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榛(以下稱呼Patti), 2019年接下潮間帶店長的角色,現為書店的企劃師,近三年透過「進擊的書店」計畫將書店移動至宜蘭各地的社區場域,若說在這樣的時代書店可能的樣貌,或許與不同的人在不一樣的場所相遇就會有N+1種型態發生。
l 潮間帶的多樣性:報告書、工作參考書、議題選書
走進城鄉潮間帶,左側的書櫃上陳列著整牆的報告書,要說起這間非典型書店,得先認識前身「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直到2017年成立城鄉潮間帶有限公司為止,廿多年來他們在宜蘭鄉鎮間進行城鄉規劃、文史調查與文資保存的工作,貼地氣程度無人可望其項背,亦成了開書店的契機。
若有人至縣史館或縣政府查找資料,回覆通常為:「你們直接去找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於是在2017年基金會轉型為公司之始便有了開書店的構想,Patti在接手店長一職的初期便著手整理原先工作室的資料與藏書,書店有兩面牆是工作上的參考用書,而店裡的選書以空間、環境及社區營造為主,再加上Patti個人關心的性別、海洋及香港等議題,透過對外開放讓更多人知道城鄉潮間帶在做什麼,或許是因為氛圍太像工作室,書店剛開的前段日子因為沒有招牌而讓許多人對於空間有些卻步,後來Patti爭取做招牌加上這兩年來舉辦的活動、講座,書店成了許多人認識宜蘭的窗口。
l 與其思考怎麼讓社區走進書店,不如將書店帶到社區
本業為空間暨城鄉規劃的組織,與地方的密切交往成了書店最有力的後盾,多年下來與社區培養的信任關係在「進擊的書店」中充分體現,「進擊的書店」為城鄉潮間帶自2020年啟動的計畫,過去居民會因為社區規劃到書店開會、上課,但進擊為的是更積極地接觸社區居民,因此第一年便選了三個長期陪伴輔導的社區,分別為壯圍後埤社區、員山結頭份社區、宜蘭市篤行國宅社區,「當書店進入XX社區」按字面看來像是單向的行動,可實際的主體為社區自身,籌畫之初便是與社區居民一起討論,透過舉辦議題工作坊了解居民想看什麼書,這些組成大多為長輩的社區平時可能未有閱讀習慣,因此便由老師引導帶領,Patti說道:「像是書店後面的篤行國宅社區,老師問長輩喜歡什麼,阿伯說喜歡睡覺,於是有了醫療保健主題選書,失眠的書還成為了書展時最受歡迎的選項。」
討論書展辦在哪裡,Patti說舉辦在社區這件事很重要,而且得是居民平常會使用、經過的場地,不能是一個陌生的空間,篤行國宅社區的總幹事甚至為了讓居民參與,將平時跳舞的場地移往社區活動中心,儘管社區的幹部揣著擔憂,仍盡力讓居民有機會踏入書展的場地、翻開書籍;書展期間由社區居民負責顧展,Patti認為社區自身的號召與參與依然是書展能不能順利的關鍵,像是去年的雙連埤社區阿姨會主動介紹參展書籍、熱心的幹部在家戶與通訊群組間賣力宣傳。
l 城鄉是相對的概念,鄉下的書店肩負更多元化的角色
Patti過去在出版社擔任編輯,走入社區是她來到書店工作後才開始的體驗,她跟在公司三位資深老師一旁觀察他們怎麼跟社區互動,了解社區的脈動以及累積信任的基礎是與社區合作的不二法門,好比書展的時間必須與社區重要的活動錯開,又或是疫情期間能否接受以線上方式舉行,在在考驗著執行者與社區溝通的能力。
考量到書籍並非每個人都能看懂,「進擊的書店」透過講座讓作者直接走入社區,為了因應長者需求,還加碼要求講者全程以台語分享,Patti最初想推廣閱讀的這個單純心願,在過程中牽涉了更廣的層面與不同面向的收穫,書籍成為了載體將不同年齡層的人兜在一起,這些參與的人可能是平時沒有機會走入書店的人,對他們來說書籍或許是有距離的東西,Patti回憶過往在大型連鎖書店舉辦新書發表會,與會人是可以預見的客群,但在社區辦講座組成非常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在外縣市工作的雙親或年輕人。
三年來城鄉潮間帶以書籍作為媒介,在熟悉的場域創造出社區交往的另一種可能。Patti談及在獨立書店工作不同於在出版社的思考,出版業考量的通常是最多數人有興趣的書,來到書店反而相反,主題性的書比較受到讀者青睞,分眾化時代獨立書店能夠有空間展示關注的議題,至於如何理解「城鄉」的概念呢?她笑說自己跟老闆討論後得出的結論是:「城鄉一直是相對的概念」,台北相對宜蘭、宜蘭市相對其他鄉鎮,比起資訊取得容易的城市,鄉間的書店肩負的角色更多元,店裡一大面經年累月的報告書牆,儼然成為了宜蘭在地知識圖書館,而多年來有形的空間規劃、無形的社區人際連結成為了潮間帶豐富的生態網絡,孕育長出書店的百變樣貌。
◆店家資訊
城鄉潮間帶書店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民權新路37號
營業時間: 13:00-18:00 (若有特別公休日會另外公告)
聯繫方式: 03-9359771FB
粉專: 城鄉潮間帶
IG: @intertida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