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喫茶】2022/08/29 | 從不喜歡到喜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對一件事物的心理好惡狀態大概有以下幾種發展:
原先喜歡,後來不喜歡;
原先不喜歡,後來喜歡。

把「沒感覺」、「好像」或「不確定」等狀況屏除,只談極端喜歡與不喜歡,大概就以上兩類。也有人在中間的過程中不斷轉換好惡狀態,但只看結果就好,沒那麼複雜。

布拉姆斯的大提琴奏鳴曲就是我原先不喜歡、後來喜歡的樂曲。而他共作了兩首奏鳴曲,我又愛第一號E小調,更甚於第二號F大調。

raw-image

先說說原先為何不喜歡布拉姆斯的兩首大提琴奏鳴曲。第一號奏鳴曲當中三個樂章皆為快板或小快板,十多年前我無法接受沒有「慢板樂章」的大提琴作品,我認為大提琴少了好好發揮吟唱優美音色的機會。而第二號有太多的熱情,喜歡沉靜的我,總是覺得太吵、太聒噪。

十多年下來,聽音樂的層面更廣、許多成見也拋下了,竟然在某一年的秋天,發現這套作品(尤其是第一號),竟然與季節如此相襯。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布拉姆斯的音樂雖然充滿熱情,但可說是他生錯了時代。他活躍於浪漫時期,卻對貝多芬甚至更早期的古典風格情有獨鍾。可說是和我一樣,具有濃烈的懷舊性格,卻力圖在所生活的時代尋求兼容的生存之道。

第一號E小調奏鳴曲作於1862~1865年,第一、二樂章其實在1862年就完成,但第三樂章卻要到1865年才完成。

這段期間是布拉姆斯風格逐漸成熟的時期,聲響上來說有點偏重低音。雖然曲名稱為「鋼琴與大提琴奏鳴曲」,目的是希望鋼琴不僅僅只是伴奏,而是與大提琴同等地位的存在,但可看出此時布拉姆斯對於大提琴的語法尚未突破常規限制,許多部份都停留在低音範圍內。

所以我在聽這張羅斯托波維奇的名盤時,常覺得第一樂章的聲音較悶,要到了發展部之後,整體音色才有一種「醒來了」的感覺。

這是錄音的問題嗎?許多版本也都如此。更好笑的是,當時布拉姆斯和一位大提琴朋友演奏這首曲子時,他的朋友抱怨他「鋼琴聲音太大了,我都聽不到自己的大提琴聲!」

沒關係,這是布拉姆斯第一次為樂器譜寫奏鳴曲。如果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單獨抽出來聆聽,幾經發展後越來越高亢,倒也是成功的安排。另外,古風的第二樂章,有小步舞曲的樣態,同樣也精緻玲瓏、甜美中帶點憂愁。第三樂章更是展現硬底子的賦格曲,就像貝多芬第五號大提琴奏鳴曲當中的最後樂章那般,華麗而壯闊。

至於第二號F大調奏鳴曲呢?距離第一號完成已經超過20年,這20年間,他都已經完成了偉大的1~4號交響曲了!

因此第二號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開頭,我們彷彿聽到了交響曲般的聲響,大提琴的聲線也很巧妙地與鋼琴互相呼應,而非互相重疊。第二樂章也使用到較多七和弦,乍聽之下竟然有爵士樂的味道呢!

雖然第二號整體上來說精煉許多,但我仍偏愛第一號稍嫌粗糙又真摯的感情。寫完第二樂章後,中間的三年間,布拉姆斯遇到了喪母之痛,而後才將第三樂章也完成。雖說第三樂章賦格曲式,很難像一般浪漫樂曲那樣把情感表現在譜曲上,但或許第一、二樂章得到了某些修改也說不定。

首演在1865年的十月,雖然大提琴夥伴一直抱怨自己的聲音被鋼琴蓋掉,但我想,布拉姆斯一定覺得心中還有許多情感沒有抒發,趁著這套第一號奏鳴曲演奏尚未結束,想要大聲對才剛過世的母親說說那些來不及傳達的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700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2024/03/07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2024/03/07
她雖然能要求咖啡店老闆換音樂,卻無法決定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是否仍會出現巴哈,或是其他勾起她痛苦回憶的古典樂曲。每次樂音一出現,她就陷入憎恨與狂躁的循環,無法自拔。
Thumbnail
2024/02/22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2/22
小提琴家Puppo還形容包凱里尼是「海頓的夫人」。因為在同時期,他的弦樂作品時常被認為與海頓有同等的份量。雖然他們倆人熟識,但包凱里尼在海頓的風格影響之下,作品仍能保有強烈個性,並且朝向更加大膽的方向邁進,更是不容易!
Thumbnail
2024/02/15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2024/02/15
在爵士樂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二重奏較為少見。至少都是加上鼓組的三重奏,或是再加上兩把管樂器的五重奏。或許是許多人對低音提琴的極限感到匱乏,不太敢就這樣赤手空拳地一對一單打。 不過,一位天才在1940年代就把低音提琴的彈奏極限打破,這人就是當時在艾靈頓公爵樂團當中的低音提琴手Jimmy Blant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開始接觸了一些國作曲家的作品,自從到了德國之後就一心想學習最正統的德國古典音樂,所以和教授學的幾乎都是德國作曲家的作品居多。還記得大學時時常會吹到法國和德國作曲家的作品,當時候的自己雖然知道這兩派作曲家生在同一時期,風格是截然不同,但當時卻對「和弦」不怎麼敏感。風格的變化始終都在於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開始接觸了一些國作曲家的作品,自從到了德國之後就一心想學習最正統的德國古典音樂,所以和教授學的幾乎都是德國作曲家的作品居多。還記得大學時時常會吹到法國和德國作曲家的作品,當時候的自己雖然知道這兩派作曲家生在同一時期,風格是截然不同,但當時卻對「和弦」不怎麼敏感。風格的變化始終都在於
Thumbnail
要說貝多芬比莫札特還要愛大提琴,或許不見得有說服力,但他的確比莫札特勇敢,突破了大提琴與鋼琴在演奏形式上和聲響上的束縛。
Thumbnail
要說貝多芬比莫札特還要愛大提琴,或許不見得有說服力,但他的確比莫札特勇敢,突破了大提琴與鋼琴在演奏形式上和聲響上的束縛。
Thumbnail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Thumbnail
第一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開頭,那段低沉的旋律,彷彿可看到髮鬢斑白的老人獨步走在深秋的樹林中。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去年一段從新竹通勤到臺北工作的日子,只要下班一上了車,我都會播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因為時間很剛好,只要聽見第四樂章的女聲獨唱,睜開眼睛就是新竹街景。現在再聽這首樂曲,彷彿會聞到客運皮椅的氣味,還有迎向自由時間的心情。
Thumbnail
雖然沒有年輕人那股激情,但穩重的表達,似乎是說著大師此時的情感早已回歸音樂純粹,讓聆聽者以自身的當下的情感為依歸,主觀的自我覺察,超越情感的昇華了。
Thumbnail
雖然沒有年輕人那股激情,但穩重的表達,似乎是說著大師此時的情感早已回歸音樂純粹,讓聆聽者以自身的當下的情感為依歸,主觀的自我覺察,超越情感的昇華了。
Thumbnail
貝多芬很擅長營造"氣氛"讓聆聽者一直往遠方的理想奔去,而且層層疊疊,越聽越發覺得遭到貝多芬設計!但,卻心甘情願啊!
Thumbnail
貝多芬很擅長營造"氣氛"讓聆聽者一直往遠方的理想奔去,而且層層疊疊,越聽越發覺得遭到貝多芬設計!但,卻心甘情願啊!
Thumbnail
那次的聆聽經驗竟讓我汗毛直豎,那種期待,像是空氣凝結在音樂廳中去等待每一顆音符落下時的渴望,如蕭邦盼望回歸波蘭故土而不可得般的傷感。
Thumbnail
那次的聆聽經驗竟讓我汗毛直豎,那種期待,像是空氣凝結在音樂廳中去等待每一顆音符落下時的渴望,如蕭邦盼望回歸波蘭故土而不可得般的傷感。
Thumbnail
當指揮家轉身示意樂團演出後,發出的第一個聲響,我就發現這跟在音響上聽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之後整個國家音樂廳更是充盈著此樂團的壯麗聲線,不僅銅管音色寬闊嘹亮,大提琴的聲音就有如同一把提琴一樣統一,如柔細綿密的絲線,溫柔的包覆著身體,真讓人沉醉啊!直到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之前,我並沒有因為舟車勞頓而闔上
Thumbnail
當指揮家轉身示意樂團演出後,發出的第一個聲響,我就發現這跟在音響上聽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之後整個國家音樂廳更是充盈著此樂團的壯麗聲線,不僅銅管音色寬闊嘹亮,大提琴的聲音就有如同一把提琴一樣統一,如柔細綿密的絲線,溫柔的包覆著身體,真讓人沉醉啊!直到最後一個音符演奏完畢之前,我並沒有因為舟車勞頓而闔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