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之外

2022/09/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幾篇分享後,收到一些私訊。有告訴我她好感動的,有跟我分享她也曾經走過這段歷程的,也有謝謝我的真誠。
我要感謝願意給出一點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和圖的你們。
想看或需要的人,自然會留下來。
謝謝你們。
今天想分享從創作中的改變,發現自己真的越來越認識自己了。
想到「完美主義」,我立刻浮現的是一個方框。那你們呢?
就是那個很完整的方框,沒有好與不好,只是它對我來說,遮蔽了原本的我。
以畫畫來說,過去一直想要變好,心底的理想狀態是很精緻的畫面、很工整的線條等。
某次在上課前,我提出我的需求,我說我想打掉重練。那個老師跟我說,如果從頭學起,那麼你現在的風格就會慢慢不見了。
當時我猶豫了,這隱約也表示,我對自己當時的創作方式是喜歡的,只是⋯我就是被某些價值和標準給俘虜了。
但當時很少去思考,什麼作品會讓我心動?就在我一直買的繪本的過程才漸漸發現⋯
真正吸引我的是放鬆的畫面、帶有個性歪斜的線條,再加上隨性的色塊,還有那畫面的意境。
要說真正讓我鬆開對畫畫的限制,是2019年年底參加Grace(IG:@grace.sketching )的插畫工作坊,我才發現和體驗到原來插畫創作可以這麼沒有框架。
當時是一個小突破。
因為改變根深蒂固的信念,真的非常不容易。畫圖的過程中,還是會有很多自我質疑的聲音出現。
不過越來越小聲,有時候幾乎沒有。
如同上篇提到,不斷重複載浮載沉的狀態,但還是如此喜歡創作。
直到去年參與Michelle ( IG IG:@michelle.ding44 )的繪本創作課,我再次體驗到,放心用自己的特質去創作,作品是創作者的某種延伸。
接下來就跟著老師,繼續透過插畫探索自己,這段旅程真的一直開往內心深處,回歸到最初畫圖的感覺。
每個人適合的課程和方式都不同,我覺得都要自己試過才知道。
不是上了什麼課就可以變厲害而是在參加過程裡越來越清楚知道自己喜歡和不喜歡什麼。
那個界線有了之後,做回自己,就沒有強不強的問題了,是一種可以享受創作的爽快感。
當我開始打從心底接受自己在畫圖上的狀態後,真的是海闊天空。
我喜歡不那麼直的線條。
我著迷不打草稿的驚喜。
我特愛隨性筆觸的溫度。
不去刻意改變這些特質時,反而更專注於在畫面上,表現出想說的話,故事的靈感也因此產生。
好像都不在「應該」要有的規則之外。
我發現創作當下充滿著愛,雖然這樣說很抽象,但就是有一種感動。
有如小孩拿到一張白紙那樣,
開心大膽畫著圖,然後完成後一直分享畫了什麼。
我們或許都曾經如此,所以一定可以重新體驗那種感覺。
---------------------------------------
這一系列從今年三月開始寫於粉專和IG(tommywooart),近期慢慢把內容也記錄於此。
🖌「有條小巷叫做我喜歡畫畫」系列
即使走在一條不是屬於畫畫的大路上,但仍然可以開創一條畫畫的小巷。我不是一開始就是本科系出身,也不是全職插畫創作者,但我發現我走在一條小巷,也許沒有華麗的高樓大廈,但有充滿性格的小房子,符合我一直以來在插畫創作上的心情。
我想透過這系列分享一直以來在插畫創作上的心路歷程。
我們,都可以回去擁抱那個曾經喜歡某件事的自己。
25會員
23內容數
即使走在一條不是屬於畫畫的大路上,但仍然可以開創一條畫畫的小巷。我走在一條小巷,也許沒有華麗的高樓大廈,但有充滿性格的小房子,符合我一直以來在插畫創作上的心情。 我想透過這系列分享一直以來在插畫創作上的心路歷程。 我們,都可以回去擁抱那個曾經喜歡某件事的自己。 抱那個曾經喜歡某件事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