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錢是將非法資金偽裝成合法資金的過程。而洗錢防制,又可稱作反洗錢,是政府和金融機構為阻止洗錢採用的一連串措施。隨著科技進步與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洗錢範圍漸不受時地影響,資金追查也更加困難。
不過台灣在落實反洗錢的同時,一線人員卻與民眾有不少摩擦,仍嘗試在防治洗錢詐騙跟適當彈性間找到平衡。想知道台灣錢反洗錢的概況嗎?民眾對反洗錢措施有什麼看法或建議呢?未來的反洗錢趨勢又是什麼?
介紹反洗錢
洗錢指以非法手段獲取金錢後變成合法資金的過程,非法手段包含毒品犯罪、走私、貪污賄賂、破壞金融秩序等,會使犯罪率上升、金融體系信譽下降、社會民生動盪。反洗錢(AML, Anti-Money Laundering) 顧名思義是一連串防範洗錢的措施,指政府和金融機構預防和打擊洗錢與資恐金融犯罪,阻止將非法資金偽裝成合法資金。方式包含制定法規、禁止所有非法洗錢交易要素、客戶風險評估、交易監控等防制洗錢的措施,涵蓋範圍很廣。
國際經驗洗錢和反洗錢的主要活動集中在金融領域,因此幾乎所有國家與跨國合作都針對金融機構進行反洗錢規範。國際間最重要的反洗錢組織之一是FATF(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從1989年成立至今,目前有38個會員國。政府合作制定一套共同標準,讓洗錢者難鑽法律漏洞,也增進資訊共享跟犯人追蹤。台灣雖不是FATF 的會員國之一,但是是APG(亞太洗錢防制組織)的會員國,一樣遵守FATF 制定的準則。且APG 的評鑑結果會影響台灣金融業在海外市場的國際形象,因此政府到產業也重視並配合防洗錢制度。
臺灣洗錢防制法規的演進
(一)歷程介紹
臺灣在民國85年(西元1996年)通過洗錢防制專法,隔年加入APG 亞太洗錢防制組織,成為創始會員國之一。但說到國人對反洗錢的重視,是到2016年兆豐銀行紐約分行違反美國防制洗錢規定遭重罰57億美元,顯示那時台灣對國際防制洗錢法制仍不熟悉。因此政府在當年底通過新法,《洗錢防制法》修正案在106年6月28日正式上路。同時成立「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領導國內洗錢防制制定。另有《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在擴大沒收跟扣押的新制、立法《資恐防制法》等法規。
(二)《洗錢防制法》修正背景
當時主要分成國內跟國外的考量。國內因為人頭型犯罪、人肉運鈔、吸金事件、跨境電信詐欺等事件曾出不窮,執法機關在追查跟邊境查詢困難重重。國際上則是國際洗錢跟資恐事件增加,國內的相關法制卻未跟上國際洗錢防制的發展局勢,身為APG 會員國整體法規落後國際,若臺灣的國際評鑑未通過,會被列入制裁名單。
因為上述原因,政府決心增強洗錢防治體制,並強化國際合作,建立透明金流,希望在事件發生前先偵測並預防,偵測可疑分子後斷其金流才能遏止犯罪發生。
(三)虛擬貨幣納入洗錢防制法管理
2021年行政院指定金管會為虛擬貨幣平台的管理機關,金管會也發出公告從2021年07月起虛擬通貨平台將納入洗錢防制管理,要求落實實名制交易跟洗錢防制措施。「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包含五大型態業者。截至2022年03月的所公布的名單,完成洗錢防止法令遵循聲明的虛擬通貨平台跟事務的公司有10家。
臺灣反洗錢可改善之處
臺灣的反洗錢意識從原先於國際上的不足到後來通過新法,完善金融機構金錢流向透明,但執行法規後金管會也不斷收到民怨。目前最常被提及的問題包含:
(一)開戶不便
民眾到銀行開戶耗時費工,銀行因執法缺乏彈性,導致民眾曾有被當嫌犯的案例。也有案例是民眾為之後方便醫藥費、生活費等開銷付款替80多歲癌末臥床的父親辦理提款卡,但銀行人員堅持父親必須親自到臨櫃辦理,儘管當事人已經攜帶父親存摺、身分證、印鑑、戶口名拜與委任書,並附加自己的身分證以證明父子關係,但行員仍不同意,最後只能拖著虛弱父親出門。類似事件層出不窮,要如何在防範洗錢詐騙和適當彈性之間取得平衡,不讓法規變成冰冷的互動是值得思考的。
(二)銀行警告信函
有不少民眾表示收到銀行發出統一格式的銀行警告信函,要客戶前來更新資料,不然會無法使用帳戶或是被關帳。曾有一個案例表示收到銀行通知函說到將依洗錢防制法停止其戶頭權利,查詢後才發現銀行在貸款八年後發現其曾遷過戶籍,未要求其更新地址,才以警告信函通知。銀行的警告信函並未清楚表示要求更新資料,而是以防制洗錢法等規範告知民眾,在客戶服務跟溝通上都過於強硬且不清。
(三)PEP 管理原則
目前臺灣的防制洗錢法中規定重要公眾職務者(PEP),因考量其地位被濫用,對政經影響力加以規範。但這政策並未設定年限,曾經當官,之後本人家人跟親戚終身列管,常被金融機構標註為高風險客戶,也會因偶爾未如期更新資料影響帳戶運作,違反比例原則。
總結來看因法規執行導致民眾常跟第一線行員有摩擦,執行時有些面向可做修正或討論,包含:
- PEP 要有落日條款
反洗錢基於風險制定法規,對客戶進行審查,尤其對於PEP 本人家屬與親戚而言更是如此。但政經影響力不會永久存在,PEP 原則應訂定合理年限。金管會也提出金融機構辦理PEP 成員或密切關係人時,應「以風險為基礎」執行客戶審查程序,增加員工訓練,避免引起客戶誤解。
- 資料更新管控符合比例原則
金管會也提出客戶審查中的資料更新,應依「風險基礎」原則,若客戶無法如期更新資料,管控措施應符合「比例原則」,避免影響客戶日常交易。如銀行作客戶資料更新時,來了扣繳水電費的客戶,不能因客戶未完成更新就禁止扣繳水電費。
- 給銀行自主裁量空間
銀行之所以如此緊盯洗錢防制法,是因為金管會訂定一堆規定,若銀行沒有做到或是有漏掉,便會受罰。但其緊迫的規定也使銀行在面對民眾時有苦衷難以給予彈性空間。若能讓銀行有限度內的自主裁量空間,或許可以給予銀行執行時一些彈性。
- 善用科技減少人為盤查
鼓勵金融機構善用AI 等自動化科技,建立預測高風險事件的模型,從後台做客戶審查跟偵測,不僅增加政府跟金融機構偵測反洗錢的效率,也能減少反洗錢一線人員面對民眾的摩擦。
- 爭取民眾觀念扭轉
目前民眾對於反洗錢的意識還不足,面對行員的詢問時容易感到被冒犯或是不便,期望政府一方面傾聽民眾聲音,定期修正不合理規範;一方面持續與民眾溝通,多增加相關宣導,讓民眾理解執法的原因,將防制洗錢想成「機場安檢」,雖然不便但仍需要,才能配合並減少摩擦。
反洗錢技術的進步
因為對反洗錢的重視,台灣也持續在反洗錢上訂定政策,但執行後綜合上述可歸納成兩大挑戰─耗費人力成本、客戶體驗差,讓政府也開始考慮執行面的技術提升。目前最常見的技術提升是將AI 應用在洗錢防制,以自動化機器人協助偵測可疑交易。2021年打擊洗錢行業因為AI 加入有許多突破,主要在洗錢防制上的應用有以下幾點。
(一)自動交易監控
AI 自動化流程可以從大量交易資料中偵測跟辨識可以特徵,快速、大量、準確的分析資料。洗錢交易風險越大數值顯示也越大,可以讓銀行有優先確認的名單。
(二)預警偵測
AI 同時可以定期分析新聞、社交媒體、網路等文字,在發生相關事件時,可掃描跟分析敏感文字,甚至可因此了解商品樣態,進一步調查是否涉及融資洗錢。
(三)自動生成初步報告
法規要求金融機構偵測到可疑交易時,要提交可疑交易報告,否則會被裁罰。若能將AI 結合其他技術在偵測時自動生成初報告,可以提高效率。
(四)客戶分群與設定門檻
不同客戶有不同的交易行為,例如個人帳戶跟法人帳戶模式即是不同,若以相同門檻監控交易行為,容易產生大量誤判警示。因此應該將相似客戶分群,再設定合適門檻,此舉也符合風險基礎。
整體成效,導入具有機器學習能力的反洗錢系統,在交易監控的作業成本、人力與時間上,最高可降低70%~90%警示量。
未來反洗錢趨勢
(一) 加強監管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的流通與匿名性,讓非法跨國轉移資金與金融犯罪找到可以執行的方式。目前多數政府為保障創新科技的發展,允許加密貨幣的使用,多以風險管理監管。但根據區塊鏈分析公司Chainalysis 的報告指出,因為DeFi 的興起,2021年全球加密貨幣犯罪損失破紀錄高達140 億美元,與2020年相比加密相關犯罪損失增加79%。嚴重損失也不得不讓政府與金融機構重視加密貨幣的監管,如香港提議虛擬資產服務者必須向政府申請牌照、新加坡將電子支付代幣交易納入金融監管範圍、馬來西亞也規定加密貨幣交易所要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以防範不法分子。
FATF 察覺加密市場的隱匿性與非法活動,在2019年首次發布加密資產指南,呼籲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商收集交易發起人和受益人的詳細身分訊息。日後也將DeFi 領域的實體也劃分至傳統金融公司的標準。2022年06月發布關於其加密資產指南的應用情況報告,強調DeFi 跨鏈流動的風險增高,可預見未來會有更多政府與相關組織著手制定加密貨幣交易法規。
(二)使用先進技術進行防洗錢工作
科技在打擊犯罪是把雙面刃,犯罪份子同時使用新興技術嘗試不被偵測到,而金融機構跟政府能能夠做的就是以更新的技術面對犯罪。機器學習、雲端科技、分析、機器人自動化等人工智慧的跟進,使風險評估、風險組合、數據編制等自動化流程增加效率與準確度,有效篩選客戶與降低風險。
新加坡銀行系統的反洗錢標準是全球最完整的系統之一,所有銀行都建設反洗錢系統,只要偵測到可疑交易便會發出警報。如大華銀行(新加坡的跨國銀行,分行多遍布東南亞國家)便是第一間用AI 監察交易跟篩查客戶的新加坡銀行。除了銀行跟大型機融機構,反洗錢系統與工具也幫助其他非銀行的專業公司,如會計師、律師等,評估客戶的洗錢風險並幫助公司做決策。
(三)公私營機構共享資訊
全球化經濟與網網路的發展使犯罪活動不限時地影響,也跨越多個國家、部門與金融機構,一個國家或部門難憑一己之力追查到隱匿且靈活的犯罪者,必須透過公私營機構、甚至跨國組織共享資訊與追查。
FATF 點出不同單位因法律或營運考量難以交換訊息的障礙,對此建立私營機構共享資訊準則,讓金融、監管、法律機構能更即時有效檢視現有資源。香港2021年也推出反洗錢合規科技實驗室(AMLab),與數碼港合作鼓勵銀行業界採用網路分析等科技辨別可疑資金流動,降低業內風險轉移。
新加坡也推出首個數碼資訊共享平台(COSMIC),由新加坡六大商業銀行共同打造,若偵測到客戶帳戶的異常活動允許國內金融機構相互警告。跨部門共享資訊目前還未普及,但可預期未來有更多合作。
馬克碎念
一般民眾可能對洗錢所造成的衝擊比較沒有概念,我們以販售毒品為業的非法集團為例,他們往往透過洗錢才得以壯大,而常見手法就是成立一個表面看似正當的營利事業,例如餐廳、零售商店等等,由於有黑錢等資金來源,他們能壓低價格吸引消費者購買、穩固市場,透過正常的交易過程,企圖掩蓋犯罪而得的黑錢,通常是藉由「補貼」交易金流的方式達成目的。
對這些犯罪集團而言,雖然從中投入了些許的「成本」進行洗白,但相較於這些由犯罪所帶來的高額利潤,卻顯得相當不足掛齒。然而,他們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卻是影響了本就從事正當營業的商家。由於普通商家是沒有這種「補貼」來源的,也就無法與這些非法商家抗衡,而犯罪集團也就得以佔據市場。當犯罪集團成長至一定規模時,甚至能與政府進行談判或控制地方經濟,地方產業不易發展,而犯罪集團更是因為政商勾結而無人制裁。
除了經濟上的影響之外,當一個國家已被他國認定為洗錢犯罪的天堂時,該國金融體系自然會被排除在世界的外匯交易系統之外,沒有人會願意涉險跟這些銀行互動,而對台灣這樣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的國家,洗錢事件必定會對產生不小的影響,這就是為何洗錢防制對我們如此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