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退休時一年花多少錢,而且不用擔憂預先準備的退休資本被花光光?你努力為退休儲蓄,現在你準備把你的儲蓄變成薪水。但是你能負擔多少從儲蓄中提取和消費呢?如果花費太多,可能會在退休後面臨資金短缺的風險,但如果你花的太少,你可能無法享受你所設想的退休生活。究竟退休前要如何投資?退休後又要怎麼花錢?
1994 年,財務顧問威廉·本根 (William Bengen) 發表了一篇論文: 使用歷史數據確定提款率(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來回答這個問題,也就是後來 4% rule 的學理基礎所在。
解釋4% rule 相對簡單:將你所有投資加起來,並在退休的第一年提取其中的 4%。在隨後的幾年中,提領的金額是可以稍許調整的,以應對通貨膨脹。例如,假設你退休時的投資組合總額假設您退休時的投資組合總額為 1500萬元,那你將在退休的第一年提取 60萬元,如果那一年的生活成本上漲 2%,那麼要在下一年給自己加薪 2%,提取 612000元,通常按照這個公式,95%的人可以靠投資組合的本金和獲利,過上30年以上不虞匱乏的退休生活。
雖然 4% 法則是一個合理的方式,但它並不適合每個投資的情況。以下是一些應注意的事項:
這是一個嚴格的規則
4% 規則假設您每年根據通貨膨脹率增加支出,而不是根據您的投資組合的表現來更改提領額度,這對一些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它還假設您從未有過比通貨膨脹增加更多或更少花費的年份,這也不是大多數人在退休時的花費方式。即使是生活簡約規律的退休族,花用的金額也不太可能每年相同,30到40年是一個非常長的區間,中間肯定會發生一些預期外的事。
4% rule 由特定的投資組合試算
在檢查資產配置時,4% 法則的作者發現持有太少的股票比持有太多的危害更大。只有分配0% 到 25% 股票的投資組合的「壽命」嚴重受損。他還發現,如果唯一的目標是盡可能增加投資組合的可維持時間,那麼 50/50 的股債分配是最優解。換言之,4% 規則適用於投資 50% 股票和 50% 債券的假設投資組合。
當然我們的實際投資組合構成本來就人人不同,並且人們也可能會在退休期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資產配置的比重。股票波動雖然遠高於債券,但是成長性也比較好,如果在退休一段時間後,將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重降低,或許到頭來會因為資產整體的成長率不如預期,會面臨退休金不足、需要縮衣節食的窘境。
以前的經驗不能代表未來
4% 規則是1994年提出的,從1994到2022近30年,市場當然也面臨過修正和熊市甚至崩盤,但這段期間如果遵循4% rule 的資產配置和提領規則,看起來仍然沒有問題,畢竟這三十年也經過了2000年之前的科技股狂飆和兩次量化寬鬆政策。但我們也都知道以前的經驗不能代表未來,看後照鏡開車總是不太安全的,若是未來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股票和債券的市場回報可能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使用歷史市場回報來計算可持續的提款率,也許會導致提款率過高,造成退休計畫失敗。
超出 4% 的提領率
4% rule 可能犯的最大錯誤,是認為你一定可以嚴格遵守它。4%的提領率可以用作起點,也是幫助您為退休儲蓄的基本指南。若是希望在 30 年退休的第一年,從您的投資組合中獲得六十萬元,並且隨著通貨膨脹而逐年增加,那麼使用 4% 法則將要求您有 1500萬元的退休金資本。我們仍會建議必須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及市場的投資報酬和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採用個性化的消費率,然後常常做調整,但生活遠遠不像試算範例那樣單一,每年只領取4%左右的資產,要持續30年,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如何打造個人化的退休金儲備策略?請先問自己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