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唐詩 | 劉禹錫《竹枝詞》中的人情世態書寫

2024/03/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唐「詩豪」劉禹錫作品流傳甚廣,其中《竹枝詞》系列作品頗受後代讀者之喜愛。在此選出兩首《竹枝詞》分析介紹,形式上各自獨立,詩歌的內容都在書寫普遍的人情世態。兩詩原文如下:

城西門前灩澦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 少時東去復西來。(其一)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閒平地起波瀾。(其二)

    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原籍洛陽,遷居嘉興(今浙江.嘉興市)。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西元772年),卒於唐武宗會昌二年( 842 年) 。劉禹錫在唐德宗貞元九年 (793年)進士及第,受任為監察御史,曾參與王叔文政治集團推動的政治革新運動(永貞革新),很不幸支持改革的唐順宗早死、曾任國師的宰相王叔文失勢;劉禹錫也受牽連,被貶為朗州司馬、遷官連州刺史。其後歷任夔州、和州刺史。還朝後在太子府任官,爲主客郎中;又任蘇州刺史,遷官太子賓客,最後,以檢校禮部尚書之銜退官,但後世仍稱之為「劉賓客」,是中唐時期重要詩人。

    劉禹錫早年與柳宗元交誼甚深,晚年之後與白居易相善,並稱為「劉白」。他的詩作大體來說,短章優於長篇,抒情勝於叙事。他的絕句作品以登臨、詠懷之作最為沉鬱委婉,韻味深長;作品中例如《竹枝詞》、《浪濤沙》採用巴渝民歌音樂,作成七言四句短詩,其形式類似絶句,然而詩意十分通俗,明白曉暢。後代記述風土的詩篇,大都模仿劉禹錫《竹枝詞》的形式,一直到清代,無不如此,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第一首詩中的「城西」指夔州(四川.奉節)城西。當時他是夔州刺史。「灩澦堆」是長江流經夔州時形成的險灘。「不能摧」,指這個險灘一直屹立不搖。「懊惱」是令人苦惱。後面兩句借用「險灘」為喻,抒發慨嘆。用白話來說,人心無法像江水中的石頭一般堅貞, 短短時刻,就一會兒東一會兒西。這是對世態之多變所發出的譴責。

    第二首詩前半二句的「瞿塘」,就是長江三峽之瞿塘峽。「嘈嘈」是流水聲。瞿塘峽十二個地段,也是重重險灘,自古以來,被視為最危險的航程。詩篇後半也是慨嘆句,大致在感慨人心不如江水,無緣無故,就興起波瀾。

    劉禹錫本在朝廷任職,參加政治革新,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革新運動失敗,被貶謫四川夔州當地方官,當然憤憤不平。各位文友,但看兩首詩後半兩句,很容易理解爲仕途失意的憤懣,事實上也不排除這感受;但從詩歌陳示的題旨來說, 有其人情世態的普遍意義。

    每個人都在各自的社會生活,追逐自我價值;當面臨利害衝突時, 不講求公義,不持守互利原則;反而施行詭計,陷害同儕,以取得晋升機會。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之類的「翻雲覆雨」;「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之類的「惡意生波」,也許不是人人都得經歷,但肯定人人都能領會。無節操,無持守,則世態變異,人心不古,就將如劉禹錫《竹枝詞》兩首平白如話的詩篇所慨嘆的這樣。

台中都會公園(李建崑攝影()

台中都會公園(李建崑攝影()

20180503台中公園  (李建崑攝影)

20180503台中公園 (李建崑攝影)





2.0K會員
50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