造景建材,在宜蘭頭城一帶形成獨特的景觀,甚至大里天公廟也可見到。
這集開始要介紹一位較少被談論但很值得認識的宜蘭老縣長林才添,原因單純是林才添也是先前談過的宜蘭縣定古蹟「林曹祖宗之墓」的改建主導者。然而,政治路上大多眾望所歸或第一高票的林才添老縣長,後來因為「溪南溪北之爭」無緣連任默默淡出政局?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將告訴我們來龍去脈與幕後秘辛。
在台灣數一數二迷你的宜蘭公園,在日治時期是各種紀念碑的匯集處,戰後改名「中山公園」後不僅也有新設的紀念碑,還曾經蓋了十來棟包含違建的建築物?!此外,宜蘭公園因為公會堂被改為戲院經營,也曾經是宜蘭青年男女的約會名所!
台灣第一座公園為1897年開園的台北圓山公園,也就是說「公園」在台灣出現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現代的公園概念是日治時期參照西方經驗被日本人引入實行於城市或市街更新計畫,當中的殖民現代性色彩不言可喻。本集開始將以五集的篇幅,以「宜蘭公園」(aka宜蘭中山公園)為案例講述一座公園從無到有的歷程。
宜蘭公園東南隅、民權路與崇聖街路口側有座特別且重要的紀念碑──「獻馘碑」。這座乍看其名有些令人費解的紀念碑,背後蘊含了日本人殖民台灣鎮壓宜蘭泰雅族原住民的歷史;關於獻馘碑還有一個「到底碑下面有沒有埋頭骨」的都市傳說,然而要考察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就必須得細說從頭,從「獻馘碑」的前身「首塚」談起。
與老縣長林才添密切相關的宜蘭歷史空間除了「林曹祖宗之墓」之外,還有先前介紹過的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這兩個歷史建築中都可見到高壓電瓷礙子的身影。此外林才添在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推動了第二代宜蘭縣議會廳舍興建,在他就任宜蘭縣長那年,適逢宜蘭設縣十周年也應景地設置了「宜蘭設縣紀念碑」。
宜蘭老縣長林才添除了政治成就外,在教育、產業及宗教的參與投入也影響深遠。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便是由林才添創辦,更全台首創「陶瓷工程科」培養產業人才。林才添家族的「高壓電瓷礙子」生產事業也曾盛極一時,而礙子不良品也被用作造景建材,在宜蘭頭城一帶形成獨特的景觀,甚至大里天公廟也可見到。
這集開始要介紹一位較少被談論但很值得認識的宜蘭老縣長林才添,原因單純是林才添也是先前談過的宜蘭縣定古蹟「林曹祖宗之墓」的改建主導者。然而,政治路上大多眾望所歸或第一高票的林才添老縣長,後來因為「溪南溪北之爭」無緣連任默默淡出政局?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將告訴我們來龍去脈與幕後秘辛。
在台灣數一數二迷你的宜蘭公園,在日治時期是各種紀念碑的匯集處,戰後改名「中山公園」後不僅也有新設的紀念碑,還曾經蓋了十來棟包含違建的建築物?!此外,宜蘭公園因為公會堂被改為戲院經營,也曾經是宜蘭青年男女的約會名所!
台灣第一座公園為1897年開園的台北圓山公園,也就是說「公園」在台灣出現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現代的公園概念是日治時期參照西方經驗被日本人引入實行於城市或市街更新計畫,當中的殖民現代性色彩不言可喻。本集開始將以五集的篇幅,以「宜蘭公園」(aka宜蘭中山公園)為案例講述一座公園從無到有的歷程。
宜蘭公園東南隅、民權路與崇聖街路口側有座特別且重要的紀念碑──「獻馘碑」。這座乍看其名有些令人費解的紀念碑,背後蘊含了日本人殖民台灣鎮壓宜蘭泰雅族原住民的歷史;關於獻馘碑還有一個「到底碑下面有沒有埋頭骨」的都市傳說,然而要考察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就必須得細說從頭,從「獻馘碑」的前身「首塚」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