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觀護人:凝視犯罪深淵,看見穿透人性裂隙的微光

2022/09/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算是某個程度的職人書,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在司法體系中為數不多,但又是受刑人賦歸社會的橋樑角色,在保護管束期間,透過定期的訪談來完成任務,暱稱是老蘇,帶臺灣國語音,一面是為著受保護管束人留一點情面,另一面是觀護人太咬文嚼字,於是就被俗名取代之。
入行十餘年,在此之前是記者。沒有小時不讀書的問題,到是這工作的量大,於是也接觸了生命經驗之外的這群人,曾經沉淪法網,浮出水面之後,也不盡然找到浮木能游回岸邊。或者掙扎沉淪,或者從此殞命,又或者把握了機會,重新成為社會中多數人接納的一份子。
犯罪的故事算算,煙毒犯真的是大宗。在每天的右下角,會標記故事主角的罪名,而煙毒犯真的是多且難以回頭。在每一個惡性循環的迴圈中,不可自拔,討厭吸毒的自己,但更控制不住藥癮下的自己。下定決心難,克服心魔難,特別是有生理反應時更難。煙毒犯有理論說是無被害人犯罪,但實際上煙毒犯的家庭成員恐怕是受害者,而每每賠上的都不只一個家庭。
另一個家暴、性侵的案例也是不少,這些個案有時是有被害經驗,成長期間也沒有得到需要的觀照,走上了犯罪一途,迷途卻難返。除了顯示出社會體層仍有些社會安全網接不住的對象外,這種惡性循環也凸顯了有時罪犯不盡然是個人選擇的現實。
刑罰的謙抑性在這些國家暴力對上個人時,有時難以符合每個個案的狀況,不管是失手或基於其他情感的驅使。受刑的過程總是痛苦,這也是刑的本意之一,加諸不愉快的條件作為懲罰。但面對著其實不必課之以刑的個案,過苛的情況有的人認為是必要之惡,就是制度的受害者,暫時沒有更好的答案。
親情的拉力恐怕是觀護人最選擇的策略。根據需求理論和發展階段論,都能找到理論上支持的理由。當親情牌一出,還不能真的見效,那恐怕走上回頭路又回到監所的機率就大大提高。觀護人的工作不僅是協助個案復歸社會,在假釋撤銷條件達成時,還是得回到撤銷的處遇。每一次的挫折都不僅是受保固管束人的,有時也消磨著觀護人的意志,至少在書中偶爾會看到不再被騙等敘述,反映出逐漸築起的防衛心牆。
和個案的長談是建立關係的現象,透過了解個案,也找到可能的資源。受刑人在整個監獄處遇中,鮮少有回歸社會受到尊重的待遇,遇上願意把它當成一個人交流的經驗,有時就是那個通往社會的橋樑,上岸前還有許多關卡得突破,只是十里坡上,確實需要一個引路人。
而從觀護人的數量和受保護管束人的比例來看,這樣的關心有時真的困難,種種的因素使得資源不盡然分配在這裡,能觀照受保護管束人的需要,也留下些紀錄甚至寫成作品,確實有其不容易之處。美中不足的是,故事的雷同性太高,雖然有些細節不同,但仍舊有種匠氣,受刑人的樣態太單一,顯得有些扁平。但在職人作品中,仍有中上水準。
推薦給也想了解觀護人這個行業的朋友,以及對受刑人的故事有點興趣的朋友。或許在看這篇文章的此時,離犯罪者還有一段距離,但了解這些犯罪的可能情況,或許就有機會看見社會中較為黑暗的那些角落,有能力時,也許幫他們一把,那麼監獄可能可以再空一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7會員
449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