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後的次文化空間如何在城市中呈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千越大樓當年火災幾起縱火案雖沒有死傷,但荒廢多年。(圖片提供/shengkai_travel)

千越大樓當年火災幾起縱火案雖沒有死傷,但荒廢多年。(圖片提供/shengkai_travel)


前言:

我們生活的都市是如何規劃出來的?以政府機關中心化的治理就是對於空間的研究、分析、規劃、設計、到開發,所有過程都由政府或其執行者來做,大多都達到當初規劃所期望的成果,但在這其中都市的各個角落還是會發現有許多展現叛逆的空間,這就是次文化的展現方式之一。可以發現在縝密規劃下的城市,缺少了一些讓居民更加自由發揮的地方,無處發揮的族群默默的在都市的陰暗面形成了另類的群體,一種相對於主流文化的價值、態度及生活形態,成為我們現知的次文化,但由於這些文化的展現常常是處於城市的陰暗面,導致為數眾多的人對這些文化有著一些不良的印象。直到現今,雖然網路的發展讓大眾都更加的瞭解這種非主流的文化,但還是擺脫不了次文化聚集於陰暗街頭的這種形象。

近幾年在各種領域都開始出現了去中心化的概念,不論從資訊到金融,可見這個概念慢慢地在改變現今社會的結構,若將去中心化的概念套入到我們都市規劃或建築空間中,是否能夠讓這些本存在於都市另一面的文化重新詮釋加以融入進我們的生活。

議題分析:

「去中心化」這一詞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係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是近幾年來新型態金融市場,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投資中很常聽到的用詞,是我從一位有在投資加密貨幣的朋友口中得知的新詞彙,先簡單介紹「去中心化」的概念,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可以選擇、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對於其中的概念套入我們現今的都市規劃,在於不同層面也會達到更多都市與人的化學反應,不同都市型態與生活模式。在此模式下的建築是否更能夠表現出當地居民或是文化發展下的都市樣貌,產生我們對都市的更多可能性。


研究動機:

身為一個千禧世代中成長的人,從小就從網路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而電影與音樂兩項在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深,不管是電影中對於美國街頭的塑造,或是搖滾、嘻哈音樂中表現的叛逆和自由的態度,都讓我十分投入解且嚮往。我在高中時期搬到台北,第一次深入台北都市的街道,注意到藏在巷子中有著各種文化的蹤跡,讓我對這些藏在都市陰影下的藝術更加有興趣,暗巷中的塗鴉、橋下的籃球賽、學校後面的極限運動場......,各個場景都像是電影的蒙太奇似的述說著各自的故事,吸引著我更深入的發掘它,掀開藏在台北角落裡深藏的趣事,分享給更多世代的人知道。

研究目的:

次文化多半是由團體流傳出來的,藉由團體的認同和共享,使得這些次文化也像共同的主流文化一樣被流傳出來,生活在社會當中的人們不單單只受到主流文化的價值和規範,也從人們所生活的團體裡,受到許多次文化的影響。在這之中也包含了許多類型的文化展現,我先以次文化中主要幾種會在街頭出現的類型為例:

(1)塗鴉

(2)音樂

(3)運動

(4)饒舌

以代表街頭次文化的種類,如何利用去中心化的概念中塑造空間且串聯在城市裡。

空間需求:

以四種不同型態的文化來表現去中心化在不同類型的空間型態該如何在都市中串聯在一起,在截然不同的空間需求當作都市中的節點是否能帶出城市的多樣性與跳躍感,帶來全新的街景與都市景觀,是否能夠藉此將次文化帶給當地居民是否能夠反饋給周遭社區。

(1)塗鴉-創作、展演空間

(2)音樂-演出、群聚空間

(3)運動-運動、休憩空間

(4)饒舌-演出、群聚空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安金門仔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Deurbanization,這是一個目前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趨勢,隨著全球化的崩潰,人們逐漸從都市逃到地方,一個新的社會趨勢已經出現。未來幾十年世界各地的城市將會衰退,並使鄉村復甦。
Thumbnail
Deurbanization,這是一個目前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趨勢,隨著全球化的崩潰,人們逐漸從都市逃到地方,一個新的社會趨勢已經出現。未來幾十年世界各地的城市將會衰退,並使鄉村復甦。
Thumbnail
近期隨著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有些區塊鏈的支持者開始喊出「Web 3.0」的口號。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將成為新的 Web 3.0,取代因為網路巨頭而過度集中的 Web 2.0,成為眾人的網路。真的如此嗎?我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關係。
Thumbnail
近期隨著區塊鏈應用越來越多,有些區塊鏈的支持者開始喊出「Web 3.0」的口號。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將成為新的 Web 3.0,取代因為網路巨頭而過度集中的 Web 2.0,成為眾人的網路。真的如此嗎?我認為,我們應該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回過頭來重新思考「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關係。
Thumbnail
美國作家珍.雅各將城市規劃和建築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感受,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城市為誰而建?她抨擊了正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從一個城市居民真實的生活體驗出發,發現城市的活力在於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和混合性
Thumbnail
美國作家珍.雅各將城市規劃和建築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感受,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城市為誰而建?她抨擊了正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從一個城市居民真實的生活體驗出發,發現城市的活力在於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和混合性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說是過去建構現在,那我們是否可以說現在的我們一樣在建構未來;挑戰未來,其實很矛盾,你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討論真實的東西,還是想像的事物,就像全面啟動裡面我們都需要一個圖騰來確定我們是否仍在作夢,這篇週記就是我用來試圖釐清自己思緒的圖騰,至於最後陀螺到底會不會倒下,誰都不知道。
Thumbnail
這篇談城市;還有題目 聊聊在科技革新,所謂網路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商業空間的可能性到底在哪裡,城市又是如何被定義的,城市跟城市的差異性到底是生活型態還是建築空間,台灣的地域性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談城市;還有題目 聊聊在科技革新,所謂網路時代的背景下,傳統商業空間的可能性到底在哪裡,城市又是如何被定義的,城市跟城市的差異性到底是生活型態還是建築空間,台灣的地域性到底又是什麼。
Thumbnail
城市是人類聚落目前最進化的型態。那裡蘊含了各種的興盛與茁壯,也藏著蛻變過程所留下的疤。
Thumbnail
城市是人類聚落目前最進化的型態。那裡蘊含了各種的興盛與茁壯,也藏著蛻變過程所留下的疤。
Thumbnail
前言        人類從捕獵,遊牧四海為家,到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漸漸出現了固定的都市 。都市不同面向的發展反映出不同時期人類不同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 。21世紀的科技發展背後都帶著去中心化的趨勢,這股趨勢勢必改變我們都市的樣貌。
Thumbnail
前言        人類從捕獵,遊牧四海為家,到農耕時代人類開始定居,漸漸出現了固定的都市 。都市不同面向的發展反映出不同時期人類不同的生活模式以及文化 。21世紀的科技發展背後都帶著去中心化的趨勢,這股趨勢勢必改變我們都市的樣貌。
Thumbnail
〈Space and Symbols in an Age of Decline〉from  《Re-Presenting the City》 Sharon Zukin 1996 本篇為《Loft Living: Culture and Capital in Urban Change》與《The
Thumbnail
〈Space and Symbols in an Age of Decline〉from  《Re-Presenting the City》 Sharon Zukin 1996 本篇為《Loft Living: Culture and Capital in Urban Change》與《Th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