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情——讀吳晟詩集《他還年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早在1978年發表的〈阿爸偶爾寫的詩〉,吳晟(1944~)就透露自己寫詩是「對生命忍抑不住的感激與掛慮」,近年來,吳晟在平地造林,同時投入社會運動,用行動表示對環境與生態的關懷。農民詩人暌違14年出版的詩集《他還年輕》,更是一本為土地發聲的作品,訴說著這些年對環境的觀察、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守護生態的信念。

生活的觀望

詩集以「他還年輕」為名,一方面期許年輕世代共同守護台灣這個年輕的島嶼,另一方面象徵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人與土地還有很多未完待續的故事。〈春氣始至〉、〈時,夏將至〉、〈秋日祈禱〉、〈大雪無雪〉刻畫著四季流轉的美麗,此外,玉山、阿里山、日月潭、旗津、西螺大橋、高雄旗後燈塔、高雄火車站、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旗後小教堂,乃至於日常可見的橡木桶、菜瓜棚,都是詩人創作的題材。

吳晟不只是書寫台灣土地的風光,更多時候,他以地方景物作為線索,交織出深層的人文思索與文化關懷。〈找尋定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首段拋出一連串的問題,「是誰的領事館」?「引領什麼事物進出」?「是誰的觀測所」?「觀測什麼動向起伏」?「是誰的文物館」?「陳列什麼歷史文物」?叩問著從英國領事館官邸到高雄海洋觀測所,再到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的歷史變遷。遊客來來往往的足印與聲響,何嘗不是對時代更迭的提問,在旅人探詢建築物身世的同時,這棟山頂上的紅色洋樓也透過自身的存在為自己定位,誠如詩末所言:「每一道長廊、每一扇拱門、每一塊紅磚/都在尋找/獨立自主的定位」。

在這座島嶼上找尋定位的,不只有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通車六十年的西螺大橋同樣「靜靜佇立在時代的風潮中/尋思河床寬闊細緻的變遷」;台灣原生樹種大鐵杉藉由年輪與枝枒,訴說著玉山仍然年輕的身世;「緩緩漫開一甲子歲月」的高雄火車站,因為捷運線的加入,連結起更多可能,「接續所有故事/接續港都的前身與未來」。島嶼上的每一個地標、每一座建築、每一棵樹,都和台灣共同走過時間的交叉,年輕的身世也意味著這片土地永遠年輕。雨水「溫柔灑落生生不息的大地」,日月潭「為湖泊,注入永不乾涸的生機」,旗後燈塔指引船隻「沿著希望靠岸/等待,迎接/日出的燦爛」。吳晟總以年輕的熱情來面對這片土地,在他眼中,「青春,從未離開」。

生命的凝望

一系列「晚年冥想」的詩作,訴說著詩人對死亡的從容與對家鄉的感情,吳晟認為「鄉間子弟鄉間老」,「該退席的時候/就坦然離去」。〈告別式〉一詩更是豁達地交代:「請直接火化/骨灰埋在自家樹園裡」,他願死後和所生所長的土地合而為一,「化身為葉、化身為花」,回歸大自然。他相信在「森林墓園」裡,「泊靠在每一棵樹下的魂魄/安息著仍然生長/無論去到了多遠/總會循著原來的路徑/回到親友的懷念裡」。

〈學習告別〉從新生兒「告別子宮、告別臍帶」寫起,闡明從嬰兒哇哇墜地開始,我們無時不刻都在「學習告別」。日復一日,和白天告別、和夜晚告別,隨著年紀的增長,告別青春、告別人生旅程所遇見的人事物,一生中無數的告別,「原是為了學習/最後如何向自己/從容自在地告別」。除了從容面對未來的死亡,在〈不要責備他〉詩中,詩人也誠懇呼籲大家溫柔看待那些放棄生命的創作者,「一向如此良善的他/何忍將驚愕的問號與哀傷/留給活著的我們來承擔」。

「晚年冥想」系列是詩人晚年面對生命的思索,更是詩人與自己的對話。在〈凝視死亡——回應吳易澄〉最末,吳晟悠悠寫下:「凝視死亡/就是凝視生命/或許有些悲傷/更多是期許自己/還有夢想要實踐」;〈晚年〉一詩則低語著:「仍有大片夢想趕著種植」、「仍有記憶話語趕著書寫」。他期許自己盡力完成此生的使命,同時看到「他還年輕」的希望延續,「每一片落葉,輕輕鬆手/都是為了讓位給新生」,是對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描摹,也蘊含著年輕世代繼續守護台灣的期盼。

生機的盼望

「在鄉間老去」的詩人並沒有「閒看花開花謝草木生長」,或者坐擁「寧靜的書桌,安頓晚年」,吳晟為家鄉、為生態站出來,為這片土地的細水長流投入抗爭。〈我心憂懷〉一詩即表明,雖然可以選擇平靜安逸的度過晚年,但面對「挾開發為名的洪流,繼續泛濫」,掠奪走一處處山川林地,詩人始終無法放下對環境的擔憂,他「四處奔走/聲嘶力竭地呼喊」,期盼不要再有人因為利益,舉著「建設」的旗子導致生態浩劫。詩作〈土地從來不屬於〉也提醒大家不能再放任對環境的傷害,「每一片土地的毀棄/都是萬劫不復的災難/將我們快速逼近/無處立足的絕境」,遭受破壞的環境是難以復原的,「土地,從來不屬於/任何人,任何世代/誰也沒有權力/剝奪下一代的未來」。

〈無用的詩人——向太陽控訴、向天公控訴〉寫的是反對中科工程搶奪農業灌溉用水,一群年邁的農民在烈日下靜坐陳情,卻得不到正面回應的心情。詩人「寫不出有力的詩句/可以阻擋金權集團」,於是放下筆桿,帶領農民北上請命,無奈「行政官僚/在大樓內穿西裝吹冷氣/聽不見老農的聲音」,只好向天呼喊,期盼老天爺能主持公道,讓土地正義獲得伸張。

〈只能為你寫一首詩〉先寫彰化海岸的多元生態、農漁民的辛勤、自然景觀的開闊,繼而提出「這裡,是否島嶼後代的子孫/還有機會來到?」的疑問,揭示國光石化工廠可能的影響,不只是會有「煙囪、油汙、煙塵瀰漫的天空」,被工廠截斷的水源,將帶給西海岸乾旱與死亡,憂心忡忡的詩人再也無法平心靜氣,他「多麼希望,我的詩句/可以鑄造成子彈/射穿貪得無饜的腦袋/或者冶煉成刀劍/刺入私慾不斷膨脹的胸膛/但我不能。我只能忍抑又忍抑/寫一首哀傷又無用的詩/吞下無比焦慮與悲憤」,吳晟用詩堆砌出守護土地的堡壘,「一遍又一遍,向天地呼喊」,盼望能喚醒大眾的良知、喚回環境的生機。

面對外界的喧囂丶文明與自然的拉鉅,詩人將哀傷和憤怒轉為文字,用詩來回應現實。《他還年輕》不只是一本橫跨十四年的詩集,它更是父執輩對下一代的輕聲呼喚,期待年輕世代「更懂得尊重自然倫理,更懂得珍惜自己、珍惜萬物的生命價值」,期待台灣子弟都能看見四時有情、生生不息的福爾摩沙之美。

——發表於《吹鼓吹詩論壇》第20號(2015年3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桂媚的沙龍
18會員
43內容數
愛詩人曾發表的書評、詩評、文學評論與其他。
李桂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03
深耕囡仔歌的創作者康原一口氣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第6冊、第7冊, 囡仔歌藉由押韻、疊字等形式,讓作品易記、易讀,除了音韻節奏的表現,仔細觀察《逗陣來唱囡仔歌》6、7的文字風格,可以發現,雖然每首詩都僅有三行,但詩人巧妙透過鏡頭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由遠而近的聚焦,以及外在環境到內在世界的轉換。
Thumbnail
2023/02/03
深耕囡仔歌的創作者康原一口氣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第6冊、第7冊, 囡仔歌藉由押韻、疊字等形式,讓作品易記、易讀,除了音韻節奏的表現,仔細觀察《逗陣來唱囡仔歌》6、7的文字風格,可以發現,雖然每首詩都僅有三行,但詩人巧妙透過鏡頭的推移,帶來場景的變化、由遠而近的聚焦,以及外在環境到內在世界的轉換。
Thumbnail
2023/01/27
陳謙的散文詩〈水族箱〉名為「水族箱」,內容也由無數個水族箱構成,詩作一開始寫道:「馬路是條壯闊的江河,鎮日,車輛魚貫游著。」詩人將馬路形容為江河,將穿梭其間的車輛比擬為游動的魚,一條馬路就像一個大型水族箱......
Thumbnail
2023/01/27
陳謙的散文詩〈水族箱〉名為「水族箱」,內容也由無數個水族箱構成,詩作一開始寫道:「馬路是條壯闊的江河,鎮日,車輛魚貫游著。」詩人將馬路形容為江河,將穿梭其間的車輛比擬為游動的魚,一條馬路就像一個大型水族箱......
Thumbnail
2023/01/20
孟樊2020年7月8日在聯合副刊發表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副標題「用楊澤韻」,揭示了詩作致敬對象為楊澤,其實早在詩集《我的音樂盒》,就可見到「用商禽韻」、「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的散文詩作品,可見詩人系列經營之企圖。
Thumbnail
2023/01/20
孟樊2020年7月8日在聯合副刊發表散文詩〈在蒙馬特──用楊澤韻〉,副標題「用楊澤韻」,揭示了詩作致敬對象為楊澤,其實早在詩集《我的音樂盒》,就可見到「用商禽韻」、「用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韻」的散文詩作品,可見詩人系列經營之企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Thumbnail
吳晟的詩文如沃園作物,有光照耀,有川渠灌溉,有蜂蝶往來授粉,有筆耕者辛勤勞動。讀詩者因為進入他的詩中,而離開了書房,尋思率真自然之境。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相較於前幾個月的葉石濤紀錄片《台灣男子》,《他還年輕》的主角吳晟,名聲是較為遠播的,主因或許是介入社會的力道較大,但這並非是要論二者之於台灣的貢獻,尤其就文壇的觀點而言,兩者都是大老級的人物,即便本人不見得會以此自居。另一方面......
Thumbnail
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 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卻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
Thumbnail
如同心愛的樹木罹患褐根病必須捨棄,年過中年後,就是不斷地告別, 詩人前輩的逝去,時間的長河卻無法停留,一直仍推著你前進。 仍在前進,對於寫作的熱情也亦是如此。吳晟的書房擺著世界各國的詩人的著作,當有一天,雙腳再也無法前行,心靈的自由仍可以相依相伴前往遠方。 導演巧妙運用許多自然景觀,乾枯的河床、
Thumbnail
儘管曾因求學短暫離家,但每一回走到人生的路口,吳晟總會選擇「生長的小村莊」,而他的作品亦不乏對家鄉的書寫,寫家鄉其實就是在寫臺灣,這份對土地的眷戀正是對臺灣永恆的愛戀。
Thumbnail
儘管曾因求學短暫離家,但每一回走到人生的路口,吳晟總會選擇「生長的小村莊」,而他的作品亦不乏對家鄉的書寫,寫家鄉其實就是在寫臺灣,這份對土地的眷戀正是對臺灣永恆的愛戀。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我們對於一位詩人,一個丈夫、父親、阿公,一個社會運動者,還能有多少了解?《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導演執導,看著吳晟如何走過四季,如何走過他過去從未經歷的政治風波與漫天惡意,將這段時光凝成一部作家的生命之書。導演不僅拍攝吳晟,更跟隨他的腳步,凝視他的家鄉、家人、好友、這片土地,凝視他書寫的所有人事物。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若對這齣紀錄片有所感觸, 別忘了九月十六日晚上七點,來參加政大書城的座談會. 在紀錄片中介紹吳晟老師跨海尋找九十歲高齡的知音瘂弦老師. 當年的吳晟,為了照顧彰化農忙生活的母親,選擇返鄉任教。 時光荏苒,兩人間的真情,在時間流裡除了增添智慧的白髮,情意未曾改變。 遇到懂詩的人情意真切;
Thumbnail
《他還年輕》不只是一本橫跨十四年的詩集,它更是父執輩對下一代的輕聲呼喚,訴說著吳晟對環境的觀察、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守護生態的信念。
Thumbnail
《他還年輕》不只是一本橫跨十四年的詩集,它更是父執輩對下一代的輕聲呼喚,訴說著吳晟對環境的觀察、對生命的思考,以及守護生態的信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