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想與人連結-《致命登入》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文/圖:邱馨儀諮商心理師

前幾週讀了吳曉樂的《致命登入》,一本關於網路遊戲、繭居族和網路性誘騙的小說。

(以下內容微有雷,請審慎閱讀,但說不定讀後會讓你立馬想追這本小說,也是好事一件!)

小說主角陳信翰原本是人生勝利組,家庭美滿又成績優異,無奈二十歲時人生發生巨變。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身體,使他能看見人之將死的信號-將死之人會被黑霧所纏繞。為了逃避預知人之將死卻無能挽救的心理負擔,陳信翰只能終日躲避人群,在房間裡上網打遊戲,成為讓父母痛心失望的繭居族。

某天陳信翰打遊戲認識且他非常喜歡的網友夕梨約見面,他鼓起勇氣出門赴約,卻意外發現夕梨身上有黑霧竄出,為了拯救夕梨可能遭遇他殺的危險,逼得他不得不走向人群,穿梭在網路與現實世界之間展開救援行動,在過程中也促使他省思自己過往與人互動且賴以為生的價值信念。

我們以為繭居族或躲進網路裡的人不在乎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但有沒有可能,其實他們在意的不得了?

如果陳信翰不在意人的死活,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大概就能繼續人生勝利組的人生,可他就是無法不在意,加上事情的詭異使他感覺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與理解,既無人懂又沒法排解,只能獨自躲起來了。

排除一些特殊的身心障礙,人類的身體幾乎是建造來與別人依附的,我們都有與人連結的本能,但為何有些孩子會繭居起來?有多少躲在房間或是網路裡的孩子與陳信翰有類似的心理歷程?他們不是不在意現實人際關係,而是在意到很痛苦,痛苦到必須放棄與人連結才能活下去。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網路成癮或繭居族的核心、要被看到的是他們尚未被理解的痛苦,以及與人連結的困難。

或許你會問,把痛苦說出來讓人理解,大家一起想辦法有這麼難嗎?幹嘛躲起來?我會說,還真的不容易。親子關係的好壞是一個因素、社會對事件與人的觀感也是一個因素、當事人本身的個性特質與過去經歷又是一個因素,有時候連當事人都搞不清楚自己怎麼了,又要如何說?

大概接納孩子目前的狀態是最難卻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吧。

陳信翰因為與人連結的痛苦而繭居,也因為與人連結的渴望而走出來。當他想要拯救喜歡的夕梨,他可以離開房間,願意跟從未見面的人說話。

成為繭居族或網路上癮的樣態百百種,其中的成因也可能錯綜複雜,想要改變現況,一項策略或一個方法不見得一體適用,但至少我們知道接納、有意義、有能感的人際連結是一個可能的方向。

小說裡的另一位人物夕梨,孤獨而自卑,想尋求依附與被肯定,因而陷入了網路性誘騙的危機中。男子不斷操控與貶低夕梨,但夕梨不是轉身離開,而是努力符合男子的標準,討他歡心。

書裡對這樣的心理狀態有一些描述,談及人們特別會被「否定」自己的人所吸引,想要證明自己其實很好,想得到對方的認同。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嗎?或是哪一類的人容易這樣呢?

我們是在人際互動中建立起自我概念與自尊的,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來自家庭或社會的否定與忽略強烈且持續,大概自己也會否定自己,同時也會非常熟悉被否定的感覺。生活在一個被否定的環境、與一個否定自己的人相處反而是習慣自在的,所以即便這是一個不健康的關係,習於被否定的人還是投入了。

然而得不到的東西總會一再召喚,我們會不斷努力尋求,企圖證明我是可以的。我可以得到、我可以克服、我可以改變他、我可以被重視,這讓我們感覺能掌控人生、證明自己不像他們所說所做的那樣一文不值!

如果這樣的趨力被誘導用於負面且危險的事情之上,就容易讓自己落入被操控的危機中。

面對網路性誘騙,網路安全的宣導是重要的,然而個人健康的自尊、正向的自我概念、支持性的人際網絡才是根本。

預防孩子網路成癮(甚至是任何類型的成癮)與網路性誘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中,他是否逐步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正面的自我概念與支持性的人際網路了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成材不成癮的沙龍
4會員
28內容數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2/23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近日關於網紅管教打小孩受到社會局關切的議題,也在父母圈中引起蠻多的討論。有時候我也會接到家防單位的邀請,去瞭解與協助一些因打傷孩子的家長上親職的課程或晤談。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長可能並非常常動手打孩子,有時是因為累積情緒一段時間,突然大爆發,或者是孩子的狀態實在無法管控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14
文/王郁君 諮商心理師 自己的孩子漸漸要來到青春期的年紀,對於青春期的樣貌雖然都早已略知一二,但仍想透過一些書籍的大腦科學理論,來讓我們面對青春期孩子們時能夠更有些預備。我稍微整理一下從本書看到的一些重點,來跟大家分享! 以往我們固有的知識,大概只會從青春期的孩子主要變化受到「性荷爾蒙」的影響,所以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2022/11/07
這兩年有機會跟著貞屏老師一起學習有關癮的議題,從網路成癮、關係成癮、物質成癮等去了解所服務的案主,對我來說獲益頗多,有更多的反思與提醒!隨著科技的發展、載具的改變,深感反映在人際互動的現象是,當我們不在面對面對話的時候,有可能失去了一個學習傾聽、同理他人的機會,但這不代表我們無法改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直大學生宿舍失蹤案件的分析及推論。案件涉及到學生失蹤,線索指向網路遊戲與靈魂能量體的假設。這是專業職人與三少偵探們的討論過程,透過不同的角度來解析案情並開始思考新的解套方式。
Thumbnail
這是直大學生宿舍失蹤案件的分析及推論。案件涉及到學生失蹤,線索指向網路遊戲與靈魂能量體的假設。這是專業職人與三少偵探們的討論過程,透過不同的角度來解析案情並開始思考新的解套方式。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則短片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則短片,大意是有個女孩認識了一個不使用社群媒體的男生,她開始很焦慮的跟朋友討論,甚至認為這個男生根本不存在,現代人的存在價值,只能靠著社群來證明了嗎?
Thumbnail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則短片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則短片,大意是有個女孩認識了一個不使用社群媒體的男生,她開始很焦慮的跟朋友討論,甚至認為這個男生根本不存在,現代人的存在價值,只能靠著社群來證明了嗎?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