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二貨雙出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二貨雙出

對於兩面作戰的德意志帝國,能夠迅速解決東邊戰線,就可以集中兵力在西邊 — — 雖然這不過是拖延時間的苟活,但至少威廉二世認為這還可以帶來勝利的希望。

raw-image

德國東線的敵人是沙俄帝國的皇帝尼古拉二世·亞历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Nikolai II Alexandrovich Romanov,俄語: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又稱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俄語:Николай II,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一位可以和威廉二世的固執,自大相媲美的皇帝 — — 兩個人的智商至多相差那麼一點點吧。類似於威廉二世,青少年時期的尼古拉身體也是十分虛弱,不被父親亞历山大三世喜愛。

19世紀末,俄國的世界級著名作家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羅馬化: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評價尼古拉二世時,寫到 :“ 客觀地對他進行評價 , 至多是一個普通近衛軍軍官的水平 ” ,“ 讓他治理帝國 , 就像讓一個只知道乘法口訣的人去解微積分 。

raw-image

丹麥的達格瑪公主(Princess Dagmar of Denmark,1847年11月26日-1928年10月13日) 嫁給亞历山大三世·亞历山德羅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II,1845年3月10日-1894年11月1日,1881年-1894年在位)後,稱號為瑪麗亞·費奧多蘿芙娜皇後(俄語:Mapия Фёдopoвна Романова),兩個人婚後有4子2女。老大就是尼古拉二世。作為母親更了解兒子。她的評價是:“尼基(尼古拉的暱稱)無論在智力上還是精神上都軟弱無能,無力統治偉大的俄國”。

尼古拉二世的父皇亞历山大三世被譽為和平締造者,在他統治時期通過各種外交策略實現政治意圖,從而避免戰爭,給俄羅斯構建了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是俄羅斯帝國後期最繁榮的時期。亞历山大三世在位期間,造就了俄羅斯快速工業化的時代。俄羅斯帝國的經濟成就包括:

煤炭開採量- 增長110%
石油開採量- 增長1468%
煉鋼工業- 增長159%
生鐵鍛造業 - 增長487%
俄羅斯帝國的小麥和糧食產量達到了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5%
黑麥產量達到了全世界總產量的55%
俄羅斯帝國的黃金儲備量增加了210%
俄羅斯國家財政增加了9倍

而同時期英國的生產總值只增長了2.5倍、法國2.6倍。

亞历山大三世時期可以說是俄羅斯十九世紀历史上,和歐洲在文化和經濟上最為接近的時期。在國內採取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相結合的策略,通過對地方放權,重視大臣合議等,實現了開明政治。即使對於暗殺他的左翼恐怖組織民意黨人(俄語: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直譯:人民意志),只要懺悔,就可以獲得特赦。要知道,民意黨人對沙皇亞历山大三世的父親亞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II Николаевич,1818年4月29日-1881年3月13日,1855年-1881年在位) 前後進行了七次暗殺並最終成功將其炸死。即使如此,亞历山大三世還是表現出了對恐怖分子的寬容。當然列寧的胞兄亞历山大·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1866年4月13日-1887年5月20日)作為民意黨的刺客之一,拒絕了亞历山大三世的善意,在什利謝利堡(Shlisselburg, 俄語:Шлиссельбу́рг) 被處以絞刑。

亞历山大三世臨死時給尼古拉二世的政治遺言是永遠不要發動戰爭。但是很遺憾,無知者無畏,尼古拉二世一心做著世界第一的大國沙俄夢。其對武力的迷信和威廉二世在伯仲之間。

raw-image

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尼古拉二世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大清(Ta Tsing Empire,滿語:ᡩᠠᡳᠴᡳᠩᡤᡠᡵᡠᠨ,穆麟德:daicing gurun,對外使用中國,滿語:ᡩᡠᠯᡳᠮᠪᠠᡳᡤᡠᡵᡠᠨ,轉寫:dulimbai gurun、中華大清國大清國大清帝國,又稱滿清,蒙古語:манж Чин)順天府(今北京市區),占領滿洲(現今中國的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還包括現由內蒙古的一部分,和俄羅斯控制的外滿洲),並在朝鮮半島和滿洲與日本爭奪權益,最終導致1904年的日俄戰爭(Russo-Japanese War,日語:日露戦爭 : Nichiro Senso;俄語: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 Rossko-Yaponskaya Voyna, 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

raw-image

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失敗結束。尤其是海軍的慘敗,使得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從此一蹶不振。失敗也造成國內的動蕩不安。但是很遺憾,尼古拉二世唯恐黃泉路上行太慢,在被打得千瘡百孔的時候,居然在一戰中又要大打出手了。

好吧,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一個懷揣德意志帝國夢,一個堅信東升西降乃历史的必然,兩個“天降偉人”終於可以在戰場上比比誰更二貨了。

raw-image

二世對決

兩個“天降偉人”能夠開打,更多也是威廉二世的愚蠢促成的。本來1871年,普魯士打敗法國後統一德國。時任德國首相俾斯麥於1873年聯合俄羅斯沙皇亞历山大二世、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 of Austria, 德語:Franz Josef I;匈牙利語:I. Ferenc József;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和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共同簽署了以孤立法國為目標的三皇同盟(League of the Three Emperors, 德語:Dreikaiserabkommen,俄語:Союз трё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1886年,保加利亞危機(The Bulgarian Crisis,俄語:Българскакриза)發生,俄國與奧匈帝國關系惡化,三皇同盟無以為繼,俾斯麥和俄國秘密修好,簽訂了再保障條約 (Reinsurance Treaty, 德語:Rückversicherungsvertrag,1887年6月18日)

威廉二世上台後,傲慢自大,而且覺得自己與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都是英王愛德華七世(Edward VII, 全名阿爾伯特·愛德華: Albert Edward,184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的外甥。所以沒有必要在1890年續簽再保障條約。與此同時加強了和奧匈帝國及意大利王國的同盟。

法國於是乘虛而入,於1894年和俄羅斯簽訂了法俄同盟(France-RussianAlliance)1907年8月31日,在聖彼得堡,英國又與俄羅斯簽訂了英俄協約(Anglo-Russian Treaty)。至此,協約國成型。

raw-image

一戰開始後,根據協約,俄羅斯帝國正式參戰。以當時俄羅斯的實力,不妨聰明的裝裝樣子。就像蘇聯和納粹德國發動二戰後,最初的英法聯軍一樣,躲在戰壕里喊喊口號就可以了。但是不咬人的狗狂吠,慫人總是摟不住火。

1914年8月,在薩松諾夫和萊寧堪普兩位將軍的統率下,俄國兩個集團軍首先對德發起攻勢。東線留守德軍不足以抵擋兩個俄國集團軍的進攻,只得退卻,俄國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這之後,重整旗鼓的德軍就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吊打。整個一戰東線戰役中,德、奧兩國軍隊在對俄作戰中,長期處在優勢狀態。俄軍僅僅依靠人力優勢,不斷把自己的優秀子女送上戰爭的絞肉機,勉強維持著戰線。

1915年,不滿戰事進展,尼古拉二世解除了頗有才幹的皇叔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Grand Duke Nicholas Nikolaevich of Russia, 俄語: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Романов,1856年11月18日-1929年1月5日) 大公的職務,親自擼起袖子擔任俄軍最高總司令。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一戰的持續,導致俄羅斯帝國經濟崩潰。工廠倒閉,失業率飆增,農民更是無法忍受沉重的戰爭負擔,導致軍火、糧食補給極度困難,士兵極度厭戰。到了1916年冬,莫斯科的罷工人數更是達到百萬人以上。

最終在1917年初,引發了俄國二月革命(The February Revolution,俄語: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1917年3月8日[儒略历2月23日])

raw-image

退位

1917年2月寒冬、食物短缺、民不聊生。經濟崩潰引發了彼得格勒(Petrograd, 俄語:Петрогра́д, 即聖彼得堡)的大型工廠普提洛夫工廠(Putilovsky Zavod, 俄語:Путиловец завод)工人宣布罷工,要求提高面包供應。

在此之前,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2月,下令從前線調回來25個團的近衛騎兵軍到聖彼得堡,把聖彼得堡的管理混亂的後備役軍隊調到附近其他城市進行整編,為進一步戰事做準備。彼得格勒市長和駐軍司令不願意提供場地養馬和支援後勤,因此以各種原因推卸,造成在二月革命發生時,近衛軍沒能完成進入首都 — — 根本原因是多年戰爭使得彼得格勒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軍隊入城後的給養。

二月革命的成功,其本質就是帝國失去了為城市居民提供面包的能力。二月革命本身是一場城市市民的革命。

二月革命發生時,遠在瑞士的列寧稱其為英法帝國主義的陰謀。

但是,如果說戰爭初期的失敗起過加速爆發的消極因素的作用,那麼英法兩國金融資本,英法帝國主義勢力同俄國十月黨及立憲民主黨的資本的聯系,則是通過直接策劃反尼古拉·羅曼諾夫的陰謀而加速這一危機到來的因素。
對於事情的這一非常重要的方面,英法報刊由於不言而喻的原因而保持緘默,德國報刊則幸災樂禍地大肆渲染。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冷靜地面對現實,交戰的前一個帝國主義者集團的那些外交官和部長們的假仁假義的官場外交謊言也好,交戰的後一個集團的那些在金融和軍事方面同前者競爭的人的嬉皮笑臉和擠眉弄眼也好,都不能使我們困惑。二、三月革命的整個事變進程清楚地表明,英法兩國大使館以及它們的代理人和“內線”,為了阻止尼古拉二世(我們希望並且要設法使他成為末世)同威廉二世“單獨”妥協和單獨媾和,早就在作瘋狂的努力了,他們聯合十月黨人和立憲民主黨人,聯合一部分將軍以及軍隊中特別是彼得堡衛戍部隊中的一部分軍官,直接策劃了以廢黜尼古拉·羅曼諾夫為目的的陰謀。
— — 列寧,《遠方來信·第一封信 第一次革命的第一階段》,1917年3月7日〔20日〕

因此,列寧的布爾什維克拒絕參與到革命中來。而在後來的蘇聯時代,又篡改历史,貪天之功,把二月革命的成功也算在自己頭上。事實上,在沙皇退位前,主要以孟什維克組成的彼得格勒蘇維埃,十分害怕政府鎮壓。每次一聽到某支部隊快要到達首都的消息時,開會的蘇維埃代表們就會抓起衣物,倉皇奪門而出。

3月15日(儒略历3月2日)上午,臨時政府成立。彼得格勒蘇維埃承認臨時政府在制憲會議召集前具有臨時權力。不久,尼古拉二世決定傳召傳位給他的弟弟米哈伊爾·亞历山德羅維奇(俄語: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878年12月4日-1918年6月13日)大公並傳位給他。消息傳至彼得格勒後,彼得格勒隨即爆發了“打倒羅曼諾夫王朝”抗議行動,看到人民的憤怒,米哈伊爾大公拒絕簽字繼位。於是,在王朝三百周年紀念僅僅四年後,羅曼諾夫王朝終於迎來了末日。

3月16日(儒略历3月3日),臨時政府宣告成立。

3月17日(儒略历3月4日),沙皇尼古拉的退位詔書對外公布。

raw-image
在與試圖奴役我們祖國的外國敵人進行了近三年來重大鬥爭的日子里,主高興地向俄羅斯降下沉重的新審判。國內民眾的騷動有可能對這場持久戰的未來進行造成災難性影嚮。俄羅斯的命運,我們英勇軍隊的榮譽,人民的福祉以及我們親愛的祖國的未來都要求,無論付出什麼代價,戰爭都要取得勝利的結局。殘酷的敵人正在垂死掙紮,我們光榮的軍隊和英勇的盟友粉碎他們的時刻已經到來。在決定俄羅斯命運的日子里,我認為,我的良心和責任是為我的人民締造盡可能緊密的聯盟,鞏固所有民族力量,以便迅速取得勝利。與帝國杜馬達成的協議,讓我認為最好放棄俄羅斯帝國皇位並交出最高權力。由於我不想離開我心愛的兒子,我將繼承權轉給了我們的兄弟,米哈伊爾·亞历山德羅維奇大公,並向他祝福登上我們俄羅斯帝國的寶座。我指示我的兄弟與立法機構中的人民代表充分地聯合起來處理國家事務,這些原則將由人民確立,並由他承擔不容背棄的約定。
我們以我們深愛的祖國的名義,呼籲祖國的忠實臣民們履行對祖國的神聖職責,在國家審判的沉重時刻服從沙皇,並與他的代表一起幫助他人,以指導俄羅斯帝國走向勝利,福利和榮燿的道路。願主保佑俄羅斯!
— — 尼古拉二世退位詔書
raw-image

輪回

俄羅斯的皇權時代徹底結束了,但是缺乏“啓蒙”的俄羅斯人,始終殘存著對皇權的記憶。對強權的崇拜以及對土地的貪婪,這一切“大俄羅斯夢想”像那頭雙頭鷹一樣始終盤旋在俄羅斯的上空。

raw-image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 — 西蒙·蒙蒂菲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1965年6月27日),羅曼諾夫皇朝(The Romanovs 1613–1918), 2016

今日的普京,也無法逃脫宿命,對權力的病態崇拜深入骨髓。

他(普京)說,俄羅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權力扔在地上,讓一些歇斯底里的瘋子撿起來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爾巴喬夫。
— — 本·朱達(Ben Judah, 1988年),Fragile Empire: How Russia Fell In and Out of Love with Vladimir Putin,November 2013

历史的循環往複,國家的分分合合,似乎是東方大國難以逃脫的宿命。俄羅斯也不例外。

中國人沒有历史,只有不斷地輪回
— — 黑格爾

二月革命開啓了俄羅斯走向光明的瞬間,但很遺憾,俄羅斯沒能把握跳出历史循環的機會,再次落入黑暗 。

旭,2022年7月,9月11日修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一場事先張揚的戰爭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開往聖彼得堡的列車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無知者無畏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二貨雙出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假作真時真亦假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道德,我們說這是欺騙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二月革命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俄羅斯輪盤賭-俄羅斯輸了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政權·真理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江山獨坐我獨行-槍·代價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無知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生於不義·潘多拉的盒子II-葵花寶典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死於無恥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天可汗之路

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格魯吉亞的玫瑰


旭: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乾一世界

旭:讀你-穿越千古的詩篇

旭: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

旭:賭上國運的熙寧變法

旭:觀念與神話

旭:觀念與行動


關註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燿天地— — 旭,日在九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日在九天的沙龍
27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日在九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1
政權·真理·槍 列寧得到了政權,俄羅斯人成為代價
Thumbnail
2022/10/01
政權·真理·槍 列寧得到了政權,俄羅斯人成為代價
Thumbnail
2022/09/27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2022/09/27
列寧對生活中所有的事物 — — 國內事物也好,國際事務也好 — — 只用一種觀點去看待,即這一事物能使他接近政權呢,還是使他遠離政權。無論是饑荒,還是經濟罷工,無論是各國之間的戰爭,還是自然災害,甚至象水災、地震這樣一些自然災害,列寧都是從政權這一角度去看待的。 ——阿卜杜拉赫曼·阿夫托爾漢諾
Thumbnail
2022/09/23
作為反政府的暴力組織,資金始終是決定組織生死的關鍵。對於一個不擇手段的集權政黨,資金的籌集同樣是不擇手段,甚至是豪無人性的。
Thumbnail
2022/09/23
作為反政府的暴力組織,資金始終是決定組織生死的關鍵。對於一個不擇手段的集權政黨,資金的籌集同樣是不擇手段,甚至是豪無人性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伊奧安・康斯坦丁諾維奇可說是全俄羅斯的父母夢寐以求的兒子,謙虛、有禮、負責任、有榮譽感、友愛並照顧弟妹。他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大公與薩克森—阿騰堡的伊莉莎白的長子,這對多產的夫妻總共有九名子女,組成了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其中有八名活過童年,而只有四名在革命之後幸運地生存下來。
Thumbnail
伊奧安・康斯坦丁諾維奇可說是全俄羅斯的父母夢寐以求的兒子,謙虛、有禮、負責任、有榮譽感、友愛並照顧弟妹。他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大公與薩克森—阿騰堡的伊莉莎白的長子,這對多產的夫妻總共有九名子女,組成了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其中有八名活過童年,而只有四名在革命之後幸運地生存下來。
Thumbnail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LB1hEK8HNSL5XFzV4BySxTz8xvk1HiWo1CVVPpqZmNKS9jGPruNh1DUrKPfJgg1l&id=100082884805027
Thumbnail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4LB1hEK8HNSL5XFzV4BySxTz8xvk1HiWo1CVVPpqZmNKS9jGPruNh1DUrKPfJgg1l&id=100082884805027
Thumbnail
近幾日翻看《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完前三章,包括了沙皇一家令人唏噓的故事、列寧的生平、以及烏克蘭大飢荒。我對沙皇和烏克蘭的故事比較有感,或許是前者的事件有拍成電影《真假公主》,後者則因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看完後才知道爲什麼烏克蘭這麼痛恨俄羅斯。 作者維克多.沙博爾夫斯基從這些重要領袖的飲食切入政治,
Thumbnail
近幾日翻看《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完前三章,包括了沙皇一家令人唏噓的故事、列寧的生平、以及烏克蘭大飢荒。我對沙皇和烏克蘭的故事比較有感,或許是前者的事件有拍成電影《真假公主》,後者則因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看完後才知道爲什麼烏克蘭這麼痛恨俄羅斯。 作者維克多.沙博爾夫斯基從這些重要領袖的飲食切入政治,
Thumbnail
婚約 話説丹麥公主達格瑪(Dagmar of Denmark)晚景淒涼,愛子尼古拉斯二世全家慘遭布爾什維克殺害,她自己在英國太后的幫助之下,逃離了動蕩不安的俄羅斯,幸免於難,後來卻也成爲尋找安娜塔西亞(Anastasia)的那位可憐祖母。 然而,達格瑪在少女時代,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淒美故事。 1
Thumbnail
婚約 話説丹麥公主達格瑪(Dagmar of Denmark)晚景淒涼,愛子尼古拉斯二世全家慘遭布爾什維克殺害,她自己在英國太后的幫助之下,逃離了動蕩不安的俄羅斯,幸免於難,後來卻也成爲尋找安娜塔西亞(Anastasia)的那位可憐祖母。 然而,達格瑪在少女時代,還有一段令人落淚的淒美故事。 1
Thumbnail
算是革命的需要吧,列寧的身世本身就充滿了“塑造”。
Thumbnail
算是革命的需要吧,列寧的身世本身就充滿了“塑造”。
Thumbnail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Thumbnail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Thumbnail
國家: 美國 集數: 一季,共6集,每集約50分鐘 語言: 英語 類型: 劇情式紀錄片、歷史 “The one who wants to wear a crown must bear the weight.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 IMDB Photo gallery 2 3 4 5 6
Thumbnail
國家: 美國 集數: 一季,共6集,每集約50分鐘 語言: 英語 類型: 劇情式紀錄片、歷史 “The one who wants to wear a crown must bear the weight. “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 IMDB Photo gallery 2 3 4 5 6
Thumbnail
世界經典名著當中,肯定不乏這一部!這部重量級的小說,寫的是1805-1820拿破崙時期,俄羅斯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1812年,拿破崙侵入俄國時前後的俄國社會。小說裡面人物虛虛實實,有一些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大部分是作者虛構的人物。講述了三個貴族家庭裡,從戰爭中獲得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世界經典名著當中,肯定不乏這一部!這部重量級的小說,寫的是1805-1820拿破崙時期,俄羅斯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1812年,拿破崙侵入俄國時前後的俄國社會。小說裡面人物虛虛實實,有一些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大部分是作者虛構的人物。講述了三個貴族家庭裡,從戰爭中獲得的體悟與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