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越大樓當年火災幾起縱火案雖沒有死傷,但荒廢多年。(圖片提供/shengkai_travel)
前言:
我們生活的都市是如何規劃出來的?以政府機關中心化的治理就是對於空間的研究、分析、規劃、設計、到開發,所有過程都由政府或其執行者來做,大多都達到當初規劃所期望的成果,但在這其中都市的各個角落還是會發現有許多展現叛逆的空間,這就是次文化的展現方式之一。可以發現在縝密規劃下的城市,缺少了一些讓居民更加自由發揮的地方,無處發揮的族群默默的在都市的陰暗面形成了另類的群體,一種相對於主流文化的價值、態度及生活形態,成為我們現知的次文化,但由於這些文化的展現常常是處於城市的陰暗面,導致為數眾多的人對這些文化有著一些不良的印象。直到現今,雖然網路的發展讓大眾都更加的瞭解這種非主流的文化,但還是擺脫不了次文化聚集於陰暗街頭的這種形象。
近幾年在各種領域都開始出現了去中心化的概念,不論從資訊到金融,可見這個概念慢慢地在改變現今社會的結構,若將去中心化的概念套入到我們都市規劃或建築空間中,是否能夠讓這些本存在於都市另一面的文化重新詮釋加以融入進我們的生活。
議題分析:
「去中心化」這一詞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是近幾年來新型態金融市場,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投資中很常聽到的用詞,是我從一位有在投資加密貨幣的朋友口中得知的新詞彙,先簡單介紹「去中心化」的概念,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可以選擇、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對於其中的概念套入我們現今的都市規劃,在於不同層面也會達到更多都市與人的化學反應,不同都市型態與生活模式。在此模式下的建築是否更能夠表現出當地居民或是文化發展下的都市樣貌,產生我們對都市的更多可能性。
研究動機:
身為一個千禧世代中成長的人,從小就從網路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而電影與音樂兩項在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深,不管是電影中對於美國街頭的塑造,或是搖滾、嘻哈音樂中表現的叛逆和自由的態度,都讓我十分投入解且嚮往。我在高中時期搬到台北,第一次深入台北都市的街道,注意到藏在巷子中有著各種文化的蹤跡,讓我對這些藏在都市陰影下的藝術更加有興趣,暗巷中的塗鴉、橋下的籃球賽、學校後面的極限運動場......,各個場景都像是電影的蒙太奇似的述說著各自的故事,吸引著我更深入的發掘它,掀開藏在台北角落裡深藏的趣事,分享給更多世代的人知道。
研究目的:
次文化多半是由團體流傳出來的,藉由團體的認同和共享,使得這些次文化也像共同的主流文化一樣被流傳出來,生活在社會當中的人們不單單只受到主流文化的價值和規範,也從人們所生活的團體裡,受到許多次文化的影響。在這之中也包含了許多類型的文化展現,我先以次文化中主要幾種會在街頭出現的類型為例:
(1)塗鴉
(2)音樂
(3)運動
(4)饒舌
以代表街頭次文化的種類,如何利用去中心化的概念中塑造空間且串聯在城市裡。
空間需求:
以四種不同型態的文化來表現去中心化在不同類型的空間型態該如何在都市中串聯在一起,在截然不同的空間需求當作都市中的節點是否能帶出城市的多樣性與跳躍感,帶來全新的街景與都市景觀,是否能夠藉此將次文化帶給當地居民是否能夠反饋給周遭社區。
(1)塗鴉-創作、展演空間
(2)音樂-演出、群聚空間
(3)運動-運動、休憩空間
(4)饒舌-演出、群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