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在挑戰極限與保守主義之間的冒險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類熱愛冒險,人類也是因為冒險而創造現代。極限冒險與珍重安全的拿捏,肯定是文明的無解。如果太過保守,將無法進步;太過冒險,又會犧牲自己。生活在安定中,對於那些願意犧牲自己向極端挑戰人,我只能心存感謝,許多勇於冒險的人,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靈魂。

127小時 (2010)

改編自登山客自傳《在岩石與險境間》,由詹姆斯·法蘭科幾乎是獨腳戲的精彩演出。善於獨自登山又自毫無山不馭的艾倫,竟然意外受困岩石間,而且不得不自斷一手才能自救。冒險於極端又沒有恐懼的艾倫,在受困的127小時,受死亡威脅,而得面對人類的卑微與脆弱。

聖母峰 (2015)

這是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96年的聖母峰登山意外。人類要攀登聖母峰是種瘋狂,瞬息萬變的嚴寒氣候,崎嶇難料的多變地形,每分每秒都是極限的挑戰與生死的威脅。故事中沒有人是主角,聖母峰才是唯一的主角,象徵的現實是:卑微的人類在自然界從來都不是主角。

攀越冰峰 (2003)

這是個真實故事,1985年5月在安地斯山的斯拉格蘭峰,安和賽門決定挑戰尚無參考路線的西側山峰(就是爬黑山),結果下山時遇到一連串的意外,喬跌斷了腿,賽門以一繩綑綁彼此,在生死交加的極限邊緣,想要拯救兩人。這不只是關於極限的冒險,也人性的挑戰。

走鋼索的人 (2015)

菲利浦佩帝的故事也是真實事件,佩帝原本是個在街頭賣藝的走鋼索人,有天決定要成為第一位在美國雙子星大廈之間走鋼索的人。歷經八個月的訓練準備,在1974年的8月6日達陣。整個過程佩帝謹慎堅定,觀眾倒是屏氣凝神七上八下。雙子星已不再,但配帝已是歷史。

少女車神 (2017)

這也是真實改編的電影。車神與少女是對兄妹,都是義大利賽車手。車神哥哥是位勇於挑戰極端的冒險者,少女妹妹傳承父親保守安穩的性格,卻也因此難以突破比賽困境。愛猛衝的哥哥常常製造麻煩,但也是因為哥哥的瘋狂,才讓妹妹的車藝進步,也救回一棟房子。

決戰終點線 (2013)

這是關於1970年代的兩位F1車手的故事。詹姆士·亨特(雷神飾演)年輕瘋狂,精力充沛又不怕死的挑戰極限,對手尼基·勞達則是沈穩多慮車手,兩位都有堅強的意志與得勝的決心。然而,面對心愛的人,真的可以不在乎生死,也沒有極限的冒險嗎?

赴湯蹈火 (2016)

如果貧窮會遺傳,窮爸爸該怎麼救兒子。一對受到社會壓迫的兄弟於是鋌而走險搶銀行。瘋狂的哥哥Tanner與想要一筆錢贖回媽媽土地的弟弟Toby,連續搶銀行,跨越法律界線,只是單純的想要生存。而那些代表道德的保守主義,才是真正不吐骨的豺狼虎豹。

登月先鋒 (2018)

如果在冷戰期間,美俄之間沒有瘋狂的太空競賽,今日的我們會不一樣嗎?會有許多人造衛星,有機會太空旅行嗎?看過登月先鋒才知道,在70年代,研發火箭與太空梭並不受美國民眾認同,因為極昂貴。對於太空人來說,也是超越肉體極限的生存冒險。
avatar-img
2.1K會員
233內容數
《科幻電影希米露》提供多面向與多層次的故事閱讀與思考。每個電影,都有個故事的時空,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解讀,就能找出詭異故事的金鑰、理出奇幻故事的脈絡、也能解開任何不羈電影的思路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希米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競技攀岩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已經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攀岩已經是種專業成熟的運動。國際上不只有許多攀岩運動員,電影世界也有多部相當受注目的攀岩好電影,除了20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赤手登峰》之外,還有《垂直90度的熱血人生》(2018)等。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疫情未減之時,還是無畏地將《天能》(Tenet, 2020)搬上螢幕。假若你喜歡《天能》這類穿梭未來與過去的科幻電影,你應該也會喜歡其他穿越時空的科幻電影。就諾蘭來說「已經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但是有些穿越時空的科幻故事,卻真能改變未來。
列車電影是種將場景特別縮小的故事,將場地設限在一列火車上,可以創造緊湊、壓迫與恐懼,倘若,再加上一些謎團,就能在緊張壓迫的氛圍裡,疊加懸疑與推理。《子彈列車》《東方快車謀殺案》《末日列車》等等,就是這樣的故事。
小兔子看來渾圓潔白又蓬鬆可愛,總是純真善良的象徵。然而,電影中的兔子卻不全然都是善良可愛又討喜角色,有時候喜歡調皮作惡,有時候象徵厄運,還有時候更是邪惡的代表。下面這些電影中的怪兔子,認識幾隻呢?
DC漫畫的「小丑」英文名為 Joker,不是史蒂芬金在《牠》系列的舞蹈小丑。小丑的首次出場在1940年的4月25日DC漫畫《蝙蝠俠》,是史上第首位漫畫中的超級反派,也是蝙蝠俠的宿敵。除了漫畫、電視節目與動玩,電影也有多次小丑的出場,除了在《蝙蝠俠》系列之外,也在《自殺突擊隊》和《猛禽小隊》。
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的2019年大作《真寵》(The Favorite),是部十八世紀斯圖亞特王朝的歷史劇,藍西莫以其獨特的戲謔諷刺風格,呈現安妮女王與其親信的權力互動。只是在英國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與其事?
競技攀岩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已經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攀岩已經是種專業成熟的運動。國際上不只有許多攀岩運動員,電影世界也有多部相當受注目的攀岩好電影,除了2019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赤手登峰》之外,還有《垂直90度的熱血人生》(2018)等。
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在疫情未減之時,還是無畏地將《天能》(Tenet, 2020)搬上螢幕。假若你喜歡《天能》這類穿梭未來與過去的科幻電影,你應該也會喜歡其他穿越時空的科幻電影。就諾蘭來說「已經發生的就已經發生了」,但是有些穿越時空的科幻故事,卻真能改變未來。
列車電影是種將場景特別縮小的故事,將場地設限在一列火車上,可以創造緊湊、壓迫與恐懼,倘若,再加上一些謎團,就能在緊張壓迫的氛圍裡,疊加懸疑與推理。《子彈列車》《東方快車謀殺案》《末日列車》等等,就是這樣的故事。
小兔子看來渾圓潔白又蓬鬆可愛,總是純真善良的象徵。然而,電影中的兔子卻不全然都是善良可愛又討喜角色,有時候喜歡調皮作惡,有時候象徵厄運,還有時候更是邪惡的代表。下面這些電影中的怪兔子,認識幾隻呢?
DC漫畫的「小丑」英文名為 Joker,不是史蒂芬金在《牠》系列的舞蹈小丑。小丑的首次出場在1940年的4月25日DC漫畫《蝙蝠俠》,是史上第首位漫畫中的超級反派,也是蝙蝠俠的宿敵。除了漫畫、電視節目與動玩,電影也有多次小丑的出場,除了在《蝙蝠俠》系列之外,也在《自殺突擊隊》和《猛禽小隊》。
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的2019年大作《真寵》(The Favorite),是部十八世紀斯圖亞特王朝的歷史劇,藍西莫以其獨特的戲謔諷刺風格,呈現安妮女王與其親信的權力互動。只是在英國的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與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幾天前看了一步紀錄片「 行走天際」,描寫一對高空極限運動的情侶檔,冒險挑戰世界各地著名摩天大樓的故事。 劇情中有對夢想的堅持、追求與關係中面對的種種挑戰。 而整個結局都放在最後的攀登目標,馬來西亞第一高(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摩天大樓。 這幾天出發來到馬來西亞,第一天入住的飯店房間一開
Thumbnail
說真的,攀岩就是賭命。 這是《艾力克斯霍諾德的北極之巔》,國家地理雜誌最新的史詩級紀錄片的第一句台詞。由那位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Free Solo》中徒手攀登酋長岩的Alex說出這句話,以及在台灣攀登世界遭逢巨變的今天看來,是格外讓人有感而發。 讓我們跟隨他們到世界的盡頭,找尋關於冒險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位探險家的自述,分享了他冒險的過程,以及最後宣揚冒險的意義。作者意外的成功引發了他意識到冒險所付出的代價,希望人們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瑞士夫妻Xavier和Céline這對游牧夫妻長期住在野外,用騎腳踏車的方式「環遊」世界,一般人完全做不到的,例如穿過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的雪地、阿爾卑斯山的冰河、戈壁大沙漠,對他們確是自然之事,甚至就在馬來西亞的「水」中生下了兩個寶貝女兒,他們直接「把世界當教科書」,簡直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啊!
Thumbnail
——上帝阿拉穆罕默德菩薩天公伯啊,這太不公平了吧? 多數人聽潘恩說起那件事時,第一個反應都是「這傢伙在開玩笑(瘋了)吧」。 然而,再見他不似作偽、好像隱忍什麼的面色時,他們相信了六成,另外四成內心的懷疑論者,偶爾還是會忍不住冒出來: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可能有人出門一趟會玩到失蹤?而且還是個美國人耶?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幾天前看了一步紀錄片「 行走天際」,描寫一對高空極限運動的情侶檔,冒險挑戰世界各地著名摩天大樓的故事。 劇情中有對夢想的堅持、追求與關係中面對的種種挑戰。 而整個結局都放在最後的攀登目標,馬來西亞第一高(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摩天大樓。 這幾天出發來到馬來西亞,第一天入住的飯店房間一開
Thumbnail
說真的,攀岩就是賭命。 這是《艾力克斯霍諾德的北極之巔》,國家地理雜誌最新的史詩級紀錄片的第一句台詞。由那位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Free Solo》中徒手攀登酋長岩的Alex說出這句話,以及在台灣攀登世界遭逢巨變的今天看來,是格外讓人有感而發。 讓我們跟隨他們到世界的盡頭,找尋關於冒險的意義!
Thumbnail
這是一位探險家的自述,分享了他冒險的過程,以及最後宣揚冒險的意義。作者意外的成功引發了他意識到冒險所付出的代價,希望人們能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瑞士夫妻Xavier和Céline這對游牧夫妻長期住在野外,用騎腳踏車的方式「環遊」世界,一般人完全做不到的,例如穿過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的雪地、阿爾卑斯山的冰河、戈壁大沙漠,對他們確是自然之事,甚至就在馬來西亞的「水」中生下了兩個寶貝女兒,他們直接「把世界當教科書」,簡直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啊!
Thumbnail
——上帝阿拉穆罕默德菩薩天公伯啊,這太不公平了吧? 多數人聽潘恩說起那件事時,第一個反應都是「這傢伙在開玩笑(瘋了)吧」。 然而,再見他不似作偽、好像隱忍什麼的面色時,他們相信了六成,另外四成內心的懷疑論者,偶爾還是會忍不住冒出來:都二十一世紀了,怎麼可能有人出門一趟會玩到失蹤?而且還是個美國人耶?
Thumbnail
今天下午兩點,阿果帶著元植和我未竟的夢,再次啟程前往道拉吉里了。 第四次的攀登,不僅是台灣第一次有人爬同一座八千這麼多次,更期待他能突破這一條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的界線,終將無氧十四座八千米的大夢,收入囊中。 這真是一個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呀!
09/24/2014 聖母峰之死是一本翻譯原文小說,Into thin air的聖母峰攀登的真實故事。   為什麼要爬山? 因為要into thin air。   書中描述著攀登聖母峰的在1996年時,是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 共有十二人在聖母峰上喪生。 (這個不該被稱為紀錄的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