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殺人犯之前,他們是人 :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讀書心得

2023/1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李珍淑,日月文化

raw-image

最近被朋友推坑追完了韓國網路漫畫【神探佛斯特】,主題是好多心理學家在治癒患者、剖析韓國社會問題,同時療癒自己的故事。我對心理學很有興趣,但是看到殺人、自殺這類更深、我無法理解的狀況跟感受時,我有了想找書來讀的想法,後來在圖書館剛好看到這本《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由一名現役的韓國犯罪側寫師所書寫,她本身是一位母親,母親的角色也讓我更好奇她在投入這個職業時,是否遭遇角色間難以切換的問題。


本書共四個章節,第一章【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描寫三個作者印象深刻的重大刑案,她在參與調查、了解犯人的經過,我心裡的感覺是這比電影還精彩,但悲傷的地方在於這些都是真實事件。第二章【側寫師是善於傾聽之人】,詳細說明犯罪側寫師的工作、解釋常見的誤會,也介紹如何成為側寫師。抵達犯罪現場時,蒐證人員會採集證據,側寫師則是觀察看不見的證據,協助警察縮小嫌疑人的範圍,提供辦案的方向,或是在審問犯人時,依據犯人的性格、特質制定不同的審問策略,引導認罪或指認屍體等等。然而作者最重視的地方,其實如同這個章節名稱,是「傾聽」。她意識到大多數罪犯的成長背景都很辛苦,他們能侃侃而談自己如何殺人,但是當主角問到他們有過什麼「幸福的回憶」時,多數人竟然是愣住、尷尬或不自在,甚至想都想不到,因為幸福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很多人很少有被認真傾聽的機會,作者透過訪談犯人,協助他們梳理過去的生命,看見空缺,她說不少犯人會在結束後跟她道謝。第三章【案件就是社會的素顏】,作者舉例說明家暴、精神疾病犯罪、隨機犯罪、約會暴力這四種嚴重的犯罪行為的發生原因,結論出她認為親職教育、家庭教育在現代雙薪家庭中是被忽視的,由於家庭幾乎是每個人生命中進入的第一個團體,因此對人格的塑造有強烈的影響,作者希望組建家庭時家庭成員可以彼此支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最後一章【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的事】,作者認為無論如何都不該放棄的事,即是人無限的可能性,「一念之隔的轉換就能改變一個人」,她希望家庭和社會都能成為每個個體的支持網絡,同時希望每個人都能檢視自己的傷口,因為我們是有能力能讓它癒合、治好自己的。


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很敬佩作者、也很感動,她有位典獄長朋友說,每當有犯人進監獄時,他都會刻意不去知道那位犯人的罪刑,不然他會對人很失望,也沒辦法一直做這個工作。作者說她可以理解,然而由於作者心理諮商的專業,她能讓自己切換工作或平常生活的狀態,即便在工作上見過超過300個重刑犯,在這個名額很少、考試競爭激烈卻還是有人會主動放棄的煎熬領域中,她還是能切換自如,持續在她的生活中,在丈夫、孩子、家人、同事身上感受到大量的愛,再帶著這些愛回到職場,去理解那些缺乏愛的人,我認為她是堅毅又柔軟的人。書封的一段話寫著:「犯罪側寫師是協助偵破重大刑案的重要角色,想攻破犯人的心房,首先要做到的是『傾聽』。事實上,除了少數天生的惡魔之外,更多的是原本不必成為罪犯的人類。」這段話即是這本書希望傳達的訊息。推薦給大家~


以前看卡通柯南時,不知為何非常著迷犯人認罪,講自己犯案動機的片段,大概都在每一集的最後5分鐘。或許是我想知道人果然是會悔改的吧?即便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是不是只要悔改就有辦法彌補呢?也許這只是我在目前生命階段中,一個一廂情願的想法,不知道我在未來會對人性有什麼樣的新體悟,但我很感謝能看到這本書,知道不同視角如何看待「人」和「人性」。

四大主題 : 東南亞移民工在臺灣的生活、馬祖西莒打工換宿小故事、讀書分享、設計最適合自己的職涯的實驗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