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試用 OpenAI 新服務 ChatGPT ,雜想 AI 將為創作環境帶來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raw-image

前陣子 AI 繪圖已經在在繪師跟設計產業掀起大量討論,也有不少格友撰寫相關的討論如下,因此這篇文章就不再贅述了,AI 好可怕啊 (怕.jpg)。





ChatGPT 試用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程式代碼,甚至劇本、詩詞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 AI 給予的回答和後續的反饋與修正,累積下來就能變的更加精準。

ChatGPT 中文英文都能通,但英文表現顯然比中文好上許多,資料量也更完整。我在測試的過程,有時候會跑到當機,官方也特別註明 2021年後的事件會沒有足夠資料。


D:「這是某種玩笑嗎?」

ChatGPT:(一個非常像電影中 AI 給的回應 XD )

raw-image


幾個 ChatGPT 的測試如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果有興趣測試,可以直接至此: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我個人認為 AI 取代「資訊產出」的時間點會來的比預想中還要快。過去新聞網站追求時效性的量產型內容(人事時地物新聞稿),未來用 AI 來處理都會更加快速,成本也更低廉。

過去我們常在內容農場常常會看到的,那種東拼一點、西貼一些、北邊搬一句、南邊再刪掉一段,最後稍微潤飾出來的「內容」,也會被取代。(不客氣一點說, AI 都可以寫 Code 跟寫詩了,還需要你這個人類寫寫廢文複製貼上嗎 XD?)

沒有觀點和個人經驗的內容將會被大量取代。

不過這裡要稍微提出來的是,有所謂 「Persona」的創作者,有顯著的個人風格和特色,容易被記憶,即便是相似的內容,仍然可以生存。有的人可能念 A-Z 就是毫無新意,有的則像尼可拉斯凱吉這樣充滿魅力。

Youtuber 老高就是一個例子,影片談的主題和內容,你大多在各大農場都可以找到(所以孩子你真的不要當真認為這就是知識跟世界的全部,當成入門可以 ),不過老高講起來就是特別引人。


兩者將會呈現 M 型。原創、有深度知識、有靈魂與風格,能共引起共鳴和共感的作品將會在雙峰的其一端。

另一端,某種程度這正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預言的,真正「靈光消逝的年代」。只是這一次的大量複製,則是來自一個更加進階的人工智能。

不過說到底,在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靈光並不會真的消失,只會更加珍貴。

等到 AI 也能創作出靈光的那一天,那麼,我們要煩惱的就是機器人是否也會夢到羊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剝洋蔥
22.4K會員
139內容數
這裡主要會用來分享和紀錄不正經的東西,有時候也可能是關於內容產業的觀點(我的觀察啦)、工作的心得,不過,說不定大多時候都還是亂七八糟的東西和雜談。總之,不正經跟業餘的就在「下班剝洋蔥」,正經的東西會在「上班剝洋蔥」,歡迎付費支持。
剝洋蔥的其他內容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4/05
一早起床後,搭車到五條附近的「烤魚早餐 LORIMER KYOTO LORIMER KYOTO」準備吃早餐,想不到店家說只接受預約,改訂明早後,Google 了一下,走到附近的やよい軒簡單吃頓早餐,搭京阪本線前往伏見稻荷。伏見稻荷大社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遊客的景點,大多都是為了千本鳥居的網美照而來⋯⋯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4/03/28
明明是「近期」的各種反思,但這篇文章2月就完成了,靜靜躺在草稿裡超過1個月以上....看到後順手發布。 跟創作者經濟產業有關的 過度追求流量,會迷失自我。被演算法綁架真的不是一個好事。我仍然認為,如果能服務好 1000 個人,會比討好 1000 萬個人來得輕鬆多了。演算法的紅利,會讓創作者以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2023/09/29
今年 8 月中跟 9 月底, Google 分別調整了核心演算法跟權重,導致 vocus 也遇上亂流,搜尋流量在今年第一次出現衰退,雖然以長期趨勢來看仍然是高點,不過今年持續爆炸成長的數字稍微劃下了句號。這件事情給了我兩個反思的角度:創作者害怕被科技巨頭綁架,其實平台也害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將介紹作為一名科技小白,如何從入門到有經驗地使用AI軟體 Chat GPT 和 midjourney,去測試是否可以用在台灣市場上。我們將探討AI賺錢的現實和期望之間的不同,並提供成功和失敗案例的分析,進一步了解如何成功地利用AI賺錢。
Thumbnail
我將介紹作為一名科技小白,如何從入門到有經驗地使用AI軟體 Chat GPT 和 midjourney,去測試是否可以用在台灣市場上。我們將探討AI賺錢的現實和期望之間的不同,並提供成功和失敗案例的分析,進一步了解如何成功地利用AI賺錢。
Thumbnail
前言   Midjourney 是一款近期受歡迎的文字轉圖片 AI 服務,使用者只需要用 Discord 聊天應用程式,就能與機器人溝通,並創造出腦中所想的圖案。   簡單的流程就是使用者提供文本輸入後,機器人會找到與描述相匹配的圖片,並以藝術形式詮釋它們,創建出獨特的圖像。   Midjo
Thumbnail
前言   Midjourney 是一款近期受歡迎的文字轉圖片 AI 服務,使用者只需要用 Discord 聊天應用程式,就能與機器人溝通,並創造出腦中所想的圖案。   簡單的流程就是使用者提供文本輸入後,機器人會找到與描述相匹配的圖片,並以藝術形式詮釋它們,創建出獨特的圖像。   Midjo
Thumbnail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Thumbnail
註冊 OpenAI 一陣子了,今天跟風測試了 OpenAI 的新服務 ChatGPT,分享一點個人心得與看法。 ChatGPT 如其名,主打對話與問答,但實際上涵蓋的範圍也包含 coding ,甚至劇本等等的創作領域。輸入簡單的問句後,AI 就會吐給你完整的回答,隨著使用者大量提問,以及AI..
Thumbnail
今年運用各種AI 工具繪圖的資訊越來越多,對於像筆者這樣喜愛ACG作品的人來說,也很關注這方面的進展。我相信AI繪圖的功能越來越發達後,對於視覺、圖形創作、以及相關產業都會造成影響,因此親自體驗AI繪圖工具Midjourney,並且將經驗與想法分享出來,希望對於關注這個議題的人也會有幫助
Thumbnail
今年運用各種AI 工具繪圖的資訊越來越多,對於像筆者這樣喜愛ACG作品的人來說,也很關注這方面的進展。我相信AI繪圖的功能越來越發達後,對於視覺、圖形創作、以及相關產業都會造成影響,因此親自體驗AI繪圖工具Midjourney,並且將經驗與想法分享出來,希望對於關注這個議題的人也會有幫助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在過去兩周,有一則科技新聞,相當程度的搶佔了我的注意力 – 那就是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有一個遊戲公司的員工,利用AI 圖像引擎 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圖像作品,並且用這個作品在一場藝術比賽中成功拿下冠軍。很多人開始擔心,是否未來插畫家與設計師的工作即將岌岌可危,當 AI 能夠做出比人類創作更
Thumbnail
AI 創作正夯!究竟AI算圖是工具?還是藝術家?人類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Thumbnail
AI 創作正夯!究竟AI算圖是工具?還是藝術家?人類藝術家會被取代嗎?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新聞,關於用AI畫畫得獎的爭議(原文在此),當時看到那則新聞的封面,是一張精美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的超現實畫作,覺得超級驚豔不已,沒想到居然可以用AI畫出這樣的畫作。不經感嘆,原來科技已經進步到如此地步了! 但往下看那則新聞,看到藝術家用AI幫他畫畫,還得第一名。心想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滑臉書動態,看到一則新聞,關於用AI畫畫得獎的爭議(原文在此),當時看到那則新聞的封面,是一張精美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的超現實畫作,覺得超級驚豔不已,沒想到居然可以用AI畫出這樣的畫作。不經感嘆,原來科技已經進步到如此地步了! 但往下看那則新聞,看到藝術家用AI幫他畫畫,還得第一名。心想
Thumbnail
創作之所以有魅力,還有那些隱藏在作品背後的故事,而故事要能感動人、啟發人,還是要能真正懂人,至少這點不會是短期內AI能夠迎頭趕上人類的能力,畢竟價值和意義是人賦予的,抽象的意志、選擇機器是無法透過資料學習的。
Thumbnail
創作之所以有魅力,還有那些隱藏在作品背後的故事,而故事要能感動人、啟發人,還是要能真正懂人,至少這點不會是短期內AI能夠迎頭趕上人類的能力,畢竟價值和意義是人賦予的,抽象的意志、選擇機器是無法透過資料學習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