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死刑提供安全感,但不提供安全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台灣最近因為殺警案,死刑存廢又被提上檯面。我看到一位警察朋友在臉書說,站在他的立場,他覺得在常執行死刑、或是殺警唯一死刑的國家,執勤會更危險,因為當逃亡中的犯人橫豎也是死,走投無路時的反撲力道會更可怕。

這是兩種直覺的衝撞,一邊是嚴刑峻法會讓犯人不敢犯罪,另一邊則是認為死刑會把犯人逼入絕境、狗急跳牆。前者當然是一般人的看法,但後者有沒有可能才是真實情況?

今年初在美國,已經不執行死刑的伊利諾跟維吉尼亞州,也因為殺警案而讓「殺警唯一死刑」的法案受到廣泛討論。美國死刑資訊中心對此作出統計,在全美員警因公殉職比例最低的9個州,其中8個已經廢除死刑,唯一沒有廢除的懷俄明州,已經30年沒有執行過死刑。

這樣看來,似乎我警察朋友的說法比較準確。即使不能做出廢除死刑反而可以增加員警執勤安全的結論,但至少可以說,死刑在統計上,似乎對員警執勤的安全並沒有幫助。

raw-image

也會有人說這是國情不同,於是我找了台灣2000年起的故意殺人案件數跟執行死刑數做了雙軸圖如下,大致上也可以得出和全世界差不多的結論:執行死刑跟治安,找不到明顯的關聯性。

raw-image

前幾天經過一間宮廟時,看到他們有「斬皮蛇」的服務。皮蛇就是帶狀皰疹,以前台灣人以為長帶狀皰疹是犯沖或中邪,還有皮蛇纏身一圈就會死亡的傳說,所以需要在此之前,用木劍、菜刀配合施治者的咒語跟法力來「斬皮蛇」。

這種習俗為什麼會流傳?因為皰疹長得就像蛇鱗,直覺就是要斬蛇頭才能治好,也絕對有些人真的斬完皮膚就好了。在我看來,這就跟台灣每次發生重大刑案就高呼死刑一樣,死刑不能直接帶來安全,就好像斬皮蛇不能真的治療帶狀皰疹,這些舉動只能讓你心裡好過一點。

如果要問我的意見,那我會說,只為了讓你心裡好過一點而殺人並不健康,許多讓人深惡痛絕的殺人犯,殺人的原因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如果不以生命為出發點,那執行死刑跟為了爽而殺人在動機上就沒有區別,在社會科學可以證明死刑能拯救更多生命之前,我看不出死刑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性。

當然還有許多說法,例如死刑有道德上的意義,即使死刑跟治安沒有絕對關連,但執行死刑能讓社會建立「罪有應得」的價值觀,這些論點早在沒有社會科學的年代就已經討論過無數次,如果有興趣可以參閱卡繆《思索斷頭台》或下面這篇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5/23
當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議場發言時,指出立院外的主辦單位已經宣布人數超過8千人,國民黨立委們則刻意地發出訕笑試著激怒他,而原本在開直播的黃國昌,聽到周圍國民黨立委的笑聲立刻也陪著笑,同樣的笑容,也曾出現他得知柯文哲要他當法務部長時,也曾出現在傅崐萁友好地摸了摸他的頭後。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Thumbnail
在台灣現行的刑法當中275條加工自殺罪 條文內容指出受他人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 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刑法當中的阻卻違法事由 其中之一是「醫療行為」在這邊我舉個例子例如醫生幫病人動手術不會觸犯傷害罪 因為這是醫療行為醫療行為顧名思義 希
Thumbnail
在台灣現行的刑法當中275條加工自殺罪 條文內容指出受他人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 徒刑。 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者,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據刑法當中的阻卻違法事由 其中之一是「醫療行為」在這邊我舉個例子例如醫生幫病人動手術不會觸犯傷害罪 因為這是醫療行為醫療行為顧名思義 希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討論廢死議題前,我們首先得對死刑有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維基百科上的闡述,是指國家機關或政治團體,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剝奪生命權作為刑罰的處罰方式。這段敘述裡面,牽涉到了國家、法律、權力、剝奪、及生命權這幾個關鍵字,而這些關鍵字將會在後續的討論中,因為不同的立場,而有不同的解釋。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欲廢死刑,光明正大的做法便是依民主原則修改牽涉到的法律,法條上無死刑,自然無人被法律剝奪生命。當前國人反對廢死者占大多數,贊成方的執政黨和廢死團體理應提出論述,並與反對方詰辯,力求社會趨於共識,最後達成合乎多數民意的廢死修法目標。如此方為磊落坦蕩之舉。遺憾的是,我們罕見執政黨與廢死團體對國人闡論甚麼
Thumbnail
台灣最近因為殺警案,死刑存廢又被提上檯面。我看到一位警察朋友在臉書說,站在他的立場,他覺得在常執行死刑、或是殺警唯一死刑的國家,執勤會更危險,因為當逃亡中的犯人橫豎也是死,走投無路時的反撲力道會更可怕。
Thumbnail
台灣最近因為殺警案,死刑存廢又被提上檯面。我看到一位警察朋友在臉書說,站在他的立場,他覺得在常執行死刑、或是殺警唯一死刑的國家,執勤會更危險,因為當逃亡中的犯人橫豎也是死,走投無路時的反撲力道會更可怕。
Thumbnail
日前,台灣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和英國公益組織「死刑專案(The Death Penalty Project)」合作,共同發表以立法委員為調查對象的「台灣立委對死刑之意見調查」報告。本集節目邀請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一同討論這份調查的結果......
Thumbnail
日前,台灣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東吳大學教授黃秀端和英國公益組織「死刑專案(The Death Penalty Project)」合作,共同發表以立法委員為調查對象的「台灣立委對死刑之意見調查」報告。本集節目邀請廢死聯盟執行長林欣怡,一同討論這份調查的結果......
Thumbnail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Thumbnail
4月28日,No. 118,#自由與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陸續想找一些台灣人的言行作為每日猜招,但是總沒看見適合的。這個事件或許可以記錄,雖然我很猶豫要引用大法官釋字535號關於臨檢的理由書,還是要選這個警察的愚蠢言行。
Thumbnail
羈押是審判前的動作,還沒有確定是否有犯罪。在這段期間我們都不能把犯嫌當作壞人,殊不知最後恐怕會因為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而羈押的目的也是擔心重要證據會流失,甚至嫌疑人確實有罪,趁著被判刑前逃亡海外,甚至與其他人串供。
Thumbnail
羈押是審判前的動作,還沒有確定是否有犯罪。在這段期間我們都不能把犯嫌當作壞人,殊不知最後恐怕會因為證據不足而無罪釋放。而羈押的目的也是擔心重要證據會流失,甚至嫌疑人確實有罪,趁著被判刑前逃亡海外,甚至與其他人串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