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journey AI 作品奪美國科州藝博會首獎,如何定義人為創作的邊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今天在藝術界最受爭議的話題新聞,肯定是人工智慧生成的作品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中奪得首獎無疑了,根據北美數位媒體 Vice 的報導,一位帳號名稱為 Sincarnate 的 Discord 使用者表示,他在州博覽會的藝術競賽中拿下第一名,而他提交給比賽方的作品,實際上是透過 Midjourney 這套 AI 圖像生成工具完成的。
raw-image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Sincarnate 的本名為 Jason Allen,他是科羅拉多州 Incarnate Games 桌遊公司的總裁,他以名為「太空歌劇院 (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的作品贏得了數位藝術/數位後製攝影類(Digital Arts / Digitally-Manipulated Photography)獎項首獎。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引發了社群上的爭議,「那真是太他〇的糟糕了。」藝術家 Genel Jumalon 在推特上針對此一事件下了評論,無獨有偶地,他並不是唯一一位對此感到不快的人,「我們正在目睹藝術的消亡」一位名為 OmniMorpho 使用者在他該則推文底下如此說道。

藝術家們對人工智慧藝術的興起感到擔憂並令人不意外,在報導中也提到,早先由《大西洋 (The Atlantic )》媒體的一位作者 Charlie Warzel 在其文章中採用了由 Midjourney 產生的圖片作為插圖就已經引起同樣的爭議,漫畫家 Matt Borrs 對此表示:「這就好像你不再需要聘請插畫家了一樣,令人感到非常沮喪。」

AI 創作爭議無獨有偶

前不久一套由日本公司開發的 AI 繪圖工具「mimic」,因為能夠透過學習指定繪師的風格生成插畫作品,也掀起了廣大繪師的反彈,繪師們甚至紛紛揚言要禁止 AI 學習自己的畫風以避免影響生計,雖然實際上以法令上來看是無從依據的,看來不管在什麼市場,遇上如此強大的 AI 科技,多少都會讓身處第一線的創作者感受到關乎生死存亡的威脅性。

raw-image

Midjourney 在台灣市場則是引發了不同的波瀾,在這個工具的推廣初期,與市場上許多新創服務一樣,是採用封閉式的邀請碼制,因此有熱心的數位創作者 Chris Stewart 成立了互助社團 Midjourney AI,希望藉由回饋邀請碼交流的方式,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套工具,不久之後,長期關注 AI 圖像技術的台灣影片導演林思翰被 Midjourney 強大的運算成果所震撼,接著成立了原本以親友間交流為目的的中文社團「Midjourney AI 台灣社群」(原名:Midjourney AI 台灣社群擴展計劃),並透過 Chris 打造的互助機制幫助成員取得測試資格,沒想到在社群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之下,這個社團從原先的數百人迅速成長為破萬人的大型社群,至今擁有 2.7 萬名成員,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 Midjourney 社團,不過這個紀錄在 Midjourney 全面開放測試後,即被 Chris 的社團打破。

raw-image

社群上怎麼說?

以人工智慧生成的作品,真的能算是個人創作嗎?在台灣創作者中也能感到相同的憂心,有些意見認為,由 AI 產生的圖像,略過太多傳統創作者需要淬煉的過程,甚至不需要具備同等的涵養即可快速且大量產出作品,真的能稱得上是創作嗎?也有人表示高度的自動化過程將削弱人類在美學上的洞察與實踐能力,這些論述其實都有理可循,不過討論的核心應該是圍繞著創作的本質,而不是 AI 帶來的優勢,否則使用傳統媒材的繪師就一定比用電腦的繪師優秀嗎?或是使用照相打字在稿紙上排版的設計師就一定比用電腦的設計師優秀嗎?類似的爭論可能在各專業領域有飛躍性地技術突破時都會發生,而且可以無止盡地類比下去

不過相反地,也有創作者持不同意見,在成員總人數已經來到 14.6 萬之譜的Midjourney AI 元老社團中,持正面意見的創作者並不在少數,社團成員 Patrik Hurtig 藉由一張出自指標音樂雜誌 NME 封面的 Andy Worhal 照片表示:「對於那些批評人工智慧生成圖像技術的人,請記住,這就是早期數位藝術的模樣,如今它已經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即便如此,仍然有藝術家同時使用傳統媒材和數位媒體創作謀生。人工智慧生成的圖像肯定會在未來十年內以類似的模式發展,但它始終無法完全取代其他形式的藝術,因為它還是需要手動輸入。」

raw-image

就藝術價值層面而言,身為 MJ 台灣社群成員的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助理教授蔡韋德,在社團貼文中留下了自己的看法:「藝術市場主要關注的是藝術家本人,是否會持續創作、是否有創作力、是否有話題性等其他投資性質及市場,跟作品的創作形式較無關。」如今藝術市場的風氣,創作工具或是形式確實並非主要價值依據——除了在 2021 年有如曇花一現的「NFT 之夏」之外。不過平心而論,藝術家本身能締造的話題性或許更為重要,好比說曾經在 2019 Art Basel Miami 以台幣 365 萬售出香蕉藝術作品「Comedian」的義大利當代藝術家 Maurizio Cattelan。

多少原創性才能稱為創作?

有點扯遠了,讓我們回歸到創作的本質上吧,在 La Vie 雜誌今年八月號〈職人與他的工具〉封面專題報導中,針對 Midjourney 的主題訪談〈你打字我做圖Midjourney給你一雙創作的翅膀〉裡也有相關的討論,編輯在我與林思翰的對談中提問:「AI繪圖工具會取代人嗎?AI生成的作品能算是個人原創的作品嗎?」我是這樣回答的:「AI繪圖可能會是下一代的主流創作工具。至於原創問題,我認為爭議在 Midjourney 模仿其他作品風格去製圖,可是人在創作過程中也無法避免參考到他人,我想若運用算圖將這些風格內化並表達出概念,就不只是仿作。致敬跟抄襲的界線永遠受熱議,我們也沒有一條準則說作品裡有幾成原創性才能稱為你的作品。」

raw-image

在 Vise 的報導最後,Jason Allen 表示,他知道這個做法會引來爭議,雖然這些批評者現在以創作方法來批判作品本身是否為藝術,不過他相信藝術界最終將會承認人工智慧創造的藝術也是一種創作類別。在送出作品參賽前其實他已經在 Midjourney 上運算了上百張圖像,經過為期數週的 Photoshop 後製與微調,挑選了三張以 Gigapixel 擴充至足夠的解析度後印製參賽,並且在提交作品時清楚地標示了是以 Midjourney 所生成,從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他對於創作本身絕對是抱有一定堅持,多少也呼應了我在 La Vie 訪談中的說法。

「我不會因此停止」他說道,「這場勝利只會讓我更堅信我的使命。」結語雖然下得獨斷,卻也代表了領域先行者捍衛進步價值的意志與決心。

你是創作者嗎?有接觸過 AI 生成藝術嗎?對於這個事件又有什麼樣的解讀與見解呢?歡迎在留言中分享。如果我的內容與觀點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考慮贊助我一杯咖啡或是追蹤我的Instagram

Referenc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22號小行星
45會員
15內容數
時尚與設計一向密不可分,無論高訂或潮流,優秀的圖像設計師不曾缺席,不管是以Joy Division專輯封面設計聞名的Peter Saville、曾任Vogue藝術總監的Fabien Baron、打造了Girls Don’t Cry的Verdy以及一手培養NewJeans的閔熙珍等,我將以設計師的視角分享在時尚界的洞察。
B622號小行星的其他內容
2024/09/12
2025年春夏紐約時裝週上,3.1 Phillip Lim因其新系列的標語上衣被指控抄襲「Girls Don’t Cry」的設計,後者的創辦人Verdy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3.1 Phillip Lim 隨即回應,聲稱其設計靈感源自復古標語T-shirt,並表達了與Verdy之間的善意溝通意圖。
Thumbnail
2024/09/12
2025年春夏紐約時裝週上,3.1 Phillip Lim因其新系列的標語上衣被指控抄襲「Girls Don’t Cry」的設計,後者的創辦人Verdy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3.1 Phillip Lim 隨即回應,聲稱其設計靈感源自復古標語T-shirt,並表達了與Verdy之間的善意溝通意圖。
Thumbnail
2024/05/03
在台灣被冠以「怪物新人」的韓國大勢新人女團 NewJeans(뉴진스),官方 Instagram 帳號於4月26日發布了一系列宣傳照,最吸引設計人目光的,莫過於那六版單獨成員暨團體封面設計上,選用了出自同名傳奇雜誌《Avant Garde》的經典字體 ITC Avant Garde Gothic。
Thumbnail
2024/05/03
在台灣被冠以「怪物新人」的韓國大勢新人女團 NewJeans(뉴진스),官方 Instagram 帳號於4月26日發布了一系列宣傳照,最吸引設計人目光的,莫過於那六版單獨成員暨團體封面設計上,選用了出自同名傳奇雜誌《Avant Garde》的經典字體 ITC Avant Garde Gothic。
Thumbnail
2023/02/21
關於戰馬騎士圖案與全新採用的標準色,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文章進行剖析,反而是在字體方面的內容不管是國內外都著墨甚少,一直盼不到深度內容的我,只好就有限的資料來點評一番,談談我在本次品牌重塑中看到的現象。
Thumbnail
2023/02/21
關於戰馬騎士圖案與全新採用的標準色,網路上已經有太多文章進行剖析,反而是在字體方面的內容不管是國內外都著墨甚少,一直盼不到深度內容的我,只好就有限的資料來點評一番,談談我在本次品牌重塑中看到的現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您是否遇到過看起來太完美而無法由人手創作的藝術品? 如果是這樣,那很可能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作品。 歡迎來到人工智能生成藝術的未來世界! 這是一個技術與創造力相遇的領域,並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正被用於創作結合驚奇、好奇和敬畏元素的刺激性藝術作品。 從展示這些作品的全球畫廊到模糊工程與美
Thumbnail
您是否遇到過看起來太完美而無法由人手創作的藝術品? 如果是這樣,那很可能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作品。 歡迎來到人工智能生成藝術的未來世界! 這是一個技術與創造力相遇的領域,並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正被用於創作結合驚奇、好奇和敬畏元素的刺激性藝術作品。 從展示這些作品的全球畫廊到模糊工程與美
Thumbnail
透過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達成的結果 開始之前大概講一下,AI繪圖藉著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後,由使用者下「關鍵字」(詠唱),AI就會透過強大的運算功能,隨機產生一個相應圖像,隨著AI進化,這些畫作或圖像已經變得真假難辨,無法得知它是否由AI運算產生,還是真實的人類創作。
Thumbnail
透過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達成的結果 開始之前大概講一下,AI繪圖藉著大量圖像資料庫訓練後,由使用者下「關鍵字」(詠唱),AI就會透過強大的運算功能,隨機產生一個相應圖像,隨著AI進化,這些畫作或圖像已經變得真假難辨,無法得知它是否由AI運算產生,還是真實的人類創作。
Thumbnail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Thumbnail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Thumbnail
今年運用各種AI 工具繪圖的資訊越來越多,對於像筆者這樣喜愛ACG作品的人來說,也很關注這方面的進展。我相信AI繪圖的功能越來越發達後,對於視覺、圖形創作、以及相關產業都會造成影響,因此親自體驗AI繪圖工具Midjourney,並且將經驗與想法分享出來,希望對於關注這個議題的人也會有幫助
Thumbnail
今年運用各種AI 工具繪圖的資訊越來越多,對於像筆者這樣喜愛ACG作品的人來說,也很關注這方面的進展。我相信AI繪圖的功能越來越發達後,對於視覺、圖形創作、以及相關產業都會造成影響,因此親自體驗AI繪圖工具Midjourney,並且將經驗與想法分享出來,希望對於關注這個議題的人也會有幫助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AI 創作正夯!究竟AI算圖是工具?還是藝術家?人類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Thumbnail
AI 創作正夯!究竟AI算圖是工具?還是藝術家?人類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新聞,關於用AI畫畫得獎的爭議(原文在此),當時看到那則新聞的封面,是一張精美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的超現實畫作,覺得超級驚豔不已,沒想到居然可以用AI畫出這樣的畫作。不經感嘆,原來科技已經進步到如此地步了! 但往下看那則新聞,看到藝術家用AI幫他畫畫,還得第一名。心想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新聞,關於用AI畫畫得獎的爭議(原文在此),當時看到那則新聞的封面,是一張精美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的超現實畫作,覺得超級驚豔不已,沒想到居然可以用AI畫出這樣的畫作。不經感嘆,原來科技已經進步到如此地步了! 但往下看那則新聞,看到藝術家用AI幫他畫畫,還得第一名。心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