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尼留斯. 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是是一位依靠航運和鐵路致富的美國商業鉅子,也被叫做美國鐵路大王,於 1877 年去世時,《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了一篇社論,預測這位世界級富豪的遺產:
老范德比爾特晚年的統治理念是積累巨額財富,作為家族將來豐盛強大的基礎,代代相傳,並使之成為美國社會中永久的頂流家族。(但未來)范德比爾特家族將會成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訓,可以讓世人看到以"金錢至上"做為家族中心思想,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范德比爾特的錢肯定不會給他的繼承人帶來幸福和偉大,毫無疑問,在未來,他們將走上大多數美國富豪的後塵;繼承人將擁有的大量財富花費掉,這些錢將被吸收到國家龐大的流通體系中。
鐵路之王的計劃將化為烏有;如果他能重新審視他在生命最後幾年努力,他會感到無奈的是,維護家族富裕的技術,是他不知道的事情之一。
這真是措辭豪不留情的一篇社論! 但最糟的是,這種嚴厲的意見還低估了之後發生的事情。科尼留斯.范德比爾特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相當於 今日3000 億美元的資產,但50年後這筆巨資就消失殆盡了。
范德比爾特有兩任妻子,共育有八女四男,他曾經告訴他最滿意的兒子威廉:「任何傻瓜都可以發財,但要守住財富則需要極高的智力。」當年鐵路大王的遺產估計達到1億美元(在今日約相當於3000億美元)。依照遺願,他95%的遺產留給了他的兒子威廉和威廉的三名兒子。他表示,只有威廉有能力管理他的鐵路帝國。
但他留給其他八名女兒的遺產僅有25萬美元(在今日約相當於1000萬美元)到50萬美元(在今日約相當於2,000萬美元)。這麼懸殊的分配,果然引起了除了威廉以外其他子女的不滿,於是家族繼承人們開始了漫長的遺產爭奪訴訟案。兩年後,不勝其煩的威廉與弟弟妹妹們達成了和解協議。
不過至少科尼留斯. 范德比爾特看繼承人的眼光還可以,第二代接掌鐵路帝國時並沒有讓范德比爾特家族榮光褪盡,威廉制定鐵路章程,實行優惠運價,在他的努力下,到1883年他因病辭去職務時,家族的財產已經增加將近一倍,達到1.94億美元。范德比爾特家族財富此時達到了頂峰。
喬治·范德比爾特(George Vanderbilt) 是科尼留斯. 范德比爾特的小兒子,他就不像他的哥哥威廉一樣願意花心思經營鐵路事業,他選擇花了六年時間建造了占地 135,000 平方英尺的比爾摩莊園: 一個擁有 40 間主臥室和近 400 名全職員工的超級豪宅——但據稱喬治在那里待的時間很少,因為它“完全沒有考慮到任何合適的日常生活安排”。然而,這間房子的維護成本很高,幾乎毀了喬治。最後比爾摩莊園百分之九十的土地被賣掉以償還稅款,莊園變成了一個旅遊景點。
1885年,科尼留斯. 范德比爾特過世的8年後,家族的二代掌門人威廉也去世了,威廉將大部分財產分給了大兒子和三兒子。由於財產再次被分割,又缺少領頭人,范德比爾特家族僅在鐵路帝國建立者過世不到十年後,就開始顯露頹勢。
從第三代開始,雖然家族在鐵路公司持有的股權在不斷減少,家族成員反而開始揮金如土。他們瘋狂的新建超級豪宅、私人別墅。第四代家族成員中,更是不乏懶惰、賭徒和花花公子之輩。隨著時間的推移,鐵路帝國的榮光盡褪,范德比爾特家族完全消失在美國上流階層中。在科尼留斯. 范德比爾特去世後的30年後,范德比爾特家族已經沒有一個成員躋身美國最富有的人之列。到1973年,出席范德比爾特家族聚會的120人中,沒有一個是百萬富翁。
雷吉·范德比爾特(Reggie Vanderbilt)是最後一批繼承巨額財富的范德比爾特家族繼承人之一。在他 21 歲生日那天,他收到了 1250 萬美元,通過通膨計算之後相當於今天的 3.5 億美元。
家庭傳記作家亞瑟·范德比爾特是這樣形容雷吉·范德比爾特的:
自我放縱、懶惰、無精打采,雷吉除了讓自己不感到無聊之外,完全沒有責任感或目的感……他從未受僱,也從未做過任何工作。當被問及他的職業時,他有些不知所措,通常會回答他的職業是“紳士”。
雷吉能夠讓自己與眾不同的唯一方法就是過著有錢花花公子的生活。他以努力學習的精神和後來精湛的揮霍技巧,做到了這一點。
雷吉的兩個愛好是白蘭地和賭博。前者讓他在 45 歲時死去,酗酒造成的肝硬化是如此嚴重,以至於他的食道靜脈曲張腫脹並突然爆開,讓他在血泊中窒息(好吧,專有名詞是食道靜脈瘤破裂)。後者則讓他破產了——在償還債務後,雷吉的遺囑幾乎無關緊要,因為他根本沒辦法給繼承人多少錢。
雷吉的外孫是著名的CNN主播安德森·庫柏(Anderson Cooper),他也是范德比爾特家族的後代之一,他從未獲得過鐵路王朝的財富,但庫柏認為這反倒是一種祝福。庫柏曾經談論過大額繼承:「我認為這(大額繼承)是一個詛咒。從我成長的那一刻起,如果我覺得有一桶金在等著我,我不知道我會不會有這麼大的動力(努力)。」
19世紀的美國家族式財團洛克菲勒、卡內基、摩根等,都成功實現了家業傳承,唯獨范德比爾特家族到第三代後就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了。只留下一幢幢極盡奢華的豪宅,提醒著人們這個家族曾經的輝煌燦爛。
貨幣是可替代的,因為我的鈔票與你的鈔票無法區分。但人們從同樣金額中獲得的"價值"差異很大,即使在收入和淨資產相同的人中也是如此。致富和保持富有是不一樣的,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許多擅長前者的人,也想要做到後者,但是失敗了。
如同標題寫的,這篇文章探討的是致富和保持富有之間的區別。
我會簡單的作一些分別:致富意味著你有比以前更多錢買東西,保持富有意味著你有未動用的儲蓄和投資,而這些沒有被花掉的錢,可以提供某些無形和持久的快樂——獨立、自主、隨心所欲控制你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和你想相處的人相處......
我覺得最發人深省的是就是像范德比爾特家族這樣的故事,他們曾是地球上最富裕的人,然而他們也是最不懂保持富有的人。對他們來說,金錢與其說是一種資產,不如說是一種必需表現出享樂虛華,滿足世人對頂流家族想像的社會責任,這讓他們不得不追求最高級的物質、辦最華麗的舞會、住最奢侈的房子,不顧一切的豪擲千金並保持富裕生活的形象,以符合廣大庶民的期待,但也使他們家族中的大多數人看起來既短視又膚淺。
古今中外,類似范德比爾特家族的警世故事有很多,以至於我們會想知道:“重點到底是什麼?”
威廉.道森在他 1903 年出版的《追求簡單生活》一書中寫道:
關於財富,最不被人察覺的一點是,所有對物質的愉悅,都將在經濟負擔不起之後結束。真正渴望的東西,在購買時通常無需與銀行家進行任何協商。
納西姆·塔勒布 (Nassim Taleb) 也有類似的洞見,他說:「記錄表明,對社會而言,我們越富有,就越難以量入為出。對人類來說,富足比稀缺更難處理。」如果不注意控制花費,未來的你會成為現在自己財務成功的受害者。
范德比爾特家族的殞落當然還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他們只是今天許多普通人所面對的事情的放大版。在過去 70 年中,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平均家庭收入翻了一倍多,但感覺並非如此,因為我們所需要購買的東西、想要得到的服務、獲取的體驗,可能是我們祖父母的數倍,我的祖父在五十歲之前沒有上過餐廳,七十歲之後才第一次搭飛機,這在我的女兒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天的住房負擔能力低於前幾代人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比上一輩多的多了,我父親在三十出頭時,住的是公寓,我不願意這樣子。我就問一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用一樣的消費水平生活,你可以多存多少錢? 可是我們做不到不出國、不吃餐廳、住著郊區老房子,所以實話是: 我們這一輩比父母那一代的人更難富起來,也更難保持富有。
我想變得富裕,畢竟我喜歡各種各樣美好的東西。但我更看重的是保持富有(或至少支出比收入少),因為我認為維持現金流為正、有為數不少的儲蓄,是金錢能讓你更自由的方式之一。隨著收入增多,我們仍然要學著停止增加支出,欲望必須得到控制,否則,各種美好的事物(豪車、大房、名酒、美包)往往會成為一種偽裝成資產的負債,讓生活漸漸失去掌控。
對人類來說,富足比稀缺更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